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会计概说第一节会计概说正如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无论是营利性质的企业,还是非营利性质的事业、行政机关、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等单位,均设有“会计”工作岗位,配有会计人员。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地方,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经营,都在开展着从简单到复杂的会计核算活动。与此相适应,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专业教育,甚至是职业教育,都设有会计专业,共同为社会培训和输送着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作为一种工作,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有的学科群体中,“会计”作为一门科学,也正备受关注;而作为一项职业,毋庸说,“会计”职业显然是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行当,会计的职业道
2、德以“诚信”为准则,会计信息以真实、及时为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及其所开展的会计活动因此得到社会的信赖和尊重。这一切都说明:社会非常需要会计,社会非常重视会计。一、会计行为探源会计是人类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人类要生存,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生产物质资料的目的,在于向人类社会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过程,所以,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使用劳动工具,耗用劳动资料,投入劳动量,花费劳动时问,生产出劳动产品,必然十分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自觉地将生产过程的内容记录下来,盘算、比较其生产耗费(所费)
3、和生产成果(所得)的数量损益。如果生产所得不足以抵补生产所费(称为亏损),这种生产纯粹在消耗社会财富,或者说是对社会财富的浪费,毫无经济效益可言,应立即停止;如果生产所得在抵补生产所费后还有结余(称为盈利),则生产有了经济效益。结余部分如仅够供给生活消费,则只能按原有规模重复进行简单再生产,社会不能发展;结余部分如在满足生活消费后还有多余作为追加生产投资,则可按更大的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社会由此向前发展。可见,社会发展的程度取决于所能扩大的规模即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的好坏。人类生产的目的就是为追求最好的经济效益,而人们为提高经济效益,对生产活动中的所费和所得进行的观察、计量、记录和比较,正是会计活
4、动的重要内容。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社会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分配、交换(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进行各种复杂的经济活动,才能使生产过程的物质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以及它们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构成连续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不但四个环节内部需要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或节约开支,有效利用经济资源,而且四个环节之间也需要通过管理达到密切配合、有机运行,否则,生产环节生产的物质财富就可能由于管理不善而在其他环节被侵蚀、被浪费。所以,处于交换环节的商品流通企业,处于分配环节的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处于消费环节的集体消费乃至个人消费,同样需要运用会计方法来对各自的经济活动进行观察、计量、记录、
5、分析、检查,完成其管理经济的任务。总而言之,社会需要会计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对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发展的。会计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最初的会计,只是生产的附带职能,由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后顺带进行简单的观察,计量和登记财物收支,计算生产的所得和所费。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由专门人员来完成,成为独立的职能。会计管理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范围也随之丰富和发展
6、起来,会计的职能、作用不断扩大。现代会计既能完成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任务,又能进行事前预测,科学地安排未来,还能通过事中控制,监督、指挥、协调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使之达到既定目标,并能将会计信息反馈给有关方面,影响和参与生产经营决策。所以,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重视会计工作,这个企业的生产要素就能得到合理配置,这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好,这个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一个公共部门或一个事业单位重视会计工作,这个单位的管理工作质量就高,就能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的效率和获得更好的满意度;一个国家重视会计工作,这个国家有限的资源就能得
7、到充分利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其社会生产力就会不断向前发展,国家财富增加了,国际经济地位也会不断提高。二、会计和会计环境的关系会计是在一定的客观历史环境(可称之为会计的社会环境,或称会计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会计的思想、理论、组织、法制以及工作水平,无一不受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会计始终是与社会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影响会计发展水平的环境要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革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会计,发展的首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会计越受重视,会计发展水平也会越来越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会计的影响则表现在两方面:一
8、方面,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会计的发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是制约会计的技术和方法进步和变革的直接因素。会计核算手段从全盘手工操作,到利用机械操作,再到运用电子计算机操作,都直接利用了历史各阶段的科技成果。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改进了会计管理方式、方法及手段。必然的,人们对会计学科的认识和传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和教育水平越高,会计的科学性越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越高,会计的运用水平也越好。所以,社会文化和教育水平决定着会计工作的水平及会计的社会地位。当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发生变革时,会计总要向相适应的方向变革,
