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解剖学---脊柱和脊髓的应用解剖基础汇总_第1页
临床应用解剖学---脊柱和脊髓的应用解剖基础汇总_第2页
临床应用解剖学---脊柱和脊髓的应用解剖基础汇总_第3页
临床应用解剖学---脊柱和脊髓的应用解剖基础汇总_第4页
临床应用解剖学---脊柱和脊髓的应用解剖基础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应用解剖学脊柱和脊髓脊柱和脊髓的应用解剖基础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容纳并保护脊髓和脊神经根,同时参与胸腔、腹腔和盆腔的构成,对各腔内的脏器起保护作用。 脊柱既是一个完整的功能和结构体系,它与其内容物又是脊柱外科手术的终端处理目标。 脊柱区脊柱区第一节 概述 又称背区,是指脊柱及其后方、两侧软组织所配布的区域。 上起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下至尾骨尖。项区胸背区腰区骶尾区皮神经1、项区 来自颈神经后支 枕大神经是的分支,在斜方肌的起点上项线下方浅出。 第三枕神经的后支穿斜方肌浅出,布于项区上部。2、胸背区和腰区 来自胸、腰神经后支。各支在棘突两侧浅出。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成臀上皮神经臀上皮

2、神经superior colonial nerves,穿胸腰筋膜浅出,越过髂嵴布于臀区上部。该神经损伤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3、骶尾区 来自骶尾神经后支 第13骶神经的后支组成臀中皮神经。由浅至深分为4层:斜方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后部;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和腹内斜肌后部;竖脊肌和腹横肌后部;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肌层枕下三角项区上部深层,枕下肌围成的三角。内上界:头后大直肌外上界:头上斜肌 外下界:头下斜肌内:椎动脉和枕下神经 如头部过分旋转或枕下肌痉挛可压迫椎动脉,使颅内供血不足。幼年时,椎骨有33块,成人的椎骨共有24块, 椎骨借助椎间盘、韧带和椎间关节等

3、连成脊柱。 712511骶骨、尾骨与骨盆重力传承股骶弓坐骶弓耻骨弓 由于负重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椎体的横断面积也随之自上而下增大,至第5腰椎达到极致,此腰椎横断面积约为第3颈椎的3倍,从而保证它们在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基本一致。 椎骨的连结按连接部位可分:椎体间连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椎弓间连结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体的上、下面在青春期前为两片完整的透明软骨,青春期开始后,其周围部分出现环状的次级骨化中心,称骺环。至25岁左右,骺环骨化完全并与椎体骨质融合,但透明软骨的中央部分终生不骨化。 从发生学看,此层透明软骨属椎体,但临床上多从应用角度将其视为椎间盘的一个有机组

4、成。 椎间盘关于终板(或软骨板) 骺环骨化完全并与椎体骨质融合后,椎体上、下面的周缘即呈外突状,随椎间盘退变可进一步外突形成骨赘。此骨赘是椎体进行功能代偿的产物,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骨赘亦可压迫附近的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丛、甚至脊髓。 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四个基本分型椎间盘突出与后纵韧带后纵韧带与覆膜枢椎寰枢关节及其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 寰椎横韧带(及十字韧带)覆膜 在颈部,上关节突朝向后上,下关节突朝向前下,其角度在第37颈椎为3080,且两侧角度多不相等(相等的仅占20),角度由上向下依次增加。故颈椎的关节突关节稳定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位。 在胸部,上、下关

5、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在腰部,关节面近似矢状位,且前方有黄韧带加强,后方有部分棘间韧带加强,均较稳定。 其它椎间关节关节突关节 关节突关节由脊神经后支支配。后支分出的内、外侧支均有小分支分布至关节突关节囊,因此,当小关节移位时,这些神经有可能受压迫,引起腰背痛,即临床上的小关节综合征。 骨纤维管乳突副突韧带后外侧支后内侧支腰1平面正中线外2.1cm腰5平面正中线外2.5cm连线上同序数腰椎棘突下外方体表投影:椎骨的连结与“三柱”椎体间连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椎弓间连结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Louis于1977年提出了脊柱的柱体学说,将其分为2个柱: 前柱:前柱:椎

