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_第1页
植物地理学: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_第2页
植物地理学: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_第3页
植物地理学: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_第4页
植物地理学: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地理学》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主要内容概述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水分条件营养条件生物条件地形条件风、火、雪植物生活型与适应策略第一节概述1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

3植物的生态适应

环境(environment)的概念1.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类群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环境(environment)的分类

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和区域环境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以大环境为背景

-影响更直接,更显著

-生境(habitat):植物个体或群体栖息地上的小环境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

概念

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factors):组成环境的每个因子

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生态因子的总和2.1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生态因子的分类(依据性质、特征)生态因子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光、温、降水、风等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等植物因子:植物间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竞争等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污染等

生态因子的分类(依据作用方式)生态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作用强度与植物密度无关。如:极端天气事件、温度等密度制约因子——作用强度随植物密度改变而变化。如:物种间竞争、食草动物的影响;一定条件下的营养、空间、光、水等2.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

主导因子作用

阶段性作用

不可替代和补偿性作用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Liebig最小因子法则(thelawofminimum)

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适用于严格稳定状态

需考虑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木桶法则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Blackman限制因子定律(Lawoflimitingfactors)

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植物本身情况和其他因子综合状况而变化光合速率5001000150020002500CO2不足(0.01%);20℃CO2是限制因子温度是限制因子CO2过量;20℃CO2过量;35℃最大速率光是限制因子Blackman的实验结果光强(10.76lx)

Shelford耐性定律(Lawoftolerance)

生物对影响它的每一项生态因子都有其耐性范围。任何接近或超过植物耐性范围的生态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因子植物对某种生态因子的耐性曲线与生态幅植物生理过程强度/生长速度死亡下限死亡上限12343455环境梯度1.最适点2.最适区3.适宜区4.限制区5.死亡区3.适应和生态幅的概念3.1适应(adaptation):指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广义概念:植物所具有的任何有助于植物生存和繁殖的特征

狭义概念:植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繁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表型可塑性(phenotypicplasticity):由于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基因型不变而表现型变化的现象3.2生态幅(tolerance):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耐性范围3.3生态幅的特征

生态幅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受多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有一定的时空变异性

-

不同植物对同种生态因子生态幅不同

-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

-同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中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也不同

-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30℃32.5℃35℃80909510085相对湿度/%适合度温度/℃85%90%95%2030354025适合度两个生态因子作用对植物适合度的影响10080909585相对湿度/%温度℃高适合度中适合度低适合度253035403.4植物的适应类群广温性(eurythermal)广水性(euryhydric)广盐性(euryhaline)广光性(euryphotic)广土性(euryedapic)狭温性(stenothermal)狭水性(stenohydric)狭盐性(stenohaline)狭光性(stenophotic)狭土性(stenoedapic)

生态学中常用“广”(‘eury-’)和“狭”(窄)(‘steno-’)表示生态幅的宽度,宽与狭作为字首与不同因子配合,就表示某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如:广温性生物与狭温性生物的生态幅比较温度活动力(生长)冷窄温性广温性中温窄温性热窄温性3.5生态幅与分布区

据生态幅可推断植物不能分布在哪里,而不能推断出植物将分布在哪里植物分布区生理分布区生态分布区生理最适分布区生态最适分布区植物耐受限度的调制植物的内稳态(homeostasis):植物通过控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内稳态机制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能减少植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其耐性限度

内稳态机制多样:形态、生理和行为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扩大植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植物的内稳态北极植物Novosieversigaglacialis温度的变化-40℃驯化(homeostasis):如果一种植物长期生活在最适区的一侧,经过一定时间后可以诱发生理补偿变化,导致该种耐性限度和生态幅改变,形成新的最适点

自然驯化(acclimatization)

人工驯化(acclimation)梯度耐受度低高耐受极限随环境温度的改变休眠:植物主动进入生理不活跃状态,可以扩大对环境条件的耐性范围,是植物抵御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周期性调整:植物耐性限度的调节往往有节律,这是植物对生态因子周期变化不断适应的结果植物的需求性

植物的需求性(requirement)

植物完成个体生活史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等有利条件作保证,这种关系即为需求性

需求性与耐性范围是植物适应能力的两个侧面,相互补充生态类群与生态型生态类群:在相似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相似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对某一项生态因子形成相似的可遗传的适应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生长发育等),从而具有相似的需求性和耐性范围,这群植物组合即为一种生态类群。生态型:分布广泛的同种植物,长期生活在分布区内不同生境中,发生基因型分化,形成对各自生境的不同适应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生长发育等),称为不同的生态型(ecotype)。

