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法制史讲义_第1页
法学法制史讲义_第2页
法学法制史讲义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学法制史讲义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法律制度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法制观是最基本的官方政治法律思想。禹刑:禹刑是夏朝法律与刑罚的总称,目前已无法考证其具体内容。五刑:中国早期社会即奴隶制时期的五种主要刑罚,具体包括墨、 劓、刖、宫、大辟,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比较完备 的刑罚体系。墨刑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种。汤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泛指商朝 的法令和刑罚。汤刑是在禹刑的基础上,收入“官刑”等重要内容制 定而成。国王发布的“命、诰、誓”也是重要的法律渊源,具有最高的法律 效力。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是西周法律的指导思想,代表了西周 初期统治阶层的基本政治观点。

2、“德”要求“敬天、敬宗、保民”;明德慎罚的法律主张具体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周公制礼:周公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家,在摄政期间,曾将夏、商两 代的礼制加以折中损益,加上周族原有的礼制,制定了一套通行全国 的系统的礼制,史称“周公制礼”。吕刑:有两个含义,一指周穆王时期,吕侯奉周穆王之命而制定的 一部法典。二指尚书吕刑篇,是关于当时法律改革的历史记录。殷彝:商朝的某些法规或习惯。遗训:前代、先王留下的规则、习惯。礼: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 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其精神核心是“亲亲”、“尊尊”。 礼的内容:礼包括抽象的精神原则和具体的礼仪制度两个方面。

3、 嘉: 婚冠之礼;凶:丧葬之礼;冠:成年之礼;乡饮酒:长幼、睦邻里之 礼;聘:诸侯之间聘享之礼;礼的性质:礼是西周时期的法,因为它符合法的三个基本特征:规 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性。西周时期礼刑关系:礼和刑都是维护当时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则。二者相辅 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积极 主动的规范,它从正面提出要求,对人们的言行作出正面指导,明确 的要求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禁恶于未萌。而刑则处于比较 消极被动的状态,对一切违礼的行为进行行为处罚。凡是礼所禁的, 也就是刑所不容的,即“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 西周时期的主要刑罚:圜土

4、之制、嘉石之制、赎刑、流刑。圜土之制:是对那些违反法律或有罪过,但尚不致适用五刑处罚的 犯人所适用的一种刑罚,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也是中国最早 的有期徒刑。嘉石之制:指将那些犯有轻微犯罪的人,束缚其手脚,坐于“嘉石” 一定时日,使其思过、悔改。然后交给司空,在司空的监督下服一段 时间的劳役,期满后释放。嘉石之制是中国劳役制度的开端。赎刑:是一种用一定数量的财货来折抵刑罚的刑罚执行方法,实际上是保障少数贵族、官僚特权的制度。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2区分故意与过失,偶犯与惯犯。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4宽严适中三赦之法:西周刑法原则之一,指对幼弱、老耄、蠢愚这三种人犯 罪减免

5、其刑罚的一种制度。三宥之法:也是西周刑法原则之一,对三种情况下的犯罪应当宽宥 的制度,即过失、遗忘和弗知。眚(she ng):过失;非眚:故意;非终:偶犯;惟终:惯犯。三刺之法:凡是重大或者疑难的案件,要经过三道特殊的程序来决 定,即“讯群臣、讯群吏、讯万民”。定罪量刑上强调:“中道、中罚、中正”,要求宽严适中,不偏不倚。 刑罚世轻世重: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具体政治情况、社会 环境等因素来决定刑的宽与严、轻与重。西周时期:土地与臣民都属周王所有。质剂:使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大市为质、小市为剂”。傅别:使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

