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鉴赏之青平乐_第1页
李清照诗词鉴赏之青平乐_第2页
李清照诗词鉴赏之青平乐_第3页
李清照诗词鉴赏之青平乐_第4页
李清照诗词鉴赏之青平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词的简介 词,起源于隋代,发展定型于中晚唐,至宋而大盛,遂成为宋一代的文学标志,与前朝之唐诗、后世之元曲鼎足而三,成为我国古典格律诗三座高峰之一,闻名中外,是“国诗”桂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词,由于她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人们曾称她为曲、曲子、曲词和曲子词。 诗词相较,前人以“诗庄词媚”来概括,可谓得之。惟其“媚”,她的形象塑造才更鲜明突出,她的语言才更加华丽优美,她的意境才更具有个性也就是说,词更具有感染力。词发展到中晚唐以后,尤其到了宋代,即名家辈出,佳作如云。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生平 著作 词的特点生平 她出生在仕官之家,父亲李格非

2、是当时的知名学者,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是著名状元王拱辰的孙女,长于文章。清照的少年时代是在轻松明快的氛围中度过的。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清照十八岁,嫁给正在京城读书的太学生赵明诚。大观元年,明诚辞官,不久两人离开汴京,返回青州,平淡的度过了十年光阴。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九月,明诚被南宋朝廷起用,建炎三年(1129)三月,被免去官职。同年八月十八日,明诚谢世,时年四十八岁。词的特点 清新明爽,婉丽多姿,语多浅近,令人读来既通达畅快又饶有回味,字里行间总有一股灵气在起伏跳荡,时时唤起读者赏激不已的情绪。词赏析 点绛唇 如梦令 一剪梅 醉花阴 清平乐 永遇乐 玉楼春 点绛唇点

3、绛唇 蹴罢秋千,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见客人来, 袜铲金钗溜,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和羞走。 倚门回首,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却把青梅嗅。 赏析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

4、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本词作于清照晚年,是她全部词中最感人至深的一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它写某一个秋日黄昏作者独居室内的见闻和感受,婉转有致地表现了清照晚年凄苦哀愁的心灵世界。 上片起首三句以惊人的笔力,连用十四个叠字极有层次地展现出词人的心境,写出了她

5、的不幸。 下片写出了她年华已逝的锥心之痛,以及孤苦无依的情景,最后三句如开闸之水喷涌直出,将“愁”字托出,达到全词抒情的最高潮。如梦令 酒兴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赏析 本词是清照早年的作品。 它记一次春游,兴尽醉归,迷失去路;藕花世界里,桨声、笑声、鸥鹭惊飞的拍翅声,合成一幅完满动人的春日醉归图。 起句逆风而入,以倒叙方式开启全篇。溪亭日暮,醉里荡舟。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清照更是她自己,与自然相合为一,生命才找到那份最纯粹的真实。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 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 本词是清照新婚不久与丈夫分别所作,它以精妙婉转的笔触写出了对远行丈夫的深挚思念。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重在写一个“独”字。 下片纯然抒情,写出了夫妻分离,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赏析 本词是清照早期的作品。 它以清轻俏丽之笔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抒发了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上片全然写景,景中含情。起句中的“愁”字是全词的“眼”,笼罩全篇。 下片从上片“愁”字化出。将人与花对比,形象的写出闺

7、中思妇“愁损玉肌”的情状,是极流畅自然的情语。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赏析 本词是清照南渡后的作品。 它以赏梅为线索,通过今夕不同心情的对比,寄予身世之叹和国家之忧,真切的抒发了作者当时漂泊沦落、衰老孤独的处境。 上片写往昔赏梅的心情。下片写今年赏梅的心绪。上下两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诗朋酒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

8、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赏析 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 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这首词通过南

9、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苞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赏析 本词作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之后。 这是一首咏梅的作品。它以精致活泼的笔触赏赞了红梅,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愁闷和为寻求解脱而及时赞梅的矛盾情怀,透出清照性灵中洒脱的一面。 上片正面写梅花含苞待放的状态,由形入神,刻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