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技术在绿色城市构建中的作用研究中文摘要18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始终在推进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而工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城市的高速发展。1880年全世界只有3%的城市人口比重,到2000年全世界已 有50%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人类社会的大跨越和大发展在城市这个载体上集中展 现。然而,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一个矛盾体,有其两面性,科学技术亦然。诚然,科学 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推进了城市的大发展,改 善了人的居住、工作、生活条件,但当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和益处被我们无限放大、过 分运用时,也随之而产生了严重的城市问题。概括而言,现代社会的城市问题表现在如 下三个方
2、面: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生态失衡问题、健康问题。严峻的城市问题影响了市 民生活,也影响了城市发展与建设。面对严峻的城市问题,人类社会进行反思,提出了构建绿色城方的理想蓝图。所谓 绿色城市,就是在城市发展中做到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绿色城市是科学技术在城市中合理运用所产生的巨大成就,是新型现代城市、园林城市、 宜居城市的结合体。怎样运用科学技术构建绿色城市,正视而非回避在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必 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才能实现城市与人的和谐共存。2010 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与科技运用不谋而合的主题是运用科学 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3、实现人与城市和谐共生最好的写照。因此,本文将从三个层面解析:(一)现代城市与现代城市问题。笔者以科学技术 对人类自身、城市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线,阐述了城市的发展、科学技术作用以 及科学技术带来的城市问题。(二)绿色城市的提出、内涵及特点。笔者通过解析“绿 色城市的存在方式,探索城市化道路上如何做到节约拓新、低碳经济、环境共保等发 展方式。(三)基于科学技术的绿色城市的构建策略与途径。笔者运用科学发展观中可 持续发展的理论,从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减少物资和能源消耗等角度,利用城市绿带、 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等构建策略,以及基于科学技术的城市净化、绿色交通、绿色产业、 循环经济等途径,倡导构建
4、绿色城市。关键词:科学技术;城市问题;绿色城市;绿色城市构建ABSTRACTEver since the sixties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pushing forward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and thus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has been pushing forward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
5、the year 1889, only 3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lived in cities, but by the year 2000, more than 50 percent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lived in cities. The great spa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embodied in the carrier of city.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any thing is a contradiction, with two sid
6、es, and so it i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pushed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ety and human civilization, pushed forward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improved the living, working and existing conditions. But, when the great funct
7、ion and interest are unlimitedly magnified, or used excessively, there come those serious city problems. Synoptically speaking, city problems in modern society are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unbalance, and human health. Those serious problems have be
8、en affected the life of citizen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ities.Faced with the serious city problems, human society are what can be done to make reflect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blueprint of Green City. The so-called green city is to have pollution completely controlled, resources ef
9、fectively utilized, and humans and nature harmoniously connected. Green city is 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the valid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is the synthesis of new modern city, garden-styled city and easily living city.How to u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build green city, to face rather
10、 than avoid the possible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 must b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realiz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city and human. The theme of Expo 2010: city, better life,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11、best portrayal to realiz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city us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Therefore, the author analyzes it from three parts: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author uses the impact to human beings, urban liv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