6、言”。婚姻六礼:纳采(男方携礼提亲)、问名(卜问凶吉)、纳吉(男方 携带礼物确定缔结婚姻)、纳征(男送财礼到女家,正式缔结婚姻)、 请期、亲迎七出:西周时期男子可以休妻的七个条件。即不顺父母、无子、淫、 妒、有恶疾、口多言、盗窃。女子凡有这七种情况,丈夫即有正当理 由合法的休妻。三不去:夫家不能休妻的三种情况,即前贫贱后富贵;与更三年丧、 有所取无所归。西周时期中央主要司法官员是中央六卿之一的“大司寇”,下设“小 司寇”负责具体案件。地方封建领主拥有相对独立的司法管辖权,有 时下级领主要承认宗主的裁判效力。设有乡士、遂士等司法官员。西周时期民事案件为“讼”,刑事案件为“狱”;两造:诉讼双方当

7、事人;“剂”:指记述诉讼请求的诉状;父子、各封建领主间、下对上 级不可告诉。五听:指西周时期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审判经验, 具体 指辞听(语无伦次)、色听(面红)、气听(不实则气喘)、耳听(不 实则耳钝)、目听(目光闪烁);判决书称“成劾”,判决后当中宣判称“读鞫”,请求重新审理为“乞 鞫”(有时间限制,取决于远近距离)。铸刑书:指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将当时郑国的法律铸在刑 鼎之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具有深 远的历史意义。竹刑:郑国大夫邓析在综合郑国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私自编纂的一部刑书,因刻在竹简上,所以称为竹刑,最后为当时郑国的 统治者所采

8、纳,而成为正式的法律。铸刑鼎:指晋国赵鞅于公元前513年将前执政范宣子所著刑书刻在 鼎上,公之于众的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法经:指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 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部成文法典。法经由盗、贼、囚、捕、杂、具六 篇构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其体例和内 容为后世封建法典奠定了基础。法经的内容:1盗法、贼法是关于惩治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等犯罪 的实体法规定,列于法典之首。2囚法、捕法是关于追捕、囚禁和审讯罪人的法律,大多属于程序性 规定。3杂法是规定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的篇目,主要包括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

9、嬉禁、徙禁、金禁。4具法:关于从重从轻、减免刑罚等定罪量刑的规定,相当于今世的刑法总则部分。法经的历史地位:1是战国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国时期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 总结。2其体例和内容为后世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2、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政策;3、用法律手段剥夺贵族特权;4、全面贯彻法学派“以法治国”、“明法重刑”等主张。第二章秦朝法律制度秦朝的法制特征:1、法自君出,君主独断;2、以法为本,严刑峻 罚。3、统一法令,注重宣传。 “法治”和“重刑”是秦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色。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1律。2“制”(口头)与“

10、诏”(书面):秦朝皇帝命令的名称。3程:有关劳动定额等确定额度的法规。4课:工作人员考核标准。5式:专门工作的程序、原则及公文程式。6法律问答():秦朝官吏在回答民众法律问题时对现行法律法令的阐释和补充。7.廷行事():秦朝用来比照判案的典型成例。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现了大量记载 有秦朝法律制度的竹简,称为“睡虎地秦墓竹简”。分为法律条文、 法律解释、诉讼规则三部分,反映了秦朝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的刑法种类:死刑、肉体刑、徒刑、流刑、财产刑、身份刑。具五刑:是对应处族刑的主犯在施以黥、劓、斩左趾等肉刑后再处 死的酷刑。肉体刑:黥(qing)、劓、斩左趾、宫刑、髡

11、(kun)(剃去头发胡 须)、耐(剃去胡须保留头发)、笞。徒刑:城旦舂(chong)、鬼薪白粲(can)、隶臣妾、司寇、侯城旦舂:强迫罪人从事修筑长城(男)、舂米(女)一类重苦役的 刑罚,是徒刑中最重的一级。流刑:迁、谪、逐。财产刑主要是赀刑。身份刑:夺爵、废、收、籍门。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1. 确定刑事责任能力(以身高判断:男子以身高六尺五寸、女子身高六尺二寸为成年标志);2以有无犯罪意识作为构成犯罪的要素;3按照犯罪后果量刑;4共同犯罪加重处罚;5累犯加重此外还有诬告反坐、教唆犯加重及连坐等制度。秦朝皇帝掌握最高司法权,廷尉是最高司法官。秦朝的起诉方式分为自诉和官纠。公室告:指贼杀伤、

