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利助理工程师复习资料总工程水文学_第1页
北京市水利助理工程师复习资料总工程水文学_第2页
北京市水利助理工程师复习资料总工程水文学_第3页
北京市水利助理工程师复习资料总工程水文学_第4页
北京市水利助理工程师复习资料总工程水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考试大纲前 言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水利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基本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不同

2、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水利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知识点不仅涵盖了专业理论知识和申报人在工作后运用这些学识所应获得和具备的实践经验与能力,还涉及参加工作后通过各种途径所应扩展的新知识,是对申报人综合素质全面的考核。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考试大纲编写

3、组二六年三月第一部分 水文水资源一、基础知识1、掌握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基本知识2、掌握水文学基础知识(含降雨、蒸发及入渗,流域与河系,河川径流及水文统计学的基本知识)3、掌握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整编的主要内容二、水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1、掌握水资源分类及计算方法2、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及预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3、掌握节约水资源的途径和措施4、熟悉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析确定方法三、防洪1掌握洪水要素概念及危害性2掌握防洪标准(GB50201-94)中有关水利水电工程的内容3熟悉洪水的控制与管理措施4了解洪水调度及水库的调洪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5、了解流域产汇流的基本概念6、了解水文预报的

4、方法(洪水预报、枯水预报)7、了解设计洪水的主要内容和方法8、了解防洪预案编制的原则及主要内容第二部分 水利工程一、基础知识1、掌握水工建筑物分类及等级划分2、了解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3、熟悉北方主要作物需水规律,掌握灌溉制度制定的方法4、熟悉农田土壤水分特征参数及基本运动规律5、掌握灌溉排水工程类型及适用条件二、水工建筑物及灌溉工程1、掌握水坝的类型、组成、特点及适用条件,了解基本设计步骤2、掌握水闸的类型、组成、特点及适用条件,了解基本设计步骤3、熟悉桥梁的类型、特点,了解基本设计步骤4、掌握灌溉系统(渠道、管道)的组成、渠系建筑物的分类及其作用5、熟悉不同灌水方法及其技术特点6、了解排水

5、系统类型及特点7、熟悉堤防工程的类型及设计要点第三部分 水利管理一、掌握中国水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中有关水利方面的内容二、熟悉北京市水资源基本状况和特点三、了解信息化技术在水利中的应用四、掌握不同水利工程的管理基本内容及要求五、掌握灌溉、排水管理基本内容六、熟悉节水型社会的内涵七、掌握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八、熟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第四部分 水土保持一、基础知识1、掌握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2、掌握土地资源类型,熟悉土地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二、水土保持规划及措施1

6、、熟悉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内容及方法2.、掌握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划分标准及防治对策3、掌握不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内容4、了解水土保持效益与经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5、熟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内容及规范第五部分 水生态环境一、掌握水体污染源的分类及特点二、掌握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性三、熟悉不同水体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标准四、熟悉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五、熟悉不同用途的水质标准六、熟悉再生水利用的标准及要求七、了解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内容及规范第六部分 知识产权保护一、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二、知识产权的分类三、知识产权法四、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五、商标的定义六、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七、专

7、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八、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第一节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水文循环分类:按水文循环的规模与过程,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或外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大陆形成降水,其中一部分以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形式从河流汇归海洋;另一部分重新蒸发返回大气。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小循环或内循环:在大循环运动中,水一方面在地面和上空通过降水和蒸发进行纵向交换,另一方面通过河流在海洋和陆地之间进行横向交换。海洋从空中向大陆输送大量水汽,陆地则通过河流把水输送到海洋里。陆地也向海洋输送水汽,但与海洋向陆地输送的水汽相比,其量很少,约占海洋蒸发量

8、的8%,所以,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局部的水文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前者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称为内陆小循环。水文循环中的各种现象如图2-1所示。图2-1水文循环示意图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原理是水文学的基本原理,水量平衡法是分析研究水文现象,建立水文要素之间定性或定量关系,了解其时空变化规律等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列出水量平衡方程。对某一区域,有式(2-1):I

