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研究_第1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研究_第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研究_第3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研究_第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研究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也许是大家最不重视的。但是,我发现其实这部分是最容易拿分的,经过认真研究试题,发现了一些规律。      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最重要的一种题型就是片段阅读(当然,近两年又加入填充词语部分,关于这部分见附录的三个帖子)。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其中一半是是片段阅读,另一半是填充词语。填充词语虽然在词语内容选择上有一定的难度,但与片段阅读相比,显然是后者偏难。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0

2、题(A类),全部选用片段阅读题型,可见其重要性。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共25题,全部是片段阅读。由此可见,所以把这种题型搞透是重中之重。 a    2008,2007道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有企业管理、政府管理、经济、语言文学(古典和现代)、古文、科技信息、生物、天文、社会等等;2006的30道题目还涉及到了医学、法律、音乐艺术等;2005年还涉及到了建筑艺术。总之,涉及面非常之广。但都有一个共性有主题、有弯弯、难理解。这就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脑容量来进行思考。 从问题的提出来看,通常是这样(以2008,2007为例): 这段文字主要意思(主要阐明的

3、)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这段文字主要在强调: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这段话的主旨是: 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推理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推理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推理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aqian .指代的是: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新)  结合2006年题目,还有: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推理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主旨 这

4、段话主要介绍了: 这段话中“××××”指的是: 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非主旨句,判断正误。根据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细节题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推理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非主旨句,判断正误 填入      最恰当的是: 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的是:非主旨句,判断正误   从提问来看,这里面可分为四类。 aqian 一、(广义主旨题)先看第一类,是抽出文意主旨。主旨题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另外切忌推理引申。这里面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

5、、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1)  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哦主旨所在。 2)  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  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如果

6、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 4)  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  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篇章阅读) 3.       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  4.       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助于排除法。 1)  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没有讲到,尽管文章其

7、他部分竟到了,依旧属于无关选项,不是正确答案。 2)  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虽然讲到了,但与整个原文意思不符,也不对。 3)  有二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都讲到了,而且意思也符合,应该选择那个与原文意思最接近的,意义比较宽阔的,比较富含深意的,比较抽象的。 5.       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出现细节性的名词信息。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过分肯定或否定。 目的题解题方法: (我把作者目的题并入主旨了) 1.  &#

8、160;    判断目的的主体和对象。 2.       找相应的得分句。 3.       答案一定在得分句、辅助句中产生。 上面还有一些表述,是要注意的。比如“我们可以知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根据这两年的真题,有时候要求在题肢中找出主旨句。如: 4 .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12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11 天多。怎么办呢?在19 个阴历

9、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2008 第四题)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 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 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答案选d。1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

10、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08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答案在所以之后。选b6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

11、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08 aq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 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 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 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主旨在但是之后,选d 8 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如果一项商业设计不能让人联想到产品并对之产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创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说到

12、底,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我们不想被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吸引,结果却看不出它与所代言的商品之间存在任何联系。08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qian A 独特的创意并非成就商业设计的绝对要素 B 对于设计来说,吸引顾客应该是第一位的 C 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 D 商业设计应尽量强调广告与产品的关联性 主旨在但之后,选  c。 1 8 几次拿起 十字路口的顽童 这本书,几次又放下,因为不时会有画面打断我的思路,那是在我18 年的教书生涯中遇到的一个个顽童的画面。有意思的是,其他学生凝固在我记忆中的是“图片” 形象;而他们却是”视频”故事,他们所占

13、据的老师“内存”实在是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08 A 漫长的教学生涯给“我”留下很多回忆 B ,顽童让“我”想起曾经发生的许多故事 C 顽皮学生留给“我”的印象更为生动深刻 D 这本书触动“我”对教学生涯的许多联想 主旨在最后。选c 19 汽车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商品,汽车厂商支持环保事业、进行环保宣传,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环保应当是汽车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但要求汽车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损来做环保,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会持久。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才是长久之策。08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 环保与实

14、现企业利润存在矛盾 B 发展环保事业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 C 技术革新是解决汽车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 D 汽车企业应在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环境保护 主旨为最后一句。选c 20 .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防洪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大堤、水库等水利设施对洪水进行控制。但在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防洪规划中越来越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通过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多种手段,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洪灾对人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08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 . 世界各国防洪理念的转交   B 世界各国控制洪水的新途径C 单纯重视防洪工程不能有效控