12、盗他人等侵害封建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的犯罪, 对于此类犯罪任何人都有向官府告发的权利和义务。非公室告:与公室告相对,指“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等家庭 内部的侵害行为,凡属非公室告的,即使告到官府,也不予受理。爰书:指秦代用来记录司法活动的文书,包括案情、犯人供词、证人证词以及拷讯等文字记载。秦朝是我国御史制度的发端,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和地方。第三章汉朝的法律制度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与民休息和宽省刑罚(汉初)、礼法并用和 德主刑辅(汉武之后)。汉朝的主要立法(立法活动):约法三章九章律、傍章律(礼 仪制度)、越宫律(宫廷警卫制度)、朝律(朝见皇帝制度)。约法三章:指刘邦进入咸阳后与关中百姓约法:“

13、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九章律:汉代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萧何根据刘邦的命令在“法经” 和秦律的基础上,加上户、兴、厩(jiu)三篇而成。汉朝的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最高效力)、科(单行刑事法规)、 比(决事比)。决事比:指当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时,或者按照最接近的律令条文,或者比照同类法典判决。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1文帝对汉代的刑罚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是将墨刑改为髡钳城旦,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2景帝两次下诏,将笞刑数量减少,同时规定了笞杖的规格和笞打的 部位,并规定行刑过程当中不得换人。此次刑罚改革为奴隶制五刑向 圭寸建制五刑过渡奠定了基础。汉朝的主要社会犯罪:1、侵

14、犯皇帝的犯罪:矫制罪等;2、危害中央集权罪:左官、阿党附益、出界、酎(zhou)金;3、镇压对阶级反抗的罪:首匿、通行饮食、篡囚;4、渎职罪:沈命、见知故纵首匿罪:凡首谋隐藏造反的农民的,则构成“首匿罪”,处弃市斩 刑。左官罪: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规定不准诸侯私自选任官吏, 凡官吏违反法令私自盗诸侯国任官的,就构成此罪,并依左官律 给予处罚。酎(zhou)金罪:诸侯王在参与宗庙祭祀时,必须贡献上等醇酒 和成色上乘的黄金,若以次充好,即构成此罪,要按酎金律给予 削地除爵的处罚。篡囚罪:指组织攻打监狱救出在押犯的犯罪。汉朝的刑罚适用原则:上请、恤刑、亲亲相隐。上请:即对犯了法的贵族官僚,必须

15、首先向皇帝报告,“请”其作出减免的决定,以保护贵族官僚的特权。亲亲得相首匿: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它规定亲属之间首谋藏匿罪 犯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此一原则的确立,也是西汉时期法律儒家化的 重要表现之一。汉代法律规定除诬告和杀伤人罪外,80岁以上老人犯罪享有免于 刑事处罚的优待。汉代规定长子继承爵位,但是财产由诸子平分,女子享有继承权。汉朝的中央司法机构包括:廷尉(中央司法长官)、御史大夫、司 隶校尉。地方设“决曹掾”协助郡守。春秋决狱:指根据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是依据汉律审案。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的原则, 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的,即使其行为造

16、成社 会危害,也可减免处罚;相反,如果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 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也要给予严惩。录囚: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在押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狱、疏理滞狱的制度。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魏律(魏明帝时期颁行)改革:1首次将法经中的“具律”改变为刑名,置于律首;2第一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3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晋律又称泰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律总 则的内容。北魏律由鲜卑族贵族拓跋氏制定,共 20篇。北齐律:公元550年被其建立后开始修律,在总结历代立法经 验的基础上,历10余年而成,共12篇,

