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与唐诗风骨_第1页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_第2页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_第3页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陈子昂与唐诗风骨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开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唐高宗显庆四年,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青年时期,他折节读书,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永淳元年,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士,释褐将仕郎。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到武那么天的赏识,他被擢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拾遗。他曾大方参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宜军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之狱,于久

2、视元年去世,年仅岁。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进庶族士人,有着一样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表达为他创作的首?感遇?诗。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但根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政治倾向。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害者,以致人人自危。陈子昂在?谏刑

3、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他的?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别人安得忠?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那么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当然,他是从“达那么匡救于国的忠义立场进展创作的,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陈子昂是个具有很浓政治色彩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其所得。其失那么在于,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辩附著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在?感遇?

4、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大方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此诗作于诗人第一次随军北征期间,亲临沙场,有感于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种兴寄方式,已打破了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局限,直接建安诗人的梗慨多气,虽在表现形式上带有受阮籍?咏怀?诗影响的痕迹,但没有兴寄无端的苦闷,而是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从“四杰开场的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情调,在陈子昂的这类兴寄之作里更显激越,带有壮怀

5、剧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为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陈子昂再次参军。神功元年,他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军次渔阳。由于建议未被采纳而钳默以下,因登蓟北城楼,他有感于从前此地曾有过的君臣际遇的往事,写了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的组诗,慨叹光阴流逝,古人的不朽功业已成陈迹,而往时的种种际遇难见于今世,有种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愤。在写这组诗的同时,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人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形成反差强烈的情感跌宕。自悠悠天地而言,将与英雄业绩同其长久;而自己人生有限,一旦抱负落空,只能空留遗恨而已,于是

6、产生了怆然涕下的宏大悲哀。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大方悲歌的豪侠气概。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子昂较早地在创作中体认到这一点,并有十清楚确的理论表述。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这篇诗序里,陈子昂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络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大方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