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思维差异 讲座培训课件PPT_第1页
文化与思维差异 讲座培训课件PPT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he Cultures文化与思维差异 什么是文化?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有三种定义 1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质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 考古学用语,指统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3 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ALED)中,Culture一词作为名词,具有如下的定义:(1) Way of life(生活方式) 1 U 文化;文明(指某一国家或群体的风俗、信仰、艺术、生活方式及社会组织)2 C

2、a country, group etc. with its own beliefs, etc. 文化(指拥有特定信仰的国家群体等)Art/Music/Literature艺术;音乐;文学 3 Uart, music, literature,etc. thought of as a group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的总称)Beliefs/Attitudes 看法;态度 4C,U the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th.that people in particular group or organization share 文化(某一群体或组织的一致看法和态度)Gr

3、owing / Breedomg.种植;养殖 5 U(technical 术语), the growing of plants or breeding of particular animals in order to get a particulat substance or crop from them(种植;栽培;养殖;培育)Cells/Bacteria 细胞;细菌6C(biology生,medical医), a group of cells or bacterial, especially one taken from a person or an animal and grown f

4、or medical or scientific study; the process of obtaining and growing these cells. 培养物;培养细胞;培养菌;(为医疗或科研作细菌、细胞的培养)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 1 我们和英美人士对于“文化”一词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我们的定义1几乎涵盖了他们的定义1、2、3,而我们的定义2 则相当于他们的定义4,而他们的定义5、6则不在汉语“文化”的定义内。可以说,汉语的文化包括三种定义,而英语则包括六种,汉语的文化定义较为笼统,而英语的文化定义较为具体。汉语的文化包括物质财富,而英语的文化只强调“文学”、“艺术”、“观念”等精

5、神财富层面。 那么在这里呢,我们参照现汉的第一条定义,来定义我们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的分类: 总的来说,文化可以分为三类,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心理文化(观念文化) 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 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指一切可见,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 包括: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等。 制度文化(Insitutional Culture): 是指人类的一切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管理分配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各种理论。 心理

6、文化(观念文化)(Mental Culture) 是指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兴趣、信仰、心态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由于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为语言也是人类的创造物。又由于语言是全社会共享的财富,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语言并在使用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正确使用语言的规律,使得语言得以传承和发展,而人们作为社会成员在交际时也主要得依靠语言,遵守语言的使用习惯。因此,语言也属于制度文化。 当然,语言还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文化。它不仅仅反映其自身的特点,还记录反映其他文化、传播其他文化,帮助其他文化发展。它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是

7、文化的生命线。作为制度文化的语言,与其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心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也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物质文化和心里文化的变化及发展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言也因此才能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是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 以汉语为例,汉语的词汇能够有力地说明语言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例如,1981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窗”的词义为“窗户,玻璃|门户壁|明几净”;窗口(1)窗口跟前,(2)(售票室、挂号室)墙上开的窗形的口,有活扇可以开关。但在2000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窗”就加上了“纱窗”的词义。这就反映了人民生活的改善,与物质文化有关。在南方,特别在城市,

8、住房不仅安装玻璃窗,而且装了纱窗,以防止蚊子或其他昆虫 飞入室内。保持室内的清洁和卫生。而“窗口”一词也加上了“”渠道、直接为群众生活服务的、反映或展示精神上、物质上各种现象或状况的地方等等多个义项。这几个都是比喻义,都与心理文化有关。 又如,三生有幸和一尘不染等反应的是佛教文化,而“灵丹妙药”和“回光返照”反映的则是道教文化,“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则反映了我国的国策,“闹元宵”则反映了我国的民俗。汉字中也有不少汉字与“钱”或者“贸易”有关,这些字都带有了“贝”字偏旁。如“财”、“贫”、“购”等。“皿”是象形字,象征家用饮食器皿,它作为偏旁出现在字中,表示盛物的日用品,如“盆”、“盘”、“

9、盏”等,这些都承载着我国古代物质文化的信息。 另外,汉语中还有很多借词。记录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交流。如巧克力(chocolate)、色拉(Salad)、歇斯底里(hysteria)、休克(shock)、图书馆(Library)、香波(Shampoo)等。 另外,汉语的语法特征也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生成和发展的影响。我们的祖先居住在亚洲东部北温带,较少受台风、飓风和海啸的袭击。半封闭的自然环境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他们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因此,他们崇尚和谐,相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相信主客体的一致,重伦理、重一致、重简约。因此,我们的语法表现形式就在于,以意统形,强调意义的连贯,而不在意形式。

10、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靠意义联合在一起,称为“意合”。语法特征则为“隐性”(covertness)词语的意义只能靠句子或者一定语境才能够确定,而且常常需要人心领神会。 相比之下,英语就显得较为严谨,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楚,语法特征为显形(overtness),语法形式为“形合”。这是由于英国人的祖先居住在干燥的平原和海岸边,长年累月受到暴雨和风霜的袭击,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不发达的时代,自然的伟力和凶残均不可测。为了生存,人们只能冷静地去面对自然,分析自然,了解自然,继而控制自然的习惯。形成了“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的基本观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