17、在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将刑 名与法例律合为一篇称为名例律,充实了刑律总则,并精简了刑律分 则。在中国封建刑律发展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世法典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时期律、令、科、比、格、式相互为用。西魏的大统式是中国历史最早出现的“式”这种法律形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内容的主要变化:1“八议”入律和“官当”制度确立;2. “重罪十条”的产生;3刑罚制度的改革;4“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确立。八议:是对八种特权人物犯罪后实施优待的法律规定。凡属议亲、 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之内的特权人物,犯死 罪者可以奏请皇帝减为流刑,犯流刑以下罪,依法减刑一等,但犯十 恶等重罪者,不

18、适用八议。八议源于西周时期的八辟,魏明帝曹魏新律首次将其列入法典, 自此以后,成为各代刑律的重要内容。官当:指圭寸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 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北魏律规定,每一爵级折当徒罪两年。南朝陈律规定准许 以官当徒两年,同赎刑结合使用。官当的出现,表明当时封建特权法有进一步发展。重罪十条:首见于北齐律,即危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 罪的总称。具体指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 不义、内舌L。犯此十条者,不仅要处以最严厉的刑罚,而且不得适用“八议”和赎刑的有关规定。重罪十条为后世十恶制度的原型。三国两晋南北朝刑罚制度的改革:1、绞、斩死刑制

19、度;2、流刑;3、鞭刑、杖刑;4、废除宫刑。准五服以制罪:西晋制律,第一次把“五服”(斩衰、齐衰、大功、 小功、缌麻)制度纳入法典之中,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 轻重的标准。这一原则的实质是同罪异罚的原则在家族范围内的体现, 即同样的犯罪仅因服制的不同而适用不同的刑罚。北魏时期增加鞭刑和杖刑。北齐时期最早设立了大理寺。晋律第一次规定“准五服以制罪”。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明帝)时期开始将死刑权收归中央,形成死刑 复奏制度。第五章隋唐法律制度开皇律:隋文帝开皇年间制定颁行的一部法典,共十二篇, 500 条,在中国法制史上以“科条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开皇律在体 例和内容方面都有所革新,成为制

20、定唐律的蓝本。开皇律的立法成就:1篇章体例定型化。2五刑法定化,确立了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3区分公私罪界限。4在继承八议、官当的基础上,又规定了上请、例减、听赎等特权制度。5确立了“十恶”制度。开皇律中封建五刑定型:笞、杖、徒、流、死。唐代的立法指导思想:1德本刑用” ;2宽简、稳定、划一;3严格守法与执法。唐代的主要立法:1、武德律高祖;2、贞观律太宗;3、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高宗;4、开元律疏玄宗;5、唐六典玄宗。唐代的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典(唐六典,行政法典)。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对命长孙无忌等对永 徽律的所做的注疏,后于永徽四年颁行天下。唐律疏议是中国

21、古代最 完备、对后世封建法典影响最大的法典。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年间修订,以“以官统典”为原则,分为“治 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六部分,共 30卷。这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行政法典,对后世王朝制定行政法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律只规定了绞、斩两种死刑。名例律: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当、免官等特权法律制,刑罚适用原则:1. 区分公、私罪,公罪从轻,私罪从重;2.共同犯罪,区分首犯、从犯,首重从轻;3合并论罪;4自首原则;5.老幼废疾减刑原则;6.累犯加重原则;7类推原则;8化外人处罚原则。下列选项中在唐律中有关发兵和工程制造的法律是:(例题)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

22、擅兴律、贼盗率、斗诉律、伪诈 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化外人相犯: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按其本国法律处理, 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的,按唐律处理,实行 属地主义原则。唐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精神:1、维护君主尊严、皇权专制;2、维护封建特权等级制度;3、维护封建家庭伦理(维护封建家长制、封建婚姻关系、封建继承 关系);4、 维护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5、惩治官吏犯罪;6、保护官有和私有财产。唐律的特点:(1)礼法合一。礼的原则精神与具体法律条文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有力的维护了唐代统治。(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总共只有502条,比前代法典大为精简(3)法典语言精确,立法技

