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精炼题_第1页
文学类精炼题_第2页
文学类精炼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精炼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墨乌镇彭学明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 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乌镇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千年如一日地站着、坐着或者蹲着,既老成持重,又沉稳肃穆,当然也很沧桑和简朴。一件粗布衣穿了3000年,一件灰色裤穿了 3000年,一件褐色被也盖了 3000年。3000年不浓妆艳抹,3000年不花枝招展,3000年一种本色,难啦!然而正是这 3000年不变的颜色和本色,才完美了乌镇成就了乌镇,才让乌镇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穿越 了时空,扬名中外。 乌镇是老,但老得周正老得硬朗,老得神清气爽。就像酒,越老越香。斑斑

2、驳驳的墙壁,只是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几把荒草,只是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而那些浅浅淡淡的青苔,则是它人生磨难出的一点点老年斑。石板铺就的街巷,平平仄仄地穿行在乌镇的每一个角落,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直, 或弯。是乌镇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 没了这每一条街巷,乌镇就没了章法,乱了方寸,乌镇就成了一潭死水、一盘死棋,乌镇的 人就走不出自家的屋檐,只能坐井观天。上了年纪的人,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记忆,花儿正开的人,也有许多难忘的回忆。不管是谁,只要走进乌镇的这些小街小巷,只要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石板,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深长的遐想, 就会不由自主地披满一身古色古香。 不要说戴

3、望舒的古巷和丁香,更不要说跟戴望舒诗句一样的姑娘。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因为乌镇本身就是一束江南的丁香。你运气正好,对面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背面也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两个女子都笑靥抿抿,两个女子都鲜若桃花,两个女子的秋波都与你在这里狭路相逢,你选择哪一个?哪一道秋波更能打湿你爱情的梦?哪一泓秋水更能漫进你温柔的梦乡? 无论荣华富贵还是淡泊清贫,乌镇都是含蓄而内敛的。 就说徐家厅、朱家厅和张家厅,里面那么富丽堂皇那么气派宏大,外面却与贫民百姓一样普通,有如小家,亦如碧玉,与整个乌镇浑然一体。由此,不管怎么看,乌镇就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打铁的,染布的,

4、唱戏的,经商的,穿官袍的,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不知是家家都 种着花养着鸟,还是个个都识点文断点字有点见识, 时光和岁月就是遮不住乌镇人的淡淡书 香。是什么呢?或许是家家门前挂着的那盏红色灯笼, 或许是条条巷子飘出的那段印花染布, 或许是满镇子飘着的那比歌声还柔软的声声吴语。 其实,更精彩的是在水上。乌镇的水是浑浊的,远不及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但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没有乌镇就没有这条蜿蜒迤逦的水巷,没有这一条蜿蜒迤逦的水巷就没有水,没有水,乌镇就没了水色没了灵气没了生命没了灵魂。之所以说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因为乌镇的河是人工的, 这运河就是因为乌镇而来这里安家落户的。

5、如果不是为了与乌镇结一门金玉良缘,这运河就不会绕这么远的路,就不会流到这里与乌镇朝夕相处、 唇齿相依。所以乌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血也融于水。 这条飘飞的水巷,是乌镇的血脉,软软的脉管上,是乌镇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节。租一条蚱蜢舟,我们就驶进乌镇的水墨画里了。悠悠的水巷,像一支写意的工笔, 轻描淡写地描摹着两岸,勾勒出两条笔直的风景线。黑瓦白墙的民居,仪态万方地闪立在两边, 一半住在岸上,一半跳进水里,它们像一群淘气的孩子,把脚伸进水里,把手也伸进水里,戏弄 一河鱼虾。虽然它们没有我湘西吊脚楼的气势和高大,但却小巧精致,异曲同工。水阁的窗口,往往会探出一盏女儿的脸,那不是茅盾