12、nment as the main line, tries to expatiat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5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city. (2) Advancing, character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ncept green city. The author explores how to build low-carbon eco-city with resources sharing, environme
13、nt co-insurance, and pollution co-governance by analyzing survival mode of “green city. (3) scientific management,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city. The author uses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 element from planning and designing urban space, reducing m
14、aterial and energy consumption.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een city; Intera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 TOC o 1-5 h z 引言1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h 0.1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10.1.1问题的提出10.1.2选题意义1 HYPERLINK l bookmark19 o Current Document h 0.2研究现状与研究综述10.2.1研究现状10.2.2研究综述2 HYPERLINK l
15、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h 0.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30.3.1研究方法30.3.2仓0新点3 HYPERLINK l bookmark25 o Current Document h 第1章现代城市与现代城市问题5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h 1.1城市化与现代城市51.1.1城市化51.1.2现代城市8 HYPERLINK l bookmark31 o Current Document h 1.2现代城市问题91.2.1环境污染问题91.2.2城市生态失衡101.2.3健康问题121.2.4人与人
16、之间关系的恶化13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urrent Document h 第2章绿色城市的提出、内涵及特点15 HYPERLINK l bookmark39 o Current Document h 2.1绿色城市的提出152.1.1绿色城市提出的背景15 HYPERLINK l bookmark44 o Current Document h 2.1.2绿色城市的提出162.2绿色城市的内涵172.2.1节约拓新:高效利用资源的重要途径172.2.2低碳经济:城市经济发展的运转模式192.2.3环境共保:保护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19 HYPERLINK l bo
17、okmark47 o Current Document h 2.3绿色城市的特点202.3.1城市绿带:城市发展的生命保障212.3.2绿色交通:城市机体的有氧运动212.3.3绿色产业: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22 HYPERLINK l bookmark53 o Current Document h 第3章基于科学技术的绿色城市的构建策略与途径25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h 3.1基于科学技术绿色城市的构建策略253.1.1城市绿带的构建策略253.1.2绿色交通的构建策略273.1.3绿色产业的构建策略28 HYPERLINK l
18、bookmark69 o Current Document h 3.2基于科学技术绿色城市的构建途径303.2.1基于科学技术的城市净化途径303.2.2基于科学技术的绿色交通途径323.2.3基于科学技术在绿色产业途径343.2.4基于科学技术的循环经济途径35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h 结束语39 HYPERLINK l bookmark79 o Current Document h 参考文献41 HYPERLINK l bookmark124 o Current Document h 致谢45 HYPERLINK l book
19、mark127 o Current Document h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70.1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0. 1. 1问题的提出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大陆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这 就是说,从2011年开始我国的城市人口的比例已经占了一半,而城市人口的比例在未 来还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城市在人类文明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承载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一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 Better Life)拉开了全世界
20、人民关注城市生活、聚焦城市发展的序幕。西方很多文字中的“文明” 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 (意为“城 市)。这并非偶然,城市兼容并蓄、包罗万象、现代发达的特征的确极大地促 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然而,城市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0.1.2选题意义第一,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哲学涵盖科技对社会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对城 市亦然。科学技术正确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就会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城市; 错误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就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在一定时 期内或许很难断定正确与否,但可以尽量做到趋利避害,这就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科
21、学态 度。本论文所讨论的课题对实现绿色城市的和谐发展与丰富城市文明的建设具有理论上 的指导意义。第二,从现实意义而言,城市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但交通又越来越拥堵;经济建 设越来越迅速,但空气、水、噪音污染却日益严重;高新技术园区每日可见,转基因食 品日益丰富,食品安全却让市民谈之色变。城市越发展面对的挑战就越多,究其根源皆 因人与人、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 质量的下降乃至文明的倒退。在这种失谐中首当其冲要协调的就是科学技术,因此本文 通过科学技术在城市中运用的具体实例的分析,可以对城市基础建设、环境保护、食品 安全等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从而使市民
