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二、港口城市案例研究2(一)港口城市发展模式2(二)“港兴城兴”发展模式的典型发展路径4(三)港口城市典型案例研究61、新加坡62、XX10二、港口城市案例研究港口城市是指位于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沿岸,拥有港口并具有水陆交通枢纽职能的城市。港口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能为港口城市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其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还能够带动港口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制造业发展,为商务、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旅游、商业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港口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连接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对于港口城市来说,如何进一步发挥港口在城市中的
2、作用,使两者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已经成为港口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主题。(一)港口城市发展模式早期港口的功能,主要侧重水的条件(如水深等)和海岸的条件(如海岸线长度等),后来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仅有港口码头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港口的陆地条件、经济腹地等对于港口发展也同样重要。因此,对于港口自身的发展来说,港口条件、陆地条件与腹地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有的港口不能进一步发展,就是因为不具备优越的陆地条件和腹地条件。港口城市的发展并非必然建立在与港口同步发展的基础上,港口和城市有可能同步发展,也可能相互背离。以港口与城市各自发展程度为基础,可以将港口城市发展模式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图表1 港口城市发展模式一、
3、“港兴城兴”发展模式具备港口资源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港口运输集散功能及由此而形成的港口城市经济运行机制,往往使得港口与港口城市呈现同步、正向的发展关系。港口功能从最初作为局部交通运输渠道,逐步发展成为吸引域外物资与人才并聚集城市经济发展所需各种资源的流动、仓储、转运和集中的基础设施角色。在二者发展逐渐成熟之际,由于港口与城市各种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是相辅相成的,即便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冲突,也可以通过协调而形成港口与港口城市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新加坡、XX、XX、XX等港口城市的发展都是遵循该种模式。二、“港衰城兴”发展模式港口资源对城市初期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取得过重大成效,但港口的发展
4、在历史上经常受限于港口自身条件的退化(如淤泥与河川改道)、发展空间有限(如与港口城市的发展相冲突)及大背景的变化(如区域经济重心转移),而导致港口发展无法持续。当港口无法发挥原有功能而降低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率时,港口城市的发展也被迫转型。对于一些地区来说,这种变化不仅没有削弱城市本身的发展,反而成就港口城市的另一种面貌与新的发展模式。威尼斯在公元10世纪至15世纪的欧洲地中海区域是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与贸易中心,但异族入侵与当时种种国际形势的影响致使其港口功能不再。即便如此,今天的威尼斯甚至比以往更为世人所知,其悠久的文化遗产并没有因为港口功能的衰减而有所失色。美国纽约与英国伦敦也是如此,港口功
5、能的重要性虽较以往有所下降,但港口城市的发展仍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三、“港兴城衰”发展模式在港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由于港口相关产业带动人员的流动而逐渐形成人群集聚现象,这是一般的港口城市发展模式。但城市为公众的共同活动空间和行为平台,其目标是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因此城市更关心环境价值和公众需求;而港口作为运输链上的一个环节,更主要是承担经济、生产效率、市场竞争、产业活动规模和商业发展的职能,这是不完全等同于城市功能的。所以,在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港口发展凌驾于港口城市发展之上的情况,荷兰的鹿特丹市以及法国的勒哈佛均属此类。四、“港衰城衰”发展模式虽然港口在
6、区域X围内可以被看作承担了港口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的角色,也的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造就众多著名的、区域发展重心的港口城市,但对于严重依赖港口经济而成为贸易物流转换和交易中心的港口城市来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其功能定位应当及时调整,否则其发展就将受到限制。比如,欧洲的亚历山大港虽在马其顿帝国时期为埃及的第一大城和第一大港,却也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末期沦为一个小渔村;同时期中国明朝号称“六国码头”的浏河(X家港),曾是X和下西洋的起锚点,在历史洪流中与自然环境变迁下,不仅港口功能退化,太仓市也不复昔时风华。资料来源:产城会图表2 港口城市发展模式资料来源:产城会(二)“港兴城兴”发展模式的典型
7、发展路径“港兴城兴”发展模式比较适合港口、陆地和腹地三个条件都优良的城市,例如新加坡、XX、XX、XX等港口城市都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获得巨大成功,同时鼓舞了具备类似条件的其他港口城市以类似的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发展。XX是天然深水良港,港口区和防城区提供了大量陆地面积建设港口物流设施,同时又可以利用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大西南的广阔经济腹地。XX市作为同时拥有港口条件、陆地条件和腹地条件的港口城市比较适合“港兴城兴”发展模式。“港兴城兴”发展模式的港城关系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伴随港口和城市发展规模及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依据港城关系的变化可以将港口城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图表3 “港兴城兴”发展模式的发展路
8、径第一阶段:港城初始联系该阶段主要依赖于港口的最基本的运输中转功能,是港城产生联系的基本原因,该阶段城市依托港口而发展兴盛,是初级商港经济发展阶段。如果港口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衰弱,在没有其他特殊力量的帮助下,依托港口发展的城市很有可能也随之衰弱。第二阶段:港城相互关联随着港口的不断发展,联结国内外生产资料时,港口陆域变成了临港产业发展基地,临港工业为港口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与港口有关的产业部门成为港口城市主要的经济生产部门。港口发展所依托的道路、仓储用地等基础设施急剧膨胀,占用大量的城市用地。此时,城市需要重新规划,协调“港城”关系。第三阶段:港城集聚效应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与城市外围
9、的经济交流不断频繁,由于集聚效应,临港工业的发展不断吸引前向、后向产业向港口城市聚集,港口城市成了新的增长极。在港口城市,人力、资本、能源等资源形成了向心运动。第四阶段:港城自增长阶段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可以通过自身的循环和积累促进其持续发展。当港口城市步入多元化经济增长阶段后,其发展依靠这种自增长效应,但如果想要得到质的飞跃还需要其他增长动力。该阶段港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度下降,而前期港口发展占用城市的大量用地,将导致城市用地紧X。随着港口深水化、船舶大型化的要求,港口和城市的矛盾迫使港口寻找更合适的区位。此时港口需要寻找新途径,否则会有衰落的危险。资料来源:产城会图表4 港城关系的发展