生态差型:同种分布区内不同生境特征连续变化,同种内不同生态型的适应特征也可能呈现连续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生态差型。来自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同一花园相同条件下生长出来的植株第二节光照条件1光合固碳途径与植物适应类群2光强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3光质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4光周期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CO2+2H2O*(CH2O)+O2*+H2O糖其他有机化合物淀粉纤维素细胞呼吸CO2O2H2O叶绿体C反应光反应三C糖(PGA)光光合作用GAPRuBP5C

糖3C

糖PGAC3

途径与光呼吸O22C酸:乙醇酸H2O+CO2CO2Rubisco酶C3植物Calvin循环叶肉细胞CO2OAA(四C糖)卡尔文循环CO2维管束鞘细胞糖淀粉纤维素细胞呼吸其他有机化合物PEP羧化酶不能固定O2C4

途径C4植物CAM途径CAM植物CO2CO2OAAPEP羧化酶苹果酸苹果酸CO2Calvin循环糖淀粉纤维素细胞呼吸其他有机化合物夜晚白昼液泡特征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植物类群大部分绿色植物,如水稻不包括藻类、蕨类植物和针叶树,常见于有花植物,如玉米,甘蔗、高梁、狗尾草等肉质植物,如波萝、仙人掌、景天属植物等生境特征广泛开阔、温暖、盐生开阔、干旱、温暖、盐生维管束鞘细胞无花环型结构花环型结构无花环型结构CO2固定途径Calvin循环C4途径CAM途径初始酶及对CO2亲和度Rubisco酶亲和度低PEP羧化酶亲和度高PEP羧化酶亲和度高CO2固定最初产物PGA(3C)OAA(4C)OAA(4C)气孔白天开,夜晚闭白天开,夜晚闭白天闭,夜晚开光呼吸高低低最大光合速率55100小于1光合最适温℃20-3030-4530-35光补偿点0.2-21-31-3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的适应特征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净光合总光合黑暗中释放的CO2量光照强度CO2吸收量CO2放出量气体交换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光强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功能下降的现象光抑制时间光合速率植物的午休现象1114-光强过强-气孔关闭,水分不足植物对光强的适应光强度光合速率高梁玉米阳生草类小麦阴生草类C4植物C3植物光强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对光强的生态类群植物阳生植物中生植物阴生植物C4,C3阳生植物适应强光环境,耐荫力弱,对强光的利用力强C3中生植物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宽C3阴生植物适应弱光环境,耐荫力强,对弱光的利用力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比较I阳生植物阴生植物枝叶枝叶稀疏,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大,叶被毛多,冠状枝叶茂密,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小,叶被毛少,单层和水平排列叶片叶小而厚,细胞紧密,叶绿体小而多叶大而薄,细胞疏松叶片运动垂直向日叶运动水平向日叶运动适宜光强在强光环境下,光呼吸损耗相对少在弱光环境下,呼吸损耗相对少生长速度生长较快生长较慢分布区域生长在旷野、路边,如草原和沙漠植物生长在潮湿、背阴的地方,如林下蕨类、苔藓等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比较II植物的耐荫性

(1)耐荫性:植物在弱光环境下生长和繁殖的能力(2)影响因子

物种:阴生-中生-阳生

生长阶段:种子-幼株-成株

生境:适宜-不适宜

-部位:下、内部叶-上部叶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1)概念: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太阳光能量的比率,小于5%,一般为1%~2%(2)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提高复种指数

延长光照时间

合理密植、优化株型

-选育新品种光强与水生植物的分布补偿深度: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到与呼吸消耗量平衡时的水深

-受水透明度影响光强水深深弱地球上的光质分布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3003907702600nm770(nm)390430470500560600650到达地球的太阳光及光合有效辐射生理无效辐射光质的生态作用(1)可见光

-红光区利于碳水化合物合成,植物营养生长-蓝光区利于蛋白质合成-植物同时吸收红光区和蓝光区,才能实现最大光合效率(2)其他光

-紫外线破坏原生质、细胞分裂和生长素合成-漫散光促进枝叶徒长-红光利于植物体温升高北半球不同纬度处的日照长度-赤道地区:

光照长短昼夜平分,终年不变-北半球:

随纬度升高,夏季日照逐渐增长;冬季反之-两极:

北极夏半年昼,冬半年夜;南极反之光照长短与植物光周期(1)概念: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长短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植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方式光照长短与植物光周期(2)分类:

-长日照植物:起源和分布于温带和寒温带,日照超过一定临界值才能开花-短日照植物:起源和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日照少于一定临界值才能开花-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中日性植物:仅少数热带植物属于此类,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时才开花冬小麦油菜菠菜萝卜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玉米水稻牵牛花棉花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甘蔗黄瓜番茄蒲公英(3)光敏色素与植物的光周期Pr,吸收红光(660nm)无生物活性Pfr,吸收远红外光(730nm)有生物活性红光照射白色全光照射远红外光照射黑暗-

促进短日照植物开花-

限制长日照植物开花-

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

限制短日照植物开花光周期与植物适应(1)温带落叶植物的季节性休眠(2)光周期生态型分化现象第三节温度条件1植物生命活动与温度条件2极端温度的生态影响与植物适应3温度节律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温度对温带地区生物作用的一般模式-植物的生理过程存在一个温度耐性范围:最低温、最适温和最高温温度与植物的水分代谢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限制植物根系吸水

-温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温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需要适宜温度范围-光合作用的三基点温度:光合最适温,热补偿点(光合最低温与光合最高温)藓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和呼吸速率叶片温度变化对C3和C4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温度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呼吸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不同地理起源的植物呼吸温度三基点差异大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各器官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植物自身体温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过程温度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植物的需热量和生态类群的划分植物需热量

-积温=日平均温度天数

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各个发育期需要满足一定的有效积温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作物发育期下限温度℃有效积温℃水稻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抽穗-成熟10-1210-1210-1530-40600-700150-300冬小麦播种-出苗出苗-分蘖拔节-抽穗抽穗-黄熟337370-100130-200150-200200-300棉花播种-出苗出苗-现蕾开花-裂铃10-1210-1315-1880-130300-400400-600三种农作物主要发育期的有效积温温度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随维度增加而降低(年均温约0.5℃/度),将地球表面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随海拔降低(约0.5-0.6℃/100m)植物需热的生态类群生态类型主要分布区热量指标≥10℃积温℃最冷月均温℃极端最低温℃冰缘植物低温植物微温植物中温植物亚高温植物高温植物高山冰雪带寒温带、亚高山、高山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0<16001600-32003200-50005000-8000>8000—<-30-30~-10-10~04~15>15—<-48-48~-30-30~-20-5~5>5低温胁迫与植物适应1.低温胁迫

-冻害: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结冰受伤害现象

-冷害:起源于热带的植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造成的伤害

-低温的间接伤害:生理干旱2.植物对低温的适应-形态结构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抗寒锻炼:温度植物抗寒性随秋季气温的逐步降低而增强3.高温危害

-直接伤害:破坏细胞膜;蛋白质变性等-间接伤害:代谢异常,植物逐渐受害4.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避热:保持低于气温的体温-耐热:体温高于气温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需热:需要一定的高温才能发芽——夏

化作用植物的温度生态类群温度生活强度冷窄温植物广温植物热窄温植物1.地球表面的温度节律—

年温周期—

日温周期2.植物的物候节律物候:植物长期适应温度的节律性变化而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规律2468102468100501000501000102001020活动%气温℃暖生态型冷生态型中纬度高纬度高纬度中纬度气候节律与树木生长节律之间的协调关系水分条件水分对陆生植物的生态作用水对植物生态作用植物的水分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与生态类群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水对植物生态作用1.水的生命意义-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调制植物体温-影响植物器官的生长分配植物的水分平衡吸水失水液态气态土壤-植物-大气系统

水势(MPa)低纯水水势:01.植物吸水——水分由高水势向低水势流动ΨпΨmΨpΨc=Ψп+Ψm+ΨpΨc——植物细胞水势Ψп——渗透势(-)Ψm——基质势(-)Ψp——压力势(+)(1)植物细胞吸水(2)植物根系吸水

动力:蒸腾拉力+根压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Ψc=Ψп+Ψm+ΨpΨc=Ψm水分充足-

永久萎蔫系数:植物吸水不足而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含水量-

有效水分:毛管水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含水量、土壤溶液、质地、通气、结构、温度

植物根部与土壤水势的差异-土壤水势2.植物的失水(1)蒸腾作用(2)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内因:水蒸气向外扩散力量和扩散途径的阻力-气孔开度-叶面积外因:影响叶内外蒸气压差的一切外界条件-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速(3)植物需水量与蒸腾效率

需水量(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需水分(g)

