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上全册古文中考复习题_第1页
统编版七上全册古文中考复习题_第2页
统编版七上全册古文中考复习题_第3页
统编版七上全册古文中考复习题_第4页
统编版七上全册古文中考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姓名:班级: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中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全六册古文。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三)第16课诫子书(四)第20课狼(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世说新语二则中考综合复习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儿女

2、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 侄儿侄女。3、文义文章的义理。4、俄而不久,一会儿。5、【骤】龛6、【何所似】像什么,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工大体。拟工相比。8、未若不如,不及。9、【因风】乘风。【因工趁、乘。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 相,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 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期工约定。2、日中正午时分。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工 舍弃。【去】,离开。4、【乃】才。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工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父 二、重点句子翻译: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工表 示动作偏指一方。委工舍弃。7

3、、家君对人谦称】已的父亲。8、引拉,牵拉。9、【顾回头看。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4、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 才到。7、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翻译:对着

4、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9、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三、课内简答题: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2、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即公大兄:公大兄:指谢太傅的大哥。 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待君久不至:君:您。 君与家君:君:您。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咏雪中“寒雪”“内集” “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 氛?答: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4、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

5、“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答:“柳絮” 一喻好,因为它有意,即既有物像又有意蕴;而“撒盐” 一喻仅有物像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5、陈太丘与友期中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教子有方、做事有原则友人:暴躁易怒,知错能改。元方:聪明伶俐,知书识礼6、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答: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I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7、如何理解“公大笑乐”这句话?答:表明谢太傅肯定了谢道银的比喻,虽未作任何评价,但从他的“大笑乐”中 可看出他十分赞赏谢道镒

6、的才气。8、咏雪文章结尾为什么补充交代道银的身份? 答:烘托道银的不凡,暗示太傅赞赏她的才气。9、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答: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 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 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10、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感觉,有深刻的意蕴。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你认为咏雪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2、咏雪这篇课文

7、交代咏雪的背景的语句是:谢太傅寒'雪这内集,与儿女讲论 文义。3、咏雪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镉的才气的句子是:公大笑乐。4、陈太丘与友期中无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H中。H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尊君在不:通假字,“不”“否",读 的】表示否定,相当“吗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今异义,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 指子女。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今异义,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今异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 太丘舍去:古今异义,古义:离开C今义:与“来”

8、相对。 相委而去:古今异义,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下车引之:古今异义,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元方入门不顾:古今异义,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今异义,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今;H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同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友人惭: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一词多义:相:相委而去:表小动作偏指一方。相顾惊疑:互相,交互。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工时: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若:未若柳絮因风起:如。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像。 是:日中不至,则是无

9、信:表示肯定的判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 而:俄而雪骤:与“俄”合用,不久,一会儿。 相委而去:连,表顺承。 3、判断文言句式: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省略句,省略介词。撒盐(于)空中差可拟:省略句,省略介词。(谢道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句,省略主语。(太丘)去后(友人)乃至:省略句,省略主语。(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己去:省略句,省略主语。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白雪纷纷似所何。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状语后置,“空中撒盐差可拟。”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可译为“ 是六、选择题: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

10、一项是(B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太丘舍去(去地方) 【解析】A约定。B才。C回头看。D离开。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大雪日内集(内在联系)B.俄而雪骤(不久) C.讲论文义(讲解)D.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解析】A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3、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C )A、出淤泥而不染B、思而不学则殆 C、环而攻之D、中哦冠而多髯者 【解析】例句表示顺承。A表转折。B表转折。C表顺承。D表并列。4、选出下列“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B )A.渔人甚异之B.何陋之有C.下车引之D.属

11、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代词,这件事。B宾语前置的标志。C代词,指陈元方。D代词,这件 事。5、选出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B )A.渔人甚异之B.无案牍之劳形C.具答之D.吴广佐而杀之【解析】例句是代指陈元方。A代词,这件事。B主谓之间。C代词,桃花源中 人的问题。D代词,指两尉。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 )A、相委而去(去:去到)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你的父亲) C、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D、日中不至(至:至于) 【解析】A去:离开。B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D到。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去后乃至(乃至:才到)B.相委

12、而去(委:委托) C.与友期行(期:约定)D.下车引之(引:拉) 【解析】B委:舍弃。8、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C )A.白雪纷纷何所似(译:纷纷扬的大雪飘向什么地方?)B.俄而雪骤,公欣然日(译:不久雪花突然停止了,公因此高兴地说。)C.撒盐空中差可拟(译: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谢太傅一家人因为寒冷而靠在一起。)【解析】A何所似:像什么。B雪骤:雪下得急了。D寒雪日内集:在一个寒冷 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9、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C )A.尊君在不(译:尊敬的君子在不在)B.待君久不至,己去(译:等待你很久时间也不到来,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了)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3、译: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赶着回家而顾不上他)【解析】A尊君:您爸爸。对对方爸爸的尊称。B已去:已经离开了。D顾:回 头看。10、下面对咏雪文中句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文题目为“咏雪”,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B.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下雪如“撤盐”。C.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下雪如“柳絮”的轻盈。D.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太傅欣赏道跑的才华。【解析】A主旨是赞叹谢道福的才华。11、下列是对咏雪课文写法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B.文章用“公大笑乐”侧面反映出道镉的才华。C.