6、笔下的淑女, 就是我们江南的表妹, 好看,好看,好美,好美。于是你觉得一河的风景都被这女儿的脸照亮了,一河的水阁都是这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了。本来也是这样,你看,在那岸边的每一座河埠旁,在河埠的每一条帮岸上,在帮岸的每一条廊棚里, 在廊棚的每一个美人靠里, 你都会看到一个个洗衣淘米的表妹, 一个 个挑花绣朵的表妹,一个个等待爱情的表妹。美人靠是什么?美人靠是水乡女儿的专用工具, 在临河的每一个廊棚里。不管是男人女人,你都靠一靠吧。靠一靠,你就是美女了;靠一靠, 你就有美人了。 坐在船上,看着风景,想着美人,再品一品乌镇男人用白水白面白米酿制的“三道白” 酒,品品乌镇女人手擀的姑嫂饼,乌镇的滋味就

7、全了,你就品不尽想不完,就乐不思蜀、游 而忘归了。 那么,留下来,你就会是茅盾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是千年乌镇的一个情节和段落。(选自人民日报)4分)16.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乌镇?(17作者来乌镇最本质的感受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4分)18. 作者是湘西人,在文中他也谈到自家的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19. 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留下来,你就会是千年乌镇的一个情节和段落”? (5分)解说及参考答案三、作者简介:彭学明:(1964年一一),土家族,湖南湘西保靖人。1987年毕业于湖南吉首大学外语系。历 任古丈县第一中学教师,保靖县文化局干部、政府办公室干

8、部,张家界日报编辑、记者,旅行家杂志编辑记者,主任编辑,张家界市人大常委,张家界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等职务,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副主编。全国第九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十届人大代表。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祖先歌舞、我的湘西、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彭学明卷等,其中以湘西为题材的散文湘西女人、边边场、踏花花、祖先歌舞、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住进 城来的老母亲等30余篇,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散文集我的湘西获中国第十一届图书 奖,散文集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彭学明卷获中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鉴于其个人 文学成就,湖南省于1 9 9 4年授予其青年文学奖,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于2

9、0 0 3年授予其特别成就奖。四、文题分析:这是一个与名镇有关的色彩类偏正式文题。乌镇:中国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是茅盾的故乡。一墨,修饰性词语,是这个名镇的主要色彩, 暗示了把乌镇比作水墨丹青画的比喻构思与语言风格。五、文本快速感知:这篇游记散文从乌镇的乌黒的色彩为起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精描细绘:写了其古朴与历尽 沧桑;上了年纪的记忆;现代名诗中的意境; 其大家小户的平淡、 儒雅与绅士;其血浓于水; 其写意画般的风土人情以及茅盾先生笔下的人物与小镇的关联。六、文本精读细品:第(一)部分、自然段:状写乌镇乌黒古朴的色彩和历尽沧桑的外观与古色古香。第(二)部分、自然段:状写乌镇的人文特点和内在的“

10、气质”。第(三)部分、自然段:状写乌镇水乡的风土人情。第(四)部分、自然段:状写乌镇独具特色的酒食及旅游滋味,表达对乌镇的喜爱之情。第段:写乌镇乌黒古朴的色彩和历尽沧桑的外观。手法:借用比喻,把具有三千年 历史的乌镇状写成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形象生动地描绘 乌镇“老成持重”,“沉稳肃穆”,“沧桑简朴”的特点。 指出其保持三千年不变本色的价 值,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穿越了时空,扬名中外。第段:写乌镇的“老”、“旧”与“古色古香”。说“它”老得周正老得硬朗,老得神清气爽。就像酒,越老越香。写“它”斑斑驳驳的墙壁、浅浅淡淡的青苔、石板铺就的街巷。把“它们”比作“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仙风道骨的几缕胡

11、须”、“人生磨难出的一点点老年斑”、“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指出:不管是谁,只要走进乌镇的这些小街小巷,只要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石板,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深长的遐想,就会不由自主地披满一身古色古香。第段:写乌镇的相关的人文特点。紧承上段,从小巷石板路联想到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想到戴诗中的姑娘。说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因为乌镇本身就是一束江南的丁香。并以第二人称写游人的幸运。第段:写乌镇内在的“气质”。 采用了“由物及人”的描述顺序。先写乌镇建筑上的“含蓄而内敛”,再写乌镇人的“儒雅”、“平和”、“文气”,指出:乌镇人个个都识文断字有见识;时光和岁