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分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g)-维管束不发达,受外界水分影响大-可以适应干旱生境-生产力低陆生水生植物变水恒水湿生中生旱生多浆液少浆液沉水浮水挺水阴生阳生海生植物1.湿生植物-生境:潮湿环境,抗旱力最弱的陆生植物(1)阴生湿生植物-生境:阴湿的森林下层或阴湿环境-代表植物:热带雨林中的附生蕨类和附生兰科植物(2)阳生湿生植物-生境:阳光充沛,土壤水分经常饱和的环境-代表植物:水稻等

陆生植物2.旱生植物-生境:干旱环境,耐旱力强(1)少浆液植物生境:

-干热的草原和荒漠地区代表植物:-骆驼刺,刺石竹等适应特点:-1.体内含水量极少

2.尽量缩小叶面积

3.细胞中有大量亲水胶体物质

4.根系发达(2)多浆液植物-干热的草原和荒漠地区-仙人掌,芦荟等-1.根、茎、叶薄壁组织转变为储水组织

2.面积对体积比减小少浆液植物多浆液植物3.中生植物-生境:水湿条件适中的陆地环境-大多数植物属中生植物

水生植物1.生长于淡水之中2.整个植株漂浮于水面或仅叶片浮于水面2.仅植株下部沉生于水中或全株沉没于水中3.仅植株下部沉生于水中,上部挺出水面3.全株沉入水中1.生长在海水能达到的海滩沙砾、岩石或烂泥沼上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海水植物丝柏树的出水通气根从侧根上长出水面来

水生植物对缺氧环境的适应

——通气组织发达1.沉水植物-特点:全株植物没于水中-代表植物:金鱼藻等巴莫皇冠香蕉草青荷根九冠草2.浮水植物-特点:叶片漂浮在水面-代表植物:凤眼莲,荷花等3.挺水植物-特点: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代表植物:芦苇、香蒲等4.咸水植物-特点:能耐受高盐度环境,或可排盐-代表植物:红树、秋茄树等红树叶子的特殊盐腺秋茄树营养土壤营养条件与植物生态类群极端营养条件与植物生态类群

C素营养的生态影响

土壤营养条件对植物生态作用

植物体的成分植物体

干物质(5-90%)水分(10-95%)有机化合物(90%)无机化合物(10%)1.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Cu、Zn、Fe、Mn、B、Mo、Cl酶、辅酶或色素的组成部分大量元素N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P磷脂、核酸、核蛋白、ATPK酶的活化剂,糖的合成与运输Ca细胞壁组成Mg叶绿素成分S蛋白质和酶的组成微量元素2.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特点

植物对所需养分具有选择性,与土壤养分储存量并不成比例

生境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植物灰分含量与组成

-土壤质地,通气状况

-温度

-pH-土壤溶液浓度

-离子间相互作用

同一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随发育期和年龄而异

任何植物对N和矿质元素的需要都是全面的,不可偏废的适应土壤营养条件的生态类群

1.对土壤养分含量的适应类群

贫养植物灰分约5%富养植物灰分约10%植物中间型植物

贫瘠生境,如松、杜鹃

介于贫养和富养之间养分丰富生境,如小麦2.对土壤NO3--N含量的适应类群

喜硝植物

富含NO3--N生境,如荨麻、烟草等嫌硝植物低NO3--N生境,如羽扇豆植物中间型植物

介于喜硝和嫌硝之间3.对土壤Ca含量的适应类群

极端钙生植物嫌钙植物植物

石灰岩和白垩岩上中间型植物

介于贫养和富养之间低钙含量生境,如泥炭藓喜钙植物

含钙量较高的土壤,如落叶松和苜蓿富铝化土壤的影响与植物适应

砖红壤和红、黄壤中含有大量的铝、锰、铁,进入植物体内可使原生质脱水凝析,失去生理活性

酸土植物:耐受高浓度铝、锰、铁的环境,如荞麦、马尾松、杜鹃、胡枝子等

-这类植物耐受N和多种矿质营养贫乏的环境,多属贫养植物盐碱土的影响与植物适应

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低洼地及滨海地区低地,强蒸发和低降水使土壤表层盐分积累——盐碱土

盐类以NaCl、Na2SO4为主,pH多低于8.0,常造成盐害——盐土

盐类NaCO3、NaHCO3等为主,pH多高于8.5,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其强碱性常腐蚀根系——碱土1.盐碱土的影响

2.对盐碱土的适应类群

避盐植物泌盐植物

吸入大量盐分,又分泌出去有盐腺,如红树林植物聚盐植物,真盐生植物

吸入大量盐分而正常生长叶片肉质化或退化,茎(或)叶中有储水组织,如碱蓬甜土植物0.2%-0.8%盐生植物1.5%-2.0%不吸或少吸入盐分植物如田菁、蒿属重金属富集土壤的影响与植物适应