9、从而会影响到会计的理论、组织、制度和方法等多个方面。一定历史阶段对会计的影响,往往是多种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这些环境要素都朝同一方向努力,常常引起会计发生质的飞跃,形成会计发展的里程碑。反过来,会计对它赖以发展的社会环境也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会计管理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置疑;会计对新科技成果的运用刺激这个领域的科技进步;会计科学的水平以及会计教育的改善是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会计的组织建设、法制建设等,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生产规模越扩大,生产过程越社会化,经济关系越复杂,科学技术越现代化,社会文化教育水准越高,会计管理经济的作用越能
10、充分发挥,会计的科学性越强,会计的社会地位就越高。一句话“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第二节 会计的本质会计的本质,也即会计的性质,用来说明会计是什么?一、会计的演进要对会计的本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得出恰当的结论,了解和明晰会计演进的过程和历史是必要的。(一)古代会计发展阶段。一位学者说过,“科学,按其本质来说,应该是历史的。”一部会计的发展史,正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会计科学是人类不懈探索的知识结晶。会计不论作为一项管理活动,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由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发展规律。会计起源于生产实践活动。人类在开始创
11、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就十分关心自己的生产耗费和劳动成果。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当社会再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剩余产品逐渐增多,人们单凭头脑来记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人类就产生了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绘图记事等原始记事、计量、记录的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但在会计产生的初期,这些以后属于“会计”的行为,还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由单个商品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载下来” (资本论7第二卷第151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这时大约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从这时起到13世纪复式簿记的出现,在会计发展史上被称为古代社会的会计阶段。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计运用的技术方
12、法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缓慢地发展着。从以下所列几个文明古国在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会计方法的发展史实,人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演进和运用的主要方法是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簿记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簿记法。这是和当时的社会生产状态以及商品交换方式紧密联系的。1.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曾经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一样,把“公元前的古代会计发展到最高峰”,(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第3页,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所以,会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约公元前1100年至770年之问),“会计”二字就出现在经典著作中,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qu
13、ot;,可见,“计”的基本含义是分散核算,“会”的基本含义是综合核算,“会计”因此而得名。西周王朝还设立了专门管理钱粮赋税的官员(“大宰”)和管理全国会计的官吏(“司会”),并开始有了关于会计报告的规定,如周礼·天官篇中有“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之说,“参互”、“月要”和“岁会”分别相当于现在的日报、月报、年报。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方面,周代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第8页,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版。)自春秋战国时期到秦代,出现了“簿书”或称“籍书”,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出入事项。
14、“簿书”、“籍书”的专业化运用到西汉时代又取得显著进展,开始运用货币作为统计的计量尺度来登记会计事项。唐宋两代,在记账规则方面开始有了比较一致的作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设置也日益完备。特别是在宋朝初年(约公元五世纪初),产生了“四柱清册",即在“簿”及报表中并列四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的平衡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四柱结算法”是我国古代会计方法的典范,后来出现的“龙门账”、“四脚账”,均是在它的原理启示下才产生的。2.在古巴比伦,记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开始了。巴比伦人爱好组织管理,所
15、以对簿记工作非常重视,例如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就要求替商人预售商品的代理商应向商人报送反映价值额的契约证书。古巴比伦还存在着王室检查和审计的证据。3.在古埃及,官厅会计(政府会计)中已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4.古希腊对会计发展的最大贡献是早在公元前630年就发明了铸币。当运用货币单位来进行会计记录时,簿记就变得专业化了。当时遗留至今的“芝诺(托密勒二世财政大臣阿波罗尼奥斯的私人财产管理者)档案”就是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采用会计制度的表现,其中已有了责任会计制度。然古代会计阶段发展了如此众多的会计方法,但受社会生产力以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交换形态决定了,发展至当时的经济核算和会计行为其核心的簿记方
16、法仍然属于简单的、原始的,主要以计量、记录为主要形式和功能的单式簿记法。(二)近代会计发展阶段复式簿记法是伴随着十字军东侵(1096年一1291年)和后来地中海贸易的繁荣而诞生的。十字军战士带回的东方产品刺激了地中海地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威尼斯正是连接欧洲和近东交易的中继地,所以,意大利商人成为中世纪最活跃的商人,并且几乎全部垄断国际金融业,使复式簿记法在意大利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1211年,佛罗伦斯银行采用的账簿称为“佛罗伦斯式簿记",它代表了复式簿记的萌芽阶段。这种簿记法将银行账户分为借贷两方,上方记借,下方记贷,但记账对象仅限于债权债务(人名帐户)。1
