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康宁治疗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一)_第1页
骨康宁治疗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一)_第2页
骨康宁治疗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一)_第3页
骨康宁治疗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骨康宁治疗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一)作者:于伟利,王世捷,郭雄,李润明,赵丽华,黄芳,陈凯,郭王宣 【关键词】 骨质疏松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骨康宁治疗骨质疏松大鼠的效果。方法 5-6月龄雌性SD大鼠,维甲酸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后,给予中药骨康宁治疗。用影像学、骨病理组织学、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等实验技术,观察骨康宁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骨康宁治疗后,骨质疏松大鼠的平均骨小梁数、平均骨小梁宽、骨皮质指数、股骨骨密度、股骨的最大变形能力等增加,并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结论 骨康宁对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康宁;维甲酸;影像ABSTRA

2、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Gukangning capsule on the osteoporotic model of the rats. Methods Female SD rats, 5-6 months after birth, were chosen to duplicate the osteoporotic model induced by retinoic acid and treated with Gukangning capsule. The effect of Gukangning capsule on osteop

3、orosis was eva luated by radiology, morphometry, BMD and biomechanics of bone. Resul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ukangning capsule, the mean trabecular plate density, the mean trabecular plate thickness and the trabecular bone volume, BMD and maximum strain of the ra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

4、sed more than that of the osteoporotic model (P0.05). Conclusion To some extent, Gukangning capsule has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osteoporotic model of the rats induced by retinoic acid.KEY WORDS: osteoporosis; Gukangning capsule; retinoic acid; image以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并伴随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类全身性

5、骨骼疾病称为骨质疏松症。随着老年人群的迅速增长,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骨康宁含有补骨脂、骨碎补等复方中药,具有壮肾健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等功效。本实验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用维甲酸复制骨质疏松模型,骨康宁治疗后采用影像学、骨病理组织学、形态计量学等方法,观察其对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用45 只雌性SD大鼠,5-6月龄(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10只)和骨质疏松模型组(35只)。以维甲酸80mg/(kg?d)(上海第六制药厂)灌胃15d,诱导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处死7只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复

6、制成功后,剩余大鼠再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模型组(9只)、骨康宁治疗组(骨康宁组,10只)和雌激素治疗阳性对照组(9只)3组。正常组大鼠继续观察。骨质疏松模型组给予常规饲料、蒸馏水;骨康宁组给予0.8g/(kg?d)骨康宁混悬液,1次/d灌胃;雌激素组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50g/只,每周3次。治疗期为60d。1.2 取材 实验60d时,各组以200g/L苯巴比妥溶液(5mL/kg)麻醉下处死动物。取双后肢及胸腰椎骨,40g/L多聚甲醛固定。1.3 钼靶摄影 随机取每组实验大鼠一侧胫骨及股骨,在同一电压电流下行钼靶摄影。1.4 骨病理组织学观察 取股骨上段中1/2段,经40g/L多聚甲醛固定,80g/

7、L的中性EDTA脱钙液脱钙40d,常规石蜡包埋,用90g/L的多聚赖氨酸处理载玻片,切片,片厚6m,伊红苏木素染色(HE)。1.5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股骨的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应用半自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量。以关节软骨下1mm以外的松质骨区域,每张切片测量3个视野(放大倍数40),取平均值,测量平均骨小梁密度、平均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平均骨小梁间距;测量股骨中段皮质骨面积、皮质骨面积百分比、骨髓腔面积百分比。1.6 骨矿密度(BMD)测定 用QDR2000型HOLOJAC双光子骨密度仪测量四肢骨与胸腰部椎体骨矿密度,变异系数 3 %。测量时,将各离体骨按一定顺序放入有机玻璃盒内,