15、制洪水   D 非工程措施逐渐成为防洪规划的主导 主旨在但之后,选a 但“我们可以知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这种表述本身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选出主旨句,所以,还是要注意。而另一类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在2006年试题中就不是要求概括主旨,而是判断正误。 这类题目选用的一段话一般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或讲背景或是一种观点,在这之后则用一个转折的关联词分开,有一句话或半句话说明另一种观点。与这转折关联词后的内容相关的选项中提到的内容就是下文要讲的内容。 “填入      最恰当的是:”

16、的要求比前两者更我简单。因为有前文、也有后文,需要补充中间的内容。就可以看前后文。这里要求不能只看前文,不看后文。比如: 19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      。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味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若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     填人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17、0; A好事多磨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D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答案选B。这段话其实是找主旨句。看完整段话就能看出,要填入的话就是后三句话的概括。 可以说,片段阅读中绝大部分的题目是要求考生把主旨句抽出来。这是分量最大的一部分。所以,要努力锻炼这个方

18、面的能力。二、推理题  题干是这样:“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填入      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前两种表述要求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前文来推后文。后两者要求推出言外之意。(个人认为这种题目会在以后的真题中大量出现。它反映了趋势)          推理题不会是原文的明确表述,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 推理题: 1. 把握推理范

19、围,大致全段,小至词语或句子。 2. 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保持严密的逻辑和正确的思维过程 3. 可以利用相关部分提供的事实、背景和常识去推理。 正确:不是文中明确说明的内容。含义深刻是解! 干扰: 1. 只是原文简单复述。 2. 看似推理,但是答非所问。 3. 看似推理,其实张冠李戴,如把原因说成结果,把结果说成原因,把手段说成目的等。 4. 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 5. 推理过头,概括过度 6. 有的瞎编的 结论题:偏重于归纳,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过于概括,过于全面或过于细节化的往往是干扰项。 解题时要留意那些话中有话的句子。要留意那些含义深刻或结构复杂的句子

20、。 特殊的题型: 针对作者思路的判断:要猜后面就看结尾,猜前面看开头。   5 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 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qian A 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举措 B 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 人

21、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D 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答案选c,题眼在“可是”后。     8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成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A有关鲛人的考证    

22、60; B鲛人的什么传说 C有关鲛人的诗文      D鲛人的真正居处 答案选A。接下来谈能证实作者个人观点与判断的有关证据。 9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例如信息技术产品对传统人际关系的冲击。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面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

23、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答案选B。  aqian 三、指代题  指代题好做,搜索代人即可 还有一种表述“这段话中“××××”指的是:”这类题目是要求对句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和重要句子进行理

24、解。这个词汇或句子一般是理解本段话的关键词。所以这类题目虽然不是要求找出本段话的主旨,但其难度也并不小。能够理解这个关键词和关键句,才能对这段话有正确的理解,所以它也是段落理解的难点。 步骤: 1. 根据题干找到得分句。 2. 寻找与其对应的已知的词。 3. 当得分句中不能找到答案时,答案一定在辅助句中产生。 选项特点: 正确选项:词意题中不是熟词熟义,句意题中是不含有意义过于绝对化,而是使用不肯定语气词或意义解释深刻。 干扰项: 1. 与所考词汇形似 2. 熟词熟义必错 3. 正确的不会用与原文过多相同的字眼(根据命题原则)。    9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

25、银行业投人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08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A .中国银行业    B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 .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 .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向上搜索代人,选c     8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

26、词汇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    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中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

27、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答案选C。“基本要求”的内容就是后面一句话。所以选项一定是后面一句话的概括。那么语言文字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也就是C。四.细节题(以后补充aqian,很重要啊,是地方考试的主打题型)这种细节类的题目是每年必出,务必要研究题目看它是怎么出的,找出做题规律。正确选项的特点一般有:     1)能找到答案,但是不可能与原文一模一样,而是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句子表达相同的意思。(改写一般是答案)     2)一切严格按照原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象发挥

28、。?     3)细节是为了论证作者观点的,不管是例子还是引用的事实都体现着主旨。所以要每一处细节,作者不是用来支持自己的,就是批判的。它们和前后都是有联系的,比如因果、类比等。要跳出这个细节,明白这个细节是为什么主题服务的     错误选项的特点:词性替换、因果颠倒、概念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未提到、绝对化、成语、谚语字面意思为错。       第一,细节题,你要首先知道这个题的考点在原文哪个位置上?要找到考点,这是第一个要做到的。 第二,要仔细的看原文