17、340年,热那亚出现了比佛罗伦斯式簿记法有重大改进的复式记账方法,它代表着复式簿记的改进阶段。热那亚式簿记法的特点,一是左借右贷,由叙述式的单式记账发展为复式记账,二是将记账对象由人名账户扩大到商品、现金账户。15世纪初流行的威尼斯式簿记法代表着复式簿记的完备阶段。这种簿记法的理论和方法,首先由意大利的一位传教士、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其著作数学大全(又名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簿记法”一章中,给予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阐述,从而使这种先进的簿记方法为世人所认识,至今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因此,数学大全的出版,标志着近代会计阶段的开始。美国会计学家A·C·
18、利特尔顿在其20世纪以前的会计发展一书中,提出了系统的复式簿记产生的七项必要条件,即“文字",簿记首先是记录;“算术”,簿记是由连续计算组成的;“私有财产”,簿记反映关于财产权的事实;“货币”,簿记以货币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信用”,簿记也需要反映未结清的经济业务;“商业”,特别是国际性贸易,促使人们将零散的核算方法综合成系统的簿记方法;“资本”,没有资本,商业就是小宗买卖,信用交易也不会产生。以上条件在古代社会均以某种形式出现过,可是,即隹在古代文明最发达的社会,也没有出现过类似复式簿记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原因是由于古代社会的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使这些条件均不成熟。
19、而在13世纪的意大利,这些条件已趋于完善,才使意大利成为复式簿记法的发源地。除以上七项前提条件外,意大利商业的合伙和委托代理关系,也是促进会计方法发展的两大因素。当时,大多数企业均采用合伙形式。长期的合伙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企业应是独立的实体,资本和收益反映的应是所有者对企业财产的请求权,为了公平地分配利润,企业需要一套能自动计算利润和资本余额的簿记方法。另外,在当时的意大利,许多外国商人委托当地商人担任销售代理人,以此逃避对外国人的课税。那么,为了确定这些委托商人的受托责任,详细反映受委托销售的商品的销售收入、费用及对委托人的债务,就需要一套较完善的会计制度。这些因素均是促使复式簿记在意大利产
20、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世界贸易中心转到英国。英国人琼斯在意大利式簿记的基础上,将金额栏分为借方、贷方两栏,形成英国式簿记。先进的簿记方法使当时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一身的企业主将财产核算和损益计算融为一体,并通过簿记处理程序及其数据控制全部价值增值运动。会计行为在这一时期已经初步具备了为经济核算体提供管理、控制服务等活动的作用。19世纪后半期至本世纪初,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继续得到发展,资本需要集中以及食利阶层的产生,使股份公司应运而生。股份公司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掌握着经营权的经理阶层对具有所有权的投资人负有资本保全并增值的职责。他们通过证券交易所向公司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社
21、会公众公布财务报告,以便有关人士了解企业的资本保全情况、获利情况、投资者可能获得的收益情况,偿还能力等信息。为了取信于社会,他们还请以“自由职业”身份出现的执业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账目进行审查验证。1854年,英国苏格兰的会计师成立了第一个执业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从此,企业会计信息已由业主时代的“商业秘密”转向成为公开的社会信息,会计的服务对象扩大了,会计的内容发展了,尤其通过执业会计师的活动,会计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因此,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被认为是继复式簿记法后近代会计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从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的一百年里,会计在理论、方法和技术各方面都在突
22、飞猛进地发展。簿记在这个阶段逐步演变成会计的记录部分,成本计算、会计报表分析、货币计价的原则与方法也相继出现。(三)现代会计发展阶段人类进入本世纪50年代,会计也随之进入现代会计阶段。由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这样一些新型的基础理论学科,促使社会生产力提高和企业组织形式变化,也就迫切需要作为经济管理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与之相适应。同时,对“会计行为的结果成为一个有序的经济信息系统”的认识也形成了。于是,会计方法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标志:(1)会计的工艺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会计逐步从手写簿记系统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会计。会计
23、数据处理电算化,既扩大了信息处理范围,又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和质量,是会计在记录与计算技术方面的重大革命。当然,对“会计行为的结果成为一个有序的经济信息系统”的认识也形成了。(2)随着企业外部和内部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系统。财务会计来自传统的会计,以编制企业通用报表为主要目标,旨在向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方面提供投资决策、信贷决策等所需要的财务信息。管理会计以现代管理科学为理论基础,广泛吸收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旨在向企业管理当局和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经营决策、理财决策所需的成本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管理会计不仅可以详细描
24、述和分析过去,而且可以科学筹划未来,并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按既定目标进行。可见,它已不是原始意义上的以记账、算账为主要特征的会计了,而表现为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所以,管理会计的出现,使现代会计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后是科学大变革的时代,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践,使人类的商品生产迅速发展,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而多样化,市场瞬息万变,竞争异常激烈。与此相适应,资本进一步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为适应这种变化的带来的新情况、新形势,一方面,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外部集团,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