9、-O=S (2-1)式中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1区域的总水量;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上式为水量平衡方程的通用式,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需具体分析其输入输出量的组成,写出相应的水量平衡方程式。研究范围、研究范围而言,整个大陆水量平衡方程式(2-2):PC-R-EC=SC (2-2)海洋水量平衡方程式(2,3):P0+R-E0=SO(2-3)式中PC、P0-大陆和海洋上的降水量;EC、E0-大陆和海洋上的蒸发量;R-流入海洋的径流量(包括地面和地下径流量);SC、S0-大陆和海洋上在研究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量。在短时段内, SC和S0可正可负,但对多年平均情况,正负可以相互抵消

10、,蓄水量的变化量趋于零。因此,对多年平均情况,有式(2-4)和式(2-5):大陆: (2-4)海洋: (2-5)式中、-大陆和海洋多年平均降水量;、-大陆和海洋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流人海洋的径流量(包括地面和地下径流量)。合并式(2-4)和式(2-5),得全年平均全球水量平衡方程为式(2-6)或式(2-7): (2-6)或 (2-7)式(2-7)表明,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蒸发量相等,为1130mm 。第二节河流与流域一、 河流(一) 河流的形成与分段河流的形成:降落到地面的雨水,除下渗、蒸发等损失外,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定的方向和路径流动,这种水流称为地面径流。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

11、面,冲成沟壑,形成溪流,最后汇集成河流。河谷:河流流经的谷地称为河谷,河床或河槽: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称为河床或河槽。左岸、右岸:面向下游,左边的河岸称为左岸,右边的河岸称为右岸。河流是水文循环的一条主要路径。河流的形成与分段: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多为泉水、溪涧、冰川、湖泊或沼泽等。上游紧接河源,多处于深山峡谷中,坡陡流急,河谷下切强烈,常有急滩或瀑布。中游河段坡度渐缓,河槽变宽,两岸常有滩地,冲淤变化不明显,河床较稳定。下游是河流的最下段,一般处于平原区,河槽宽阔,河床坡度和流速都较小,淤积明显,浅滩和河湾较多。河口是河流的

12、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或内陆湖泊的地方。(二) 河流基本特征1.河流的长度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河流长度,简称河长,以km汁。可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量的。2.河流断面河流断面有横断面和纵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横断面,简称断面,其一般形状如图2-2所示。断面内自由水面高出某一水准基面的高程称为水位。枯水期水流所占部分为基本河床,或称为主槽,洪水泛滥所及部分为洪水河床,或称为滩地。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中泓线,沿中泓线的断面称为河流的纵断面。河流纵断面能反映河床的沿程变化。3.河道纵比降图2-3河道纵断面示意图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河底)的高差h称为落差,单位河长

13、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简称比降,用小数或千分数表示。二、 水系及河流地貌定律三、流域(一)流域流域: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分水线有地面、地下之分。闭合流域:当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否则为不闭合流域,如图2-5所示。在实际工作中,除有石灰岩溶洞等特殊的地质情况外,对于一般流域,当对所论问题无太大影响时,多按闭合流域考虑。流域是指汇集于一条河流的集水区域。分水岭是流域汇水的分界线。沿流域分水岭的界面在向上向下与顶面和底面包围成一个水文系统(图1- 2)。图2-5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示意图流域是相对于某一出口断面的,当不指明断面时,流域即指

14、对河口断面以上区域。(二)流域基本特征1.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称为流域面积,记为F,以km2计。可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勾绘出流域分水线,量出其流域面积。2.河网密度流域内河流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河网密度,以Km/km2计。3.流域的长度和平均宽度流域长度就是流域轴长。以流域出口为中心向河源方向作一组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在每个圆与流域分水线相交处作割线,各割线中点的连线的长度即为流域的长度,以km计。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之比称为流域平均宽度,以km计。4.流域形状系数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之比称为流域形状系数。扇形流域的形状系数较大,狭长形流域则较小,所以流域形状

15、系数在一定程度上以定量的方式反映流域的形状。5.流域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将流域地形图划分为100个以上的正方格,依次定出每个方格交叉点上的高程以及与等高线正交方向的坡度,取其平均值即为流域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6.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下垫面条件等。(1)流域的地理位置。流域的地理位置以流域所处的经纬度来表示,它可以反映流域所处的气候带,说明流域距离海洋的远近,反映水文循环的强弱。(2)流域的气候特征。包括降水、蒸发、湿度、气温、气压、风等要素。它们是河流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决定流域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3)流域的下垫面条件。下垫面指流域的地形、地质构造、土壤

