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_第1页
新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_第2页
新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_第3页
新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_第4页
新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上册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羌江水流江水流【qing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李白(李白(701701年年2 2月月2828日日762762),汉族,祖籍),汉族,祖籍陇西(今陇西(今甘肃省甘肃省平凉市平凉市静宁县静宁县南),出生于南),出生于(今四川省(今四川省江油市江油市青莲乡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碎叶。逝世于。逝世于安徽安徽当涂县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代表作有蜀道难蜀道难、行路难行路难、梦游天梦游天姥吟留

2、别姥吟留别、将进酒将进酒、梁甫吟梁甫吟、静静夜思夜思等诗篇,有等诗篇,有李太白集李太白集传世。公元传世。公元762762年病卒,享年年病卒,享年6161岁。岁。人物评价:人物评价: 杜甫对其诗歌有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之评,赞其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yy 开府,俊逸鲍参军开府,俊逸鲍参军”。唐朝唐朝文宗御封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歌、裴旻裴旻【mnmn】的剑舞、】的剑舞、张旭张旭的的草书为草书为“三绝三绝”。 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

3、:抑李。白居易说: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1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羌江水流【江水流【qing qing 】译文:译文:半轮秋月悄悄爬上峨眉山头,皎洁的月影半轮秋月悄悄爬上峨眉山头,皎洁的月影映入平羌江中,与滔滔的江水一道奔流。映入平羌江中,与滔滔的江水一道奔流。起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时令是在秋天起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时令是在秋天。“秋秋”字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特明。以以“秋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

4、来,自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然入妙。月只月只“半轮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优美意境。 次句次句“影影” “ “指月影,指月影,入入”和和“流流”两两个动词既写出月个动词既写出月影影清江的美景,寓言月影映清江的美景,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也暗点秋夜行船。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也暗点秋夜行船。在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月亮走,我也走”。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译文:那天夜里,我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那

5、天夜里,我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幽黑的峡谷隔开了你我,怀着无限的思念,我幽黑的峡谷隔开了你我,怀着无限的思念,我独自赶赴渝州。独自赶赴渝州。三,四句实写诗人的行程,表现了诗人三,四句实写诗人的行程,表现了诗人(江行思友之情。)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无江行思友之情。)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限情思,语短情长。 1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的作用。答:峨眉山、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用五个地

6、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朋友)的思念之情。赏析:赏析: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峨眉山平羌江平羌江清溪清溪三三峡峡渝州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除“思君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而“峨眉山月峨眉山月

7、”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可见,使“思君不见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明月可亲。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之情,无处不贯串着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二十八个字中,地名出现了五间统一起来。二十八个字中,地名出现了五处,共十二字,这在万

8、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处,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次,地名的处(王麟洲语)。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峨眉山月”、“平羌江水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发清溪”、“向三峡向三峡”、“下渝州下渝州”则是实用则是实用,而在句,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这样,诗句就显得没有痕中位置也有不同。这样,诗句就显得没有痕迹,妙入化工,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迹,妙入化工,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1

9、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2 2、说一下、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中中“入入”“”“流流”的妙处。的妙处。 答:答:“入入”和和“流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

10、清江的美景,同时暗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2 2、 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公元杜甫(公元712712公元公元770770):):汉族,汉族,河南河南巩县巩县( (今今巩义市巩义市) )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杜少陵陵,杜工部等,杜工部等,盛唐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三吏”(

11、 (新安吏新安吏石石壕吏壕吏潼关吏潼关吏)“)“三别三别”( (新婚别新婚别垂垂老别老别无家别无家别)。原籍湖北)。原籍湖北襄阳襄阳,初唐诗,初唐诗人人杜审言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部员外郎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生写诗15001500多首,多首,诗诗艺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诗圣”。 2 2、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

12、前几度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译文:译文:当年,我们在岐王府里经常见面,我也曾当年,我们在岐王府里经常见面,我也曾在崔九的厅堂前聆听你多次唱歌。在崔九的厅堂前聆听你多次唱歌。前两句写昔日之盛。追忆当年相会的盛况。前两句写昔日之盛。追忆当年相会的盛况。一一“宅宅”一一“堂堂”再现当年繁华热闹的情景再现当年繁华热闹的情景。“寻常见寻常见”“”“几度闻几度闻”互文见义,有意重复,拉互文见义,有意重复,拉长了回味的时间,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和青春长了回味的时间,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和青春年华的美好回忆和无限眷恋之情年华的美好回忆和无限眷恋之情。这两句写的越。这两句写的越足越盛越繁,就越能与

13、下文写的今日之衰形成强足越盛越繁,就越能与下文写的今日之衰形成强烈对比。烈对比。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译文:如今,正值江南明媚美好的春日,(四如今,正值江南明媚美好的春日,(四处飘零的处飘零的) )我却与你相逢于落花的时节。我却与你相逢于落花的时节。 后两句写今日之衰,由梦幻般的回忆中回后两句写今日之衰,由梦幻般的回忆中回到眼前的现实到眼前的现实。“江南好风景江南好风景”衬托衬托“落花时落花时节节”,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又又”字蕴字蕴含很多,把往事今情隐隐追出。含很多,把往事今情隐隐追出。 一别数十年后,两位老朋友

14、他乡相逢,欣喜之一别数十年后,两位老朋友他乡相逢,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但今非昔比,置身于情可想而知,但今非昔比,置身于“江南好风江南好风景景”之中的两位朋友,都已是幡然白首,贫病之中的两位朋友,都已是幡然白首,贫病衰朽的老者,所面对的是满眼凋零的衰朽的老者,所面对的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落花时节节”,大有大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感,饱含之感,饱含着对时代沧桑和人生巨变的深沉感慨。着对时代沧桑和人生巨变的深沉感慨。赏析赏析:四句诗,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闻”歌,歌,到落花江南的重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逢”,“闻闻”、“逢逢”之间,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

15、代沧桑、人生巨变。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前两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

16、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 诗的意境:诗的意境: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到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没有

17、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1 1、“寻常寻常”“”“几度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答:答: 寻常,平常;几度,多次。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2 2、赏析、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答: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答: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季节再次遇见了

18、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5 5、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反衬离乱世事和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4“4“落花时节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有什么特

19、殊含义? “落花时节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交代与友包含不少内容,既是交代与友人相逢的季节人相逢的季节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3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答: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深切感伤。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工诗

20、,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岑参岑参强欲强欲/ /登高去,无人登高去,无人/ /送酒来。送酒来。遥怜遥怜/ /故园菊,应傍故园菊,应傍/ /战场开。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岑参参强强欲欲登登高高去,去,无无人人送送酒酒来。来。遥遥怜怜故故园园菊,菊,应应傍傍战战场场开。开。九九日日: :指指九九月月九九日日重重阳阳节。节。强强: :勉勉强。强。怜怜: :可可怜。怜。傍傍: :靠靠近、近、接接近。近。行军行军九日九日思长安故园思

21、长安故园试译诗文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思考1.重阳登高,首句为何要说“强欲”?2.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3.你认为第三句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4.你能描绘出最后一句诗句表现出来的画面吗?夜上受降城闻迪夜上受降城闻迪 李益(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主要抒写边地士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

22、唐边塞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尤工七绝;律体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李益集二卷,二卷,李李君虞诗集君虞诗集二卷。二卷。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是由唐代诗人是由唐代诗人李益李益创创作的作的边塞诗边塞诗代表作之一。诗意在抒写边防代表作之一。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将士之乡情。 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 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 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 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浑成。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宁夏回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