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段三“单元主题”阅读与积累一、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文一:历史这面镜子王兆贵东汉荀悦提出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到了唐太宗那里,这三鉴又有了新发展,所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自此而后,把历史看作镜子,几乎成了我们读史的常识。实际上,中国人重视历史的程度,是远超其他民族的。把历史看作镜子,直到今天,这种现象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热度。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与我们看待历史的态度有关。通俗一点说,是因为历史对我们有用。一部人类发展史,其中确实有我们值得遵循的规律和值得借鉴的经验。作为先人经验教训的总汇,历史就像镜子一样,可以鉴往知来,观
2、古明今。其中,经验可以用来参照效仿,不必再耗尝试的精力;教训能够用来规避风险,不必再犯过去的错误。把历史看作镜子,从而知荣辱、端品行、明是非、看得失、论成败的做法,凸显出中国人读史的功利性。历史具有两面性。譬如,在宋史中,打败仗、丢土地、赔银两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读过之后,满眼尽是屈辱和悲愤,最伤民族自尊。但正是在这样一个积弱不振的朝代,市井发达,文化繁荣,老百姓的生活相当平静和富庶,诗化的人文生态更是令人神往。一部宋史,如同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可以说是忧患与闲适并存,衰微与辉煌同在,面对这样的历史画卷,我们又该如何去反思,如何去借鉴呢?至于历史上的那些风云人物,功过是非集于一身,也不是随便
3、拿来就能臧否,就能喻今的。不是所有史实都能用来作镜子的。在浩繁的历史卷牒中,常常是真相与伪诈、精华与糟粕、真理与谬误混杂在一起。对于普通读史者来说,不可能披沙拣金,一一地去辨识考证。过多的经验,有取用不竭的好处,也有不知所从的抵牾。弄得不好,就会陷入迷宫,左右为难,甚至掉进陷阱,上当受骗。这情形,有点儿像服用滋补药品一样,在汲取营养的同时,还要警惕其毒副作用。作为经验教训的历史,即便是经过前人的去芜存菁,那也是通过文字语言的化约和结晶才传到我们手中的,要感同身受地加以体认和转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何况在鉴往知来、观古明今之间,还有一个由此及彼的逻辑通道,这个通道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逾越的,只有
4、通过缜密的思维和推理,才能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通俗一点说,拿过去的钥匙解现在的锁、开未来的门,不是不可为,而是不易为。清代吴若华在新磨古镜中吟道:“阅古兴亡疑有眼,辨人好丑总有声。玉台妆罢时时拂,莫使浮尘又暗生。”这首诗作,借“妆罢时拂镜”劝诫世人不要让浮尘遮蔽了自己视线的用意是好的,但无论修史、治史还是教史、读史,完全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就恐非所宜了。在博大精深的历史遗产面前,学以致用,引以为鉴,这只是读史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意义。在不经意中享受乐趣,在无意识中颐养身心,未必不是一种优雅的读史态度。赏析历史既有“真相”“精华”“真理”的一面,又有“伪诈”“糟粕”“谬误”的一面。但历史又是一
5、面镜子,里面有我们值得遵循的规律和值得借鉴的经验。作为先人经验教训的总汇,历史就像镜子一样,可以鉴往知来,观古明今。借鉴历史,可以让我们少费精力,规避风险。文二: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吕思勉历史到底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有什么用处?提出这一个问题,我知道多数人都能不待思索而回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即,从前的人做的事情,成功了,大家认为好的,我们可奉以为法,照着他做;失败了,大家认为坏的,我们当引以为戒,不照着他做。但世事不会完全相同,用相同的方法去应付不同的事情,哪有不失败之理?所以愤激的人说道:历史是足以误事的。因为不读历史,倒还面对着事实,一件新事情来,要去考察它的真相,以定应付的方针;一有
6、了历史知识,先入为主,就会借重以往的经验,来应付现在的事情,而不再去考察其真相,即使去考察,亦易为成见所蔽,而不能见其真相了。历史知识足以误事之言,并不能说它不对。然而没有历史知识,亦未尝不误事。当袁世凯想做皇帝时,先由筹安会诸人列名发出通电,说要从学理上研究中国的国体问题,到底君主民主,孰为适宜?当时大家看见这个通电,就说:袁世凯想做皇帝了。我以为生于现今世界,而还想做皇帝,还想推戴人家做皇帝,除非目不识丁而全不知天南地北的人,不至于此。然而后来,事情一层层披露出来,竟真的如此,这不是一件奇事么?此无他,还是缺乏历史知识。据这件事情看来,历史知识是不会误事的,所以误事,还是苦于历史知识的不足