16、和岩石性质、植被、湖泊、沼泽等情况,这些要素以及上述河道特征、流域特征都反映了每一水系形成过程的具体条件,并影响径流的变化规律。第三节降水降水是指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如雨、雪、霞、雹、露、霜等等,其中以雨、雪为主。降水特征用五大基本要素来表示,如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面积及暴雨中心等。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用深度表示,以mm计。如一场降水的降水量指该次降水过程的降水总量。日降水量指一日内降水总量等等。降水量一般分为7级,如表2-1。凡日降水量达到和超过50mm的降水称为暴雨。暴雨又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三个等级。降水历时:降

17、水持续的时间称为降水历时,以min、h或d计。降水强度: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或雨率,以mm/min或mm/h计。降水面积:降水笼罩的平面面积为降水面积,以km2计。暴雨中心:暴雨集中的较小的局部地区,称为暴雨中心。降水的特征不同,它所形成的洪水的特性也不同。一、 降水的形成与分类水汽、上升运动和冷却凝结. (二)降水的分类降水通常按空气抬升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气旋雨。1.对流雨2.地形雨图2-11地形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a)地形抬升F(b)喇叭口地形内气流辐合;(c)马蹄形地形内气流辐合3.锋面雨锋面:两个温湿特性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在其接触区由于性质不同来不及

18、混合而形成一个不连续面,称为锋面。图2-12锋面类型示意图第四节 土壤水、下渗与地下水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当土壤含水量超过这一限度时,多余的水分不能被土壤所保持,将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田间持水量是划分土壤持水量与向下渗透水量的重要依据,对水文学有重要意义。饱和含水量:指土壤中所有孔隙都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它取决于土壤孔隙的大小。介于田间持水量到饱和含水量之间的水量,就是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的自由重力水分。下渗是指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内的运动过程。下渗不仅直接决定地面径流量的大小,同时也影响土壤水分的增长,以及表层流与地下径流的形成。因此,分析

19、下渗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对认识径流形成的物理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二)下渗率和下渗能力下渗率或下渗强度: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称为下渗率或下渗强度,记为f,以mm/min或mm/h计。下渗能力: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则称为下渗能力。通常用下渗率或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来定量描述土壤下渗规律,如图2-27所示的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称为下渗能力曲线,简称下渗曲线,并以f(t)t表示,第五节 蒸发蒸散发:是水文循环中自降水到达地面后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水汽返回大气的阶段。蒸散发在水量平衡研究和水利工程规划中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蒸散发类型: 水面蒸发: 蒸发面为水面时称为水面蒸发

20、; 植物散发蒸发面是植物茎叶则称为植物散发; 土壤蒸发:蒸发面为土壤表面时称为土壤蒸发;陆面蒸发: 因为植物是生长在土壤中,植物散发与植物所生长的土壤上的蒸发总是同时存在的,通常将二者合称为陆面蒸发实际的蒸发量:从水面跃出的水分子量与返回蒸发面的水分子量之差值,就是实际的蒸发量,蒸发量用相应于水面上的水层深度来度量,记为E,以mm计。 (二)水面蒸发观测 水面蒸发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确定水面蒸发量的大小,通常有两种途径:器测法和间接计算法。第六节 径 流径流: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地面径流,或地表径流:沿着地面流动的水流称为地面径流,

21、或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沿土壤岩石孔隙流动的水流称为地下径流; 一、 径流的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径流的形成是相当复杂的过程,为便于分析一般把它概括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两个阶段。(一)产流过程降落到流域内的雨水,一部分会损失掉,剩下的部分形成径流。净雨:降雨扣除损失后的雨量称为净雨。显然,净雨和它形成的径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二者的过程却完全不同,净雨是径流的来源,而径流则是净雨汇流的结果;净雨在降雨结束时就停止了,而径流却要延长很长时间。产流过程:我们把降雨扣除损失成为净雨的过程称为产流过程,净雨量也称为产流量。降雨不