23、术高超。如类推、化外人有犯制度的规定。唐律的历史地位及影响:1. 唐律是我国封建法典的代表,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 启后的重要地位,对宋元明清的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2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华 法系形成的标志,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央司法机构:1大理寺:审理中央百官和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2. 刑部:有权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有案件复核权,并受理在押犯申 诉案件。3御史台:监督大理寺、刑部的工作,参与疑难案件的审理,受理心 中所所案件。三司推事:指唐代中央或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刑部侍郎、御史 中丞和大理寺卿组成临时最高法庭对其进行审理的一种制度。

24、唐代的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掌中央与地方监察职能,从 唐太宗时起设立十道监察区。第六章宋代法律制度宋代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严惩“贼盗”。宋代的立法活动:1宋刑统的制定:北宋建隆四年颁行宋刑统,分12篇213门, 内容多承唐律,终宋行用;2编敕活动:宋太祖时期开始编敕活动,凡新帝继位或者改元都有编 敕,并且分为不同层次。3编例活动:宋代很重视编撰条例和断例工作,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颁行的有宋一代的基本法典, 总共30卷, 十二篇,502条,是历史上第一部雕版印刷的法典。宋代刑罚制度的变革:折杖法、刺配刑、凌迟刑。折杖法:于宋太祖建隆四年颁行,它将笞杖刑折为臀杖,徒刑

25、折为 脊杖,杖后释放;流刑脊杖后就地配一年;加役流脊杖二十,就地配 役三年。折杖法的推行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 决数”,但也有弊端。刺配刑:宋初规定的一种宽待死刑的刑罚制度,刺即刺面,配即流 刑的配役。宋代规定刺配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种倒退, 影响恶劣 宋代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全面掌握,注意小题。宋代所有权已经划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宋代区分了借(用于使用)与贷(用于消费)。宋代婚姻立法:五服之内不准结婚,但姑舅两姨兄妹可以结婚。立继:指户绝之家立继承人的一种方式,即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 的制度。命继:即夫妻俱亡,立继从妻尊长亲属的制度。宋代经济法律内容的变化:1、财政立法:因

26、袭唐制“两税法”等,后王安石变法颁布“方田均 税法”、“募役法”,还有关于关税和商税的立法,都较前增多。2、禁榷(官营)立法:宋代实行盐、茶、酒、矶等商品的禁榷制度, 借以增加财政收入。审刑院:宋太祖为加强皇帝司法的控制而设立的中央审判机关,凡上奏案件先交审刑院备案,后交大理寺复核,之后再返回审刑院详议 并奏请皇帝裁决。提刑司:是宋代为加强对地方的司法监督而设立的, 是中央在地方 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主要负责监督地方审判、祥录囚徒。翻异别勘:因犯人翻供,而换司法官或司法机关审理的司法制度。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类著作。元代的立法指导思想:1参照唐宋之制,附会汉法;2沿用本民族习惯法。立法活

27、动:至元新格、风宪宏纲和元典章、大元通制 (元朝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元代法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点:1.民族的不平等;2维护僧侣特权;3、维护奴隶制残余,佃户身份低下。元初将境内居民分为高下四等,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 南宋人。第七章明代法律制速明代的立法指导思想:1重典治乱世;2重典治吏、治民;3.礼法并用。明代的立法:1. 大明律分例、吏、户、兵、礼、刑、工七篇;取消丞相,律文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2. 明大诰由御制大诰等四篇构成,内容上主要是案例和朱元 璋发布的训令3明代的“例”由典型判例发展而成为单行成例,大明例集解附例 开创了律例合编4.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

28、关职掌和事例。大明律:明洪武三十年颁行的明代基本法典。它一改唐律体例,树 立了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篇格局,律文总共 460条,简 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其体例和条文为清律所继承。明大诰:朱元璋为防止法外遗奸而制定的四编大诰的总称, 即大诰 一编、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内容多为朱元璋发布的训令 和惩治奸顽的案例,且处刑残酷。大明会典:是明代的行政法典,仿唐六典而编纂,但内容远比其充 实。最早从明英宗年间开始编纂,孝宗年间成书,以后武、世、神宗 三朝重加校勘增补。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关执掌 和事例,起着调整国家行政法律关系的作用。明朝将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并且恢复了

