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标新课标人教版人教版课件编辑说明课件编辑说明本课件是用精确校对的本课件是用精确校对的wordword书稿制作的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逐字编辑”课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第第2 2讲讲 地球的宇
2、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第第3 3讲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第第4 4讲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2.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4. 4.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 (深深) )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图。 5. 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又
3、特殊的行星。 6. 6.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 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8. 8.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 1.以经纬网为载体综合考查方位识别、比例尺及距离以经纬网为载体综合考查方位识别、比例尺及距离计算和区域认知等。计算和区域认知等。 2. 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类型、河流流向,分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类型、河流流向,分析等高线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等,为提出区域生产开等高线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等,为提出区域生产开发利用方案提供依据。发利用方案提供依据。 3. 3.结合宇宙探索和航天发
4、射等热点事件,说明地球上结合宇宙探索和航天发射等热点事件,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探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探讨航天基地存在生命的条件,探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探讨航天基地选建的条件。选建的条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4. 4.以光照图、地球公转示意图等为信息载体,考查时以光照图、地球公转示意图等为信息载体,考查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昼夜长短和季节变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等。化等。 5. 5.以实际生活知识,如太阳视运动、楼间距、太阳能以实际生活知识,如太阳视运动、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器( (或集热板或集热板) )的安装等为切入点,考查地球运动的基的安装
5、等为切入点,考查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及相关的判断和计算。本规律及相关的判断和计算。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综综合合能能力力提提升升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一、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图图1 11 1 由上图信息可知:地球是一个由上图信息可知:地球是一个_ _ 的不规则的椭球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二、地球仪二、地球仪 图图1 12 2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1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地轴:地球仪上
6、,地球绕转的轴( (如图示中的如图示中的_)_),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_。 2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如如图示中的图示中的_分别表示北极点和南极点分别表示北极点和南极点)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北极星北极星N N、S SP P经线经线纬线纬线形状形状_圆圆长度长度相等,约相等,约2 2万万kmkm从赤道向两极逐渐从赤道向两极逐渐_,赤道最长,赤道最长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所有经线都相交于_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间
7、隔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间的间隔在_上最大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间隔_指示方向指示方向_方向方向_方向方向 3 3经纬网经纬网 (1)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变短变短南、北两极点南、北两极点赤道赤道处处相等处处相等南北南北东西东西半圆半圆(2)(2)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 (3) (3)经纬网的意义: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定范经纬网的意义: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定范围。围。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经度经
8、度纬度纬度划分划分方法方法由由 _(0经线经线)向东、向西各向东、向西各划分划分180由由_(0纬线纬线)向南、向北各划分向南、向北各划分90分布分布规律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东经的度数愈向东_,西经的度数,西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向东_北纬的度数愈向北纬的度数愈向_愈大;南纬的度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数愈向南愈大半球半球划分划分_为东半球,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为西半球以以_为界,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球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赤道赤道愈大愈大愈小愈小北北2020W0W0160160E E赤道赤道 三、地图三要素三、地图三要素 1 1比例尺比例尺 (
9、1) (1)公式:比例尺公式:比例尺_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图上距离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实地距离文字式文字式线段线段(3)(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特点比较: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特点比较: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比例尺比例尺大小大小范围范围 内容内容精确度精确度大大 _ _详细详细_小小大大 _ _低低小小高高简略简略 2.2.方向方向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地图类型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方向判定一般地图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
10、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 _经纬网地图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经线指示 _方向,纬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 _方向方向北方北方南北南北东西东西 3.3.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比例尺的选择要结合地图表达面积大小和比例尺的选择要结合地图表达面积大小和内容详略确定,一般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内容详略确定,一般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例如:同等图幅的地图,要表范围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例如:同等图幅的地图,要表示中国范围用较小的比例尺,要表示河南省范围用较大的示中国范围用较小的比
11、例尺,要表示河南省范围用较大的比例尺。比例尺。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图例图例注记注记 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如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如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 图图1 13 3 (1) (1)海拔海拔( (绝对高度绝对高度) ):某地高出:某地高出 _的垂直距离,的垂直距离,如图,甲点海拔为如图,甲点海拔为 _ m_ m,乙点海拔为,乙点海拔为500 m500 m。 (2)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