12、月遮不住乌镇人的淡淡书香,满镇子飘着的那比歌声还柔软的声声吴语。第段:写乌镇的水。先说它是浑浊的,然后说它远不及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再说它蜿蜒迤逦,绕这么远的路,与乌镇朝夕相处、唇齿相依。最后说乌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只是采取了衬托的说法,用自己家乡的水衬托乌镇的水。第段:写乌镇的风土人情:先写乌镇的水巷,是乌镇的血脉,是乌镇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节。再写自己租一条蚱蜢舟, 就驶进乌镇的水墨画里。 黑瓦白墙的民居,仪态万方地闪立 在两边。作者运用了比喻兼拟人手法把它们形象地比作“它们像一群淘气的孩子,把脚伸进水里,把手也伸进水里,戏弄一河鱼虾。”这一段的后半部分写乌镇的美女:写了洗衣

13、淘米 的表妹,挑花绣朵的表妹,等待爱情的表妹;写了廊棚里的美人靠,不管是男人女人,靠一 靠就是美女了。写得极富情趣。第段:写乌镇独具特色的酒食及旅游滋味。把景美、人美和饮食之美串联起来,令游客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文尾段:照应前文,以第二人称的形式说留下来的游客就是茅盾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是千年乌镇的一个情节和段落。七、考题类型、解题思路与参考答案:16. 分析概括文章写作思路题。解题思路:抓段首中心句和定、状语。色彩: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历史:古老久远。 人文:江南的女子柔美,江南的人家平淡儒雅。水:具有灵气。17. 作者感受题。问最本质的感受。解题思路:先理

14、解题干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本质】顾名思义,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身性质的性质、面貌和发展 的根本属性。具体到本文,作者来乌镇看到的最初色彩也是他的最本质感受。再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作者来乌镇看到的最初色彩也是他的最本质感受,“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沧桑和简朴”,乌镇简朴而不失厚重典雅是作者对乌镇最本质的感受,因为作者的其他写作都是顺着这条内线展开的,乌镇的其他方面如历史、人文都蒙上了这种色彩。18. 分析作者写作目的题。 解题思路:写作目的题一般涉及到写作手法和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因此先分析作者的主旨是要肯定赞美乌镇之水的,写自己故乡的水清甜不过是从反面衬托, 从而达到突出乌镇之水的

15、目的。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 写出自己家乡的水甘甜秀美, 相比之下, 作者认为“乌镇的水是浑浊的”。 作者以家乡水的清秀, 反衬出乌镇水的特色, 突出了“乌 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血也融于水”。19. 理解关键句。解题思路:先看题干句的位置,是在文尾结句的位置上。结句的特点一般是总结照应全文,突出文章主旨的。具体到本文:第段把乌镇比作水墨丹青画;把靠在美人靠上的男女游客比作美女; 作者在这里作呼应,进一步把来乌镇的游客看作画中的组成部 分,再进一步把乌镇、游客和茅盾作品联系起来,表现了作者对乌镇的喜爱之情(主旨)。乌镇是一幅画,里面的人都是这幅画的组成因

16、素。作者在这里想说,如果你留在乌镇,你将成为这幅画的组成部分,也就成了描写乌镇的文章的组成段落, 表现了作者对乌镇的喜爱 之情。二、文本与考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 19题:目送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 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 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 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一一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

17、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 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 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 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 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 他也不愿搭

18、我的 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 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对街等 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 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 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 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 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 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 我回台湾教书

19、。到大学报到第一天, 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 价小货车长途送我。 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 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 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11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 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 推着他的轮椅散步, 他的头低垂到胸 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 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

20、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12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 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13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 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16.第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 (4分)6分)17. 根据作者的情感,解释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深层含意(告别时,照例拥抱

21、,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18. 文中两次写道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5分)19. 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和评价也各不相同。请你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和分析,表达得体,不少于180字。