7、。袁世凯和筹安会中人,想做皇帝,想推戴人家做皇帝时,何尝没有他们的历史知识?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是如此做成的;推戴人家做皇帝,是如此而成功的。岂能说是没有?以当时的情形而论,反对的人,自然不会没有的,然而据历史上的成例推测,岂不可期其软化?即有少数人不肯软化,又岂不可望其削平?这个,据着他们仅有的、一偏的历史知识推测,自亦可以作此断案,自不免于希冀侥幸。倘使他们再多读一些近代的外国历史,倘使他们的心思再能用得深一点,知道历史上的事情前后不符的甚多,未可轻易地执着前事以推断后事,他们自然不至于有此失着了。所以说:误事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知识不足。历史上成功的,大家所认为好的事情,既不能模仿;据
8、历史上的成例,以推断事情,又易陷于错误;而没有历史知识,又要误事。然则如何是好呢?须知道:应付事情,最紧要的,是要注意于学与术之别。学是所以求知道事物的真相的,术则是应付事物的方法。浅薄的人往往说:我能够应付就得了,事物的真相,管它干嘛?殊不知你知道了事物的真相,应付的方法自然会生出来,只有浅薄的应付方法,则终必穷于应付而后已。我们要用一个人,为什么要打听他的出身?为什么要打听他的经历?岂不以一个人的性格、才能等等,就是他的出身、经历等等造成的。我们试再反躬自省:我为什么成为这样子的我,岂不和我的家庭、我的学校、我的朋友、我的职业,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再放眼纵观:我们所认得的人,为什么成为现在
9、这个样子?读书的人多少有些迂腐气,做官的人多少有些官僚气,生意人多少有些市侩气,白相人多少有些流氓气,这是为什么?他们是生来如此的么?然而中国的社会,为什么和欧洲不同?欧洲的社会,为什么和日本不同?甚而至于英国和美国不同,日本和朝鲜不同,就中国的社会,南北风气亦不能尽同,其故安在?就可以深长思之了。寻常人对于一切事物,大都不甚深求,所以觉得不成问题。其实略加思考,任何事物,所以如此,莫不有很深远的原因在内;深求其故,无不可以追溯至于极远之世的。固然,我们对于一切事物,总不能真正寻根究底,然而多知道一些,毕竟要好一些,然则历史怎好不研究呢?(选自历史研究法,见吕思勉史学与史籍七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10、,2009年版)赏析“历史是前车之鉴”,“历史是足以误事的”,看似矛盾的观点,在吕思勉先生的笔下都拥有了它合理的理由。其实,人们常说的“历史是前车之鉴”也不免流于皮毛,不能深入事物的本质,遇事可能往往会机械照搬,硬借鉴历史。而“历史是足以误事的”的观点却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思在里面,然而观点却也不免偏颇。文章以“用人”“性格形成”“各国差异”“中国南北不同”等为例,有力地论证了研究历史的作用认识事物要深求其故的观点。这些例证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文章在例证中还运用了不断发问的形式,层层深入,引发读者思考,使得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更易于被读者接受。二、单元主题素材积累1有关历史的名人名言(1)历史
11、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赵鑫珊(2)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廖沫沙(3)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4)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宋曾巩(5)读史可以明智。英弗兰西斯培根(6)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克罗齐(7)历史是生活的教师。意大利克罗齐(8)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安放到生成演变中去。法雷蒙阿隆(9)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苏联列宁(10)比起大自然来,历史对人类的感情更严酷,更残暴。大自然要求人们仅仅满足于天赋的本能,而历史却要强制人的理智。苏联高尔基2有关历史兴亡的成语
12、(1)殷鉴不远原指商朝应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后指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应当借鉴。这是召虎(召穆公)对周厉王的劝谏之语。周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个国君。他在位时,对内横征暴敛,垄断了社会财富和资源,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对外,南征荆楚,北防游牧部落,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矛盾重重。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派人监视公开指责的人,一旦发现就立即处死。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在路上相遇彼此都只能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召穆公上朝进谏,周厉王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没过几年,民众忍无可忍发生了暴动,袭击周厉王。周厉王仓皇出逃,死于外地。(2)前车之鉴指当作鉴戒