25、也要求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管理达到现代水平,会计的管理职能逐渐凸显。会计理论、会计处理程序、会计方法正是在这种客观要求下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的。通货膨胀会计、破产清算会计、责任会计、社会会计、跨国公司会计、国际会计等会计学分支层出不穷,人类对会计学的研究达到空前的繁荣程度。回顾我国的会计历程,我国在宋朝以后,商品货币经济又有进一步发展,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萌芽,会计方法在“四柱结算法”后又有创新,相继出现“龙门账”、“四脚账”等,并广泛运用于民间商业界。“四脚账”又名“天地合”,这种账要求对企业发生的一切账项,包括现金出纳、商品购销、内外往来等,均在账簿中记录两笔帐,既登记某
26、一账项的来账方面,又同时登记这一账项的去账方面,借以达到反映同一账项引起资金变动的来龙去脉的目的。可见,我国早在明末清初也曾为近代会计中的“复式记账”原理做出过极为重大的贡献。这些方法,闪耀着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灿烂光辉。然而在这个时期之后,由于生产关系的束缚,社会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会计记账方法便停留在原有基础上随波逐流、因循守旧,始终没有形成科学的复式簿记体系,不得不引进外来的记账方法。我国最早介绍借贷复式簿记法的著作是蔡锡勇的连环账簿,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后,经过谢霖(中国的第一名注册会计师)、徐永祚、潘序伦、顾准等几代人的努力,西式簿记的先进方法在中国得到推广和运用。这些会
27、计界老前辈还积极从事会计理论研究,致力于发展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和培训会计人才,为我国会计核算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统收统支的财务体制,我国从苏联引进了一整套会计核算体系,通过消化吸收,逐步形成自己的会计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以按行业和按所有制关系分别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为核心,强调统一性,服务于单一的国家计划管理需要,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较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这种过分集中统一的、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差甚远的会计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迫切需要进行重大改革,实现会计核算模式的转
28、轨变型。1992年11月30日,我国于建国后首次颁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建立起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会计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打破了分所有制、分行业制定会计制度的模式。会计准则以会计法为依据,通过统一会计核算标准,来规范企业等经济主体的会计核算工作,随后,相继出台与此相适应的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规则,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各行业、各企业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的同一要求基础上建立,既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资料的可比性,也有利于会计核算制度走向规范化。所以,会计准则的制订,是我国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的会计发展已经融入了会计国际化、现代化
29、的洪流。从会计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看出,会计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不发达,人类文明程度低下时,会计方法既简单、也不完善,会计对生产经营以及国家经济管理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对有限的。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复杂,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逐渐走向成熟。到了今天,会计科学已在世界学科群体中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也就是说,会计已具有跻身世界先进科学之林的能力。会计活动也开始在整个社会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管理职能和作用。这一发展过程,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
30、簿记就越是必要。”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152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马克思时代的“簿记”发展到今天,已经指包含着会计核算、控制、参与经济管理等多种职能的现代会计了。马克思所说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而再生产过程的“社会规模”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程度。所以,按照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会计科学必将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继续自身的发展过程,永无止境。二、本质讨论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产生会计行为之初至今,一般主要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或表述。一种认为,会计是一种计量的技术和手段;一种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一种
31、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这三种观点其实是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对会计进行考察而产生的不同认识。“会计是一种计量的技术和手段”,是对会计本质的粗浅认识,但却反映出会计的基本特征。会计从它一产生开始就与计量技术密不可分。会计计量就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尺度,来对会计所要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量化的过程,即记录经济活动中占用的各种财产物资的价值,登记发生的劳动耗费,核算取得的劳动成果,比较经济效益,等等。只不过会计计量的标准即计量的尺度,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有所不同而已。例如,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会计的计量尺度只能是“结绳记事”或“刻木记事;在商品经济社会出现货币后,
32、因为货币可以将不同质的商品折合成同名的量,并在量上加以比较,所以货币成为会计最基本的计量尺度。这时,虽然还用到实物量度、劳动量度等,但它们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正像在会计记录中,虽然同时运用到数字和文字,但文字说明只是用来说明数量的性质和变化的。可见,计量特别是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区别于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本质特征。直到现在,会计计量仍然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从最初的会计记录到会计报告的形成,都要运用会计计量的专门方法。但把会计只看作一种计量的技术和手段,却与当时会计的职能作用有关。现代会计以前的会计,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但仍以记账、算账、报账为基本模式,限于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计
