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题二古诗词曲赏析21 40首_第1页
2专题二古诗词曲赏析21 40首_第2页
2专题二古诗词曲赏析21 40首_第3页
2专题二古诗词曲赏析21 40首_第4页
2专题二古诗词曲赏析21 40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40首) 21-2. 古诗词曲赏析(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简要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满”字从听觉角度表现出战争规模之大,唐朝守军面对强大的敌 军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2.2017云南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残酷作铺垫。 3.2017云南“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表达出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视死如归、坚决杀敌的壮志豪情。 第第2222首首 赤壁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人教:八年级下册第 25课)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借赤壁之战中的一支断戟起兴,慨叹前朝人事,暗含岁月流逝及物是人非之感,同时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 【修辞】【修辞】化用典故,抒发议论感慨。借“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带有某种机遇性,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句写兴感之由。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

3、乔的命运暗含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 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回 答均可) D D )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借助古物“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B.全诗既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又暗指诗人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能被统治者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借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也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项中,在这首

4、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诗人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因此D选项中的“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说法有误。 第第2323首首 泊秦淮泊秦淮 唐杜牧 (人教: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修辞】【修辞】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运用了互文的写法,描绘了一幅月下河边凄冷、迷蒙的画面,又与诗的后两句描写麻木的人心相照应。次句点题,承上启下,网络全篇。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表面上在说商女不知所唱的是亡国 之音,实际讽刺听歌之人,批评那些不顾国家危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阶级。 针对训练针

5、对训练 1.第二句写“近酒家”有什么作用? 为后边写听到“商女唱后庭花”作铺垫。 2.“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形成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烟、水、月、沙;画面特点:朦胧(迷蒙)、冷寂(悲凉) 3.诗的后两句意在批判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面上是讽刺“商女”,实际上是批判不理国事、醉生梦死的当朝统 治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第第2424首首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人教: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北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写眼前景象。有问有

6、答,景中含情。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间,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尽显思念的急切愁苦之情。“涨”字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了人物愁思深重的心情。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设想未来相聚的情景,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孤寂心情。相聚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名词。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 B B )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起笔以“君”称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觉勾画出一幅温情脉脉的画面。 B.“涨”字富

7、有动态感,既言雨大池满,也表现了诗人愁思的深重。以虚写之景抒情,委婉自然又新颖别致。 C.“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描写逼真,揭示出诗人真挚的思念之情。 D.后两句用反衬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的心情,以想象中美好的场景来凸显今日的相思之苦,构思奇巧,相映成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B项中,第二句中“巴山夜雨”“涨”是以实写之景抒情,选项中的“以虚写之景抒情”说法有误。 第第2525首首 无题无题 唐李商隐 (人教: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或借写爱情抒发政治失意的苦闷)和主人公失意的心境。 【炼字】【炼字

8、】两个“难”字,第一个是相见困难,第二个相见时难别亦难, 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东风无力百花残。 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深沉和缠绵。第二句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以“花”比喻美好年华将逝,极力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 【表现手法、修辞】【表现手法、修辞】颔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追求。“丝”喻春蚕到死丝方尽, “思”,含相思之意。“泪”隐喻相思的泪水。这两蜡炬成灰泪始干。 句可以言情,也可以喻志,常用来表示忠贞不贰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颈联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忧虑,倍感清冷以至容颜衰

9、老的情况。“但愁”“应觉”均是诗人的猜测之词,担心、怜惜之情尽流于晓镜但愁云鬓改, 外。“云鬓改”“夜吟”是说因为相思的痛苦折磨,夜吟应觉月光寒。 夜晚辗转不能眠。“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的冷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这两句结合起来充分地体现了诗人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修辞】【修辞】尾联运用典故(“蓬山”和“青鸟”)寄蓬山此去无多路, 希望于使者但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青鸟殷勤为探看。 表达出无法经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之情。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

10、春蚕到运用衬托的手法,用“相见难”衬托“别亦难”,用百花凋零的暮春 之景渲染离别的凄凉氛围,表现出离别时的难分难舍之情。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赏析。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 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成”“方”“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来谈也可。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改”“寒”两字,都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改”字传出苦情蜜意,即言担心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以取悦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公的心情。“寒”字并不只是指月

