讲义03年运动关节手法_第1页
讲义03年运动关节手法_第2页
讲义03年运动关节手法_第3页
讲义03年运动关节手法_第4页
讲义03年运动关节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节运动关节类手法对关节做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或旋转、内收、外展等运动,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为推拿临床常用手法,尤其受到正骨推拿流派的青睐。主要包括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其特点是手法节奏明快,对某些病症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应用运动关节类手法时,尚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熟悉各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以及各关节的正常生理运动范围。2作运动关节类手法须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盲目使用。3作关节运动类手法之前,必须先使沮将关节周 u 塑雹娜以便手法的娜。毛法,4娄手法操作,至蛰至颐性尴甩琴力,以象造成新的损伤。一、摇 法一、定义使关节做的环转运动,称摇法。包括颈项

2、部、腰部、全身四肢关节摇法。二操作1、颈项部摇法:包括颈项部后伸、前屈、侧屈、旋转摇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扶按其头顶后部,另托扶干下颌部,两协调运动,反方向施力,使头颈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摇转,可反复摇转数次。2、肩关节摇法:肩关节摇法种类较多,可分为托肘摇肩法、握手摇肩法、大幅度摇肩法等。【1】托肘摇肩法:受术者坐位,肩部放松,被施术侧肘关节屈曲,术者站于其侧,两腿呈弓字步,身体上半部略为前俯。以扶按住肩关节上部,另托于其肘部,使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然后手臂协同用力,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中等幅度的环转摇动。【2】大幅度摇肩法:术者站于患者前

3、外侧,足呈丁字步。两掌相合,挟持住被施术侧上肢的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其前外方约 45。时,将其上肢慢慢向其前外上方托起。在此过程中,位于下方的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 160时,即可虎口向下握住(1)其腕部;另随其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滑移至肩关节上部。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即按于肩部的将肩关节略向下按并固定之,握腕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即握腕方,经下方复于原位,此时扶按肩部握腕摇向后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动作初始时两掌挟持腕部状态。此为肩关节大幅度摇转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重心。即当肩关节向上、向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

4、步,身体重心;当向下、向前外下方复原时,前足退步,身体重心后移。除以上三法外,还有拉手摇肩法和握臂摇肩法较常用。拉手摇肩法是让受术者拉住术者在位于其外侧方的情况下主动圆周形摇转,术者以带动受术者臂运动,使其肩关节做中等幅度的摇转。握臂摇肩法是在受术坐位情况下,术者立于其后,两手分别握住其两上肢的肘关节上部,同时做由前向外、向后下方的中等幅度的环转摇动。3、肘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屈时约 45左右。术者以托握住其时后部,另握住其腕部,使肘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4、腕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掌心朝下。术者双手合握其手掌部,以两拇指扶按于腕背侧,余指端扣于大小鱼际部,两协调用力,在稍牵引情

5、况下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其次,受木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掌心朝下。术者以握其腕上部,另握其并拢的四指部,在稍用力牵引的情况下做腕关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另外,受术者五指捏拢,腕关节屈曲。术者以一手握其腕上部,另握其捏拢到一起的五指部,做腕关节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5、掌指关节摇法:以握住受术者一侧掌部,另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握捏住五指中的一指,在稍用力牵伸的情况下做该掌指关节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动。6、腰部摇法:包括仰卧位摇腰法、俯卧位摇腰法站立位摇腰法和滚床摇腰法。【1】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髓屈膝。术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按膝,

6、另按于足踝部,协调用力,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2】俯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按压其腰部,另臂托抱住双下肢,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摇转其双下肢时,按压腰部的可根据具体情况施加压力,以决定腰部被带动摇转的幅度。【3】站立位摇腰法:受术者站立位,双手扶墙者半蹲于侧,以扶按于其腰部,另扶按于脐部,两协调施力,使其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4】滚床摇腰法:受术者坐于诊察于其后方,助手扶按双膝,术者立以固定。以双环抱胸部并两手锁定,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摇转。7、腕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屈髓屈膝,术者扶按其膝部,另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将其髋。膝屈曲的

7、角度均调整到 90 度左右,然后两手协调用力,使髋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8、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放松,另一侧下肢屈髓屈膝。以托扶其屈曲侧下肢的腘窝部,另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9、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术者坐于其足端,用托握起足跟以固定,另握住足趾部,在稍用力拔伸的情况下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其次,受术者俯卧位,一侧下肢屈膝。术者以扶按于足跟部,另握住其足趾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本仰卧位时的踝关节摇法容易操作,且摇转幅度较大。三、动作要领1、 摇转的幅度要在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

8、。应各关节的活动幅度不同,因此各关节的摇转幅度亦不同一。2、摇转的速度宜慢,尤其是刚开始操作时的速度要缓慢,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及受术者的逐渐适应稍微增快速度。3、摇动时施力要协调、稳定,除被摇的关节、肢体运动外,其它部位不应随之晃动。四注意事项1、施术之前要先用其他手法进行放松。2、不可关节生理活动范围进行摇转,应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3、不可突然快速摇转,力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4、对于性关节脱位者禁用摇法。5、对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以及颈部外伤、颈椎骨折等病症禁用摇法。五、适用部位:全身各关节部。【作用】主要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及运动功能等病症。落枕、颈椎病、颈项部软组织损

9、伤,可用颈项部摇法摇颈项部。肩关节周围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用肩关节摇法摇肩。对肩关节周围炎早期,不宜施用肩关节大摇法,应小幅度摇动,以患者舒适为准。急性腰扭伤或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期,可用腰部摇法。髋部伤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病症,可用髋关节摇法。膝、踝关节扭挫伤,骨折后遗症等,可用膝关节摇法和踝关节摇法。各类关节摇法均具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有时还有一定的解除粘连的作用。如以滑利关节的作用而言,摇法可作为关节部的主法应用;如以解除粘连的作用而言,摇法则作为辅助手法。摇法常与扳法、拔伸法及拿法、掖法、点法、按法等配合应用于各关节部。摇法作为手法使用,如操作得当,具有十分舒适的特