14、本文的两个比喻句只有喻体,分别是盐和柳絮。D.本文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用来渲染寒冷、孤寂的气氛。【解析】D为下文咏雪作铺垫的。12、对陈太丘与友期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陈太丘与友期行”而“太丘舍去”,可见陈太丘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B. “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反映出友人是一个不守时、不守信用的人。C.友人怒骂陈太丘“非人”,可见友人的无礼和无知,不懂得自我反省。D.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解析】A是友人不守信用。13、咏雪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15、B. “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解析】B “儿女”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14、对陈太丘与友期中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 头看(他)一眼。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

16、进入家门。【解析】C弓是拉的意思;顾,是回头看的意思。七、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A: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B:郭仪传郭侬始当初,最初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 次编次,排列迎拜。仅问:“儿曹孩子们何自远来? ”对曰:“闻使君到, 喜,故来奉敬词迎J仪辞告别谢之。及等到事讫,诸儿复送至郭 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二侬谓告诉,对说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 还,先期一日,仅畏违信失信于诸儿,遂止居住,栖息,停留于野亭, 须等待期乃入。其为人若此。K注释X郭仪(ji)始至行部:郭仪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 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K译文1郭仪做并州

17、牧时,到任不久巡行部属,到西河郡美稷县(故城在今 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仪问:“孩子 们为什么自己远来? ”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 郭仪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 ” 郭仪叫别驾从事(官名,类似于今天的随行秘书)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 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仪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 定时期才进城。郭仪就是这样说到做到。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放弃等候离开了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

18、的日期) 【解析】A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相委而去:承接 B.计日告之:他们 C.遂止于野亭:在 D.其为人若此:他 【解析】A表承接;表修饰。B代词, 代词,他;祈使语气,一定。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杂然而前陈者:修饰 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骈死于槽物之间:在 安陵君其许寡人:语气词他们;代词,指元方。C都是在的意思。D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J 翻译:客人问陈元方:“你爸爸在不在? ”回答说:“我爸爸等您很久您都不到, 已经离开了4 .文段理解。甲、乙两文告诉

19、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 友人“无信” “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郭仪守信)的正面例子;从 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描写),乙文侧重叙述。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成人要答:要讲诚信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二、论语十二章中考综合复习J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二2、时习按时温习。时工按时。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 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工同“悦”,愉快。4、愠生气

20、,恼怒。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6、吾人称代词,我。7、【日】每天。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H, 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而。 省工白我检查、反省。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10、忠竭尽白己的心力。11、【信】诚信。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3、【十有五】卜五岁。有工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15、惑迷惑,疑惑。16、天命上大的意旨。古人认为天 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 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19、【逾矩】越过法度。【逾工越过。矩工法度。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 可以得到

21、新的理解和体会。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 所适从。22、【殆】疑惑。23、【堪】能忍受。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 业。一说,指仁德。25、者代词,”的人26、好喜爱,爱好。27、乐以为快乐。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脸【疏食】,制也【水工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工 29、于介词,对,对了°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33、【川上】四。【川工河流。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 河水一样流去,FI夜不停。【逝,往、 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 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22、35、【三军】指军队。36、【夺】改变。37、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38、【笃志】志I句坚定。【笃工坚定.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C40、【仁】仁德。3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二、重点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已: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23、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 迷惑。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 去做老师了。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翻译: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

24、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 人。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 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而向他学习, 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翻译: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FI夜不停。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博

25、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 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三、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 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 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 称“孔孟” o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2、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 有我师、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3 .文章关于学习的态度的有哪些?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26、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 .文章关于学习的方法的有哪些? 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5 .文章关于道德修养的有哪些?答: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F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匹夫不可夺 志也。6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参考: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 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回答即可。7 .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27、不学则殆”的理解。参考: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回答即可。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 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

28、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10、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在贵,于我如 浮云。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J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通

29、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不亦说乎:通假字,“说”同“悦”,意思是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假字,“有” .同“又”,意思是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M有朋自远方来:古今异义,古义:志 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友好的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今异义,古义: 优点;今义:善良的人。可以为师矣:古今异义,古义:可以 凭借;今义:可能,许可。不亦君子乎:古今异义,古义:道德 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别人的尊称。学而不思则罔:古今异义,古义:迷 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 有。思而不学则殆:古今异义,古义:有 害;今义:危险。吾日三省吾身:古今异义,古义:泛 指多数,今义:数词,二。饭疏食饮水:古今异义,古义

30、古劣; 今义:疏通、疏散。饭疏食饮水:古今异义,古义:冷 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四本不可夺志也:古今异义,古义: 普通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 谋的人。学而町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耳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 传授的知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 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 用为动词,以为乐。仅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饭。择其等荐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 词,指优点长处。温故而知淅:故:形容词作名词, 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2、一词多义: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在。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介词,在、给。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做。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承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表圣 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 近曲肱而枕之:表修饰不义而富且贵:表承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承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3、判断文言句式: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 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 改之。省略句,省略动词“择”。