29、是怎么说的,原文相关的几句话,要保证看明白,不能光看对应的一句话,我一般建议要把对应的前后两三句看看,保证你的理解不是太片面。 第三,要仔细推敲问题是怎么问的?大家做题,更多的是看文章是怎么说的,但是往往忽略是题目是怎么问的?提问方式,提问的重点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很多的时候都是原文看懂了,但是解错了,因为题目没有看,提问的重点没有看明白。 第四,体会细节题正确答案和干扰项目涉及的基本的特点。简单的说,正确的答案:一、要必须和文章讲的意思要完全的符合,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二、正确的答案必须要回答问题。 干扰项一般而言,有三个基本的特点:第一,它和原文讲的真正的意思之间有一点点的区别,而我们的考生往

30、往忽略了细微的区别。第二,干扰项,你会发现它跟原文讲的一模一样,你仔细看问题就会发现它和意思不相关,问题问的重点和它是不相关的。第三,这个特点经常出现,但不是百分之百的,干扰项经常出现文章当中的原词的表达,一般而言,往往不是答案。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些题的正确答案的特点,这样的话,我们在考场当中,进行排除的数据有基本的依据了。 第一条,怎么与细节题确定它的考点。第二,考点要往上多看几句话,保证你的理解很全面。第三,对细节题问题提问的重点,提问的方式要非常的敏感。第四,要注意细节题和答案的正确的方法。把握这四条,就对细节题理解的比较满意,就会提高答题的分数。6专家认为,如果汽车技术行业经过长年

31、的研发能降低3的油耗,就可以算是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了;但即使是能降低3的油耗,对实际生活中的消费者来说也不太明显。而且汽车生产厂家在不影响加速动力性能情况下,已经在尽量省油,目前生产的汽车在节油和动力方面的效果已经达到了最佳配置化。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消费者对能否节约3的汽油不在乎   B目前生产的汽车已经达到了最佳的制动效果   C无论汽车技术怎么发展,节油效果都不会很显著   D在节油和动

32、力的最佳配置比方面再寻求突破难度很大 答案选d.此题应选d,为细节推断题,(感谢g4519215的提醒)  a的不在乎是对文中“不太明显的”偷换。 9有关权威人士表示,13亿人口规模的到来,使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新的严峻考验。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流动人口、老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劳动力人口剧增给充分就业增添了明显压力。     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3、A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升高   B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量持续升高   C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   D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得以改变 答案选C。这段话的主旨是第一句。而非正确选项。这里考察的是考生对细节的理解。对人口学中常用词汇的理解度。 21自然资源稀缺,产权就非常重要。因为产权明确,人们再也不会超负荷放牧。到发达国家农牧业地区看过的人都知道,分割牧场使用的都是铁丝网,这完全是君子界线,堵不住小人,但在一个法制的社会,这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界线,是具有法律权威的。难怪有一本书说铁丝网是十九世纪人类社会十大发明之一。

34、60;   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的是(    )。   A产权的划分要有法律来保障   B铁丝网只是在法律社会才起作用   C法律能约束君子但不能约束小人   D产权明确可以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答案选C。这段话的主旨句是“产权明确可以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而C选项是居中一句话“铁丝网,这完全是君子界线,堵不住小人”的误解。注:否定性提问的题目一般是不太可能选主旨句。 干扰选项的特点:重要! (通论) 1.  &

35、#160;    看似合理,其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要么利用在文段中没有提到的生活常识编造选项. 要么把文段中的事实和细节当主旨,把片面的次要的观点当成主要观点。因此我们要从文中找依据,找答案,看似合理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答案。 在主旨题中,应该排除细节干扰,把握主题。 2.       偷梁换柱,张冠李戴。要么对句中的细微处做了改动,要么截取文章中的词语或类似结构进行编造。要么在备选项中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把别人的观点或作者反对的观点说成是作者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过于相似的选项不一定正确,除非程度

36、、范围都与原文完全一致。我们要注意:“原文越多,队的可能性越小”! 3.       用常规含义代替偏用词义。词意句意题中,通常把要考察的词或句的常规含义作为干扰项。 4.       过度引申。要注意选项是不是大大超出了文章允许的范围,切勿过度发挥。 5.       最具迷惑性的选项是一半对一半错的! 公务员考试的大纲: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

37、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段落的中心思想,有很多种情况。 1、有的文章有主旨句,直接起到统领的作用。找到这个主旨句,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一段话的中心思想、主旨一般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的作用,在结尾有总结、点明中心的作用。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段落的中心思想。2、有时文章的意思是多层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层层递进的,那就提取它最