12、直距离,如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是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是 _ m_ m。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海平面海平面1500150010001000 2 2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 图图1 14 4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3 3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记忆记忆 (1)(1)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直相交。山脊线( (如如C C处虚线处虚线) )为流域的分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水线,山谷线( (如如B B处虚
13、线处虚线) )为河流的集水为河流的集水线,且山谷处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线,且山谷处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反。 (2) (2)等高线地形图与其剖面图相比较,等高线地形图与其剖面图相比较,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地显示出某条剖面线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地显示出某条剖面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部位部位A AB BC CD DE E地形地形 _ _山谷山谷 _ _陡崖陡崖_ 山顶山顶山脊山脊鞍部鞍部 4 4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反映出沿地形剖面线地形剖面图可以反映出沿地形剖面线的的 _的变化状况和的变化状况和 _的大小状
14、况。的大小状况。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地势高低地势高低坡度坡度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5 5五种地形特征与海拔高度五种地形特征与海拔高度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中显示的数字均表示的是某点的海拔,面图中显示的数字均表示的是某点的海拔,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则表示两点之间的相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则表示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对高度。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类型类型海拔海拔地表起伏特征地表起伏特征平原平原一般在一般在200 m200 m以下以下地表平坦、起伏较小地表平坦、起伏较小高原高原
15、一般海拔较高一般海拔较高绝对高度大、相对高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度小丘陵丘陵海拔海拔500 m500 m以下,相以下,相对高度对高度100 m100 m以下以下地形起伏小、坡度较地形起伏小、坡度较缓缓山地山地海拔海拔500 m500 m以上,相以上,相对高度对高度100 m100 m以上以上地表起伏大地表起伏大盆地盆地无一定高度无一定高度四周高、中间低四周高、中间低 探究点一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探究点一经纬网的主要作用 1 1定定“位置位置” 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位置,包括确定经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位置,包括确定经度和纬度。度和纬度。 (1) (1)方格状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 图图1 15 5返回目录返回目
16、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度数的判定:在同一幅经纬网图度数的判定: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相邻两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 图中图中A A点为点为(80(80N N,0 0) );B B点为点为(70(70N N,4040E)E);C C点为点为(0(0,180180) );D D点为点为(20(20S S,160160W)W)。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
17、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2)(2)极地经纬网极地经纬网 图图1 16 6 南北纬的判定:在极地经纬网图上,南北纬的判定:在极地经纬网图上,各点所属的南、北纬度应由图中极点来确各点所属的南、北纬度应由图中极点来确定。还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定。还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北逆南顺”来来判断。判断。 若极点为北极点,则以该极点为中心若极点为北极点,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纬度均为北纬度;相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如图中反,则为南纬度。如图中E E点为点为3030N N,图,图中中F F点为点为3030S S。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
18、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图中图中E E点的地理坐标为点的地理坐标为(30(30N N,4545E)E),图中图中F F点的地理坐标为点的地理坐标为(30(30S S,4545W)W)。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2 2定定“方向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1) (1)方格状经纬网图方格状经纬网图 确定南北方向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
19、,纬度值大者在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确定东西方向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下图所示:经,如下图所示: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2)(2)弧线式经纬网图弧线式经纬网图( (以极点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为例) ) 图图1 17 7 如图中如图中A A、B 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根据自转方向判断
20、B B在在A A的东方。的东方。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中极点为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中极点为南极点,南极点,B B、C C位于同一经线上,位于同一经线上,C C位于位于B B的的南方。南方。 C C、A 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北方向,可确定C C在在A A的东南方。的东南方。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3 3定定“距离距离” 图图1 18 8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1)(
21、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 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 km111 km,如图中如图中AB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间的距离。 (2)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 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111cos km(cos km(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如图中如图中ACAC。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
22、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4 4定定“范围范围” (1)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5 5定定“最短航线最
23、短航线”及方向及方向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 图图1 19 9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1)(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如图中弧如图中弧AB)AB)。 (2)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如图中同一条
24、纬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线上MK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MPK,而不是,而不是弧弧MQK)MQK),赤道上除外。,赤道上除外。 赤道上两点,其赤道上两点,其最短距离是两点间劣弧线长度。最短距离是两点间劣弧线长度。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方法方法 1. 1.经纬度的判断经纬度的判断 (1) (1)纬度的判断纬度的判断 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与地心做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与地心做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北极星