33、量、记录和报告等,以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并未直接介入管理过程。“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仍有争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人类思维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概念、新思路,也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信息是客观事物的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按特定结构方式相互联系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信息系统就是指由各种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通过对信息运动的处理,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各种需要的统一整体。其中,对信息运动的处理指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检索和传递。而会计正是由凭证单元、账簿组织、报表
34、体系、记账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所组成的一个信息系统,各个组成单元在加工处理数据过程中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比如,原始单据的集中就是对数据的收集,编制记账凭证就是对数据的处理,登记账簿就是对数据的储存,账户、账簿、报表和其它会计档案的目录就是对数据的检索,报表的报送就是数据的传递。经过这个系统处理、传递的会计信息,直接成为有关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相应决策的依据。可见,从信息是会计工作产生的结果这个角度看问题,会计确实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实现电算化后,会计信息加工技术更为先进,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的功能更为明显。正因为如此,“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仍是目前普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会
35、计定义。把会计看作一个信息系统的观点不但丰富了会计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其积极意义主要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科学要求输入系统的信息,能不受干扰地通过信路,在终端不走样地再现出来。会计信息系统说强调了这一点,因此十分注意保持输入和输出信息之间的不走样,通过会计标准、审计标准、职业道德标准等使会计行为规范化、科学化,保证输出信息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特别强调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和系统内部的层次性,提示人们重视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和元素之间的联系,使它们协调一致地工作,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会计信息系统说的局限性在于,只把会计看成一种自发地、真实地反映信息的系统,则只要系统输出的信息不失真,会
36、计作为信息系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事实上,现代会计早已突破只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传递的传统模式,而向经营管理的多个领域、更深层次渗透。已不满足于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还追求使可信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符合人们管理经济活动的主观意愿。所以,“会计信息系统说”并没有全面反映会计发展到今天的完整状况和全部功能。我国的会计理论工作者大多数赞同“会计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的观点,作为对会计活动和会计行为讨论的前提,我们的介绍也赞同这一观点。如前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会计不只完成计量、计算、登记和综合、汇总等一系列提供会计信息的任务,而且还对经济活动进行着积
37、极的预测决策、监督控制、指挥协调、分析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并通过这些管理活动,促使经济活动能按照计划的安排进行,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会计管理不善,可以使一个企业濒于破产,而有效的会计管理,又可以使这样的企业转危为安直至兴旺发达。不容置疑,会计管理在微观的企业管理、单位管理以及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中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切说明,现代会计比起传统会计,其性质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已从一种被动的计量和处理信息的工作向一种主动的管理工作转变。所以,在现阶段来认识会计的本质,应该说,会计的本质是管理,会计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观点,客观地反映出会计职能的进步,促使人们自觉地把
38、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充分地发挥会计管理经济的职能作用。由此可见,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计量记录、分析检查、监督控制、预测决策等专门方法,来管理社会经济过程的一种管理活动。随着人类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会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会计的职能、作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导致会计的本质在不断变化,因此,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也将随之不断深化。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或称功用。通俗地说,指会计能够干什么?会计的职能其实是会计本质的具体体现。如前所述,会计的职能是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
39、发展和扩大的。在现阶段来认识会计的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反映,二是控制,三是参与经济决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会计的职能表述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我国的会计理论工作者将此归纳为会计的前两项基本职能反映和控制。一、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主要指会计提供经济信息的职能。会计使用货币作为统一的价值尺度,运用各种专门的技术方法,将经济活动过程的各种原始信息,通过分类、整理、汇总后,记录在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上,得出总括性的会计信息,从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综合的观念:财产有多少?利用情况如何?是盈还是亏?为什么盈?为什么亏?所以,反映职能又称作“观念的总结”,它是会计的基础职能。从最简单的
