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散文阅读(写景状物哲理)_第1页
高考散散文阅读(写景状物哲理)_第2页
高考散散文阅读(写景状物哲理)_第3页
高考散散文阅读(写景状物哲理)_第4页
高考散散文阅读(写景状物哲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 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将因此而切断。将因此而切断。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写景状物写景状物 2014 2014年高三专题复习年高三专题复习 一、熟悉文体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

2、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

3、主旨即物人相通处。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引出写作对象咏物咏物状景,时空拓展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物对比反衬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与

4、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一、概一、概 念念 : 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的散文。写景散文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分析意

5、境分析意境咏物散文咏物散文-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把握主旨的方法把握主旨的方法抓标题(标题往往暗示作者的情感思想)抓标题(标题往往暗示作者的情感思想)抓抒情议论句(开头、中间尤其结尾段)抓抒情议论句(开头、中间尤其结尾段)提段落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提段落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理解和归纳各段大意理解和归纳各段大意4理清思路和结构理清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化,或 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后及人(借物喻人咏物散文:由物后及人(借物喻人 象

6、征象征 托物言托物言志志 )5 5赏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手法写景散文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咏物散文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抒怀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抒怀象征写景状物散文1 1、有些散文是以、有些散文是以景物景物描写为主的,描写为主的,作者花费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写景大量的笔墨写景,其,其目目的是为了抒情的是为了抒情,这类散文的特点,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2 2、有些散文是以、有些散文是以状物状物为主,总是为主,总是以以相当多的篇幅描述某一事物相当多的篇幅描述某一事物(物件),寄寓特定的思想感情(物件),寄寓特定的思想感情。二

7、、要二、要 素:素:1 1、景、物:景物的特点、景、物:景物的特点2 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情:作者的内在情感3 3、意:文章的主旨、意:文章的主旨 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情理”往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因例说法 荒漠中的苇荒漠中的苇写作思路:写作思路:1.1.引出写作对象引出写作对象(第(第1.2.31.2.3段)段)2.2.咏物状景,时空拓展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穿插白洋淀、中间穿插白洋淀、沙家浜的苇沙家浜的苇对比反衬)(第对比反衬)(第4 4、5 5段段

8、) )3.3.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第(第6 6、7 7段)段)4.4.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第8 8、9 9段)段) 19.19.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 ?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样写有什么作用?(4?(4分分) ) 答:答:(1 1)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辽阔(茫茫)(2 2分)。分)。(2 2)突出了)突出了“苇苇”生长环境的恶劣(生长环境的恶劣(1 1分),分),为下文写荒漠中的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苇”给人带来的惊喜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

9、铺垫(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1 1分)。分)。20.20.作者在第段结尾巧妙地运用了作者在第段结尾巧妙地运用了“苇苇”、“萎萎”、“伟伟”三个同音词,请结合文章相三个同音词,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后两个词的含义及其作用。关内容说说后两个词的含义及其作用。(4(4分分) ) 答:答:“萎萎”,有,有“萎蔫萎蔫”、“萎谢萎谢”、“萎落萎落”之意,着重于之意,着重于“苇苇”的外形的描的外形的描写。写。“伟伟”,有,有“伟岸伟岸”、“伟大伟大”之意,之意,着重于着重于“苇苇”的精神的表现。(的精神的表现。(2 2分)两分)两个同音字的巧妙运用,将个同音字的巧妙运用,将“苇苇”的不同神的不同神

10、情对举,表现了作者对情对举,表现了作者对“苇苇”的赞美之情。的赞美之情。(2 2分)分)21.21.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4分分) )(1 1)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头看着不多的时日。(2 2)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

11、样的地方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 答:答:运用运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手的手法,以法,以“初生的小女的头发初生的小女的头发”和和“老者的胡须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顽强地生长的特点。(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顽强地生长的特点。(2 2分)分) 答:答:用用拟人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芦苇的手法来描写芦苇“群居群居”的特点,以的特点,以“女子女子”来类比,也写出了芦苇柔弱的特点,但它们却能相互鼓励来类比,也写出了芦苇柔弱的特点,但它们却能相互鼓励而顽强地成长起来。(而顽强地成长起来。(2 2分)。分)

12、。22.作者写苇,显然又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写苇,显然又不仅仅是在写苇,探究一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探究一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6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1)文章运用了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手的手法。(或象征手法)(法。(或象征手法)(2 2分)分)(2 2)表达作表达作者对苇身处荒漠却能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者对苇身处荒漠却能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活着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活着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向上精神的赞美,(2 2分)表达了自己也会分)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

13、活,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的愿望。(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的愿望。(2 2分)分)(大意对即可)。(大意对即可)。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逐层递进式议论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触发点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联系