6、体、椎间盘和前纵韧带 后柱:后柱:后纵韧带和椎弓等复合体脊柱的“三柱”概念 Danis于1983年在研究胸腰椎外伤时提出脊柱的“三柱”概念,从整体上定义了三个功能柱:前柱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前份;中柱中柱:后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后份;后柱后柱:椎弓根后方的诸多结构(包括关节突、黄韧带、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等) 并指出脊柱稳定性的保持有赖于“三柱”结构的完整。 脊柱的“三柱”概念脊柱的“三柱”概念 脊柱的“三柱”学说对阐述脊柱外伤骨折的机制和断定骨折的稳定性有重要指导意义。 Ferguson1984年也作了三柱分类:前柱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前中2/3;中柱中柱:后纵韧带、椎体和椎间

7、盘后1/3;后柱后柱:椎弓根后方的诸多结构(包括关节突、黄韧带、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等)Danis分类Ferguson分类 椎弓根螺钉向前通过椎弓根全长直入椎体侧部。贯穿“三柱”的椎弓根螺钉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参考:1.Roy-Camille法:横跨两侧横突的水平连线与连接上下小关节突中央的垂直线交点下1mm处;2.Weinstein法:二分两横突的水平线与连接椎体上关节突的外侧缘与垂直线的交点;3.Mager法: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水平线的交点;4.Louis法:水平线上经上关节突关节面下缘上方1mm,垂直线为如关节间隙呈矢状则经关节间隙最外缘,如呈额状,则取关节突外三分之一。 椎弓根螺钉进针点

8、参考: 椎板外骨嵴,在腰椎的椎板外缘有一典型的骨嵴,或称峡部嵴,其外或外上方有一凹陷,约与椎弓根中心点重叠,可作为腰椎椎弓根穿刺的进针点。 下关节突下缘与关节突关节面中点垂直线的交点,其外侧3mm处可作为胸椎椎弓根穿刺的进针点。 脊髓的动脉组成纵向的血管链:椎动脉节段性血管:相应根动脉对保持脊髓在各种状态下获得稳定的血供十分有利。脊髓的血供一条脊髓前动脉沿前正中裂下行,两条脊髓后动脉沿后外侧沟下行,途中不断有根动脉加入前后根动脉:椎动脉肋间后动脉腰动脉骶外侧动脉的脊髓支脊髓前动脉全程粗细不等,在颈膨大和腰膨大处可达0.7mm,而在胸髓36节段处仅有0.3mm。脊髓前动脉除发出外侧支参与软脊膜小

9、动脉丛外,主要是深入前正中沟并发支营养脊髓前角及其周围神经组织。脊髓后动脉 共有2支,走在脊髓后外侧沟,在后根内侧迂曲下行,沿途接受许多根动脉加入,其穿支进入脊髓分布于脊髓后角及部分后索。脊髓前动脉全程粗细不等,在颈膨大和腰膨大处可达0.7mm,而在胸髓36节段处仅有0.3mm。脊髓前动脉除发出外侧支参与软脊膜小动脉丛外,主要是深入前正中沟并发支营养脊髓前角及其周围神经组织。脊髓后动脉 共有2支,走在脊髓后外侧沟,在后根内侧迂曲下行,沿途接受许多根动脉加入,其穿支进入脊髓分布于脊髓后角及部分后索。根动脉根动脉 在胚胎期,共有60条之多,出生后大多退化。成人根动脉的大小、数目及分布变化甚大,部分

10、根动脉不分布至脊髓。在脊髓4和C1节段,侧支循环相对欠佳,血供较为薄弱,此部损伤根动脉易至截瘫发生。 成人约有8支前根大根动脉加入脊髓前动脉,有12支后根大根动脉加入脊髓后动脉。根动脉腰动脉的横突前支较粗大,经横突前面斜向下外到横突下方,分布于附近的腰大肌、腰方肌,并发支与上、下同名动脉构成纵行吻合链。损伤横突前动脉引起大出血或术后产生巨大的腹膜后血肿,导致难以处理的肠麻痹。脊柱的静脉 广泛吻合成静脉丛,可分为椎管外静脉丛和椎管内静脉丛两大部分,其分布大致与节段动脉的椎管内、外分支供养区域一致。 前窦有12条横支于椎体后面穿越后纵韧带深面将两侧吻合成网,椎体内静脉即汇入横支内。 因此,切除椎体后壁之后一定会有椎管前纵窦破口出血。若在椎体后壁分离并保留后纵韧带完好,则静脉窦的破口只有一处;若后纵韧带已破损或随椎体后壁一并被切除,则静脉窦破口较多,出血也较多。 前窦与后窦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收纳来自脊髓和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