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控制编号:JLAT/CX25-4.3 报告书编号:JLSAT/JP 2015-0XX-X 检测与评价报告检测单位:吉林市安泰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检测类别: 委托检测 吉林市安泰安全评价有限公司目 录1. 项目概况42. 检测与评价依据63. 评价标准84. 仪器设备、型号、编号及检定周期 5. 检测结果与评价 6. 结论 7. 建议 8. 说明 9.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声 明吉林市安泰安全评价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XXXXXXXXXXXXX
2、XX公司XXXX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报告签字页项目名称XXXXXXXXXXXXXXX公司XXXX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姓 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签字检测人员苏 畅中职安健协发(J)2014050083XX评价人员XXXX报告编写人苏 畅中职安健协发(J)2014050083报告审核人郝 宏中职安健协发(P)2014050034报告签发人李艳娟中职安健协发(P)2014050035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XXXXXXXXXXXXXXX公司XXXX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1.2采样及检测项目受XXXXXXXXXXXXXXXXXX公司委托,依据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与规
3、范要求,吉林市安泰安全评价有限公司对XXXXXXXXXXXXXXX公司XXXX矿生产作业场所接触职业病因素(粉尘、噪声、氨气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手传振动)的作业点进行检测与评价。1.3委托单位基本概况委托单位名称:XXXXXXXXXXXXXXXXXX公司 委托单位性质:X企委托单位地址:XXXXXXXXXX委托单位法人:XXX委托单位联系人:XXX(XXXXXXXXXXX)1.4其他信息样品来源:XX矿XXXXX作业面样品状态及包装:粉尘:气溶胶,聚氯乙烯滤膜吸附、塑料滤膜盒装。化学有害物:液态,吸收液用大型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承装并封口,密闭箱装。噪声、手传振动、一氧化碳
4、:仪器现场测试。 采样日期:XXXX年XX月XX日送检日期:XXXX年XX月XX日检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信息表单位名称XXXXXXX法人XXX地 址XXXXXXXXXXXX传真XXXXXXXXXXX联系人XXX电话XXXXXXXXXXX采样地点XX矿XXX工作面有害物质粉尘、噪声、一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振动接触有害作业时间8小时/班接害岗位XXXXXXXX接害总人数XX调查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企业人员数总人数XXX管理人员数XX企业性质X企职业危害作业点数X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防尘口罩 、 防护目镜 、防
5、护服 、 耳塞 其它安全防护措施安全带 、安全帽 职业卫生 管理制度有 无 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专职 0 人 ; 兼职 1 人职业病健康检查已体检 ; 未体检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已进行 ;未进行 职业卫生 管理档案已建立 ; 未建立 作业场所工序布局合理 ; 不合理 通风装置有 无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有 无 职业危害发生源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台数产地所在作业场所XXXXXXXXXXXXXXX备注工艺流程图注:C:毒物、H:噪声、D粉尘、V:手传振动2.检测与评价依据2.1采样依据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2.2检测依据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
6、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60.37-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 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89.8
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GBZ/T 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9部分:手传振动2.3评价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2.4 检测方法见表2-1:表2-1 检测方法检测项目采样(检测)仪器分析方法生产性粉尘(总尘)CCZ20防爆型粉尘采样仪GBZ/T192.1-2007滤膜称量法生产性粉尘(呼尘)CCZ20防爆型粉尘采样仪GBZ/T192.2-2007滤膜称量法分散度光学显微镜XSZ-81GBZ/T192.3-2007滤膜溶解涂片法游
8、离二氧化硅含量呼吸带沉降尘GBZ/T192.4-2007焦磷酸法噪声HS5633数字声级计GBZ/T189.8-2007非稳态噪声手传振动HS5936型振动仪GBZ/T189.9-2007 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计算法一氧化碳T40-CO CO气体检测仪GBZ/T 160.28-2004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氨气QC-4防爆型大气采样器GBZ/T 160.29-2004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二氧化氮QC-4防爆型大气采样器GBZ/T 160.29-2004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二氧化硫QC-4防爆型大气采样器GBZ/T 160.33-2004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氯化氢QC-
9、4防爆型大气采样器GBZ/T 160.37-2004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3.评价标准3.1氨气评价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气接触许浓度(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见表3-1:表3-1 工作场所氨气容许浓度序号化学种类OEL(mg/m3)MACPC-TWAPC-STEL2氨气20303.2粉尘评价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见表3-2: 表3-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序 号粉尘种类PC-TWA(粉尘)总尘呼尘47其他粉尘838矽尘10%游离SIO2含量50%10.7