11、血肉不可分的关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为我们的翻译提供了可能。而文化之间的差异又使得翻译活动不可能完美无缺。我们学习和运用翻译,其一大任务就是跨越文化差异带来的鸿沟。而文化差异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心理文化的差异,而在心理文化的差异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又是翻译活动的最大阻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差异。 我们与英语为母语人士的思维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中国人重伦理(ethics),英美人注重认知(cognition)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儒家思想关心的是人道,而非天道,是人生之理,而非自然之性。而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

12、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的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 重伦理思想观念的体现之一是重宗族和宗族关系,重辈分尊卑上,汉语中亲属称谓特别复杂,英语的亲属称谓比较笼统。如:“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李丹的姑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译为:Zhang Ming and Li Dan are cousins. 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

13、ng Mings mothers brother语义是清楚的,反映的关系也清楚,英美人得颇费一番功夫才能弄清中国人一看就明白的关系。按英美人的习惯,“姑母”也好,舅母也好,都称aunt,若要区别,不妨冠以名字。若张明的母亲叫李维明,李丹的母亲叫王明兰,就称Aunt Weiming和Aunt Minglan。但这不符合中国人重宗族关系的习惯。 中国人也比较重视集体。突出群体人格,轻视个体。而欧美人则注重个体,崇尚个人主义。因此,个人主义译为“individulism”是不正确的。(个人观点:可以译为“selfishness”)因为在我们的语言中,个人主义是个贬义词。而在英语中,individua

14、lism则是个中性词。 另外,中国人在表达时间和地点时,习惯从大到小,而英美人则恰恰相反。 2 中国人重整体(integrity)、偏重综合性(synthetic)思维,英美人重个体(individuality),偏重分析型(analytic)思维 “中国的小农经济使先民们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思维,进而从男女关系、天地交合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意识。”(连淑能,2002:42)万物一体的观念把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乃至世间万物都看作不可分割,相依相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这是汉族人最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人们注重从对立中求统一,从统一中看

15、到对立,中医学中有关“阴”与“阳”对立统一关系的阐述便是明证。 中医与西医治病的方法颇能说明汉族人重综合性思维而英美人重分析性思维的差别。病人感冒发烧去看病,中医往往为病人拿脉,看舌苔,看脸色,问饮食睡眠情况,综合以上信息后才确诊病情,找出病因;西医则用体温计量体温,温度超过37便可确认为发烧,若病人伴有其他不适还验血,从验血结果判断病毒引起炎症的程度。中医通过看、摸、问,凭经验来判断病情,西医虽然也凭经验,但更多地依靠医疗器械助诊的结果,如验血结果、x光片透视情况、B超显象情况等判断病情。 中国文化的国粹国画艺术也是中国人综合性思维的有力证据。一幅国画中有画、诗(或词)、书法和篆刻,缺一不可

16、。中国的书画同源,均以线条表意抒情,加之古代画家多为文人,因此,逐渐形成绘画同诗(词)、书法乃至篆刻相互影响,共存于一幅画之中的格局,形成国画(也称中国圆)的突出特征,在世界美术体系中自成独特体系。 而英美文化中的西洋画只表现绘画艺术,至多画家在画上签上自己的姓名。 3中国人重直觉(intuition),英美人重实证(evidence) 中国传统思想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考,因而借助直觉体悟,即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连淑能,2002:43) 直觉思维强调感性认识、灵感和顿悟。这种思维特征来自儒家、道家、佛学的观念,也是“天人合一”(The Unity

17、of Man and Heaven)哲学思想的产物。 这种思维方式在词语中也有反映,如:“恍然大悟”、“豁然贯通”、“了然于心”,夸奖某人聪明会说某人“悟性好”。理解语言时往往突出“意”,力图领会“言外之意”,不太重视对语言的科学分析。评价事物的优劣时往往采用杂感、随笔、评点等形式表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较少用系统的理论进行实证考察式的论述。 而英美人的思维传统一向重视理性知识,重视分析,因而也重视实证,主张通过对大量实证的分析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所以,英语的语言分析十分系统全面。如果不分析汉语句子的语法关系,我们还可以理解句子的意义;若不分析英语句子的语法关系,特别是长句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我

18、们是不可能清楚正确地理解英语句子的意义的。4 中国人重形象思维(figurative thinking),英美人重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 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方式的表现之一,是汉字的象形性,以形示意是汉字的重要特点。例如: “旦”字, 其中“日”是太阳升起时闪红光的形象,“一”表示海浪,表示人们远远看到太阳从海上升起,红光与海浪相连的形状,后来人们将“日”下的海浪简化为“一”,这便是今天汉字中的“旦”,意为天亮(daybreak;dawn)。“昆”字像圆形的太阳在天空运行,“比”像车轮在滚动。又如“山” 、“眉”(指目上方的毛)、“口”、“田”像纵横伸展开去的地,“利”像以刀割禾,“美”(像人头上戴着羽毛跳舞的样子),“井”和“刀”都像所指实物的形象 。 汉语量词多,文化内涵丰富,生动形象也是形象思维的一种表现。例如,与数量词“一”合用时,我们就有 一面镜子(a mirror), 一朵花(a f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