22、安全、舒适、无忧地生活在城市里。0. 2研究现状与研究综述0.2.1研究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EB/OL.HYPERLINK http:/ 在我国,对科学技术促进绿色城市繁荣发展的研究及实践突出表现在“北京奥运” 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上。2008年北京奥运的主题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 运。自从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保护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主要任务,北京奥运 可以说是现代奥运对申办城市提出新要求后最完美的诠释一一在场馆与交通、环境治 理、运动营养补剂等,甚至提高市民意识上都努力做到了 “绿色o 2010年上海世博会 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生态主题馆到各个国家场
23、馆的建设,从志愿者 的服务到世博园内高科技的运用无不显示出“和谐城市”的精髓。世博园内国家馆的建 筑风格迥异,但节能环保的建筑理念不谋而合,奇思妙想的科学技术逸趣横生。这两次 举国的盛会,不但很好的说明了我国在科技与绿色城市领域的研究现状,而且极佳地向 世界展示了中国有协调好科技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实力。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不久,也 就是2008年11月3日,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可持续发展城市实践展览会在南京召开, 该展会以“绿色和谐人居为主题,展示了世界各国各参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最新 的理念、技术、研究成果和案例,是真正践行绿色城市的集大成之举。0. 2. 2研究综述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环境变化对
24、人类的影响颇受各国政要和学者的关注。1972年6 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113个国家和一些国际机 构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广泛研讨并总结了有关保护人类环境的理论和现实问 题,制订了对策和措施,提出了 “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 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 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也是国际社会就生态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 志着全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觉醒,对推动世界各国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发挥了重要作 用和影响。这次会议提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口号,为了纪念大会的召开,当 年联
25、合国大会还做出决议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o201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 区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o由此可见建设绿色城市、绿色地球, 开创绿色未来一直是世界环境组织不懈的追求。而早在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现代哲 学家路易斯芒福德就已经系统的阐述了城市规划和对人类的影响,在其专著城市是 什么?、历史中的城市中他始终认为相较于城市的设计和经济功能,城市与自然环 境、城市与公众精神价值之间的关系更重要!对于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进行 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在近几年的硕博士论文中,对于科技对城市影响的研究鲜有著述。 2009年,合肥工业大学许俊华
26、的硕士毕业论文现代科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 负效应及解决对策中揭示了现代科技的负面作用形成的主要根源,还简要提出了些 消除或弱化这些科技负效应的基本对策。2010年,西北大学马驰骋的硕士毕业论文科 学技术的负效应的系统分析中通过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 生存危机等一系列负效应,来揭示负效应是如何产生及发展,并表现在哪些方面的。两 篇学长的论文也都是从科技负效应一方面来研究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负效应在预 防、控制或抑制的措施方面给后来者提供了有益借鉴。0.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0.3. 1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7、的理论和实践,采用历史归纳法、比较法以及分析和综合法,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广泛阅读史料、研究史实的基础上细致总结经验,避免教训, 力求在“科学技术与绿色城市的和谐共生”的研究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0.3.2创新点第一,本文对巳有的关于科学技术对构建绿色城市的作用的理论进行了重新构建, 如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论和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进行了整合,实现了研究 方法的综合创新。第二,本文从历史的视角追问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科学技术带来的城市 问题,归纳出现代城市的主要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危害、各种辐射等危及 市民生活的问题。第三,本文基于科学技术提出
28、了绿色城市构建的策略与途径。本文认为,在城市规 划上,可避免边污染边治理以及重复建设,努力构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因地制宜发 展绿色经济等,是构建绿色城市的有效途径。以上三点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笔者就科学技术与绿色城市如 何相处的问题展开的一些思考,也算是对科学技术哲学理论在“城市发展”中应用提出一 些小小的见解和建议。对于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笔者将在后文中展开论述。第1章现代城市与现代城市问题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使社会经 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化驱动着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现代城市化进程。而在东 方,具有学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
29、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 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强国富民。城市的诞生虽由来已久,但从这个时候 开始,城市发展才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城市各方各面的迅猛发展。 1880年全世界只有3%的城市人口比重,至0 2000年全世界已有50%以上的人居住在城 市里,这种大跨越和大发展在城市这个载体上集中展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世 界城市化的进程,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本章主要探讨城市化与现代城市和现代 城市问题。1.1城市化与现代城市早期城市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在私有财产的占有多寡中产生了贫富分化,一 些氏族公社成员,特别是氏族首领,利用自身的地位和