在重金属矿点、冶炼厂和废弃物排放处及蛇纹岩露头,土壤中重金属(Fe、Mn、Cu、Zn、Mo、Cd、Hg、Pb等)含量高

重金属元素因破坏酶活性等作用抑制植物正常生长

植物的适应:-避免吸收-忍耐高浓度

生态类群的划分:-专性适应类群-泛性适应类群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N、P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自然界的湖泊都经历着天然营养化,但人为作用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产生破坏性后果“水华”或“赤潮”形成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呈厌氧状态少数适应性强的植物占绝对优势

产生条件:N:P——12:1~13:1松沙土和裸露基岩的影响与植物适应类群沙生植物石生植物生境●土层干旱●养分贫瘠●流动性强●风沙大●裸露基岩和碎石堆形态特点●适应干旱环境●适应沙埋●适应风沙打击●根系发达,可沿石隙伸展代表植物●齿叶白刺等●棘豆等C素营养的生态影响CO2浓度净光合速率C4植物CAM植物C3植物CO2饱和点CO2补偿点1.CO2的生态作用

2.CO2的时空分布

CO2浓度土壤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昼夜近千年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IPCC(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200121世纪大气CO2浓度变化趋势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似乎不可避免,预计到本世纪中期将550

mol·mol-1(IPCC,2001)生物条件动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的生态类群营养关系传粉关系种子散播关系植物间的生态作用与生态类群营养关系机械性相互关系化学性相互关系竞争性关系营养关系植食动物的取食对植物影响普遍

植物的适应类群

-生长方式:改变生长点位置;再生…

-形态特征:刺;毛;坚硬皮层…

-化学手段:产生保护性的化学物质

-食虫植物:以动物为食植物对动物的反抗传粉关系

植物和传粉动物间的协同共生关系,导致两者分布密切联系,常常一致种子散播关系

附着传播、被食传播、偶然传播三种传播种子的方式,植物因此也进化出了相应的特征营养关系

全寄生植物

半寄生植物

寄生关系:一种植物寄居于另外一种植物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共生关系:植物异种间营养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补充的关系菌类高等植物+

固氮改善根际环境

提供营养物质提供光合产物根瘤、叶瘤、固氮蓝藻、菌根机械性相互关系

附生植物

藤本植物

绞杀植物化学性相互关系

他感作用:植物间常通过分泌化学物质互相影响

化学促进作用: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利于其他植物,表现为互利共生关系。

化学抑制作用: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

化学致杀作用: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杀死细菌和真菌。竞争性关系活动力(生长)活动力(生长)种1种1种2种2种1生态、生理最适生态最适生态最适生态、生理最适种间竞争导致植物种1的生态最适区和生理最适区分离示意图生物因子的作用特点一般只涉及到种群的某些个体影响程度通常与种群的密度有关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协同进化一般仅涉及到两个物种或与其临近密切相关的生物风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生态类群

适宜风可以补充CO2、降低叶温、授粉、传播种实

极端风一般具有过干、过冷、过热或过强等特征,对植物有明显的危害作用

植物适应风的形态特征:

-花被退化,雄花为葇荑花序、花丝较长

-种实体小而轻,常具冠毛、翼状附属物等火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生态类群地下火地表火林冠火

火的生态作用:-火使许多植物受害或致死-火强烈改变生境的理化性质,产生间接影响

植物的适应:

树皮厚,不易燃

地下器官发达,地表火难烧及

萌蘖能力强

具特殊果实,火烧可释放种子或使种子萌发火依赖型火适应型耐火型地形条件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生态类群

地形因子通过影响光、热、水、土、风等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和组合间接地作用于植物

不同海拔高度、阴坡阳坡、迎风背风、陡坡缓坡、坡顶坡脚、乃至小地形起伏等,在不同条件中形成不同的生境,是植被规律性分布的重要原因

地形因子即限制了植物分布,又促进了生态类群分异植物生活型与适应策略生活型概念生活型分类体系植物的生活史和适应策略生活史类型生殖策略综合适应生境策略生活型

概念: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称为“生活型”,

-反应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相同或相似环境中趋同适应,成为相同生活型生活型分类体系休眠型——Raunkiaer,更新芽的适应特点

-高位芽植物(P):巨型(>30m)、大型(16-30m)、中型(8-16m)、小型(2-8m)、矮(25cm-2m)

-地上芽植物(Ch):(<25cm)

-

地面芽植物(H):浅地下芽或半隐芽植物

-

隐芽植物(Cr):更新芽藏在地下或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