11、光清冷,还指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深感孤独,才觉月光寒冷。此二字,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 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第2626首首 相见欢相见欢 唐李煜 (人教: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 上阕写景。【炼字】【炼字】“无言”二字描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词人孤身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楼的身影。 “如钩”不仅写月形,也点明时令。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这一意象渲染出一片沉重的忧愁,“锁”住的不只是这满院秋

12、色,还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 下阕抒情。【修辞】【修辞】以“丝”比喻离愁,欲剪却“不断”,愈理愈“乱”,词人通过比喻化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抽象为形象,将愁苦的感悟具体化,表现了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人的万般无奈。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别是”极言这不是一般的阶下囚的感受,而是亡国之君的离愁别绪。“一般滋味”是指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D A.“无言独上西楼”,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B.上片写景,西楼、缺月、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C.下片转入抒怀,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故国之思,

13、亡国之恨。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把愁思化解为别的滋味,反映了他旷达乐观、清幽脱俗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曲的赏析。“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 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 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不是把愁的滋味化解成别的滋味,而是指一种特别的愁苦。D项中“反映了他旷 达乐观、清幽脱俗的情怀”说法有误。 2.分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勾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勾画了诗人孤寂、凄婉(或:愁苦、寂寞)的形象。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分析其妙处。 以丝比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生动

14、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内心感情的复杂纠葛。 第第2727首首 渔家傲渔家傲秋思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人教:九年级上册第 25课)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炼字】【炼字】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秋景的不同。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雁去”句写了天气极寒;“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修辞】【修辞】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

15、的征人之情。 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表达了诗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荒凉 (壮阔荒凉)的秋景 1.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苍凉悲壮 ”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闭 ”字,点明边塞战2.2017襄阳全词用词精练传神。上片一个“ 泪 ”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事吃紧;下片一个“ 3.2017襄阳“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请具体谈谈。 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

16、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4.2017河南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示例: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 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 情蓄势。 第第2828首首 浣溪沙浣溪沙 北宋晏殊 (人教: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诗句理解】【诗句理解】首句描绘眼前环境,对酒听歌,心情轻松愉快、安闲舒适。第二句“去年”二字写出天气、亭台依旧,但当年的人和事已不在。第三句即景感兴,“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

17、期盼其返、却又明知难返的心情。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一二句是千古名句,用“花落”和“燕归”来映衬“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之感。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结句直接抒发寂寞和忧 伤之情。 【炼字】【炼字】“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运用的写法是 对比 。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 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3.在古诗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

18、物,就是意象。抓住意象是读懂诗歌的有效途径。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中选取一个意象,说说它被作者赋予了怎样的内涵。 示例一:“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 示例二:“归燕”这个意象借写旧燕归来,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 第第2929首首 登飞来峰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人教: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 遮望眼,缘身在最高层。【修辞、表现手法】【修辞、表现手法】写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塔之高。第一句“千寻”正面衬托出塔高。第二句用 “鸡鸣”就能“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出塔高, 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的感受作铺垫。

19、【诗句理解】【诗句理解】“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可能遇到 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诗眼在“不畏”,这二字 气势夺人,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深。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自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飞来山上千寻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夸张。突出自己立足之处的位置很高,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出凭 高视下可见到最壮丽动人的景象。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闻说鸡鸣见日升”。 巧妙地展示了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 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感情。

20、 3.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第第3030首首 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人教:九年级上册第25课) 上阕写出猎的场面。【炼字】【炼字】起句用一“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卷”字表现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

21、,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的情景。 【修辞】【修辞】“看孙郎”,用孙权的典故,突出地表达了词人犹如少年的豪情。 下阕写酒酣后的豪情。“酒酣”之后,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和豪放开阔的心胸。 【修辞】【修辞】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比,含蓄典雅地表达出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于自己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最后两句抒发词人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 1.2017吉林“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 “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 现了出猎者情

22、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2.2017安顺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狂”字为全篇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 襟,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3.2017安顺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第第3131首首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5课;北师

23、:九年级下册第8课)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修辞】【修辞】开篇设问,词人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惑,寄寓着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炼字】【炼字】“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炼字】【炼字】“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

24、”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前三句实写月光普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后两句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此事”指的是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但愿人长久”,是说虽然相隔于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时光。 【情感】【情感】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2017遵义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2.