30、权力,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成 为富人,进而称为奴隶主,而更多的氏族成员成为穷人,进而沦为奴隶,最终划分为奴 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而奴隶主为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保证自身的权威不受侵 害,开始在其居住的周围建设防卫,也就是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正是在这 样的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现代城市。本节将基于上述思路探讨城市化现象、现代城市, 以及现代城市问题。1.1.1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 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是一种区别于农村的聚落,是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因此城
31、市的 产生与人类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学者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 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它们应该都是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相较于农村来讲,城市 有先进的医疗卫生、科学教育设施,有发达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有繁荣的市场、林立 的高楼、完善的娱乐场所等等,使市民身心得到养护、锻炼、放松,从而使市民的身体 健康、生命更长久、生活更舒适。直到18世纪中叶爆发了工业革命,成为现代城市形 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并在国家经济中占据 主导地位,之后,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城市化一词来源于英文Urbanization,也被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包括人口职业、 产业
32、结构、土地和地域空间等的变化。学术界对城市化的解释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认识, 比如人口学家认为城市化主要是一个地区的人口从农村向城镇和城市集中的过程;经济 学家认为城市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 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等等,而根据世界各国衡量城市化的标准,一般认可城市化是指 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比率越大城市化程度就越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镇 的用地不断扩展,城市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在农村不断扩散,城市得到不断的 发展和完善。那究竟是什么启动了城市化进程呢?工业革命之后,大量的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33、夕,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事实上,“工业革命是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 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启动了城市化进 程。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18世纪中叶,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标 志,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劳动,实现了生产方式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向整个欧洲大陆、北美传播。资本主义国家较早实现了在城市中大规模发明和应用 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反过来促进了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因此,可
34、以说工业革命 通过完成城市工业化奠定了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市民平均寿命延长,人们更加健康、快乐,这得益于城市化进 程中医学的发展、城市医疗机构的设立和完善。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范围聚集,城市 范围扩大,乡村向城镇转变的过程,它的突出标志就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下面通过两个图表来清晰的了解一下世界城市人口的状况:杨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105.表1. 1 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城市人口数(万)1 .东京(日本)28802.墨西哥城(墨西哥)17803.圣保罗(巴西)17504.孟买(印度)17405.纽约(美国)16506.上海(中国
35、)14007.洛杉矶(美国)13008.拉各斯(尼日利亚)12809.加尔各答(印度)127010.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1230表1.1中值得说明的是:当时墨西哥城的人口占了整个墨西哥总人口的16.8%;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口占了整个国家总人口的30%o表1. 2 201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城市人口数(万)1 .东京(日本)36702.德里(印度)22203.圣保罗(巴西)20304.孟买(印度)20005.墨西哥城(墨西哥)19506.纽约(美国)19407.上海(中国)16608.加尔各答(印度)15609.达卡(孟加拉国)146010.卡拉奇(巴基斯坦)1310表1.2是美国波土
36、顿环球邮报在2010年做出的一份调查报告,另据联合国的预 计,到2025年,东京、德里、圣保罗、孟买、墨西哥城、纽约和上海等地的人口数都 将超过2000万,其中,东京人口数将达到3710万,是目前整个希腊人口数量的三倍。波士顿环球邮报同时还指出,世界人口的快速膨胀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而在中新社 联合国2010年3月25日电(记者孙宇挺)联合国2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城市 化进程相当快,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在中国。中国在过去30年中 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超过了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实际上,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 是: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
37、人口为6.65575306 亿人,占49.68%,这个比例还超过了联合国47%的预测。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中有较 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门诊遍及城市,医院内名医、专家比比皆 是,先进的医疗设施、干净卫生的医疗环境等等都是保障人类健康、延长生命的希望。 近代临床医学的诞生,特别是外科学的迅速发展,拯救了患者原来无法治愈的疾病和无 法制止的痛苦。广州是西方医学最早输入和最先繁荣的城市,早在1835年广州就有了 传教士建立的第一所眼科医院,1838年“中国医学传教协会”在广州组成。在1845年 以前,教会医院的外科切割手术都是在无麻醉下