40、原始会计到复杂的现代会计,会计的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会计的反映职能却依然不变,这是会计的本质所决定的。人们要运用会计来管理经济活动,首先就要全面、如实地了解经济活动过程,才谈得上对经济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会计反映职能的发挥,使人们能通过会计信息真实地把握住经济活动全过程。目前,会计的反映职能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充实。现代会计的反映职能,不限于仅仅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还运用预测方法,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反映,使人们能够把握未来的经济活动,以便确定管理的目标。同时,积极运用分析手段,揭示经济活动过程中各种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对事物变化的原因做出深层次的反映,并反馈给相关的信息
41、使用者和信息需求者。二、会计的控制(监督)职能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运动进行控制,使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能实现经营和活动目标,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事务活动效率。会计在履行控制职能时,主要运用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手段。指挥和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主要包括:制订计划(预算),确定标准;组织计划的实施;把执行结果与计划(预算)进行比较,评价取得的成果;在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偏差。在这些过程中,提供出许多对管理经济活动有用的会计信息。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企业、经济组织是否遵守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和纪律,监督企业、各类经济组织的会计
42、事项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到既合法又合规;二是监督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促使企业在守法合规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组织事务活动的实现经济性和效率性。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由审计机关、财政、税务、银行、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来实施,内部监督由企业、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来实施。三、会计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会计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是会计本质属性的一个具体体现,也即进行决策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微观经济活动方面。因为会计采用统一的货币量度作为计量单位,就使得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一个经济单位的会计信息,反
43、映了这个单位的业务活动情况;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体现出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人们从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中,了解到进行经济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诸如:总资产及其分布、劳动生产率、投资项目效益、企业占用的财产物资及利用情况、生产的耗费及成本的开支、盈亏状况,预算单位的经费拨入及开支情况及其结果等等。会计人员在提供这些会计信息的同时,会计活动产生的结果和会计核算手段本身也将自然和自发的提供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分析不同方案,选择最优的决策的帮助,发挥“智囊团"的作用。所以,参与经济决策,正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需要说明的是,反映、控制、参与经济决策三项职能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共同体现
44、在会计工作具体的预测、计划、计量、记录、分析、检查、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中。例如;在记账(记录、反映)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要及时发现与计划的差异,同时监督检查各项开支是否违反有关规定,并反馈给有关管理人员。又如,在检查监督(控制)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则要依据反映的结果,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性质,及时反馈信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决策。因而,不能只将反映职能与记账、算账、报账过程相联系,只将控制职能与检查、监督过程相联系,只将参与经济决策职能与反馈、预测、计划等过程相联系,否则,就忽视了会计职能的统一性。综上所述,会计的反映职能包括三个要点:利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客观地、真
45、实地反映经济活动。运用会计的技术方法对原始的经济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得出综合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分析、预测,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反馈作用。会计的控制职能包括两个要点:通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结果、纠正偏差、指挥和调节生产经营活动。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包括两个要点:会计信息是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经营决策的直接依据。会计人员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个职能从经济活动发生到结束的循环中,在整个伴随产生的会计活动循环中相伴相生、共同作用、协同实现会计活动的服务目标,并获得核算结果。当然,会计职能只是会计本身已具备的功能。人们在从