10、点,各关节摇转时宜缓慢操作。二、扳法一、定义使关节做的扳动,称为扳法。扳法以巧力产生伸展、屈曲或旋转等运动形式,且多数情况下为短暂、快速的运动。扳法为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也是正骨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如应用得当,效果立验。包括全身各关节部扳法。二、操作1、颈部扳法:包括颈部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环枢关节旋转扳法、颈椎前屈扳法和颈椎侧扳法。【1】颈部斜扳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头略前倾或中立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头顶后部,另扶托其下领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其头部向侧方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顿片刻,随即用“巧力”,做一突发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听到“喀”的弹响声,之后可按同法向另

11、一侧方向扳动。颈部斜板法亦可在仰卧位情况下施用。患者仰卧位,全身放松。术者坐于其头端。以扶托于下额部,另置于枕后部。两手协调施力,先缓慢地将颈椎向上牵引,在牵引的基础上将颈向一侧旋转,当遇到阻力停片刻,然后以“巧力速扳动。”做一突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2】环枢关节旋转扳法患者颈微屈,顶按住第二颈椎棘突,另以肘弯部托住其下额部。肘协调用力,缓慢地将颈椎向上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同时使颈椎向患侧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的位置时,随即用“巧力 ”,做一突然的,稍大幅度的快速扳动,而顶住棘突的拇指亦同时施力进行拨动。此时听到关节弹响声,拇指下亦有棘突跳动感,表明手法复位成功。【3】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患者取坐

12、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站于其后侧方,拇指顶按住患椎棘突旁,并嘱患者颈部慢慢用前屈,至术者拇指下感到有棘突运动,关节间隙张开时,即稳住在此幅度,再嘱患侧侧屈至最大幅度,然后术者用力托住其下额部,并向患侧方向丽旋转(注意旋转时头不能后仰、抬起),当旋转到有阻力时,随即用麻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与此同时二顶按棘突的拇指要协调使劲,将患椎的棘突,侧推动,此时听到“喀嚓”一声,拇指下并有棘突的跳动感,标志手法成功。【4】颈椎前屈扳法其头后枕部置于术者两手前,术者两手分别抓住患者对侧肩部,然后缓慢抬起前臂,使患者颈椎作缓缓前屈运动,至极限位后放下,再前屈,如此反复 35 次。【5】颈椎坐位侧屈

13、扳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扶住患者头部侧面,另按住患者同侧的肩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作向健侧侧弯运动,弯至有阻力时,再作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的扳动,此时听到“喀嚓”,标志手法成功。2、胸背部扳法:包括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扳法,扳肩式胸椎扳法和仰卧压肘胸椎整复法,其中扩胸牵引扳法和胸椎对抗复位(1)扩胸牵引扳法:常用。患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术者站于其后方,以一侧膝关节抵住其背部病变处,两手分别握扶住两肘部。先嘱患者做前俯后仰运动,并配合深呼吸。即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此活动数遍后,待患者身体后仰至最大限度时,术者随即用“巧力”将其两肘部

14、向后方突然拉动,与此同时膝部向前顶抵,响声。(2)胸椎对抗复位法:听到“喀”的弹患者坐位,两手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术者站其后方,两自其两腋下,并握住其两前臂下段,一侧膝部顶压住病变胸椎处,然后握住前臂的两手用力下压,而两前臂则用力上抬,将其脊柱向上向后牵引,而顶压住患椎的膝部也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与前臂的上抬形成对抗牵引。(3)扳肩式胸椎扳法:患者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站于其患侧,以拉住对侧肩前上部,另压在病变胸椎的棘突旁。拉肩以掌根部着力,按将其肩部后上方,同时按压胸椎健侧,当遇到阻力将其病变处胸椎缓缓推向停片刻,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快速的。有控制的扳动,的弹响声。(4)仰卧压时胸椎整复法

15、:听到“喀嚓”患者仰卧位,两臂交叉于胸前,两手分别抱住对侧肩部,全身自然放松。术者握拳,拳心朝上,将拳垫在其背脊柱的患椎处。另两肘部。嘱患者深呼吸,当呼气时,按时下压,待呼气将尽未尽时,以“巧力按压于其随势”做一快速的,有控制的向下按压,响声。(5)坐位胸椎定位旋转扳法:闻及“喀嚓”的弹患者以骑马势坐于,两脚分置于床缘外,以固定骨盆,双手胸交叉抱紧,术者站于其后方,从腋下穿人,经过前胸,抓住患者对侧肩部,拇指按于偏歪的棘突旁,然后分三步(即胸另椎前屈、侧屈、旋转)完成整个动作。先嘱患者主动慢慢前屈胸椎,当术者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时,即稳住此幅度,使病变节段被限制在这个脊柱曲线的顶点上,接着再做旋

16、转运动,将患者旋转至最大限度(即有阻力时),此时,术者扶于对侧肩部向下按压,并使肩部上抬,作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扳动,同时拇指用力顶推棘突,听到“喀咯”的响声,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复位成功。【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纠正小关节错位,理筋整复,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之功效,适用于第七胸椎以下节段的椎骨。常用疗第七胸椎以下椎体小关节错缝引起的腰背部疼痛、板滞和运动障碍等症。(6)坐位旋转推扳法:患者以骑马势坐疗,两腿分置于床两旁,以固定骨盆,双手在胸前交叉抱紧,术者站于其健侧,从腋下穿人经过前胸扶住对侧肩部,使之向健侧旋转并略向上牵拉,另掌根抵住错位的肋骨角,当身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即有