22、能产生径流的那部分降雨量称为损失量。在前期十分干旱情况下,降雨产流过程中的损失量称为最大损失量,记为IM。流域的损失过程,如图2-34所示。实测的总径流过程划分为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净雨也只划分为地面净雨和地下净雨。表层流与地面径流的性质相近,通常把它归并到地面径流中,表层流净雨也自然地归入地面净雨中。流域产流过程又称为流域蓄渗过程。在这一阶段,流域对降雨进行了一次再分配。(二)汇流过程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再沿着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这一完整的过程称为流域汇流过程。前者称为坡地汇流,后者称为河网汇流。2.河网汇流过程河网汇流过程:各种成分径流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从支流到干流,

23、从上游向下游,最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这个过程称为河网汇流或河槽集流过程。河槽调蓄作用:坡地水流进入河网后,使河槽水量增加,水位升高,这就是河流洪水的涨水阶段。在涨水段,由于河槽贮蓄一部分水量,所以对任一河段,下断面流量总小于上断面流量。随降雨和坡地漫流量的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河槽水量减少,水位降低,这就是退水阶段。这种现象称为河槽调蓄作用。水文中常用的流量还有: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流量及指定时段的平均流量。2.径流量径流量指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记为W,以m3、万m3或亿m3计,有时也用时段平均流量与时段的乘积为单位,如(m3/s)·d、(m3/

24、s)·M等。3.径流深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记为R,以mm计。按式(2-32)计算: (2-32)式中W-时段T内径流量,d;-计算时段内平均流量,m3/s;T-计算时段,s;F-流域面积,km2。4.径流模数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值称为径流模数,记为M,以L/(s- km)计。按式(2-33)计算: (2-33)5.径流系数某一时段的径流深R与相应时段内流域平均降雨深度P之比值称为径流系数,记为。按式(2-34)计算: (2-34)因R<P,故<1。【例2-1】某水文站流域面积F=54500km2,多年平均降雨量F=1650mm,多年平均流

25、量=1680m3/s。根据这些资料可算得:(1)多年平均径流量=T=1680×365×86400=530亿m3。(2)多年平均径流深(3)多年平均径流模数(4)多年平均径流系数=972/1650=0.59。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第三节 流量测验一、概述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以m3/s计。它是反映水资源和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水量变化的基本数据,也是河流最重要的水文特征值。流量是根据河流水情变化的特点,在水文站上用各种测流方法进行流量测验取得实测数据,经过分析、计算和整理而得的资料,用于江河流量变化的规律,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 (三)流速测量 图3-

26、3为旋杯式流速仪1一旋杯,2一传讯盒,3一电铃计数器;4一尾翼;5一钢丝绳,6一绳钩;7一悬杆;8一铅鱼图3-4旋桨式流速仪根据测速方法的不同,流速仪法测流可分为积点法、积深法和积宽法。第七节 水文数据处理水文数据处理的工作内容包括:收集校核原始数据;编制实测成果表;确定关系曲线,推求逐时、逐日值;编制逐日表及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合理性检查;编制处理说明书。水位数据处理较简单。对上述处理工作内容,重点介绍关系曲线的确定及逐时、逐日值的推求。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三、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移用四、日平均流量计算及合理性检查.五、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六、水文数据处理成果的

27、刊布径流特征值的经验公式利用水文手册和水文图集便可以估算无水文观测数据地区的水文特征值。叫制各种水文特征的等值线图及各径流特征的经验公式叫依据的小河数据少,当利用手册及图集估算小流域的径流特征值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二要的修正。当上述年鉴、手册、图集所载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向其他单位收集。例如,有关水质方面更详细的资料,可向环境监测部门收集,有关水文气象方面的资料,可向气象台站收集。 第四章 水文统计三、频率设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次,则称 (422)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 三、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 说明随机变量统计规律的数字特征,称为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 统计参数有总体统计参数与

28、样本统计参数之分。水文计算中常用的样本统计参数有均值、均方差、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 1、均值 均值表示系列中变量的平均情况。设某水文变量的观测系列(样本)为x1,x2, ,xn , 则其均值为 (436) 令称模比系数,则 (437)2、均方差均方差是反映系列中各变量集中或离散的程度。研究系列集中或离散程度,常采用方差Dx或均方差s,计算公式为 (438) (439)3、变差系数水文计算中用均方差与均值之比作为衡量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的一个参数,称为变差系数,或称离差系数、离势系数,用Cv表示,其计算式为 (4310)上式说明,Cv是变量换算成模比系数k以后的均方差。 4、偏态系数 在数理统计中