22、(10 分)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目送真实!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子,有什么好送的。一一目送矫情!网友三:没办法的事,对谁都一样,走就走吧。一一目送超脱!解说及参考答案作者简介:龙应台生于台湾高雄县,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获美国堪萨斯大学 英美文学博士学位。1983年回台湾任教。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以锐利 而深刻的文风,惊动当时台湾文坛,并多次再版,余光中因此称其为“龙卷风”。1986年1月出版野火集,1986年8月至1999年9月,旅居瑞士及德国 十三年。除在海德堡大学任教之外,也在欧洲重要报纸如法兰克福汇报撰写 专栏,颇受瞩目。1995年起,在上海文

23、汇报开“龙应台专栏”。1999年夏,应专程飞往法兰克福的台北市长马英九的邀请,回台担任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2003年2月,辞去文化局长职务。当年8月,赴香港,头一年在 香港城市大学,后四年任香港大学访问教授。2006年11月,龙应台的香港笔记出版,在香港及新加坡畅销书榜上长 达半年。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龙应台名列其中。该刊评语是:“龙应台在将自己的文化理念通过官僚机器的运作变成 现实后,最终一尘不染地回归文坛。”2007年12月出版的亲爱的安德烈等图书2008年 7月出版目送, 居台北文学类书籍畅销第一名长达十周之久。2008年10月,香港大学礼聘龙应台为

24、“孔梁巧云杰出人文学者”。四、关于目送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 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 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选文是文集的第一篇。正 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 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五、文题分析:这是一个两字构成的偏正式记叙类情感文的文题,中心词是动词“送”,“目”是状语,表示送到方式。用眼睛默默地送别亲人,默默地传送

25、关注、牵挂、 失落、伤感等绵绵的亲情。六、文本快读直感:本文通过描述自己目送儿子,目送父亲的几个场景,真实地记录了(对亲人 的)关注、牵挂、失落、伤感,抒发浓浓的亲情,感悟了生命的成长、时光的流 逝以及人生目送时的种种无奈之情。七、文本精读细讲: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 6写自己目送儿子远去的情景。、目送儿子第一天上小学的情景。目送前:母子牵手。目送时:儿子不断回头。儿子情感:依依不舍。母子俩 的目光隔空交会。一一目送儿子出国作交换生。告别时:母子拥抱。儿子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目送时:母亲用眼睛跟着他 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儿子闪入海关门中,倏乎不见,一次不回头。儿子二十一岁,不与母亲同车

26、母亲隔窗目送内心孤独、失落。第二部分7写自己由目送儿子远去萌发的感悟。 渐悟母子缘分,抒发目送引发的落寞与无奈之情。第三部分8 12写自己目送父亲远去的情景。 过渡段。引出下文对父女关系的回忆。 、回忆自己教书报到那天对父亲的目送。父亲:告别时致歉 女儿:久久站立,目送父亲汽车拐弯。11回忆父亲病重时的目送。父亲: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坐上轮椅。女儿:拎包目送父亲轮椅的背影远 去。12回忆父亲去世时的目送。火化场内,父亲随棺材远去,女儿: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 次的目送第四部分13写由目送亲人远去萌发的感悟。主旨段。照应第段,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的人生滋味的理解这一 文

27、章主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有咏叹的韵味。八、考题类型、解题思路、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6. 文首情景作用题。解题思路:情景作用题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 析,内容要考虑表达何种情感,形式上要考虑运用了何种(哪些)手法为下文 写作表现了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之情; 写孩子初涉世的胆怯、弱小,为 下文写他长大后内心的闭锁、渐行渐远作铺垫(或:与后文对比,为表现孩子心 理、情感随成长而发生变化作铺垫。)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17. 理解关键句的深层含意题。解题思路:第句先分析题干句,再结合其后面句子,不难发现,其含义包括两部分信 息,描述母子二人身高的差异和情感差异。分手时,面对已经长大的孩子(1分),母亲深情涌动(1分)而孩子却 不为所动(1分)。第句,要联系前文分析,也包含两部分信息,一个是母亲的心理状况,一 个是母子之间的关系。前者要抓与心理状况相近的形容词类的词语,相关信息在 题干句中,“空荡荡的”;后者要从题干句的前面提取与母子关系相关的信息“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从而得 出结论;母子之间存在隔膜。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