17、阻力时),再作一个有控制的;涌大幅度的(加大旋转幅度 5 10”)突发性地扳动,同时掌根向患处前上方推压,使肋骨复位(图 83)。本法具有纠正小关节错位,理筋整复,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之功效,适用于第八胸椎以上节段的椎骨。常用疗第八胸椎关节错缝等症。胸椎侧弯扳法:患者侧卧位,胸椎棘棘突,并用胸部紧靠患者肩部,使之稳定,当侧屈至极限后,再作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加大脊柱侧屈幅度约 5左右)突发性扳动,按压棘突的掌根,也同时推压之,使之复位。俯卧抬肩扳胸法:患者俯卧位,上身放松,术者站于患侧(胸椎棘突的偏斜方),以掌根抵住偏歪之棘突,另从对侧肩腋下穿人扶住其肩的前部,并向上抬起,使胸椎旋转

18、至有阻力时,而后两手协同用力,作相反方向运劲,作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扩大扭转幅度 5左右)突发性扳动,使之复位。【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纠正关节错位之功效,适用于第八胸椎以上节段的椎骨错缝的整复。(9)俯卧提骨盆扳胸法:患者取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站于患者患侧(棘突偏斜的侧方),掌根抵住偏歪的棘突,另抓住对侧骼前上棘部位,逐渐上提,使脊柱扭转至最大限度时(有阻力时),然后两手协同用力,作相反方法运劲,作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图 86)。【临床应用】: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整复错缝、松解粘连之功效。适用于第八胸椎以下节段的椎骨,常用等症。疗椎骨错缝引起的腰背部疼痛、运

19、动(10)胸椎对抗扳法:患者敢坐位,双上肢上举,挺胸,术者立于其狈(后方,上肢环抱其上臂的下端,另拇指顶压住偏歪的棘突,俩手协调用力作胸椎伸屈运动,当胸椎后伸到有阻力时,两手协同用力,作相反方向运劲,扳动胸椎,使其复位。【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整复关节、舒筋通络之功效,适用于胸椎椎骨错缝的整复。3、腰部扳法:包括腰部斜扳、腰椎旋转复位法和腰部后伸扳法,均为临床常用手法。1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屈髓屈膝;健侧下肢在下,自然伸直。术者以一时或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时或手抵于臀部。两时或两手协调施力,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活动。即按于肩部的时或手同按于臀部的另一时或手同时施用较小的力使

20、肩部向前下方。臀部向后下方按压,压后即松,使腰部形成连续的小幅度扭转而放松。待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停片刻,然后施以“巧力的快速扳动,”,做一个突然的,增大幅度听到“喀喀”的弹响声。2腰椎旋转复位法(坐位定位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以右侧病变向右侧转扳动为例。助手位于患者左前方,用两下肢其左小腿部,双手按压于左下肢股上部,以确使其坐位情况下身体下半部的固定。术者位于患者后们侧右方,以左手拇指端或罗纹面顶按于腰椎偏歪的棘突方,右从其右腋下穿过并以右掌按于颈后项部。右掌缓慢下压,并嘱患者做腰部前屈配合,至术者左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棘突间隙张开时则其腰椎前屈活

21、动停止,保持这一前屈幅度。然后右侧缓慢施力,左拇指顶按住腰椎偏歪的棘突以为支点,使其腰部向右屈至一定幅度后,再使其腰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略停片刻后,右掌下压其项部,右肘部上抬,左手拇指则同时用力以“巧力侧顶推偏歪的棘突,两手协调用力,”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听到“喀嚓”的弹响声。3坐位直腰旋转扳法:患者坐位,两下肢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放松。以向右侧旋转扳动为例。术者以两下肢患者的左小腿部及股部以固定。左手抵住其左肩后部,右臂从其右腋下伸人并以右手抵住肩前部。然后两手协调施力,以左手前推其左肩后部,右手向后拉其右肩,且右同时施以上提之力,如此则使其腰部向右旋转。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做一突

22、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弹响声。听到“喀”的直腰旋转扳法的另一种操作方法为:患者坐位,两下肢并拢。术者立于患者对面,以双下肢其两小腿及股部。以抵于其肩前,另一手抵于肩后。两手协调用力,一推一拉,使其腰椎小幅度旋转数次,待腰部充分放松后,将其腰椎旋转至有阻力位停片刻,然后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4腰部后伸扳法:患者俯卧,下肢并拢。术者听到弹响按压于腰部,另臂托抱住其两下肢膝关节上方并缓缓上抬,使其腰部后伸。当后伸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协调施力,以“巧力”,做一增大幅度的下按腰部与上抬下肢的相反方向的用力扳动。腰部后伸扳法另有以下三种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骑坐于患者的腰部,两手托抱住

23、其两下肢或单侧下肢。先做数次小幅度的下肢上抬动作以使其腰部放松。待其充分放松后,臀部着力下坐,两度,然后用“巧力动。用力使其下肢上抬至最大幅”,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患者俯卧位,术者按压于其腰部,一托抱住患侧肢的膝上部。两手协调施力,下压腰部与上抬下肢并举,当下肢被上抬至最大限度时,以“巧力”,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患者侧卧位,患者下肢屈膝在上。术者一手抵住其腰臀部,另握住其足踝部。两手同时施力,向前抵按腰骶部和缓慢向后牵拉足踝部,至最大限度时,施以“巧力快速扳动。”,做一增大幅度的如上腰椎扳法,腰椎伸直,减少屈膝的角度,操作时加大下半身旋转的幅度;如下腰椎扳法,增大屈膝屈髓的角度,操作时加大