38、进行,病人在手术中因疼痛昏死的现象 很普遍。1846年,教会医院的院长从波士顿买到杰克逊(Jackson CT.)医师研制的麻醉 仪和一批乙撤,随同附来的一封信介绍有使用这种仪器和药物的方法。时隔两年又引进 氯仿麻药,1849年11月24日,他首次对一例膀胱结石病人用氯仿麻醉,结果十分成功。 麻醉药引入教会医院,使教会医生外科手术的选择范围大大扩展,也就拯救了大批可以 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疾病、延长生命的患者。在中国古代,妇女生产是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倘若发生“寤生”(即逆生,指脚先 出,头后出)的现象,那产妇和胎儿十有八九是要死亡的。而在现代妇科学中,对无法 顺产的孕妇进行剖宫产成为重要的手术助
39、产方法,对新生儿和产妇都是一种生命的维 护,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成活率,降低了产妇的死亡率。城市医院的大夫大都是正规的 医科院校毕业,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实习经验,在大医院医生能接触的病号多,病 例也全,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就会避免诊错病、开错方,耽误了病情。这些都是 村镇医院和医生所不能比的。在城市中,市民的医疗信息发达,对病情的自我排查能力 强,也能尽早尽快的就近就医,这也保障了自身的健康状况。1.1.2现代城市我们通常把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一次科技革命,而把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 标志的科技革命称为第二次科技革命,两次科技革命加上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电子 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
40、料等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可以说是科学技术革新的浪潮一浪接 着一浪,在这种形势下,生产力迅速发展并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在二战之后, 城市化进程不再局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扩展到世界各地,许多发展中国家 和低收入国家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是15.8%, 而在1980年,增加到了 30%,几乎翻了一番。在低收入国家,1970年,城市人口比例 是18%, 1995年,上升到29%o而这个时期的城市已经从城市化过渡到是现代城市化 时期,有了许多新的特征。现代城市具有不同于往日城市的特殊特点。现实告诉我们,现代城市不仅是以工业 文明为主的城市,而且是科技文
41、明多元化的城市,它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 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根据人口数量形成了大、中、小城市; 根据各自的历史特点和功能,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旅游等中心城市 等。但总而言之,现代城市化不再仅仅指城市人口增加、面积扩大等外延的变化,更重 要的是城市功能的强化,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等内涵的提升。1.2现代城市问题随着人类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日渐清晰,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依赖也日渐强烈。但 是,科技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和谐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对于科技这把双刃剑, 马克思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机器具有减轻人类劳动、使劳动更具效率的力量,同 时,
42、机器也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竟然变成了贫困的根源。在他看来,技术的胜利 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科技“无意”产生的负效应也必然给城市带来许多问题, 导致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严重的现代城市问题。概括而言,现代城市问题主要有 四个:一是环境污染,二是生态失衡,三是健康问题,四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1.2. 1环境污染问题现代科技的大量、广泛应用给城方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如空气污染、水域污 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工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 扩大,汽车等机动车也越来越多,它们的动力主要来自煤炭、石油等能源,而这些能源 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
43、尘等,使得本来清洁的空气变得污浊不堪。 城市的建设中还产生了很多工业废弃物,如高炉渣、钢渣、有色金属渣等;城市各类建 筑物、构筑物、管道等的的建设、铺设、拆除、修缮则产生了许多奔土、弃料等建筑垃 圾,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而且,我国在未来 的几年内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数字将会达到令人震 撼的地步。技术革命之后,工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城市中各种机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带来了巨大的噪声污染,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噪声等。具体而言, 机动车的数目迅速增加,除了公共汽车外,私家车等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交通噪声成为
44、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工厂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强度高,给工厂里进行工作的职工和 工厂周围居住和生活的居民造成较大的影响;建筑工地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其各 种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城市居民进行社会活动以及自己家庭 的各种电器、音响设备也会产生噪声,严重的会影响邻里关系。噪声污染干扰着人们正 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学习和劳动的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还会影响人们的睡眠 质量,等等。噪声会对人们的听力造成损伤,如果长时间生活在噪声中,会出现听觉疲 劳现象,双耳难受,噪声太强还会引起鼓膜破裂出血,甚至造成耳聋。噪声还可能引起 多种疾病,如神经衰弱症状、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视觉器官损
45、害、内分泌失调等。1 2. 2城市生态失衡城市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在人为因素的参与下,生态出现失衡问题。人首先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他的发展也要遵循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早在19世纪 中叶,达尔文就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 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 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这就是以自然选 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一定时期内被人类片面当做征服地球的理由,人类 成了自然界的霸主,想当然的剥夺了许多生物生存的园地。