25、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高度( (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 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减小者则是南纬。 纬度相隔纬度相隔1 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 km111 km,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 km111 km的得的得数。数。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2)(2)经度的判断经度的判断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或顺地球自转方向) )数值数值
26、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经。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 x,则与它正相对,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 y180180 x(xx(x、y y所所属的东、西经不同属的东、西经不同)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2 2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 图图1 11010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1)(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
27、同;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A(40N N,2020W)W)与与B(40B(40S S,2020W)W)。 (2)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和为180180;纬度相同,如;纬度相同,如A(40A(40N N,2020W)W)与与C(40C(40N N,160160E)E)。 (3)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 (对跖点对跖点) ):经线相对,和为经线相对,和为180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等,如A(40A(40N N,2020W)W)与与D(40D(
28、40S S,160160E)E)。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例例1 1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回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1)(1)(2)(2)题。题。 图图1 11111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1)(1)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是( () ) A A一路正西一路正西3 330 km3 330 km B
29、B先东南,后东北先东南,后东北6 660 km6 660 km C C先东北,后东南大于先东北,后东南大于6 660 km6 660 km D D先西南,后西北小于先西南,后西北小于3 330 km3 330 km (2) (2)甲、乙两地均位于甲、乙两地均位于( () ) A A北半球、东半球北半球、东半球B B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东半球 C C北半球、西半球北半球、西半球 D D南半球、南半球、西半球西半球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解析解析 (1)D (1)D(2)B(2)B第第(1)(1)题,从甲、题,从甲、乙两地经度知地球自转方向为
30、自西向东呈乙两地经度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呈顺时针,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外圆纬线为顺时针,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外圆纬线为南纬南纬6060。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是通过两。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是通过两地大圆的劣弧,所以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方地大圆的劣弧,所以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方向应该为先西南,后西北。甲、乙两地均向应该为先西南,后西北。甲、乙两地均位于南纬位于南纬6060,两地之间经度差为,两地之间经度差为6060,纬,纬线上的距离为线上的距离为6060111 km 111 km cos 60cos 603 3 330 km330 km。由于飞行航线为大圆劣弧段,其。由于飞行航线为大圆劣弧段,其距离比南纬距离
31、比南纬6060纬线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纬线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短,即小于离短,即小于3 330 km3 330 km。第。第(2)(2)题,两地题,两地纬度均为南纬纬度均为南纬6060,位于南半球;经度分,位于南半球;经度分别为别为150150E E和和6060E E,位于东半球。,位于东半球。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探究点探究点二二比例尺的大小、缩放与比例尺的大小、缩放与应用应用 1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1) (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 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 1,因此看,因此
32、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大,比例尺越小。 (2) (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地图上,各部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地图上,各部位的比例尺大小是一样的,如大比例尺地位的比例尺大小是一样的,如大比例尺地图和经纬线没有变形的经纬网图图和经纬线没有变形的经纬网图( (如图甲如图甲) ),但如果在经纬线变形的图中,不同纬度的但如果在经纬线变形的图中,不同纬度的比例尺是不同的比例尺是不同的( (如图乙如图乙) ),纬度越低,比,纬度越低,比例尺越小,纬度越高,比例尺越大。例尺越小,纬度越高,比例尺越大。返
33、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甲甲 乙乙 图图1 11212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2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1) (1)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反之所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反之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度越低。 (2) (2)应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应用:大范围的地区
34、多选用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比例尺的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比例尺的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比例尺的地图,如某地的平面图、旅游图、军用地地图,如某地的平面图、旅游图、军用地图等。图等。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3 3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的缩放 (1) (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的倍数。例如将1/20 000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的比例尺放大1 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 2倍,放大后的比例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尺是1/10
35、0001/10 000,比例尺变大。,比例尺变大。 (2)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缩小到的倍数的倍数( (分数倍分数倍) )。例如将。例如将1/120 0001/120 000的比的比例尺缩小例尺缩小1/41/4,即比例尺缩小到,即比例尺缩小到3/43/4,缩小,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后的比例尺应为:1/160 0001/160 000,比例尺缩,比例尺缩小。小。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3)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
36、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到原图的2 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的4 4倍。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到原图的1/3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1/9。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4 4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 (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如下图如下图( (左左) ),求,求A A、B B两点的直线距