8、注入蒸馏水(以刚好盖过所有骨面为宜)进行扫描。使用Regional high resolution QDR 4500小动物分析软件。1.7 骨生物力学测定 右股骨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三点力学试验,观察最大应力。当外力作用于骨时,骨以形变产生内部的阻抗来抗衡外力,即骨产生的应力,用最大负荷力表示,单位为g/cm2。应变是指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大小等于骨受力后长度的变化量,用最大负荷表示,单位为cm。测量时,调整两个约束支架相距20mm,将两个大鼠股骨比较均匀的部位放在两个约束支架上,股骨的短轴与垂直方向平行,逐级加压直至屈服,读取导致屈服的负荷的数据。待测试件用生理盐水保持湿润,荷载测

9、量精度为0.1N(牛顿),变形测量精度为0.001mm。 1.8 血清降钙素(CT)质量浓度测定 应用放免分析测定法。1.9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检验水准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结果2.2 骨康宁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皮质骨:治疗后,骨康宁组和雌激素组的皮质骨面积、皮质骨面积百分比增加,骨髓腔面积百分比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骨康宁组的骨髓腔面积百分比与正常组和雌激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低于骨质疏松模型组(表2)。表2 治疗60d后各组皮质骨组

10、织形态测量比较(略)3 讨 论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较多,由于维甲酸诱导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和骨质疏松表现典型、易于进行给药观察等优点而被较广泛使用。目前认为维甲酸主要是通过激活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损伤大鼠卵巢,雌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促进骨吸收作用而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本实验大鼠维甲酸灌胃15d后,股骨松质骨骨小梁密度降低、稀疏,小梁面积百分比减少,骨髓腔扩大;皮质骨厚度呈减低趋势,皮质骨面积百分比降低,表明松质骨、皮质骨骨量减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复制成功。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诊断方法有X线照相法、X线吸收法、光子吸收法、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超声诊断法、骨生物力学法

11、等,它们各自有优缺点。一般的X线片,只有在骨量减少达到骨总量的30%-40%时才能显示骨质疏松的征象,因此单纯X线检查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意义不大,但是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根据目测脊柱形态、骨质密度、皮质厚薄及骨小梁的形态等,仍可做出诊断依据。骨密度的测定常被用于评定骨脆性和对骨折危险性进行预测,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单纯骨矿物盐含量的增加,骨质量并不一定相应的增加,有时反而降低。骨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分支,它以工程力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骨组织在外界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和骨在受力后的生物学效应,是对骨质量进行评定的一种较可靠方法。因此,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判

12、断。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观察骨康宁治疗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的效果,结果显示:X线检查表现为骨康宁组大鼠骨皮质较骨质疏松模型组增厚,骨小梁增多;骨组织计量学分析显示骨康宁组平均骨小梁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和皮质骨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骨质疏松模型组,而平均骨小梁间隙和髓腔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骨质疏松模型组;股骨和椎骨骨密度测试结果表明,骨康宁组显著高于无措施组,而与正常对照组及雌激素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骨生物力学结果提示中药骨康宁可明显提高大鼠左股骨骨结构力学及材料力学特性,客观地反映了中药骨康宁治疗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的效果。降钙素(CT)由甲状腺C细胞(滤泡旁细胞)产生,降钙素对骨的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

13、数量和活性,直接抑制骨质吸收。降钙素可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使细胞内Ca2+转入线粒体,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还能抑制大单核细胞转变为破骨细胞,从而减少骨吸收。降钙素的这种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在整体动物和骨细胞培养实验中均已得到证实。从本实验结果可知,骨康宁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降钙素的质量浓度,说明中药骨康宁能通过增加血清降钙素质量浓度而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综合上述,本研究采用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观察骨康宁治疗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的效果,结果表明骨康宁对大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分子生物机制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1Enriori PJ, Enriori CL.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in older women and men .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02, 8(1):16.2李平生. 骨质疏松症治疗用药最新进展 . 中国处方药, 2005,1(34):3942.3郭世绂.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及其理论基础 . 中华骨科杂志,2004,11(24) :691693.4张军芳, 曹峻岭, 郭 雄,等. 维甲酸致颌骨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变化及“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