10、阶段示意图资料来源:产城会XX市目前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已经进入港城相互关联的发展阶段。(三)港口城市典型案例研究先进港口城市的成功经验对XX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在选取典型案例时主要遵循可比性、代表性、参考性三条主要原则,选取新加坡和XX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图表5 港口城市案例的选取原则可比性:· 具有相似的基础条件· 经历相似的发展阶段· 存在时间差,处在不同发展时期代表性:· 具有鲜明特色· 代表发展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参考性:· 能够反映港口城市发展的主要路径· 能够提供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经验1、新
11、加坡(1)城市概况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连同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关键水道,由于繁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海上十字路口”。新加坡处于亚、非、澳、欧国家来往重要的海上通道上,关系到各国石油、矿石、粮食等战略物质的运输,是战略物质的主要运输通道,也是中国服装、纺织等加工产品的出口通道。图表6 新加坡区位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新加坡从1959年自治到现在仅有50多年历史,但它已从昔日的一个小渔村、贸易站和海军基地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国家,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码头、第二大电子中心、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第三大外汇交易市场。2011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达291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936美元,超过
12、日本人均水平。(2)发展历程新加坡最早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新加坡的经济转型经历了转口贸易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型服务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制造业从下游加工生产向上游的设计、创新等提升。与此同时,港口从单一的转口贸易向石化、物流等临港工业发展,港口的功能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和提升。图表7 新加坡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以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为重点的阶段(1959-1967年)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新加坡一直从事东南亚的转口贸易,经济落后、结构单一、比例不协调,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后,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3%,而转口贸易以及相关的经济部分所占国民经济比重高达80
13、%。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由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纷纷开展进出口贸易对新加坡产生了很大的竞争,导致其出口贸易额急剧下降,经济萧条,失业率上升。在这种局面下,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从转口贸易向进口替代的工业化经济结构,改变依赖转口贸易的畸形产业结构。该时期发展了食品、印刷、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转口贸易到进口替代时期,新加坡的发展依靠港口发展而兴盛,港口的发展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港城关系初步建立。此时城市的发展对于港口的依赖性大。转口贸易向进口替代的转变,不仅改变了新加坡当前的不利局面同时也扭转了经济形势,从1960年到1967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3%,制造业占国民
14、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59年的8.63%上升到1967年的16.27%,而贸易业比重则从81.7%下降到32.28%。第二阶段:以产业结构多样化为重点的阶段(1967-1979年)在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几年中,新加坡失去了马来西亚这块腹地,导致新加坡失业率高达10%。19681979年,政府调整了经济战略计划,发展出口导向战略,同时吸引外资投资新加坡的制造业和金融业。为了解决大量的失业问题,增加就业人口,新加坡采取了发展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计划。为了吸引外资,提升经济实力,新加坡政府颁布了经济扩展法案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实施税收优惠、改善基础设施等;同时成立了裕廊管理局等部门负责工业区的
15、规划管理。之后,带来了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增长、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民众的充分就业,与此同时也形成了通胀压力。基于当时情况,新加坡政府重视发展资本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来应对通货膨胀等经济挑战。该时期重点发展了炼油业,到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已经有了四座炼油厂,此时,炼油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超过了30%,新加坡成为全球三大炼油中心之一。同时也形成了以船舶制造业、电器制造业和精密制造业等面向出口的制造业为核心,以金融、旅游、贸易等服务业为支柱的多元化产业结构。该阶段,新加坡的经济战略是出口导向型,势必要依托港口发展。尤其是炼油、石化等临港产业的发展,港口陆域成为了临港产业的发展基地,临港产业的发展为新加
16、坡城市提供了经济动力,与港口有关的产业部门成为了新加坡主要的经济生产部门之一。新加坡依靠临港产业获得发展,国外企业的引进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完善,该阶段新加坡城市发展处于港城相互联系阶段。该阶段新加坡经济年均增长10.1%,产业结构多元化,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由1967年的16.27%上升到70年代末的23.59%,金融与商业等服务业的占比从13.08%上升到15.47%。由此,新加坡迈向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第三阶段: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的阶段(1980-1985年)经过多年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出现了劳动力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结构不协调等问题。新加坡
17、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工业发展,为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新加坡政府从三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深化技术教育,通过各类培训和教育的开发,扩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了“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的方针政策;第二,采取优惠的财税政策,吸引国际著名的电脑企业和石化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投资落户新加坡;第三,发展高附加值的商业和金融等服务业,打造“金融超市”。该时期新加坡还重点发展了会计、房地产、法律、广告等与区域金融中心有关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该时期,新加坡依靠自身优越的投资环境形成了向心力,吸引外国的人力、资本向该国流动。该阶段的新加坡形成的集聚效应是港城集聚效应。虽然该时期年