46、在城市建设中,挖掘机挥舞 着臂膀使绿地越来越少;烟囱林立的工业区,天空中再也见不到大雁等候鸟迁徙的身影; 因为污染而浑浊和干涸的河流,水生植物和鱼儿一扫而空。看上去,人类因为掌握了科 学技术成为了地球的主人,可事实上并非如此。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垃圾如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 急剧增长,在我国,每年的城市垃圾就要排出大约1亿吨左右。垃圾占地太多,侵占了 大量的空间,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产生恶臭,并将大量的氨、硫化物等释放到大气之 中,成为对人体造成致癌、致畸等的因素。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塑料袋、纸屑等则形成了 严重的“白色污染”。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如神、汞、铭等回随着雨水渗入地
47、下,从而污染 了地下水。垃圾堆还会滋生蚊、蝇、鼠、虫等害虫,成为多种传染病的传染源。总之, 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蠕虫的卵与幼虫、病菌等危害物污染着城市的空气、土壤、 水和食物,进而侵入人体,危及人们的健康。由于城市日益拥挤,绿地变得越来越少。城市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系统、道路系统和 公共空间系统三个方面,在很多城市,为了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将建筑系统包括居民住 房、工厂、商店、学校和医院,以及图书馆、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等不断扩大,同时,道 路系统如公路、高架桥、车站和人行通道等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公共空间 系统如广场、公园的面积急剧缩小,三大系统的比例越来越不协调。特别是由于缺少科 学的
48、布局,再加上人为的损坏和管理的缺失,绿地的面积和功能大幅度减退,用来净化 空气产生氧气的植物只是作为居民小区的绿化带,单位大院的美化区,道路两旁的防风 墙,不但面积小,而且植株也不会很高。减少了绿地,相当于减去了一层健康屏障,降 低了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灰尘以及含菌量以及稳固水土,保持湿度等 作用,削弱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城市环境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城市出现人口过剩的问题。城市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能为农村 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引发了农民工进城的热潮,使得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在古代,“城市是作为围墙的“城和有商品交易的“方共同组成的。市是集中进 行买卖交易
49、的场所,它是因为商业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因此,“市的表现出商业性, 如米市、菜市、肉市、花市、鸟市、骡马市,等等。“市”还常被用于地名,如北京的 菜市口、灯市口、东西花市大街和花市东斜街等。“城”大多是因为政治性或军事性的 需要而建立的。因此,谈到城,人们总是说京城、省城、县城,或冠之以地理、历史、 文化的特征,如山城、江城、古城、新城、石城、龙城,等等。这是说古代的城与市, 虽不是一个意思,但说明城市浓浓的商业性是骨子里带来的,现代城市特别是中国的沿 海城市和经济特区把这种商业性发挥的更好。广东省东莞市是一个以发展高科技电子信 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为主的地级市,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
50、基地之一, 近年来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10年东莞GDP 达到4246亿元,同比增长10.3%,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九,全球500强城市,排名195 位。而且是跻身前200强的中国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然而创造出如此巨大财富的却不 是东莞人,而是占东莞总人口达3/4之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其诱因就是东莞市劳动密集 型企业多,用工量大,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总之,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 劳动力,他们从比较偏远和落后的地区向大城市盲目流动,如在日本江户时代,东京及 其周边只有一百多万人,现在则达到两千多万人。这种人口过分集中的情况在许多国家 的大城市中都普遍存在
51、,如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就是如此。由于城方人口规模太大, 出现过剩现象,远远超出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承受能力,打破了城市土地、资源等和人口 规模之间的平衡,造成了很多弊端,如住房紧张、失业率增加,犯罪现象也呈现出上升 趋势,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其他物种生存危机。对市区坏境的不断污染已经逐渐改变了城市原本的生态环境, 河流内大量鱼虾死亡,树林里已经很少看到多种鸟类,公园里人类活动频繁更是难见其 他动物。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中指出,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 和湖泊,20%的珊瑚和35%的红树森林遭到了人类活动的破坏,动植物的种类在迅速减 少,三分之一的物种濒临绝种。若十年之
52、后,人类或许只能生存在一个充满机器轰鸣和 人类语言的城堡中自言自语了。1.2.3健康问题科学技术给人的健康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对人类的感官和生殖系统产生了有害影 响,直接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甚至人类死亡。在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现代医学和药物学的发展已经大大降低了人类的死亡率, 延长了人类的寿命。然而,曾经为抗菌消炎立下赫赫战功的青霉素等抗生素,近几年却 陷入“禁用门”。由于现代医疗在临床上滥用抗生素,致使耐药“超级细菌”增加,很多患 者产生耐药性无法及时遏制病情的发展。相关卫生部门指出:长此下去,患者将陷入无 药可用的窘境。根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至2009年我国头抱类抗生素市
53、场 年平均增长率在20%以上,2009年其市场规模达280亿元,占国内抗感染药物市场份 额的50%以上。但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快速变化,各类细菌感染性疾病 也呈现出复杂性和耐药性,这不能不说是科技负效应给人类的一个沉重打击。据调查, 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而在我国,抗菌药物年使 用率已经超过70%,尤其在外科,使用比例几乎达到90%。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抗生 素在医院的使用率不超过30%,很明显,我国已经超过一倍以上。因此,又不得不说科 技产生负效应不是它“有意”而为,还有人类在不知不觉间成了 “帮凶o马克思曾指出,一切人类社会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