24、上半身旋转的旋转幅度。此外,腰椎斜扳法与其他扳法相比,具有较好的松解腰椎后关节的粘连,以及腰间盘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的功效,故不应以听到响声和无响声为准则,而应以左右斜扳数次再止,才能达到效果。5腰椎定位斜扳法:患者侧卧,患侧向上。术者面对患者而站,用食、中指分别置于偏歪的棘突与上椎体的棘突间隙,另扶住患者肩部向后移,使脊柱绕其纵轴向后旋转,当手指触摸到错位的棘突与其上一节段的棘突问互相扭错,而错位节段以下椎体无相对运动时,即停止旋转,并保持这一者双手交叉,抱住对侧肩部,术者用,然后令患稳定患者上面的肩部,另的食、中指移偏歪棘突的下两个椎体的棘突间隙,令患者下面下肢轻度屈髓,使腰椎生理弧度由前凸

25、转变为伸直位,扩大后关节的间隙,屈髓的幅度则以偏歪棘突间隙不动,而下一节段棘突间隙扩大为准,再令患者上面的肢体屈膝屈髓,搁置于下面下肢之上,接着,术者触摸棘突的食、中指顶推偏歪的棘突,用前臂的上端推压臀部,使其向前下方旋转至最大限度,此时,脊柱扭转中心恰好位于错位的腰椎,术者两手协同用力,作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同时手指用指端向下按压偏歪的棘突,的响声,即可复位。听到“喀嚓”注意事项:定位要准确。两手动作要协调。突发性扳动须与患者呼吸相配合,患者呼气时,在全身放松的同时,作一突发性扳动,易于成功。(4)为了加强指端的压力,可手指端推压扳法,术者将推肩之手从患侧肩嚣氧指同时顶推相

26、邻的棘突,以便产生更大的复位动力。(5)如果患者翻身,可指钧顶扳法。操作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只是术者两手食、中指改为自下向上钩顶相邻的棘突。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纠正关节错位之功效。常用6牵引下后伸扳法:疗腰椎后关节紊乱。患者俯卧,全身放松。术者甲手托起患著双腋下,固定上身;术者乙手握住健侧下肢的踝部,甲乙两者同时用力缓缓牵拉腰部。然后,医生紧压住腰部患处,另托住患肢的膝部,缓缓提起,当腰椎后伸到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同时用力扳动腰椎。【临床应用】:后伸扳法具有理筋整复、松解粘连的功效。常用硬,腰椎生理前凸减弱或疗腰部僵,腰椎侧弯,后关节错位,滑膜嵌顿,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腰椎退行性脊柱炎

27、等病症。临在作单腿后伸扳法时,配合腰部掖法同时操作,边施予捷法,边做腰椎后伸扳法被动运动,提高治疗效果。4、肩关节扳法肩关节基本动作有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上举等运动,故肩关节扳法,有前屈上举扳法、外展上举扳法、外展扳法、内收扳法、后伸扳法等。【1】肩关节外展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肩关节放松。术者站于患肩前面或者后侧,掌按住其肩部为支点,另一手握住其肘部(或者用前臂托住患肢的肘部),作患肩外展运动,至 90”时,两手协同用力,一按一“提,作肩关节外展扳法。【2】肩关节内收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屈肘关节,将患肢放于胸前。术者站于其后侧,紧靠其背部,稳住其身体,用自己与患肩同侧扶住患肩;

28、另托住患肢的肘部作肩关节内收至有阻力时,两手同时运劲作肩关节内收扳动(图 100)。【3】肩关节上举扳法操作方法:(1)肩关节外展、上举扳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侧前方或侧后方。用上臂托起患者上肢,同时用手掌按住患者肩部,另掌按于手掌背上,作肩失节外展,使肩关节外展上举到一定限度时,手掌下按,前臂外展,同时用力扳动肩部。(2)前屈上举扳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以半蹲位站于患者前侧方,患者上肢伸直,前臂搁在术者肩上,术者手按住其患肩,以患肩为支点,慢慢地用肩将患肢猜起,作前屈上举运动,当有阻力时,协同用力,作肩关节前屈上举扳法(此法术者站于侧方,也可作外展上举扳法)或者,术者按住患肩,另握住患肢

29、的腕部,缓缓上提(作前屈上举)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扳动肩部。此法也可仰卧位进行。【4】肩关节后伸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患肢自然下垂放松,术者站于其侧方;用自己与患肩同侧扶住患肩,另握住其腕部,使患肢后伸、屈时,手背贴于背部缓缓上提至最大限度时,而后沿脊柱向上扳动。临床应用:肩关节扳法具有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功效。常与捷法、摇法等配合应用,治疗肩关节粘连、活动功能5、肘关节扳法等症。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扶住肘关节后上方,另握住其腕部,反复伸屈肘关节运动,至肘关节伸直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运劲,扳动肘部:临床应用:肘关节扳法,具有理筋整复、

30、松解粘连之功效。常与搓法、拿法等方法配合运用,治疗肘关节强硬、屈伸6、腕关节扳法等症。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前方,握住患者前臂的下端,另握住其手掌部,先将腕关节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再作腕关节的屈伸扳法,或左右侧屈扳法。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疏经通络之功效。常用动不利等症。疗腕部伤筋、腕骨错缝,以及腕关节活7、踝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者足跟后方,托住其足跟部,另握住其厢趾部,先作拔伸,在此基础上,再作踝关节的屈伸扳法以及内、外翻扳法。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疏经通络之功效。常用疗踝部伤筋、踝关节酸痛、活动不利,以及踝关节骨折后遗症、畸形等病症。三、动作要

31、领1、要顺应、符合关节的生理功能。各关节的要素虽然基本相同,但在结构上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其生理功能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把握好各关节的结构特征。活动范围,活动方向及其特点,宜顺应。符合各关节的各自运动规律来实施扳法操作。2、操作时要分阶段进行。扳法操作第一步是使关节放松,可使关节做小范围活动或结合摇法而使关节逐渐放松。松弛;第二步是将关节极度地伸展或屈曲,旋转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实施第三步的扳法。3、扳法所施之力须为“巧力时所施之力,一为“巧力”,二为“”。扳法在扳动”,故名为“巧力”。所谓“巧力”即指手法的技巧力,是与蛮力,浊力而言,须经长期的习练和临床实践才能获得;所谓“”指短促之力。即所

