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第19课时 复习(2)|苏教版(2018秋)_第1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第19课时 复习(2)|苏教版(2018秋)_第2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第19课时 复习(2)|苏教版(2018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3 / NUMPAGES3第19课时复习(2)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

2、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 【教学内容】宋以后 ,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 ,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比方书院、皇室 ,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

3、讲席等。 教材第7879页复习第611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

4、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相关计算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加减计算的能力;感受加、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或想法,开展分析、推理等初步思维能力。2.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思考、互相交流的意识、习惯;体会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感受具体问题的多面性。【教学重点】相关口算和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相关口算和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用卡片出

5、示10以内加减口算题,让学生说得数。结合口算题,选择加、减法题让学生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并根据算式含义强调:把两个局部的数合起来,用加法算;从一共的数里去掉一些,要用减法算。2.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板书课题)二、复习计算1.填加法里的未知数。(1)做复习第6题。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未知数。交流练习结果,选择两题说说怎样想的。(2)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学生有序地说一说,教师把得数是10的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依次看每组卡片,说两道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教师板书。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1)做复习第7题。学生独立填写得数,然后交流得数,说说是

6、怎样算的。(2)口算。出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直接口算得数。3.比拟式与数的大小。让学生把复习第8题算一算、填一填。交流比拟结果。讨论交流:算式和数怎样比拟大小?三、复习解决实际问题1.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看复习第9题,同桌依次看图互相说三句话。先填一填()里的数,再写出解决问题的算式,自己独立完成。2.做复习第10、11题。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组织交流、检查。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复习,进一步归纳填未知加数和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式和数的大小比拟方法,能正确口算结果;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式解决实际问题。缺乏之处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