54、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必须 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所以,“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那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 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之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因此,消费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生理、 心理需求,更是人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人们经常会在超市里看到转基因食品,它们 包装精美、价格昂贵、色泽鲜艳、形状可人,曾被大家认为是健康、绿色、有机食品的 标志,很多人还会不惜成本的购买和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 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 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
55、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 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自从1983年诞生以来就开始被迅猛研发,产 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可是,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金问题的研究也一直相伴左右,最早提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 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曾引起了科学界 的极大关注。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 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 不良,死亡率特别高。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旱、抗风、抗病虫、易储藏、增加产量等等 的种种
56、优点,可就是安全性受到质疑这一种缺点就足以使人类对转基因食品产生畏惧, 高科技产品是否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益时刻使人类警醒。1996年,一种包含转基因大豆, 会对过敏人产生变态反应。这说明了食物的致敏性是可通过转基因操作一物传一物,此 外,由于许多被传入食物的基因,源自从前未被作为人类食物的植物、动物与微生物, 因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安全是很难预测与确定的。其他像克隆技术、人体整形手术 等原本对医学、心理学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进步,也都面临着伦理、犯罪等一系列的考 验。科学技术还给城市居民造成了心理方面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 o由于人们过分地依赖科技产品,造成了动脑、动手能力的麻木
57、甚至丧失。电脑和因 特网的发明和应用使人们过度的依赖网络资源,写作不用手写而改为用键盘打字,久而 久之再在书面写字时会提笔忘字,书法水平更是每况愈下;查资料不去图书馆或翻阅书 籍而改用“百度”、“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网络的快捷使得治学的严谨性大大降低; 有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色情网站而玩物丧志,辍学失学,少数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些上班族工作压力大,也会沉湎于网络的虚拟而“宅”在家里,不与家人、同事交流, 时间长了就疏远了社会,造成性格的孤僻,严重者甚至引发抑郁症。这些都是科技给市 民心理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盲目性,也是市民迷信科学技术的一大心理误区。代替体力劳动的机械化作业在工
58、 厂普及推广,IT行业收入可观,曾导致人们片面追求高科技专业和行业。十几年来计算 机专业一直是高考学生梦寐以求的好专业,家长们偏好,高校也纷纷开设,导致报考此 专业的热度居高不下,而大批学生毕业后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 严重脱节。目前,市面上各种减肥茶、减肥药、减肥仪器层出不穷,或者是治疗疑难杂 症的药品和技术花样百出,它们无不套上一件“高科技”的华丽外衣横空出世,实则没有 任何效果或者是夸大效果的,结果却在市场上销量很好。这些都是消费者缺乏辨别力的 一种表现,也是盲目迷信科技威力的一种误区。1.2.4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在科技可以支配的事物面前,人类总有一接受和适应的过程,
59、对积极的方面,人 们往往乐意接受,适应起来也快速;在消极的方面,人们往往比较抵触和难以接受,适 应的过程也相对漫长。这就导致了人与社会诸多关系的紊乱,原本和睦的关系会变得纠 结,说不清了。住宅环境的变化淡化了人际关系。随着城市建筑面积原来越来越稀缺,城中的房屋 由平房到楼房,并且越来越高,越来越拥挤。在我国,商品房的出现打破了单位福利分 房、集资建房的限制,有购房能力的市民从各行各业凑到一个小区居住,邻里之间互不 相识,有的住了几年都不会说一句话,人情变淡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和睦也消失了。生活节奏加快改变了生存状态。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快,科技发达使得整个企业运 转节奏也快,在上海、广州等大城
60、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格外明显,人们往往是在快餐店、 地铁、公交上吃早餐的,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交流,缺乏了享受美味的快乐,整个人变成 了机器一样机械的忙碌,一天下来疲乏的很,这种状态竟然成了大城市居民的常态。科技滥用对伦理道德底线的颠覆在城市显得特别突出。避孕药物的发明有效地控制 了人口,避免意外怀孕和流产给女性带来的伤害。但是,避孕药物的滥用却会造成多种 妇科疾病,甚至导致不孕不育等,不但会给女性身体带来极大伤害,还会影响到夫妻关 系和谐与家庭的和睦。B超的发明,对探测疾病源有极大的贡献,但在很多医院也会变 作告知孕妇及家人胎儿性别的可靠凭证,导致大量女婴惨遭流产,人为的提高性别比是 对伦理道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有源音箱专用变压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矿业测量仪器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舞台提升机控制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苯甲酰H酸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磷铁环压脱装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接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焗油营养洗发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同轴信号防雷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小学二年级奥数100题及答案
- 河南省焦作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随堂测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建筑公司合规性评价报告
- 促销策略课件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2023年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勘察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
- 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
- 架桥机安全教育培训试卷
- 临时工用工协议书简单版(7篇)
- 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2021年版)线路工程分册
- 马克·夏加尔课件
- 沧州市基层诊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地址信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