46、事会计管理活动时,还必须结合所处的时期、环境及管理要求,制订出通过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标,即会计的任务。会计的任务因时、因地、因环境而异,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的主观意愿,故难以确定统一的目标(任务)。主要的,会计任务不能超越会计职能的范围,因为超出职能范围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在完成会计任务过程中会计所具体发挥着的功用,称为会计的作用,它无非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总之,会计的职能决定着会计的任务和会计的作用。第四节 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即会计假设理论,也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并得到公认的会计理论中最基础部分之一,它是进行会计活动的必要前提。我们知道,会计是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47、来反映和控制社会经济过程的一种管理活动。由于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反映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运动也必然是多层次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因此,必须对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空间范围、时间界限、会计对象以及计量手段等加以限定。换句话说,会计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运用一定的手段,在一定的对象上进行。这里的“一定的环境”,具体指时间和空间范围的环境;“一定的对象”,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另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价值运动,价值运动可以也必须用货币来计量,所以,“一定的手段”就是指货币是会计核算的计量手段。那么,会计假设正是对以上所述会计实践活动的一定环境、一定对象和计量手段所涉及的
48、客观条件的判断与限定,所以,会计假设是企业、行政、事业、其他非营利或非盈利组织等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我国会计界认识比较一致,并列入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假设有四个: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关于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的限定,是用来解决会计人员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问题的。可见,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首先明确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称会计个体)是指拥有经济资源并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会计主体是会计服务的对象,它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一个机构或团体,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的某一特定部分,例如分公司、门市部等。总之,
49、凡是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都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即法人)不同。法人是自然人的对称,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包括三种情况:(1)二者相一致。例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2)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例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这两类企业因其财产和债务与其所有者的私产和私债分不开,故不是法律主体,但从会计上来说,不论企业是按照哪一种形式组成的,只要是经济实体就都是会计主体,故这两类企业仍然是会计主体;(3)是法律主体但有时不一定是会计主体。例如,企业集团下属很多
50、子公司,尽管这些子公司是法律主体,在以子公司作为整体核算时也是会计主体,但为了全面考核和反映集团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就必须将所有的子公司连同其母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这时的子公司就不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理论认为,一个会计主体的资产,是它本身所拥有的资产而不是它的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会计主体的负债,也不是其所有者所欠的债务,而是债权人要求会计主体本身偿付其所欠债务的权利;同理,投资者(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只是所有者对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产要求的权利。划分会计主体,其意义在于界定会计核算的范围和明确会计人员应有的基本立场。也就是说,某一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
51、应是反映和控制这一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包括企业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更不包括其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那么,会计人员就只能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服务,而不能为企业以外的经济活动或某一个人服务。只能客观、准确地提供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损益等的变化情况,而不能按某个所有者或某个领导的旨意,随心所欲地进行所谓“会计核算。很显然,只有明确会计主体进而明确会计核算范围,才能独立地、完整地反映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才能真实反映经济组织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明确经营管理责任,才能使各有关方面的信息需求者和信息使用者根据经济组织提供的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判
52、断和决策。会计代表“谁”?为“谁”服务?它服务的空间范围有多大?也即会计主体假设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和经济活动范围狭小,经营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形式,。所以,会计的“空间范围”并不明显,会计人员一般是站在业主兼经营者的立场上,以业主的经济活动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例如我国近代的会计人员曾长期被视为掌柜的“账房先生”)。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经营形式的变化,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企业所有者的所有权和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要求独立核算其盈亏,这时,就必须将本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同其所有者的其他经济活动(如所有者个
53、人的财产收支或其他经济往来)区分开来,而会计人员就只能站在本经济实体的立场上,以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至于所有者投入本经济实体的财产,只能视为该经济组织资产的一项来源,在账簿上记录后,与经济组织的其他资产一样,被按照经济实体的经营和事务活动要求加以运用。所以,从这一角度可以说,凡是会计主体,就必须是独立于或相对独立于其所有者以外的会计核算单位。二、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也称为“继续营业”。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既定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将按既定的用途使用现有的资产,将按原先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债务,也即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换言之,持续经