37、离。两点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先用刻度尺量出AB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以比例尺。 图图1 1131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2)(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如上图如上图( (右右) ),ABAB间为间为30 km30 km,求出该,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ABAB间图上距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离,然后除以30 km30 km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
38、地图地球与地图 5 5比例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应用比例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应用 (1)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表示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表示的两点间实地距离,是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两点间实地距离,是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考虑两地之间地势的高低起伏。不考虑两地之间地势的高低起伏。 (2) (2)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度越缓。 (3) (3)若等高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若等高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等高距越小,坡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等高距越
39、小,坡度越缓。度越缓。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例例2 2读下图,完成读下图,完成(1)(1)(2)(2)题。题。 图图1 11414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1)(1)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为( () ) A A B B C C D D (2) (2)海拔低于海拔低于400 m400 m的区域面积约为的区域面积约为( () ) A A0.05 km0.05 km2 2 B B0.5 km0.5 km2 2 C C5 km5 km2 2 D D50 km50 km2 2
40、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解析解析 (1)D (1)D(2)A(2)A第第(1)(1)题,平均题,平均坡度最大的地方是等高线最密集的地方。坡度最大的地方是等高线最密集的地方。图中四条线段一样长,这时就看图中四条线段一样长,这时就看哪一条经过的等高线最多。经过两条哪一条经过的等高线最多。经过两条等高线,经过三条等高线,经过四条等高线,经过三条等高线,经过四条等高线,所以地段平均坡度最大。第等高线,所以地段平均坡度最大。第(2)(2)题,海拔低于题,海拔低于400 m400 m的区域在图中的右上的区域在图中的右上角,根据比例尺可以估算其面积约为角,
41、根据比例尺可以估算其面积约为0.250.250.20.20.05 km0.05 km2 2。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探究点探究点三三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剖面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剖面图的判读图的判读 1 1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中的“五读五读” (1) (1)延伸方向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水流方向。向,也是水流方向。 (2) (2)疏密程度疏密程度密陡疏缓。等高线间密陡疏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是均匀坡;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
42、均匀,是均匀坡;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等高线下密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上疏,为凸形坡。 (3) (3)极值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 (4)弯曲处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凸,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5)(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高度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大于大的”或或“小于小的小于小的”。如图:
43、若。如图:若a ab b,则,则P P取值为取值为大于大于a a,Q Q取值为小于取值为小于b b。 图图1 11515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2 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与确定地形剖面图的应用与确定 (1) (1)通视问题通视问题 图图1 11616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 (如山地或山脊如山地或山脊) )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
44、别注意特别注意“凹形坡凹形坡”与与“凸形坡凸形坡”的不同。从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上图如上图)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2)(2)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的方法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的方法 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方法: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方法: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的大的地形部位(
45、 (如山峰、鞍部、陡崖如山峰、鞍部、陡崖) ),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其次,注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点,如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折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第三,注意观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第三,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之间的区域高
46、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确的反映。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例例3 3【20122012上海地理卷上海地理卷】等高线地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回答图,回答(1)(1)(2)(2)题。题。 图图1 11717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1)(1)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点是( () ) 以丘陵、平原为主中部高,西以丘陵、平原为主中部高,西南、东北低南、东北低 以平原、盆地为主中部低,西南、以
47、平原、盆地为主中部低,西南、东北高东北高 A AB BC CD D (2) (2) 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部位分别是( () ) A A山脊、山谷山脊、山谷 B B山脊、山脊、山脊山脊 C C山谷、山脊山谷、山脊 D D山谷、山谷、山谷山谷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解析解析 (1)C (1)C(2)D(2)D第第(1)(1)题,根据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大小,可知图中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大小,可知图中所示地区多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中部所示地区多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西南、东北低。第
48、高,西南、东北低。第(2)(2)题,图中甲、题,图中甲、乙处等高线都是向高处弯曲,可知两条虚乙处等高线都是向高处弯曲,可知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都是山谷。线所在的地形部位都是山谷。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探究点探究点四四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计算 1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 H相相H H甲甲H H乙乙。 2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已
49、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0.6/100 m)可以可以计算出两地间的气温差异:计算出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 T差差0.60.6H H相相/100/100。 3 3估算陡崖的高度估算陡崖的高度 (1) (1)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 H H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n(n1)dH(n1)dH1515/h/h。 (2)(2)乘飞机向西飞,太阳日变长。乘飞机向西飞,太阳日变长。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例例1 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