32、施之力比较快速,能够充分的控制扳动幅度,作用的快,中病即止。的也快,做到4、扳动发力的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如发力时机过早,关节还有松弛的运动余地,则未尽其法;如发力时机过迟,关节在极度伸展或屈曲,旋转的状态下停留时间过长,易使松弛的关节变得紧张,而不易操作。若用力过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用力过大,则易导致不良反应。四、注意事项1、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扳动,容易使关节自身及附着于关节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受到损伤。对于脊柱而言,属半关节性连接,其中椎管内有脊髓。马尾及神经根组织。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于颈,胸部做扳法时,尤其应加以注意,决不可逾越其生理活动范围。2、不可用

33、力和使用蛮力。所谓用力,是指操作时手法粗糙,无准备动作,不分操作过程的阶段性,入手即扳,且扳动时所施力量不知大小,不能有效控制。所谓蛮力,是指所施扳量有余而灵巧不足,能发而不能收,呆板笨拙。简而言之,施用暴力和蛮力,是不得手法要领。未掌握手法的技巧力,不懂“巧力”之故。其轻则患者不适,重则造成损伤,而发生推拿医疗事故。3、不可强求关节弹响。在颈。胸及腰部施用扳法,操作过程中听到“喀”的弹响声,是关节弹跳或因扭转摩擦所发出,一般认为是关节复位。手法成功的标志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未能出现这种响声,也不宜过于追求。若反复扳动,易使关节紧张度增大,有可能造成不良。4、禁用扳法。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

34、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5、老年人伴有较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扳法,对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患者禁用扳法。五、适用部位全身各关节部。【作用】扳法主要用于颈椎病、落枕、环枢关节半脱位、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外伤后功能等病症。髓骼关节扳法一、解剖特点:1脊柱与下肢联系的枢纽,是上身重力的传递环节。2在上身施力作用于楔形骶椎时,骶骨能往下移,骶骨向两侧分移,此趋势可牵拉周围肌肉和韧带,从而使骶髂关节更加紧密。二、动作要领:1、要顺应符合关节生理功能。2、操作时不能追求“弹响”声。3、恰当掌握好发力时机。(附:所有扳法均要求此要领)三、操作方法:(一)仰卧位1、直接按压骨盆法

35、:术者双手直接按压于患者患侧的髂前上棘;或请一助手用力拔伸患侧下肢,另一助手按压髂前上棘,医者双手靠于髂骨并使其旋转向后。2、屈膝屈髋: 直接往患侧髂前上棘按压往对侧按压伸直膝关节(二)俯卧位1、骶髂关节拔伸按压法2、骶髂关节俯卧位后伸按压法3、斜卧扳法:患者侧卧位,术者固定于肩部,另按压患者患侧髂前上棘突然用力,方法类似腰椎斜扳法。腰椎斜扳法与骶髂关节斜扳法区别:1按压部位不同:腰椎斜扳法范围广,包括髂前上棘及其周围。2发力方式: A、肩关节发力:针对上胸段及下腰段B、髂后上棘发力:针对中下腰段C、同时发力3作用不同:纠正或调整腰椎结构(错位)4腰椎斜扳法操作过程一般有“ 弹响”声。4、足蹬

36、手拉法:患者俯卧位,肢,一脚踩于坐骨结节。后伸抬患侧下推送法:需两助手,一助手用力拔伸患侧下肢,另一助手按压髂前上棘,医者双手靠于髂骨并使其旋转向后。牵抖法:俯卧位,在拔伸同时抖动患侧下肢,针对前(后)错位的骶髂关节使其回位。前屈复位扳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于患者患侧,用臂托住患者小腿后侧,另扶住患侧下肢的臀部外上侧,以固定髓关节,而后逐渐屈曲髓关节和膝关节至最大限度,再将该下肢外展外旋,此时术者下按骼峪,另抬时,两手协同同时用力作屈髓伸膝动作,并嘱患者踝关节作自行蹬空动作。【临床应用】:此法能拉紧大腿后侧胭绳肌,使骼骨向后旋转,适用于骰骼关节半脱位(前脱位)。后伸复

37、位扳法【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健侧在下。术者站于其后侧,托住患者大腿下端的前侧,另放于骼骨翼的背侧,向后牵拉大腿,使髓关节后伸,达最骨翼,另位。时,两手协同用力,向前推动骼向后牵拉,扳动骼骨,使其向前旋转复【临床应用】:此法可拉紧骼腰韧带及股四头肌,使骼骨向前旋转,适用于骰骼关节半脱位(后脱位)。骰骼关节后脱位扳法【操作方法】: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健侧下肢略,使腰椎处于中立位,患侧下肢屈膝屈髓,足跟搁置于健侧下肢的胭窝部,使骨盆与床面成垂直状。术者按于患者肩部,另一手用掌根抵住患侧骼后上棘,在患者全身放松情况下,作脊柱扭转运动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协同用力,按肩之手稳

38、定身体,同时按于骼后上棘之手作一个有控制的、突发性的、向前(患肢股骨纵轴方向)推压扳动运动,即可复位(图 98)。【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纠正错缝之功效,用于骰骼关节半脱位(后脱位)。骰骼关节半脱位、后脱位,也可通过推压骰骨沿躯体纵轴向上移动来完成。此时为了固定骼骨,患侧应向下侧卧,掌根接触部位,则改在骰骨的下端。骶髂关节病变类型:【1】 骶髂关节炎:无活动畸形,只有疼痛。【2】 骶髂关节紊乱: 移位 12 疼痛,活动有受限【3】 骶髂关节错位:明显移位 25 疼痛,活动受限明显【4】 骶髂关节半脱位、脱位骶髂关节错位假阳性:L5、S1 旋转椎间盘突出急性期脊柱呈“S”形骨盆倾斜骶髂关