29、采用偏态系数CS作为衡量系列不对称程度的参数,其计算式为 (4312)上式右端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则得 (4313)当系列对于对称时,CS0;当系列对于不对称时,CS¹0,若CS0,称为正偏;若CS0,称为负偏,如图432所示。图432 Cv对密度曲线的影响(说明:依此显示CS0、CS0、CS0所相应的曲线。)第四节 水文频率曲线线型2、频率格纸 正态频率曲线在普通格纸上是一条规则的S形曲线,它在P=50%前后的曲线方向虽然相反,但形状完全一样,如图442中的线。水文计算中常用的一种“频率格纸”,其横坐标的分划就是按把标准正态频率曲线拉成一条直线的原理计算出来的,如图442中的线。图

30、442 频率格纸横坐标的分割(说明:先绘出曲线,再显示出箭头并闪动,最后绘出曲线。)三、皮尔逊(P)型曲线 1、皮尔逊型曲线的概率密度函数皮尔逊型曲线是一条一端有限一端无限的不对称单峰、正偏曲线(见图443),数学上常称伽玛分布, 显然,三个参数确定以后,该密度函数随之可以确定。可以推论,这三个参数与总体三个参数、Cv、CS具有如下关系:2、皮尔逊型频率曲线及其绘制水文计算中,一般需要求出指定频率P所相应的随机变量取值xp,见附表1“皮尔逊型频率曲线的离均系数值表”。由就可以求出相应频率的x值: (4412)附表1 皮尔逊型频率曲线的离均系数值表(摘录)P(%)Cs01152050809599

31、999 3、皮尔逊型频率曲线的应用 在频率计算时,由已知的CS值,查值表得出不同的P的值,然后利用已知的、CV,通过式(4412)即可求出与各种P相应的值,从而可绘制出皮尔逊型频率曲线。当CS等于CV的一定倍数时,P-型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 =,也已制成表格,见附表2“皮尔逊型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频率计算时,由已知的CS和CV可以从附表2中查出与各种频率P相对应的KP值,然后即可算出与各种频率对应的=KP。有了P和的一些对应值,即可绘制出皮尔逊型频率曲线。附表2 皮尔逊型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 (摘录,CS = 2CV)P(%)Cs01152050759095990050100

32、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1161341732192703273894565306086911121251521832152512893293714154611081171351541741942152362572783001041081161241311381441501541581611001000990970950920890850800750690970930860780710640560490420350290940870750640530440350270210150110920840700560450340260180120080050890780590

33、44030021013008004002001四经验频率曲线上述各种频率曲线是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的, 属于理论频率曲线。在水文计算中还有一种经验频率曲线, 是由实测资料绘制而成的, 它是水文频率计算的基础,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1、经验频率曲线的绘制根据实测水文资料,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图444所示,然后用经验频率公式计算系列中各项的频率,称为经验频率。以水文变量x为纵坐标,以经验频率为横坐标,点绘经验频率点据,根据点群趋势绘出一条平滑的曲线,称为经验频率曲线,图445为某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有了经验频率曲线,即可在曲线上求得指定频率的水文变量值。 图444 水文系列按大小排列示意

34、图 (说明:从左至右,一条一条地显示出来。)图445 某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说明:从左至右,一条一条地显示出来后,再在闪动中显示曲线。)对经验频率的计算,目前我国水文计算上广泛采用的是数学期望公式 (4413) 式中 p 等于和大于xm的经验频率; m xm的序号,即等于和大于xm的项数; n 系列的总项数。 2、经验频率曲线存在的问题经验频率曲线计算工作量小,绘制简单,查用方便,但受实测资料所限,往往难以满足设计上的需要。为此,提出用理论频率曲线来配合经验点据,这就是水文频率计算适线(配线)法。五、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频率曲线绘制后,就可在频率曲线上求出指定频率p的设计值xp。由于“