50、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1)(2)(2)题。题。 图图3 34 4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1)(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 A北半球中纬度北半球中纬度 B B北半球低纬度北半球低纬度 C C南半球中纬度南半球中纬度 D D南半球低纬度南半球低纬度 (2) (2)图中图中a a、b b两点纬度大致相同,但两点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 A A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51、 B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Ca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Db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解析解析 (1)A(1)A(2)A(2)A第第(1)(1)题,在题,在不考虑地表形态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不考虑地表形态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而该区域自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而该区域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递减,可判断其位于北半线速度由南向北递减,可判断其位于北半球;由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上的线速度为球;由
52、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 670 km/h1 670 km/h,且任意纬线的线速度的计算,且任意纬线的线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公式为V V1 670cos(1 670cos(为任意纬线的纬为任意纬线的纬度值度值) ),由公式计算可得该区域的纬度值,由公式计算可得该区域的纬度值在在30306060之间,故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中之间,故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第纬度。第(2)(2)题,题, 除纬度因素外,海拔高除纬度因素外,海拔高低是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另一个重低是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读图可要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读图可知,虽然知,虽然a a、b
53、b两点纬度大致相同,但两点纬度大致相同,但a a点点的线速度大于的线速度大于b b点,因此点,因此a a点的海拔高于点的海拔高于b b点。点。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 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经度相差西晚。经度相差1 1,时间相差,时间相差4min4min,东加,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
54、值。 (1)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下图为例:行判断,以下图为例: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图图3 35 5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12时,时,如如NDND。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24时或时或0 0时,如时,如NBNB。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
55、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为6 6时,如时,如NCNC。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为1818时,如时,如NANA。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 E点的地点的地方时,以方时,以D 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E点位于点位于D D点以东,应点以东,应“东加东加”;若求;若求F F点地方时,以点地方时,以B 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56、F点位于点位于B B点以西,点以西,应应“西减西减”。 (3)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 E点所在经点所在经线与线与NDND经线相差经线相差4545,时差为,时差为3 3小时。小时。 (4)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E点地方时为点地方时为1212:00004545/15/151515:0000,F F点地方时为点地方时为2424:00004545/15/152121:0000。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57、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 2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 计算区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一定时计算区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一定时区,二定区时,三定向,四定差,五定值。区,二定区时,三定向,四定差,五定值。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地时区,方法:该地的经度数定出所在地时区,方法:该地的经度数1515,所得商,所得商“四舍五入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定区时、定向、定差、定值的方法确定。定区时、定向、定差、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同地方时
58、的计算。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算时,尽量要按照东( (经度或时区经度或时区) )早、西早、西( (经度或时区经度或时区) )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的变化。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3 3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
59、然变更的更的0 0时经线。如下图所示:时经线。如下图所示: (1) (1)经线展开图经线展开图 图图3 36 6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2)极地投影图极地投影图 图图3 37 7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3)(3)两种日界线的区别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图图3 38 8 方法方法 不同日期范围的判断技巧不同日期范围的判断技巧 180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个小时;反过一天的区域
60、所占时间就是几个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个小时,几个小时,180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3 3讲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例例2 2 20122012年年1 1月月22 22 日日2020时中央电视台时中央电视台龙年春节联欢晚会隆重上演,精彩的节目龙年春节联欢晚会隆重上演,精彩的节目吸引了全世界华人的目光。据此回答吸引了全世界华人的目光。据此回答(1)(1)(2)(2)题。题。 (1) (1)在美国纽约在美国纽约(74(74W)W)的华人华侨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传媒居间推广提成协议
- 医疗器械融资存款居间合同
- 2024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济南汶源工商管理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甘德县红格尔多吉民族职业高中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施工安全防范合同范本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参考答案
- 城市绿化工程项目施工合同
- 花卉静物美术课件
- 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 2025年龙江森工集团权属林业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生猪购买合同范文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完整版
- (二模)温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听力音频+听力原文
- DeepSeek+AI组合精准赋能教师教学能力进阶实战 课件 (图片版)
-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培训
- 6.1.2化学反应与电能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流程
- 外来植物入侵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届高考地理专项练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答案)
- 初中生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