10、50%游离SIO2含量80%0.70.3游离SIO2含量80%0.50.2粉尘分散度:粉尘粒径较小的颗粒越多,在空气中漂浮时间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收的机会就越多:粉尘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易参与化学反应,对人体伤害越大。3.3二氧化氮评价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接触许浓度(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见表3-3:表3-3 工作场所二氧化氮容许浓度序号化学种类OEL(mg/m3)MACPC-TWAPC-STEL87二氧化氮5103.4二氧化硫评价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接触许浓度(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1、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见表3-4:表3-4 工作场所二氧化硫容许浓度序号化学种类OEL(mg/m3)MACPC-TWAPC-STEL88二氧化硫5103.5氯化氢评价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氢接触许浓度(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见表3-5:表3-5 工作场所氯化氢容许浓度序号化学种类OEL(mg/m3)MACPC-TWAPC-STEL184氯化氢7.53.6 一氧化碳评价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接触许浓度(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见表3-6:表3-6 工作场所一氧化碳容许浓度序号化学种类O
12、EL(mg/m3)MACPC-TWAPC-STEL296一氧化碳(非高原)20303.7 噪声评价标准。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见表3-7:表3-7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接触限值dB(A)备注5d/w,=8h/d85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5d/w,8h/d85计算8h等效声级85计算40h等效声级3.8手传振动评价标准。工作场所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见表3-8: 表3-8 工作场所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m/s2)手传
13、振动54.仪器设备、型号、编号及检定周期4.1 实验室检测仪器、型号编号及检定周期表4-1 实验室检测仪器、型号、编号及检定周期检测仪器型号设备编号检定有效期至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101A-1AT/JY-022016.4.16箱式电阻炉SX2-4-10AT/JY-042016.4.16光学显微镜XSZ-81AT/JY-03-电子分析天平FA2004AT/JY-012016.4.16紫外分光光度计TU-1950AT/JY-072016.5.34.2 现场测试(采样)仪器、型号、编号及检定周期表4-2 现场测试(采样)仪器、型号、编号及检定周期检测仪器型号设备编号检定有效期至防爆粉尘采样器CCZ20
14、型AT/JC-012016.4.27防爆粉尘采样器CCZ20型AT/JC-042016.4.27防爆粉尘采样器CCZ20型AT/JC-102016.4.12数字声级计HS5633AT/JC-032016.4.13机械通风干湿表DMHZAT/JC-112016.4.13空盒气压表DYM3AT/JC-082017.5.6防爆型大气采样器QC-4AT/JC-052016.4.12防爆型大气采样器QC-4AT/JC-062016.4.12防爆型大气采样器QC-4AT/JC-132016.4.27CO气体检测仪T40-COAT/JC-172016.7.26振动测试仪HS5936AT/JC-152016.
15、12.21湿球黑球温度指示仪WBGT-2006AT/JC-122016.4.225.检测结果与评价 5.1检测结果 表5-1 XXXXXXXXXXXXXX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集方式样品重量(g)测定结果(%)粉尘性质SiO2-01XX地面沉积尘SiO2-02XX墙角沉积尘SiO2-03XX窗台沉积尘SiO2-04XX台面沉积尘表5-2 XXXXXXXXXXXXXX粉尘分散度检测结果序号采样地点项目结果01XXXXX粉尘分散度粒径(um)尘粒数(个)百分数(%)<22551010本次检测XXXXXXX粉尘分散度粒径2um占XX%,粉尘分散度粒径25占XX%,粉尘
16、分散度粒径510占XX%,粉尘分散度粒径10占XX%。表5-3 XXXXXXXXXXXXXX粉尘检测结果样品编号检测位置工种粉尘名称测定结果(mg/m3)备注总尘总尘总尘总尘总尘呼尘呼尘呼尘表5-4 XXXXXXXXXXXXXX二氧化氮浓度检测结果样品编号工种检测位置有毒物质名称测定结果(mg/m3)备注XX二氧化氮未检出空白XX二氧化氮-XX二氧化氮-XX二氧化氮-表5-5 XXXXXXXXXXXXXX氨气浓度检测结果样品编号工种检测位置有毒物质名称测定结果(mg/m3)备注XX氨气未检出空白XX氨气-XX氨气-XX氨气-表5-6 XXXXXXXXXXXXXX二氧化硫检测结果样品编号工种检测
17、位置有毒物质名称测定结果(mg/m3)备注XX二氧化硫未检出空白XX二氧化硫-XX二氧化硫-XX二氧化硫-表5-7 XXXXXXXXXXXXXX一氧化碳浓度检测结果序号工种检测位置有毒物质名称仪器读数(PPM)备注1一氧化碳-2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表5-8 XXXXXXXXXXXXXX手传振动测试结果序号工种测量位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测量结果(m/s2)接受振动时间(h)1手传振动2手传振动表5-9 XXXXXXXXXXXXXX噪声检测结果序号工种检测位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测定结果dB(A)备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噪声-2噪声-3噪声-4噪声-5噪声- 5.2 检测结果与评价表5-10 接尘
18、(矽尘)作业岗位超限倍数计算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检测位置工种粉尘种类CSTEL(mg/m3)PC-TWA(mg/m3)超限倍数最大容许超限倍数是否超标222222表5-11 接尘(矽尘)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工种粉尘种类相应时间段平均浓度(mg/m3)接触时间(min)CTWA(mg/m3)PC-TWA(mg/m3)是否超标由表5-10、5-11可见,所测XXXXXXXXXXXXXX作业点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限倍数均未超过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表5-12 二
19、氧化氮作业岗位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检测位置工种有毒物质名称CSTEL(mg/m3)PC-STEL(mg/m3)是否超标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表5-13 二氧化氮作业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工种有毒物质名称相应时间段平均浓度(mg/m3)接触时间(min)CTWA(mg/m3)PC-TWA(mg/m3)是否超标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氮由表5-12、5-13可见,所测XXXXXXXXXXXXXX作业点二氧化氮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
20、化硫容许浓度)。表5-14 氨气作业岗位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检测位置工种有毒物质名称CSTEL(mg/m3)PC-STEL(mg/m3)是否超标氨气氨气氨气表5-15 氨气作业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工种有毒物质名称相应时间段平均浓度(mg/m3)接触时间(min)CTWA(mg/m3)PC-TWA(mg/m3)是否超标氨气氨气氨气由表5-14、5-15可见,所测XXXXXXXXXXXXXX作业点氨气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气气容许