35、频率”较为抽象,水文上常用“重现期”来代替“频率”。所谓重现期是指某随机变量的取值在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又称多少年一遇。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不同,频率P与重现期T的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 1、当为了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一般设计频率P50,则 (4414)式中:T重现期,年; 频率,。(2)当考虑水库兴利调节研究枯水问题时,设计频率P50,则 (4415)第六节 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适线法(或称配线法)是以经验频率点据为基础,在一定的适线准则下,求解与经验点据拟合最优的频率曲线参数,是我国估计水文频率曲线统计参数的主要方法。适线法主要有两大类,即目估适线法和优化适线法。一、目估适线法1、目

36、估配线法的作法与步骤目估配线法又称目估适线法,是以经验频率点据为基础,给它们选配一条符合较好的理论频率曲线,并以此来估计水文要素总体的统计规律。具体步骤如下: (1)将实测资料由大到小排列,计算各项的经验频率,在频率格纸上点绘经验点据(纵坐标为变量的取值,横坐标为对应的经验频率) (2)选定水文频率分布线型(一般选用皮尔逊型)。 (3)先采用矩法或其它方法估计出频率曲线参数的初估值、Cv,而Cs凭经验初选为Cv的倍数。(4)根据拟定的、cv和cs,查附表1或附表2,计算值。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即可得到频率曲线。将此线画在绘有经验点据的图上,看与经验点据配合的情况 。若不理想,可通过调整、cv

37、和cs点绘频率曲线。(5)最后根据频率曲线与经验点据的配合情况 ,从中选出一条与经验点据配合较好的曲线作为采用曲线,相应于该曲线的参数便看作是总体参数的估值。(6)求指定频率的水文变量设计值。2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的影响为了避免配线时调整参数的盲目性,必须了解皮尔逊型分布的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1)均值对频率曲线的影响当皮尔逊型频率曲的两个参数cv和cs不变时,由于均值的不同,可以使频率曲线发生很大的变化,如图461所示。 图461 均值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说明:随着变化,曲线作相应变化。)(2)变差系数cv对频率曲线的影响为了消除均值的影响,我们以模比系数K为变量绘制频率曲线,如图46

38、2所示。图中cs=1.0。cv=0时,随机变量的取值都等于均值,此时频率曲线即为k=1的一条水平线,随着cv的增大,频率曲线的偏离程度也随之增大,曲线显得越来越陡。 图462 变差系数cv对频率曲线的影响(说明:随着Cv变化,曲线作相应变化。)(3)偏态系数cs对频率曲线的影响图463表示cv=0.1时种种不同的cs对频率曲线的影响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偏情况下,cs愈大,均值(即图中k=1)对应的频率愈小,频率曲线的中部愈向左偏,且上段愈陡,下段愈平缓。 图463 偏态系数cs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说明:随着Cs变化,曲线作相应变化。)第七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第一节 概 述 设计洪水是

39、指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所指定的各种设计标准的洪水。合理分析计算设计洪水,是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994年共同制订了GB5020194防洪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GB5020194根据工程规模、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分为五等,其等别见表9l。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水工建筑物,根据所属枢纽工程的等别,作用和重要性分为五级,其级别见表9-2。 设计时根据建筑物级别选定不同频率作为防洪标准。这样,把洪水作为随机现象,以概率形式估算未来的设计值,同时以不同频率来处理安全和经济的关系。 当河流发生比设计洪水更大的洪水时,选定一个非常运

40、用洪水标准进行计算,算出的洪水称为非常运用洪水或校核洪水。GB50201-94规定的校核洪水标准见表9-3。 ·设计洪水包括设计洪峰流量、不同时段设计洪量及设计洪水过程线三个要素。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有两种类型,即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当必须采用可能最大洪水作为非常运用洪水标准时,则由水文气象资料推求可能最大暴雨,然后计算可能最大洪水。第二节 设计洪峰流量及设计洪量的推求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峰及不同时段的设计洪量,可以使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符合设计标准的数值,一般称为洪水频率计算。 一、资料审查 资料的可靠性之外,还要审查资料的一致性和代表性。 为使洪水资料