3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省略句, 省略宾语。人不知(之)而(之)不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倒装句,状语后 置,于学志。贤哉!B.不耻下问(可耻)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贤哉,回也!倒装句,谓语前置,回,六、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解析】B意动用法,以为耻。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D )A.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其真无马耶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未复能有与其奇者D.学而时习之择期善者而从之【解析】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反问语气词。C前介词,和;

33、后动 词,参与。D都是代词。3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B.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D.三十而立(立:站立。)【解析】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立: 立身,指有所成就。4 .下列句中加点词4意义4都不同的一组是(D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解析】A学习;学习。B反省;反省。C教导;教导。D通假字,同“智”,明 智,智慧;知道。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

34、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解析】A看见;了解。B助词,的;助词,的。C介词,对,对于;介词,比。 D从;如果。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色愈恭,礼愈至/每至晴初霜旦B.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c.何有于我哉/霜叶红于二月花D.择其善者而从之/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A周到;到。B 了解;学到。C介词,对;D表顺承;表顺承。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解析】A表转折;

35、表顺承。B古今异义,可以凭借;可以凭借。C是兼词“于此”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助词,不翻译。D从;在。8.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D )A.媵人持汤沃灌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解析】A古今异义,热水。B古今异义,可以凭借。C古今异义,几个人。D古 今同义,参差不齐。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D.但当涉猎过:到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解析】D粗略地阅读。10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择

36、其善者而从之结友而别 安陵君其许寡人攻大泽乡,收而攻断A.不同,也不同 B.相同,也相同C.不同,相同 D.相同,不同【解析】代词,他的。祈使语气,一定。表顺承。表顺承。11 .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解析】A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B有时朝发白帝,省略介词。C林尽于水 源,省略介词。D飞漱于其间。12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D.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

37、】A代词,它;主谓之间。B表转折;表顺承。C凭借;凭借。D表祈使语 气;代词,他。13.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解析】A看见;了解。B助词,的;的。C介词,对,对于;比。D从;如果。三、诫子书中考综合复习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4、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5、【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6、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 定。7、【致远】达到远大目

38、标。【致】,达到。8、广才增长才干。9、【淫慢】放纵懈怠。【淫】,放®慢工懈怠。10、励精振奋精神。励工振奋。11、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 相对而言。【险L轻薄。14、【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15、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 志衰,没有用处。16、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12、治性修养性情。治工修养。没有任何贡献。13、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 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二、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7、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1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非淡

39、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 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翻译: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 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诫子书一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

40、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政治家、 军事家。2、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淡泊明志、俭以养德、宁静致远。3、本文作者主要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 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 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答: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示例: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题, 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

41、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 集中精力去做事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强,避免老了后悔。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3、阐述“学” “志” “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并解释:非淡泊无以明志

42、: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今异义,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意与日去:古今异义,古义:离开、消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一词多义: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以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后的,来。非宁静无以致远:连词,用来。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名词,志向。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3、判断文言句式:夫学须静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六、选择题: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

43、一项是(D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解析】D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夫君子之行。辍耕之垄上。【解析】A来;因为。B即使;即使。C祈使语气,一定;代词。D助词,的;动 词,去、往。3、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文言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 )A.非学无以广才B.腰白玉之环 C.长跪而谢之D.轻寡人与 【解析】A词类活用

44、,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B词类活用,腰间佩戴。C 古今异义,道歉。D词类活用,形作动,轻视。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 “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 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解析】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告诫儿子要珍

45、惜时间。5、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 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 名篇。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 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 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 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解析】B选项“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有误,除了治学经验,还有为人修养。 6、下列对文章内

46、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作者主要是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并把“静”与“躁” 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B .从语言特点来看,木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增强了节奏感。C .从写作手法来看,木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D.文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B选项“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有误,本文应主要运用整散结合的 句式。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B.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诸葛亮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

47、间 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C.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诸葛亮告诉孩子时光飞逝, 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跆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 临危不乱。D.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说明了 “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淡泊”“宁静”的重要性。【解析】D选项“从正面说明了 “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有误,应是从反面说 明了。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 荒唐险躁。C.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

48、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日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D.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 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 分神劳力。【解析】A选项“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有误,关键句应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七、课外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

49、秀才观 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 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己耶?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B.C.D.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忽啼求之初极狭,才通人 万钟于我何

50、加焉渔人甚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解析】A通达;通过。B介词,比;介词,对,对于。C意动用法,对感 到惊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D要;探求。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己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解析】A代词,他;表推测语气,大概。B完成;靠近。C最终;最终。D成为;为了。3.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 父 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

51、解析】A代词,书具;宾语前置标志。B代词,他;代词,他。C推辞;言辞。D表顺承;表转折。4.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泯然众人矣(常人) D.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解析】B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5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D )A.扶苏以数谏故B.属予作文以记之C.皆以美于徐公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解析】例句是用。A因为。B来。C认为。D用。6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

52、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D.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解析】B作者只见过一次方仲永。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翻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8 .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答: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 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9 .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答: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 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U1I、狼中考综合复习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3、【缀行甚远】紧跟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