21、浓度)。表5-16 二氧化硫作业岗位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检测位置工种有毒物质名称CSTEL(mg/m3)PC-STEL(mg/m3)是否超标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表5-17 二氧化硫作业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工种有毒物质名称相应时间段平均浓度(mg/m3)接触时间(min)CTWA(mg/m3)PC-TWA(mg/m3)是否超标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由表5-16、5-17可见,所测XXXXXXXXXXXXXX作业点二氧化硫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
22、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容许浓度)表5-18 一氧化碳作业岗位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检测位置工种有毒物质名称CSTEL(mg/m3)PC-STEL(mg/m3)是否超标由表5-18可见,所测XXXXXXXXXXXXXX作业点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容许浓度)。表5-19手传振动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计算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工种计算结果m/s2标准限值m/s2是否超标555由表5-19可见,所测XXXXXXXXXXXXXX手传振动强度超过工作场所职业
23、卫生接触限值(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表5-20 噪声8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与评价评价单元工种8h等效声级dB(A)接触限值dB(A)是否超标由表5-20可见,所测XXXXXXXXXXXXXX噪声强度超过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接触限值(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噪声职业接触限值)。6.结论6.1游离二氧化硅及分散度。XXXXXXXXXXXXXX凿岩作业点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XX.X%-XX.X%;分散度粒径2um所占XX%,其中分散度粒径为的所占最多,为。6.2粉尘。所测XX
24、XXXXXXX粉尘作业岗位的总尘的超限倍数、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未超过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接触限值(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要求。6.3化学有害因素。6.3.1二氧化硫。所测XXXXXXXXXXXXXX作业点二氧化硫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容许浓度)。6.3.2一氧化碳。所测XXXXXXXXXXXXXX作业点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1-2007工
25、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容许浓度)。6.3.3二氧化氮。所测XXXXXXXXXXXXXX作业点二氧化氮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容许浓度)。6.3.4氨气。所测XXXXXXXXXXXXXX作业点氨气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气气容许浓度)。6.4 物理因素。6.4.1噪声。所测XXXXXX
26、XXXXXXXX噪声强度超过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接触限值(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噪声职业接触限值)。6.4.2手传振动。所测XXXXXXXXXXXXXX手传振动强度超过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接触限值(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7. 建议7.1 粉尘是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虽然本次所测样品均未超过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接触限值(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要求,但应继续强化接触粉尘作业岗位的通风或降尘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
27、,并督促作业工人按规定佩戴防尘口罩。7.2 加强矿井通风,采用通风的方法将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加强个体防护,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该公司虽已配发防尘口罩,但部分岗位人员未佩戴/使用防护用品。因此,该企业应注意加强各接尘岗位的卫生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改善劳动条件。7.3 噪声是该企业的又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各种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性噪声较大,在工艺上无法消除,因此,在目前状况下,应提高作业人员职业卫生防护意识,配发并督促佩戴好“护耳器”,并根据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GBJ87-85),对岗位工人正确佩戴防噪耳塞情况加强监督
28、,做好个体防护,减少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损害。7.4 应定期对产生或存在化学和物理有害因素的作业环境进行监测。粉尘、噪声和硫化物每年至少监测一次;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至少每3月监测1次。本次检测XXXXXX接触一氧化碳作业岗位的一氧化碳浓度均超过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提醒该企业应对所涉作业岗位的一氧化碳含量(浓度)要随时进行监测,预防作业人员急性或慢性一氧化碳中毒。7.5 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7.6 矿井下实施爆破后,为防止氮氧化物中毒,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加强通风增加工作面的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制诚信教育主题班会
- 台球技巧课程介绍
- 学校管理的角色定位
- 幼儿园端午节知识竞赛
- 酱酒知识培训课件
- 毕业论文答辩课件
- 字母ab教学课件
- 2025年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 性书法课程总结
- 2025年中班班务工作方案
- 《鹿角和鹿腿》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八项规定解读
- 催收团队管理经验分享
- 2024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解读
- 重难点31 阿基米德三角形(举一反三)(新高考专用)(学生版)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练(新高考专用)
- 药店开展药品购进渠道检查自查报告
- 职业培训师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 离婚协议书无子女无共同财产范本2024年
- 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维护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