41、具有一致性,要在调查观测期中,洪水形成条件相同,当使用的洪水资料受人类活动如修建水工建筑物、整治河道等的影响有明显变化时,应进行还原计算,使洪水资料换算到天然状态的基础上。 洪水资料的代表性,反映在样本系列能否代表总体的统计特性,而洪水的总体又难获得。一般认为,资料年限较长,并能包括大、中、小等各种洪水年份,则代表性较好。此可见,通过古洪水研究,历史洪水调查,考证历史文献和系列插补延长等增加洪水列的信息量方法,是提高洪水系列代表性的基本途径。 二、样本选取在设计时段以内,还必须确定一些控制时段,即洪水过程对工程调洪后果起控制作用的时段,这些控制时段洪量应具有相同的设计频率。同一年内所选取的控制

42、时段洪量,可发生在同一次洪水中,也可不发生在同一次洪水中,关键是选取其最大值。例如,图9l中最大1天洪量与3天、5天洪量不属于同一次洪水。 三、特大洪水的处理 特大洪水一般指的是历史洪水,但是在实测洪水系列中,若有大于历史洪水或数值相当大的洪水,也作为特大洪水。 特大洪水处理的关键是特大洪水重现期的确定和经验频率计算。所谓重现期是指某随机变量的取值在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又称多少年一遇。特大洪水中历史洪水的数值确定以后,要分析其在某一代表年限内的大小序位,以便确定洪水的重现期。 四、频率曲线线型选择样本系列各项的经验频率确定之后,就可以在机率格纸上确定经验频率点据的位置。点绘时,可以不同

43、符号分别表示实测、插补和调查的洪水点据,其为首的若干个点据应标明其发生年份。通过点据中心,可以目估绘制出一条光滑的曲线,称为经验频率曲线。由于经验频率曲线是由有限的实测资料算出的,当求稀遇设计洪水数值时,需要对频率曲线进行外延,而经验频率曲线往往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为使设计工作规范化,便于各地设计洪水估计结果有可比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根据当地长期洪水系列经验点据拟合情况,选择一种能较好地拟合大多数系列的理论线型,以供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工程设计使用。 五、频率曲线参数估计 在洪水频率计算中,我国规范统一规定采用适线法。适线法有两种:一种是经验适线法(或称目估适线法),另一种是优化适线法。经验适线法是

44、在经验频率点据和频率曲线线型确定之后,通过调整参数使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得最好,此时的参数就是所求的曲线线型的参数,从而可以计算设计洪水值。适线法的原则是尽量照顾点群的趋势,使曲线通过点群中心,当经验点据与曲线线型不能全面拟合时,可侧重考虑上中部分的较大洪水点据,对调查考证期内为首的几次特大洪水,要作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年代愈久的历史特大洪水加入系列进行配线,对合理选定参数的作用愈大,但这些资料本身的误差可能较大。因此,在适线时不宜机械地通过特大洪水点据,否则使曲线对其他点群偏离过大,但也不宜脱离大洪水点据过远。 六、推求设计洪峰、洪量 栏。 第三节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设计洪水过程线是指

45、具有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但是,洪水过程线的形状干变万化,且洪水每年发生的时间也不相同,是一种随机过程,目前尚无完善的方法直接从洪水过程线的统计规律求出一定频率的过程线。尽管已有人从随机过程的角度,对过程线作模拟研究,但尚未达到实用的目的。为了适应工程设计要求,目前仍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使其洪峰流量和时段洪水总量的数值等于设计标准的频率值,即认为所得的过程线是待求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时,根据工程和流域洪水特性,可选用同频率放大法或同倍比放大法。 一、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择 , ,典型洪水过程线是放大的基础,从实测洪水资料中选择典型时,资料要可靠,同时应考虑下列条件

46、: (1)选择峰高量大的洪水过程线,其洪水特征接近于设计条件下的稀遇洪水情况。 (2)要求洪水过程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它的发生季节、地区组成、洪峰次数、峰量关系等能代表本流域上大洪水的特性。 (3)从水库防洪安全着眼,选择对工程防洪运用较不利的大洪水典型,如峰型比较集中,主峰靠后的洪水过程。 一般按上述条件初步选取几个典型,分别放大,并经调洪计算,取其中偏于安全的作为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典型。 二、放大方法 目前采用的典型放大方法有峰量同频率控制方法(简称同频率放大法)和按峰或量同倍比控制方法(简称同倍比放大法)。 1同频率放大法 此法要求放大后的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峰和不同时段(1天、3天、)的洪