29、肉刑。充军:明代创设的一种新的刑罚,即强迫犯人到边远地区服苦役, 远至四千里,近至一千里。枷号:为明代创设的耻辱刑。即将犯人在监狱外带枷示众,受尽耻 辱和痛苦,多适用于一些风俗教化案件。明代刑罚适用原则的变化:1刑罚从重从新主义;2化外人有犯原则改变(从重不分3交接近侍官员罪;4贪墨罪属人属地); 3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明代罪名的变化:1奸党罪;2上言大臣德政罪;奸党罪:为朱元璋洪武年间所创设,用以惩办官吏结党危害皇权统 治的犯罪。明代的经济法规: 1产品规范化与度量衡标准化2禁榷(官营)立法:盐、茶、矶3市场管理立法:规定市场管理机构的职责;规定商事规则(公平);严禁扰乱市场秩序;4钱、钞立

30、法。明代的中央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都察院。都察院:明代将前代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设立左右都御史及监察 御史等官,负责纠举弹劾全国上下官吏的违法犯罪, 并且参与重大疑 难案件的审判工作和监督法律的执行。明代把地方司法机关分为省府县三级, 省设提刑按查司,此外还设 有特务审判机构如锦衣卫和厂卫(东厂、西厂)。明代实行军民分诉管辖制。三司会审:明代的会审制度之一,凡发生重大疑难案件或亟需重新 审理的重案时,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同审问罪犯,后将 结果奏报皇帝,进行最后裁决。九卿圆审:是明代重要的复审制度,凡是地方上报的重大疑难案件, 罪犯经过二审后仍不服判的,由六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

31、、通 政使九卿联合审判,最后报皇帝裁决。廷杖:指明朝时对忤旨过犯,犯颜强谏的官员,由司礼太监监刑,锦衣卫执行,杖责于朝堂之上的一种制度。第八章清代法律制度清代的立法指导思想:入关前“参汉酌金”,入关后“详译明律, 参以国制”。清代的立法活动:1. 大清例集解附例顺治;乾隆朝制定大清律例。2修订条例:清代通过随时修例补充律文内容。基本原则为:“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3. 大清会典讲述主要国家机关的职掌、事例、活动规则和有关制 度。计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典。4使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单行法律:蒙古律例,中央理藩院设理 刑司专管少数民族地区司法机关上报案件和审查少数民族死刑案件。 大清

32、会典:又称五朝会典,即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大清会典详细的记述了各朝主要国家机关的职掌、 事例、活动规则和 有关制度,是清代重要的行政法典。大清律例:乾隆初年修订完成,其篇目结构与大明律相同, 共分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等七篇,是中国 历史上最后一部综合性封建成文法典, 集历代封建法典之大成,比以 往的律典更为严密周详。清代刑罚制度的变化:2将斩绞刑分为立决与监侯;4将充军刑独立为正式刑种并6枷号制度。或给驻防官千里外安置,永远1扩大凌迟刑的适用范围;3. 设立发遣刑发遣刑; 分为五种;5设迁徙刑; 发遣:指清代所创设的一种将罪犯发往边疆种地当差, 兵为奴的刑罚

33、。迁徙:是清代的一种刑罚,指将罪犯强制迁出不得回原籍。清代中央司法机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清朝的地方司法机关:清代的地方司法机关分为四级,即州县、府、省按察司、督抚。1州县为第一级,有权决定笞杖刑,徒以上案件上报;2府为第二审级。负责复审州县上报的刑事案件,提出拟罪意见,上 报省按察司;3省按察司为第三审级,负责复审各地方上报的徒刑以上案件,并审 理军流、死刑案的人犯;4督抚为第四审级,督抚有权批复徒刑案件,复核军流案件,如无异议,定案并谘报刑部。九卿会审:清代的一种会审制度,凡全国性的重大案件,由六部尚 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等九个重要官员组成 会审机构会同