25、2017遵义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3.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象,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第第3232首首 渔家傲渔家傲 南宋李清照 上阕写景: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 【炼字】【炼字】“接”“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转”“舞”将人在风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情感】

26、【情感】“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日暮”指夕阳西下,喻人至暮年,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 不幸的痛苦经历。 【修辞】【修辞】“九万里风鹏”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 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帆在 风浪中飞舞前进。 2.下阕哪两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

27、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之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第第3333首首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画面描绘】【画面描绘】写出了农家人热情好客,以酒肉与友人共庆的欢乐场面。 【炼字】【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既写出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美景,又表现了在逆境中往往充满着无限希望的哲理。 【炼字】【炼字】“重”“复”二字突出了山与水的曲折幽深;“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浓荫;“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

28、 【修辞】【修辞】运用对偶的手法,写乡俗民事,展现了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乡民的热爱。 【情感】【情感】写诗人归途中的愉悦之情和对重游的期盼。表达了自己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对此联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此联描写了诗人置身山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示例二: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表现了作者观赏景

29、物时的欣悦之情。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对仗自然、工整。(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B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人款客尽其所有的感情。 B.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人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表达了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C.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D.本诗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 /简朴/古风存。 【解析】本题考查

30、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 古风存”是写人们充满着丰收的期待,B项中“表达了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说法有误。 第第3434首首 南乡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情感】【情感】上阕写景抒情,凭吊千古兴亡。词的开头两句表现了词人对中原故土的殷切怀念。“千古兴亡多少事”一句是词人对千百年来兴亡之事的无限感慨。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下阕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 权的肯定和赞扬,表现出辛弃疾收复中原,统一

31、中国的强烈愿望。 (人教: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请简要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作者用设问句式,诉说千年来在眼前这块土地上经历了无数朝代的兴亡更替,且化用杜甫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无穷愁绪。 2.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的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和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的形象)。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3.本词上、下阕各使用了什么手法

32、?有什么表达效果? 上阕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阕用典,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第第3535首首 破阵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25课)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上阕描述军旅生活。“醉里”点明酒醉之中;“挑灯看剑”描写动作神态,表现了词人杀敌报国愿望的迫切;“梦回”这里指回到梦中;“吹角连营”表现了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描述画面】【描述画面】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经历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的情景。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下阕前四句描写战争场面。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分

33、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生动地再现了紧马作的卢飞快, 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弓如霹雳弦惊。 【情感】【情感】“了却”“天下事”表现了词人渴望北伐,统 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了却君王天下事, 心壮志。 赢得生前身后名。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可怜白发生! 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大概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由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2017广元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

34、术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 “点兵出征”场景。 2.2017广元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第3636首首 过零丁洋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5课;北师:七年级下册第6课)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絮,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理解】【诗句理解】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写了两件大事:一是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修辞】【修辞】颔联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

35、中柳絮,把自己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运用对偶,“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修辞】【修辞】采用双关、对偶的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情感】【情感】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地体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山河破碎风飘 身世浮沉雨打萍。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雨打萍 风飘絮 ”和“ 1.2017海南诗的第二联用“

36、”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2.2017海南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事业失败(抗元被俘)的经历,表达了 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3.2017孝感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在哪里? 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的惶恐和伶仃之感)。 4.2017益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

37、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第第3737首首 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 元马致远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15课) 【画面描述】【画面描述】十八字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枯”“老”“昏”三个字,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 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 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所写之景带上悲凉的气 氛。“古道西风瘦马”正是诗人当时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是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和团聚的人家构

38、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寄情于物,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情感】【情感】“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表明游子的思乡之情。“断肠”是曲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枯藤 、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老树 、 _ 西风 ,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_ 人家 。 _ 断肠人在天涯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_ 。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效果。 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2017百色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首小令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表明作品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如这首小令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