39、节体格检查方法:1、“4”字试验2、床边试验3、单双侧屈膝屈髋4、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骶髂关节前错位纠正及其锻炼方法:1、纠正不良: 1使腰部向患侧旋转2跪位屈向患侧旋转锻炼方法: 1吊双杠2踢腿训练3手按压踝关节,嘱患者两下肢对2、抗向上抬起4医者向内对按双踝,嘱患者向外对抗5患者两脚对抗内扣脊柱病常见症状与推拿手法的临床运用(颈椎)病 变 类型X 线特征选择手法手法特点正确不良锻炼方法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1、颈椎手扳法( 或 后 拔伸)2、牵引挤压法坐位,医者左手置于患者椎体棘突上,两手配合向后拔伸;俯卧位,右手于颈部向下压座势、伏案时间不宜过长,0.5 1 小时 后头部放松1、 过度低头看书或

40、伏案工作2、 趴在床上看书3、 枕头过高4、经常半卧位1、 双手抱颈,头后仰2、 伏 案 0.51h 后站立作颈项争力 运动3、 低枕或在 颈项部垫上 枕头椎体向后1、颈椎手扳左手置于错1、 双手交叉 突错位法( 或 后 拔伸)2、牵引挤压法位椎体的上一个或下一个椎体操作 外伤抱患处棘突,头向后仰。2、 颈项争力 运动3、 手于前额 作对抗运动椎体向前突错位1、颈椎手扳法( 或 后 拔伸)2、牵引挤压法左手置于错位椎体的上一个或下一个椎体操作 颈项常靠于床栏上1、 保持正确 坐势2 手于头枕部作对抗运动椎体向左或向右突出1、 颈椎侧扳法2、 屈位旋转扳法3、 牵引挤压法左手分别置于病变椎体的上

41、、下两椎体上做侧扳法座势,头不能向左或向右屈1、 喜侧卧或侧睡2、 坐时头向左或向右屈、倾斜1、 坐势2、定时活动和做颈部争力运动3、用右手顶住健侧头部作对抗运动椎体向左或向右旋转1、 定位旋转扳法2、 屈位扳法左手拇指置于病变椎体上或下一个椎体的棘突下扳法座势,两眼平视喜 斜 视 看书、电视等1、坐势2、作颈部争力运动脊柱病常见症状与推拿手法的临床运用()病变类型X 线特征选择手法手法特点正确不良锻炼方法脊柱病常见症状与推拿手法的临床运用()病变类型X 线特征选择手法手法特点正确不良锻炼方法三、伸屈法一、定义:伸是使关节伸展,屈是使关节屈曲。伸屈法带动功能或屈曲的一种 二、注意事项:的关节,

42、助其伸展运动手法。应用伸屈手法前,应首先了解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度,要在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内运用伸屈法。对功能受限的关节,要充分估计其增大的幅度,然后运用缓慢、均衡飞叁的力量;大其可能增大的幅度。加3增大的幅度,要在决不可使用能够忍受的情况下进行,或蛮劲作伸屈法,以避免加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甚至骨折、脱位等医疗事故。3做伸屈法之前,明确,排除伸屈法的症,如骨折、肿瘤、结核等骨质病症,三、分类:(一)伸肩法操作方法:术者半蹲作骑马势,站于患者侧方,将患肢放于术者颈后,使其肘部恰好搭于术者肩上。术者两手围抱患者肩部,缓缓地站起,根据患者肩关节可能外展和前屈的程度,保持在一定的高度,持续 23 分钟

43、,再放松,然后逐渐增大幅度,反复进行,35 次即可。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松解粘连,解除软组织痉挛或关节内组织的嵌顿以及滑利关节之功效。常用疗肩关节周围炎以及骨折后遗症引起的肩关节疼痛、运动(二)伸肘法等症。操作方法:患者与术者相对而坐。术者用住患肢肘部。托并将患肢然后作推夹于术者腋下,另孩住患者的肩部,肩、抬时动作,使患肢肘关节伸直(图 102)。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大小和伸屈的幅度,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决不可使用蛮劲。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疏经通络、理筋整复、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之功效,常用疗肘关节僵硬、屈伸功能等症。(三)伸膝法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于患侧,以者前臂

44、上,另托住患肢小腿,使其小腿搁在术其膝关节上方,使患肢作屈膝屈髓运动,然后术者两手协同用力抬时作伸膝运动,即托扶小腿之手,作抬时动作,置于膝关节之手作向后推膝动作,使其膝关节伸直、井同时使患肢上举。患肢上举的幅度,根据病情以及患者能忍受的程度为度。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松解关节粘连,解除软组织的痉挛以及松解坐骨神经根粘连的功效。常用疗膝关节疼痛、运动功能以及腰椎问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并配合腰椎后伸扳法和左右斜扳法治之。(四)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术者站于其身后。握住患侧之踝部,另按于其腰部,然后两手协同用力,将患肢向后牵拉,置于腰部之手同时向前推按,似拉弓状,如此一拉一放,可重复操

45、作数次(图 103)。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解除软组织痉挛之功效。常用于腰椎小关节错位、腰椎问盘突出症,及慢性腰肌劳损、腰部僵硬等病症。(五)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肢侧下端(踝关节的上方),另捏住其足跟部,使患肢屈膝屈髓,然后术者两手同时用力,使其髓、膝、踝关节同时屈曲,并尽量使患肢大腿贴近其腹部。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之功效。常与髓关节摇法配合使用,治疗髓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等症。(六)啄屡瓜洼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托住其两足跟部,另扶住其膝关节前方,使两侧膝、髓关节作屈伸动作,达到一定限度后,术者可弹动性地推动膝部,逐渐加大屈髓的角度,使其大腿尽量