13、的前人的失败教训。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从小就有“神童”之誉,18岁就名满天下,受到了汉文帝的重用,担任梁王太傅一职。在任期内,贾谊专心著书立说,将毕生才华倾注于文章中,流传千古的政论文治安策便是他这一时期的杰作。在这篇文章中,贾谊分析了秦王朝奸臣当道、实施暴政、由盛而衰的惨痛教训,总结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秦朝的失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呀!否则,我们也会重犯秦朝的错误,那太危险了!”汉文帝看了治安策后,对贾谊十分赞赏,并且采纳了文中的一些建议。(3)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东汉时,桓帝宠幸宦官,导致宦官互相勾结,垄断朝政,陷害忠良。李膺
14、和杜密等忠良大臣纠集太学生郭泰等人竭力铲除宦官。公元166年,宦官们在桓帝面前诬告李膺等人造反,桓帝听信谗言,下令把李膺等忠良大臣关进大牢,人数多达几百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当时,窦武的女儿是皇后,窦武受封为侯爵,他为人正直,从不仗势欺人。他看到宦官胡作非为,十分愤慨,上书对桓帝说:“如果再让宦官这样胡作非为下去,将会像秦朝二世一样,因为给宠臣太多的权力,导致宠臣造反作乱,最终失去江山,陛下可要吸取教训,千万别重蹈覆辙呀!”桓帝经过窦武提醒,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就放了李膺等人,结束了党锢之祸。3古与今十大关系辩证(1)“好古”以“创今”首先要有热爱历史、探索历史的热忱和态度,孔子
15、特别强调“好古”。论语述而中有“信而好古”,“古”就是历史文化,说明要以相信的态度热爱历史文化。然后,“好古”来“创今”,正如同时文中又说:“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学得来的。(2)“执古”以“御今”老子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句话很深妙而有现代价值,其意是把握了古之大道历史之法则,根据古之大道、大法,来支配今天的具体事物,具体实践。能够认识了宇宙、历史之初始,才能叫做认识了“道”的纲纪、规律、大本。(3)“引古”以“筹今”引用古代的言与论,是为了筹划今天的事与物。因此,采用“引古”的手段,一方面可以
16、表现历史的智慧、觉醒;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切地表现历史的进深、厚重,以发人深思。(4)“复古”以“变今”我们把古代的东西兑现出来,是为了“设古”“现古”“观古”,了解历史,更是为了教育今人、提高今人,使之自尊、自豪、自强、自立。(5)“观古”以“验今”贾谊过秦论中有“观之上古,验之当世”。这里的“上古”多指“三代盛世”。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为了观照今日之利弊得失、伦理世风之变化。(6)“参古”以“望今”古人云:“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法不只是法律,而是大法、大则。用古代人的智慧创造现代的制胜、制奇、制迹之道。对古典文化、圣贤文化的阐扬可起到这一作用。(7)“踏古”以“思今”踏进远古之圣地,当有神妙之感,要知今之伟大、今之价值、今之幸福。现代文化遗址遗迹之开发就是踏古之地,以引发思古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丘工学院《科技文献检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洛学院《数据新闻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离婚财产清算与分割合同版B版
- 劳务合同范例 简约
- 2024至2030年苦木干浸膏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百折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电梯物流合同范例
- 京东签订销售合同范例
- 经济合同范例含法律
- 2024至2030年剑麻沐浴用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行政案例分析-终结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操作系统-001-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出车前的安全检查
-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含解析
- 2024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清单及风险点台账
- 2024年度护士长工作总结
- 《篮球: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教案(三篇)
- 稀土新材料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应用
- 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植保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山东高速集团社会招聘189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