47、量均分别等于设计值。具体做法是先由频率计算求出设计的洪峰值和不同时段的设计洪量值、,并求典型过程线的洪峰,和不同时段的洪量、,然后按洪峰、最大1天洪量、最大3天洪量、的顺序,采用以下不同倍比值分别将典型过程进行放大。 洪峰放大倍比为: (9-10) 最大一天洪量放大倍比为: (9-11) 最大三天洪量中除最大一天外,其余两天的放大倍比为: (9-12) 以上说明,最大l天洪量包括在最大3天洪量之中,同理,最大3天洪量包括在最大7天洪量之中,得出的洪水过程线上的洪峰和不同时段的洪量,恰好等于设计值。时段划分视过程线的长度而定,但不宜太多,一般以3段或4段为宜。由于各时段放大倍比不相等,放大后的过

48、程线在时段分界处出现不连续现象,此时可徒手修匀,修匀后仍应保持洪峰和各时段洪量等于设计值。如放大倍比相差较大,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消除不合理的现象。 例92某水库设计标准P1的洪峰和1天、3天、7天洪量,以及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洪峰和1天、3天、7天洪量列于表98。要求用分时段同频率放大法,推求P1的设计洪水过程线。首先,计算洪峰和各时段洪量的放大倍比。 其次,将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洪峰和不同时段的洪量乘以相应的放大系数,得放大的设计洪水过程线(见图9-5)。由于各时段放大倍比值不同,时段分界处出现不连续现象,可徒手修匀(见图9-5)的虚线,最后得所求的设计洪水过程线。2 同倍比放大法此法是按洪峰或

49、洪量同一个倍比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值,从而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因此,此法的关键在于确定以谁为主的放大倍比值。如果以洪峰控制,其放大倍比为: (9-13)其中 -以峰控制的放大系数;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如果以量控制,其放大倍比为: (9-14)式中及以量控制的放大系数; 控制时段t的设计洪量; 典型过程线在控制时段t的最大洪量。 采用同倍比放大时,若放大后洪峰或某时段洪量超过或低于设计很多,且对调洪结果影响较大时,应另选典型。在上述两种方法中,用同频率放大法求得的洪水过程线,比较符合设计标准,计算成果较少受所选典型不同的影响,但改变了原有典型的雏形,适用于峰量均对水工建筑物防洪安全起控

50、制作用的工程。同倍比放大法计算简便,适用于峰量关系较好的河流,以及防洪安全主要由洪峰或某时段洪量控制的水工建筑物。 第五节人库设计洪水 一、入库洪水的概念 水库防洪设计一般是以坝址设计洪水为依据。但水库建成后,洪水是从水库周边汇入水库,而不是坝址断面的洪水,这些从水库周边汇入水库(包括入库断面)的洪水称为入库洪水,它与坝址洪水有一定的差别,差异程度与水库特性及典型洪水的时空分布有关。用人库洪水作为设计依据更符合建库后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坝址洪水与人库洪水差别较大的湖泊型水库更为必要。 第八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内容简介研究对象本章从定量上研究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流域的产流计算和汇流计

51、算。产流计算主要研究流域上降雨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等损失,转化为净雨过程的计算方法。汇流计算主要研究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过程的计算方法。研究内容1.短期洪水预报;2.枯水预报;3.施工水文预报; 4.水文实时预报方法。1.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与流程由流域降雨推求流域出口的河川径流,大体上分为两个步骤:产流计算:降雨扣除截留、填洼、下渗、蒸发等损失之后,剩下的部分称为净雨,在数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深。在我国常称净雨量为产流量,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过程为产流过程,关于净雨的计算称之为产流计算。汇流计算:净雨沿着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经河网汇流形成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这个流域汇流过程的计算称之为汇流计算。它们之间的联系可简明地表示成图7-1-1所示的流程图。图7-1-1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流程图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思路流域产汇流问题的内容十分丰富。这里仅介绍目前使用比较普遍和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及其原理。产流计算的方法有降雨径流相关图法和初损后损法等;汇流计算的重点是单位线法和瞬时单位线法。无论产流计算还是汇流计算,基本思路都是,先从实际降雨径流资料出发,分析产流或汇流的规律;然后,用于设计条件时,则可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用于预报时,则由实际暴雨预报洪水。第7.2节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