54、营假设是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能以破产清算为前提。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其他经济组织存在和活动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生存的功能和正常开展事务活动。但要获取经济效益,或者实现经济主体事务活动的正常和可持续开展,首要条件是经济主体要存在并能持续不断地开展经营活动,在生存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反之,譬如企业关门倒闭、破产清算,就毫无经济效益可言。有了持续经营假设,在假定企业能够一直正常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政策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才能一致,会计计量和确认的许多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也才能使用。例
55、如,一个持续正常经营的企业购置各种财产物资的目的是自己使用,而不是转让、销售,那么,其财产物资的价值就可以按购物时的历史成本计量,可不按其变现价值或清算价值计量。据此,可按历史成本提供出真实可信的会计报告。又如,一个持续正常经营的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等,就可以在较长的年限内分期计提折旧,即分期摊销它们的价值,避免造成产品成本影响企业盈亏的大起大落状况。再如,一个持续正常经营的企业,还可以对自己承担的债杈债务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担和清偿。总之,有了持续经营假设,才能做到对经济业务客观、及时、准确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然而,企业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谋
56、求生存和发展,竞争是必然的、残酷的,有竞争就必然有优胜劣汰,任何企业在竞争中可能获胜,也可能失败,胜者继续经营,败者只能清算倒闭。如果有一个充分的证据说明一个会计主体已无法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无法履行它所承担的义务,则持续经营假设就不能成立,建立在这一假设之上的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原则和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也将不再适用。例如,对破产清算企业来说,其资产要按清算时实际可以变为现金的价值计算,其负债只能按资产变现后的实际偿还能力清偿。不过,企业经营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能由将来的事实去证明,不可能等到未来的结果得到肯定后才去进行会计实践,因而,一个企业只要没有倒闭进行破产清算,我们就假定它能持续经营下去
57、,同时,按正常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组织它的会计核算。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会计确认与报告的是每一个经营期的经济活动,而不是企业在其漫长生存期内发生的全部经济话动。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在时间上具有不间断性。从理论上说,如果等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部结束,各种资产都变为现金,各项负债都清偿完毕,这时企业在整个经营期间的经营成果便可以非常简便而又十分精确地计算出来,并编制真实可信的会计报表。但这样做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以的。因为企业(非企业的经济主体同此理)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其它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团体和个人(企业会计信息的利用者),无不渴望及
58、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理财方针,以便他们做出下一步的判断和决策。为了及时地向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和需求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企业在漫长的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只有人为地截取相等的较短期间来计算盈亏,确定损益,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满足企业自身和利益、信息相关者的要求。这种将时间段落人为地进行划分就称为会计分期,划出的时间区间就称为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可与公历日期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我国的会计期间与公历日期一致,划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即经济主体在其存续期间,应当按年、按季和按月分期结算帐目,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有密切的联系:二者都属于对会计时间范畴的假定,并相互补充,
59、不可分离。只有假定一个会计主体能够无限期地持续经营下去,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分期。显然,会计分期依赖于持续经营,持续经营需要会计分期。只有立足于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又尽可能分清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才能连续地提供会计主体在各个会计期间各方面的经济信息。会计分期假设对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有着重大的影响。人为地划分为会计期间以后,由于按会计期间结账和编表的需要,就产生了某些成本、费用必须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内进行跨期分配和摊销,如银行借款利息、固定资产折旧等。进而产生了是以权责发生制还是以收付实现制来进行各期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也产生了分期计算损益和进行不同会计期间经济效益的比较等一系列问题。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核算是用币值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年度工作报告与成绩分析
- 2024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标的质量检验服务合同
- 养殖场行政人员劳动合同样本
- 城市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配套管网系统可行性分析
-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合同样本
- 企业篮球赛赞助招商方案
- 唐山市缝纫服装租赁合同
- 2024公司走账合同范本
- 2024建筑设计委托合同格式
- 青蓝教育创新发展方案
- 腹部手术后的康复护理指导
-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 文化中心运营方案
- 电缆沟及电缆井的施工方案
- 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
- 大象版-六年级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教案(全册)
- 外科(整形外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
- 登高作业 施工方案
- 学助产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 苏教版六下数学《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 【S】幼儿绘本故事《三只小猪》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