38、后归结的意思。   3有时段落中层次的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它们联合起来,再简要概述。 4有时候文段的主要意思,是通过重要的语句或关键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词语或语句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 5、如果是说明文,主要内容就是中心思想,不必穿靴带帽。在这里面,句与句、段与段、上下文等关系,是解题的重要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始终要把阅读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然后从局部入手,理清各种关系,摸清作者的思路。这要求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第一,要把自己融入文章中,作为主人公,用心体会;第二,模拟有人在旁,简述文章给“他”听;第三,记忆能力与阅读活动也

39、有关系,读了后边,忘了前边,没法整体把握。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读进去(文中的意思要进入你的头脑)。在阅读中要留意关注这样的“重要句子”: A、起始句。一篇文章中语段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代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果是说明文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B、主旨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C、衔接句。使层次间连贯紧凑。(转折处特重要。) D、深化句。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记叙文中的议论性文字。 E、警示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

40、和概括,多出现在文章结尾。F、矛盾句。字面上看似矛盾,实则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 G、情感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  上面是关于片段阅读中很需要的概括能力。   aqian四避免 一.主旨题避免以偏概全。 二.推理题避免就事论事。 三.词义句意题避免张冠李戴。 四.细节题避免偷梁换柱。 解题策略: 1.做这部分题目时要先认真审题,并迅速判断题型。 2.将相关的规律迅速在大脑中过一下(5秒钟,熟悉的话,可以略过。) 3.带着问题到段落中找答案(找答案时可以结合上述规律以及华图朱沅老师的“十不看”(见153楼,这里字

41、不够了)).(要注意避免.)。 关于命题趋势分析:     08年主旨题在国考中是主打题型,辅助有推理题和词义句意题。相信这种趋势会延续下去,如果出的难的话,可能会加大推理题的比重或是增加细节题中的正误判断题。还有一种可能是变片段阅读为篇章阅读,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一些,但题型是不会怎么变的. 最近心得之   aqian 四要看(重要关键词总结) 一.而且,更,甚至,并,并且,也,还。 二.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三.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四.只有,除非,必须,应该,需要。 2008 9.

42、8更新 下面我们来看2007,2008年公考新出现的一种题型选词填空。 大纲要求: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 在2007年公务员考试试卷中,这类题目有20道。前十道是单空选择,后十道是双空选择。考察内容全部是是同义词和近义词,其中有两道涉及到成语。我发现有很多是平常我们不太留意容易用错混淆的。对词语的熟练运用与甄别,只能是慢慢积累了。买本小词典吧,现在再回顾中学甚至小学时候的知识,其实也是一种乐趣呢。自己整理出来一些考的可能性大的词汇,大概也是一种思路附:本人搜集的资料,与同考人共享: 【共享】同义词辨析归类290个(按音序)之一 同义词辨析归类290个(按音序) A 01、黯然、暗然、岸然:

43、“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

44、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 0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

45、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2、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03、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

46、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o。 04、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0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

47、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06、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07、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08、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09、不详、不祥: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48、。 10、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1、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2、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3、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4、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15、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16、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

49、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17、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18、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19、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20、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C 01、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02、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

50、间。 03、斥责、叱责: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04、驰马、马驰: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驰马伤人”。他写完后向一位朋友请教。朋友问清了情况,提笔将“驰马伤人”改为“马驰伤人”。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马驰伤人”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驰马”和“马驰”,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 05、呈现、浮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51、,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06、嘲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07、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08、处

52、罚、惩罚: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09、沉思、深思、寻思、神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10、才能、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11、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12、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13、查核、察核: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14、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15、草率、轻率:前者

53、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16、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章。 17、筹划、筹备: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18、陈设、摆设: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19、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20、船、船只: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21、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22、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

54、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

55、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 写成“细水常流”。 D 01、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02、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03、陡峭、峻峭:前

56、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04、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05、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06、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07、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08、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

57、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09、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10、度过、渡过:“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

58、“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11、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 “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 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3) 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

59、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4) 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 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都可以说成“倒是”。 E 01、而后、尔后: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02、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03、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

60、,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F 01、幅、副: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 “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 02、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 “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

61、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03、抚养、扶养: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04、发现、发明: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05、法制、法治: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 06、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07、风气、风俗、风尚

62、:“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08、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09、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10、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11、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12、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13、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14、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15、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16、抚育、哺育、抚恤:“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17、分辨、分辩:“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