46、贴近腹壁(图105)。另外,此法也可把托住足跟部之手改为托其臀部,使其躯体作前屈动作。此法也称为屈腰法。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弯曲的角度,幅度由小到大。随着屈髓角度的增大,逐渐加大推送力量,不可使用,力量应由轻到重。作双屈髓法,同时可配合腰部左右摇动,即在保持患者躯体前屈位的状况下,托臀之手和扶膝之手协同动作,使其腰骰部作缓缓地左右摇动各数次。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慎用此法。临床应法,不仅能促进髓关节的活动,还能改善脊柱的活动功能。具有松解粘连、解除软组织的痉挛,或关节组织的嵌顿及滑利关节的功效。常用疗慢性腰痛,腰骰关节劳损,骰尾部挫伤、强直性脊柱炎、腰椎肥大,以及髓关节酸痛、

47、运动功能等病症。(七)屈膝法(又称为屈小腿法)藻罹古浴恿署敢俯卧“位;术洲于患肢侧面,用握住其小腿的下端,另抓住其厢趾部,然后使膝关节逐渐屈曲,增大弯曲的角度。注意事项:1屈曲幅度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也可视病情而定。2动作应由慢到快,缓缓进行,不可。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之功效。多用疗膝关节酸痛、僵硬、伸屈不利等症。(八)垫膝屈膝法: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髓。术者站于患肢侧方,用一手前臂垫置于膝关节后侧(胭窝部),另握住患肢踝关节上部,然后作屈膝屈髓运动,达最大限度时,垫置膝后之手向前推压膝关节,另用力下压 J、腿,作膝关节屈曲动作。此时常可听泵旷喀喀”的响声,表示手法

48、成功。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松解粘连、增大关节间隙、解除软组织痉挛或关节内组织的嵌顿及滑利关节之功效。多用疗膝关节酸痛、运动功能。如慢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病症。四、拨伸法一、定义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或半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拔伸法又名“牵引法”,“牵拉法”,“拉法”和“拔法”,为正骨推拿流派常用手法之一,包括全身各部关节,半关节的拔伸牵引方法。二、操作1颈椎拔伸法:包括掌托拔伸法,肘托拔伸法和仰卧位拔伸法三种。(1)掌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后。以双手拇指端和罗纹面分别顶按住其两侧枕骨下方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然后掌指及同时协调用力,拇

49、指上顶,双掌上托,缓慢地向上拔伸 12 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持续牵引。(2)肘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后方,以扶于其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托住其下颊部,手掌则扶住对侧颜面以加强固定。托住其下额部的肘臂与扶枕后部缓慢地拔伸 12 分钟,以使协调用力,向上颈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持续的牵引。(3)仰卧位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置方凳坐于其头端。以托扶其枕后部,另扶托下额部。双协调施力,向其头端缓慢拔伸,拔伸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使颈椎得到持续的水平位牵引。2肩关节拔伸法:包括上举拔伸法,对抗拔伸法和手牵足蹬拔伸法。(1)肩关节上举拔伸法: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臂自然下垂。

50、术者立于其身体后方。以外展位将其托握患肩侧上臂下段,并自前屈位或缓缓抬起,至 120140左右时,以另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同时握上臂上移其下。两手协调施力,向上缓慢地拨伸,至阻力位时,以钝力持续进行牵引。肩关节上举拔伸法还可于侧卧位时操作。(2)肩关节对抗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患侧。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肘部,于肩关节外展位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与牵拉之力相对抗。(3)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术者下肢的足跟置于其腋下,双手握住其腕部或前臂部,向外下方拔伸。手足协调用力,使其患侧肩关节在外展位 20 度左右得到持续牵引,井同时用足跟顶住腋窝与

51、之对抗,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使患肩内收,内旋。3腕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体侧。一手握住其前臂下端,另握其手掌部。双手同时相反方向用力,缓慢地进行拔伸。腕关节拔伸法还可以双手握住患者的掌指部,嘱其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以助手固定身体上部,进行持续拔伸牵引。4指间关节拔伸法:以握住患者腕部,另捏住患指未节,两手同时施力,相反方向拔伸。腰部拔伸法:患者俯卧,双手用力抓住床头。术者立于其足端,以两手分别握其两踝部,向下逐渐用力牵引。在牵引过程中,身体上半部应顺势后仰,以加强牵拉伸的力量。骶髂关节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患侧膝关节略屈,部垫一软枕。术者立于足端。以臂穿过其腘窝后,握住扶膝扶按其膝部,

52、的前臂下段,另并用腋其小腿下段,再以一足跟部抵住其部软枕处。然后手足协同用力,将其下肢下方逐渐拔伸,身体亦同时随之后仰,以增强拔伸之力。7踝关节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以握住其患肢侧的小腿下段,另握足掌前部。两手协同施力,向相反方向牵拉拔伸。在牵拉拔伸过程中,可配合进行关节的屈伸活动。8髋关节拔伸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双手抓住床边,或由助手固定骨盆。术者双手握住患肢的踝部或用腋下踝关节平面以上部位,并屈时用前臂托住小腿后侧,握住对侧下 13 处,另一丰,逐。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疏通筋脉、懈痉止痛、滑利关节之功效,多用9.膝关节拔伸法疗髓关节酸痛、运动等症。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患肢屈曲 90”。

53、术者站于患侧,用一侧膝部按住大腿后侧下端,踝部,向上拔伸膝关节。手握其或者患者下肢自然伸直,助手双手(或用肘部)抱住患侧大腿远端,术者双手握住小腿,两人协调用力,向相反方向持续拔伸。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活血止痉、滑利关节之功效。常用疗膝关节酸痛、运动不利等症。三、动作要领拔伸动作要稳而缓,用力要均匀而持续。在拔伸的开始阶段,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拔伸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要掌握好拔伸操作术式,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和施术部位的不同,控制拔伸的力量和方向。四、注意事项1不可用突发性的伤。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要注意拔伸的角度和方向。在关节复位时不可在疼痛、痉挛较重的情况下拔