14、点系点)点出道理(点出道理(感悟点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升华点升华点) 哲理散文哲理散文文本示例文本示例 09年高考江西卷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木车的激情开头是议论由头(触发点)开头是议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碌,:现代人奔走忙碌,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然后是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然后是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几千年:几千年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情不知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情不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长诗。长诗。再点出结论(感悟点)再点

15、出结论(感悟点):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的力量。结尾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结尾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告诫人们:告诫人们: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机重重。 哲理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针对作品的哲理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针对作品的形式,而是针对作品的内容而言。通俗地说,形式,而是针对作品的内容而言。通俗地说,通过通过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文即为哲理散文文即为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这类散文的特点是以文学语言抒发比

16、较含蓄的哲以文学语言抒发比较含蓄的哲理理,一般不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一般不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大多采用象征大多采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段和比喻的手段,从具体事物入手借题发挥,所表达,从具体事物入手借题发挥,所表达的哲理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的哲理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 初读哲理散文,一定要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好作者初读哲理散文,一定要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好作者的行文方式,归纳出说理思路,这样才能进一步把的行文方式,归纳出说理思路,这样才能进一步把握住作者所要传达的哲理。握住作者所要传达的哲理。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记住回家的路记住回家的路第第1段:外出闯荡,建功立业,一定不要忘记找回自段:外出闯荡

17、,建功立业,一定不要忘记找回自己心灵世界的路。(己心灵世界的路。(“回家的路回家的路”是什么是什么)第第2段:年轻人应该外出闯荡段:年轻人应该外出闯荡,但防止忘记找回自己但防止忘记找回自己心灵世界的路。心灵世界的路。 (为什么要为什么要“记住回家的路记住回家的路”)第第3段:内心生活最重要(要有心灵),关注外部生段:内心生活最重要(要有心灵),关注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有精神的准则,能回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有精神的准则,能回到自己的心灵(把握自己)。到自己的心灵(把握自己)。(怎样能怎样能“记住回家的路记住回家的路”)第第4段:一个人有心灵追求,就能找到自己的领域,段:一个人有

18、心灵追求,就能找到自己的领域,就能承受外界的压力,能面对诱惑。获得充实宁静。就能承受外界的压力,能面对诱惑。获得充实宁静。(“记住回家的路记住回家的路”的意义的意义)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城市”有有“随便走走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么好处?(4分)分)答: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答: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文作铺垫。【解析解析】此题从两方面作答,此题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内容上是与下是与下文的人生做类比,文的人生做类比,结构上结构上是为下文作铺垫。是为下文作铺垫。【命题立意命题

19、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全文内容、行文思路和材料安排的目的。握全文内容、行文思路和材料安排的目的。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分)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答: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答: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迷失了自我。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

20、界,迷失了自我。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答: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答: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解析解析】(1)首先能把握这句话的主旨,是机会和压力对人)首先能把握这句话的主旨,是机会和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再结合本段的中心的负面影响,再结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的宁静颇不易得”,答案即

21、可得出。(,答案即可得出。(2)首先理解关键词)首先理解关键词“坚实的自我坚实的自我”“”“ 精神的坐标精神的坐标”,再结合本段的中心,再结合本段的中心“寻求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答案即可得出。答案即可得出。21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记住回家的路家的路”的理解。(的理解。(4分)分)答: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答: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 ,在社会的,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

22、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解析解析】要结合全文,充分读懂全文,结合要结合全文,充分读懂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自己的理解作答。【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中出现的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中出现的形象的意义的理解,难度较大,不容易把握。形象的意义的理解,难度较大,不容易把握。22文章最后一段说: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领域。”请结合

23、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分)答: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答: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解析解析】注意注意“但但”的转折的转折,前后是两层意思。,前后是两层意思。【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特定句子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特定句子的理解能

24、力,需需结合作者及文章观点和自己的理解回答结合作者及文章观点和自己的理解回答。 (三)表达技巧类试题(三)表达技巧类试题 1.考查最频繁考查最频繁:09年江苏高考年江苏高考4道题道题有有2道题考查了这一考点,赋分道题考查了这一考点,赋分11分。分。 2.考点密度考点密度:第一是修辞;第二是表:第一是修辞;第二是表现手法;第三是谋篇布局技法;第四现手法;第三是谋篇布局技法;第四是表达方式。是表达方式。 3.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好处?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赏析某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请赏析某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

25、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第一种类型:要求对含有修辞和表现手法句第一种类型:要求对含有修辞和表现手法句段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段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 09年高考江苏卷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上善若水: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虚实结合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2.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以描述

26、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年高考全部出现年高考全部出现 托物言志

27、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4.布局谋篇技巧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总领全文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过渡自然前后呼应前后呼应伏笔照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制造悬念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