34、审理,并将审理结果奏报皇帝裁决。秋审:秋审是清代最重要的死刑复核制度,号称“秋审大典”,因在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秋审审理的主要的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 绞 监候案件,每年秋八月在天安门金水桥西由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军 机大臣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所复审的死刑案件按其性质和情节分别 予以处理。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结果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留养承祀: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有“亲老丁单”(犯人的父母老病,又无其他子孙扶养者)的情形,可以申请“存留奉亲”,是 否可以留养要由皇帝裁决。第九章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清末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1. 咨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

35、2. 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的制定。预备立宪:是清政府在1906年以后推行的一场以预备“仿行宪政” 为名的政治欺骗活动。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于1908年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总共23条, 分为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个部分, 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一个重 要步骤,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体现“大 权统于朝廷”的精神,其实质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未获得实质性 实施。十九信条:是清政府于辛亥革命爆发后抛出的又一个宪法性文件。 十九信条的主要特点是: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国会和 总理的权力;仍然强调皇权的神圣和独尊;对人民的权利只字未提。咨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

36、立的地方谘议机关,于 1909年开始在各省设立。就表面权限来看,咨议局可以讨论本胜兴 革事宜、决算预算、税收、公债以及选举资政院议员、申复本省督抚 或资政院的咨询。但事实上并不具备资本主义制度下地方议会的责任, 只不过是一个点缀品而已。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的中央谘议机关,于1910年正式设立。资政院形式上拥有议决国家的年度预决算,税法 与公债,法典的修订等权限,但事实上最终的决定权全的皇帝,只不 过是一个奉旨办事的御用机构。清末修律的主要活动:1清末刑法典的修订;2清末民商法律的修订;3清末诉讼法的修订;4清末司法体制的变革。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于1910年5月颁布的一部

37、过度性法典。 它是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在内容方面仍然沿袭旧律, 但也发有些变化。大清现行刑律的变化:1改律名为刑律,以适应新的潮流。2取消了旧律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分的六律总目而将 其按性质分为30门。3将关于继承、析产、婚姻等纯属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科刑。4废除了凌迟、枭首等一些残酷的刑罚,将主体刑罚定为死刑、遣刑、 流刑、徒刑、罚金五种。5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大清新刑律:是清政府于1911年1月颁布的,共分为53章411 条,另附暂行条例5条。该部法典比起以前的刑律在内容和形式 上都有较大变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的进步(变化):1抛弃了旧律

38、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 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是一部纯粹的刑法典。2在体例上抛弃以往旧律的结构形式,采用将整部法典分为总则和分 则的编纂体例。3. 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两种。4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近代刑法学的术语。如 罪行法定、缓刑、假释等制度。大清新刑律属于新式刑法典,但仍保持着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 伦理的内容。大清民律草案,1911年完成,第一部专门的民法典草案,未曾 正式实施。清末主要商事立法:由新设立的商部负责,制定了钦定大清商律 1904等;后来于1908年起草修改的大清商律草案等。清末司法机关的调整:1.1906年开

39、始,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以使司法 与行政分开。2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3实行审检合署制,在各级审判厅内设立相应的检查厅,以执行诉讼 审理职能。清末诉讼制度的改革:1实行四级三审制。2规定了一些新的诉讼制度。3实行审判公开、回避,并允许辩论,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等程 序。4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5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清末修律的特点:1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既存在着矛盾。一方面要模范列强,引进西 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思想,另一方面又要使变法修律不能违背“数千 年相传之礼教民情”。2在内容上,清末修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法学 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3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法典编 纂模式,开始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区别。4是请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统治而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因而不能反映人民的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清末修律的影响1导致中华法系的解体。2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3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4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列强在强迫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 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