18、均增长由上一时期的10.1%下降到7.3%,但是19791985年制造业工人的名义附加值从18300美元上升到了26900美元。第四阶段:以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为重点的阶段(1986年至今)19851986年新加坡进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期,因此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有增长潜力的服务业,将产业发展重心放在了服务业和本地企业上。为应对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崛起,新加坡提出了“知识型产业枢纽”,制造业向上游产业提升,重点发展上游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同时倡导以知识为主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科技和创意产业,不断扩大经济腹地。在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时,新加坡提出了“知识型产业枢纽”,形成以新加坡为一个节点,具有
19、一定服务X围,特别是国际服务业的发展,加强了新加坡的集聚效应,同时港口成为新加坡对外交流平台。这个时期也可认为是港城集聚效应阶段。该阶段,新加坡以8.6%速度增长,金融和商业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从1986年的21%上升到1997年的27%。资料来源:产城会图表8 新加坡产业发展路径资料来源:产城会(3)成功经验总结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对区位优势的利用、对港口功能转变、对政府职能加强三个方面。图表9 新加坡成功经验成功经验说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紧跟国际形势:新加坡政府在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时期,看到了港口的集散功能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先发展劳动力密集性产业,后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20、利用港口优势:充分利用港口发展临港工业的天然优势, 通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注重港口功能转变 港口功能升级:新加坡的港口经历过长时间发展后,不仅满足制造业发展需要,还满足海运、金融等服务业需要 双引擎驱动:港口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制造业功能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港口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引擎驱动发展加强政府支持引导 主导招商引资:新加坡成立的经济发展局,政府主动到国外招商 主导工业园区建立:首创工业园区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实现集群发展 主导产业升级:政府通过工资政策,金融支持、人力资源培训引导产业升级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移出国内资料来源:产城会2、XX(1)城市概况XX地处东南沿海,位于中国大
21、陆海岸线中段,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沟通长江流域腹地与广阔国际市场的空间优势。XX港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是中国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杂货中转和储存基地。图表10 XX区位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XX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学工基地,是中国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XX省经济中心之一。XX开埠以来,工商业一直是XX的一大名片。XX工业的主要门类为石油化工、纺织、机械、冶金、电子、建材。其中,化工、纺织服装、机械为XX工业的三大支柱。2013年XX市实
22、现地区生产总值712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378亿元。(2)发展历程XX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的确立始于改革开放之后,是伴随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深化,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图表11 XX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港口开发建设,港城初始联系(1974-1994年)1974年,粟裕受周恩来总理委托,为解决XX港外轮严重压港问题,到XX视察,确定开发镇海港区,并利用镇海港建设镇海石化、镇海电厂等国家重点项目。1979年为宝钢配套建设北仑港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北仑港的序幕。1983年,XX地市合并,市域X围扩大至目前水平。1984年以来,XX相继被国家列为
23、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市委市政府抓住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适时提出“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发挥北仑深水良港的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点建设港口、机场、电力、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这一时期,1984年成立的XX经开区完成了初始的开发建设。第二阶段:临港工业快速发展,港城相互联系(1995-2005年)随着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临港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迅速集聚,形成了石化、现代纸业、汽配、塑机等优势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批关系到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石化、能源、造纸、修造船等临港型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1999年,XX高新区成立,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初步集聚,但整体规模还较小,临港工业仍是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这一阶段港口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港口吞吐量大幅度跃升,产业结构开始优化升级,进入港城相互联系阶段。第三阶段: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双轮驱动,向港城集聚效应阶段过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
-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砖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安保人员短期聘用协议
- 房产开发贷款协议案例
- 2024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普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仿写(闯关训练)(解析版)-2025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 写字楼租约格式
- 中图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卷含答案
-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机械化作业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国开2024年秋《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1-4答案
- 喷漆安全管理制度
- 2024教师职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 培训考勤表模板
-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3年水文化知识竞赛总题库(附答案)
- 快手直播推广方式文案范文
- GB/T 44142-2024中央厨房建设要求
-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