54、伸。推拿流派一、一指禅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是以一指禅推法作为临床操作的主要手法来治疗、预防疾病的推拿方法。1、一指禅推拿的:“一指禅”是禅宗派的用语,意为万物归一。一指掸推拿历史悠久,现广泛流传的一指禅推拿,相传是清朝前辈客留扬州时传授。,由精于医道,博采众家,独树一帜,擅长一指禅推拿。其门人丁风山(道名,原名,江苏扬州西门人,约 18421915年),一生勤学苦究,颇得之真传,发展了一指禅推拿,在江浙两省颇负盛名,先行医 72 载,后至开业。1915 年赴杭州出诊时,因暴中而卒,享年 73岁。直接师承丁凤山前辈一指禅推拿的门人有王松山、等十余人。王松山前辈(公元 18701962 年),江苏扬

55、州人,师从丁凤山先生,尽得其传,学成行医于扬州、宁波、杭州、镇江、汉口等地,享有名望,后中年迁沪,术更深湛,常对学生说:“学指禅推拿,起初要与师合,经后要与师离,与师合能尽得师传,与师离,则能兼收各家之长。”可谓深得学习之窍矣。前辈代传人,目前、王百川、先生是一指禅第四一指禅推拿是第五代传人,己培养了大批的后生,从而使一指禅推拿后继有人。一指禅推拿以、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诊察,强调审证求因,因人而治,因病而治,因部位而治;临操作时遵守“循经络,推穴道”的原则。2、一指禅推拿的特点:一是强调手法柔和、深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特别强调以柔和为贵,其主要手法和辅助手

56、法配合默契,动作细腻,“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因此一指禅推拿的前辈非常重视功法的锻炼,要求学者首先锻炼“易经筋”和在米(沙)袋上苦练基本功,以求得强壮的体魄与手法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操作训练,使手法技术日趋成熟;特点之二,是取穴准确,用大拇指的指峰、罗纹面或者偏峰于一定穴位,因其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加上持续而有节奏的操作,故对全身各部穴位都能力透;特点之三,是适合施于头面、颈项、肩背、胸胁、院腹及四肢等部位,没有副作用,安全面舒适。3、一指禅推拿常用手法:有一指掸推法、拿法、按法、滚法(指问关节滚法)、捻法、抄法、搓法、缠法、揉法、摇法、抖法等十二法。其中指禅推法是主要手法,

57、其余都是辅助手法。4、一指禅推拿适应症:比较广泛,无论是内因、外因或者经络形体的疾病,一般都能治疗。尤其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如头痛、失眠、眩晕、劳倦内伤、高血压以及不调等症;胃肠道疾病,如胃院痛、胃下垂、久泄、便秘、肠粘连等病症;骨伤科疾病,如漏肩风、颈椎病、腰痛、膝痛、关节酸痛等病症;也适用于小儿疾病,如婴儿泄泻、遗尿、小儿肌性斜颈、近视、小儿麻痹症等病症。二、滚法推拿流派滚法推拿是以滚法作为临床操作的主要手法来预防、治疗疾病和损伤的一种推拿方法。1、滚法推拿流派滚法推拿是本世纪四十年代,由丁老先生在继承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一指禅推拿中的浚法(指间关节滚法)一掌指关节掠法,发展成为

58、目前的掇法(掌背掖法),此法独树一帜,盛行天下。滚法推拿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理论,结合有关的生理、解剖和病理等基础和临床经验作为实践的依据。2、滚法推拿流派的特点:滚法是本疗法中的主要手法,其操作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严格规律(见第五章“攘法”),依靠前臂的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动作,来促使手掌背部在体表部进行连续不断的来回滚动。由于腕关节伸屈的压力较大,因此对刺激力量也较强(也可减轻腕关节伸屈的压力而调节刺激力量的强度,以适应某些病理上的需要)。在进行这种手法操作时,有近一“半以上的掌背部接触在体表上,所以它不但刺激力量强,而且刺激面积也较大,这是捷法操作所具有的特点。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就易

59、于使刺激的影响深透到肌肉而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它可以加强对经络的感应而提高经络对血气运行流注的动力,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平衡阴阳,懦调筋骨,更重要的是它能影响肌肉最基本的特性,从而对肌肉痉挛、强直和粘连等,有着很好的恢复和改善作用。经络功能失常,肌肉组织各种的形成,是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和软组织损伤的主要病理变化,因此,按法在辨证确适当地配合各种辅助手法以及的基础上,正运动等,对有些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和软组织损伤,能提供富有成效的治疗。3、滚法推拿流派常用手法:有掇法、揉法、按法、拿法、捻法和搓法六种手法的操作,并配合运动以及指导患者进行要手法,适用于性运动。“捺法”是本疗法中的主

60、的颈、肩、背、腰、臀及四肢部位疾病和损伤的治疗。“揉法”分为大鱼际揉法以及拇指揉法,适用于头面部及胸胁部位,是治疗头痛、口眼歪斜及胸胁痛的主要手法,并能缓和软组织浅表部位敏感的疼痛,减轻局部的肿胀。按法、拿法、捻法、搓法是根据病理变化和患者的部位不同,进行配合的辅助手法。“运动”是在手法操作过程中,根据病情,对患部关节进行配合的各种动作。“自主性运动”是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旨在增强患部肌肉力量的功能锻炼的活动。各种手法在运动正确适当的配合下,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儒调筋骨、滑利关节,消除运动作用。,促使功能恢复正常的为了能充分发挥攘法在临床治疗中的特长,使所形成的刺激,不但持久有力,而且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