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_第1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_第2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_第3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_第4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媒介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的发展进程传播媒介的发展进程n口语传播时代n文字传播时代n印刷传播时代n电子传播时代n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每一次传播“革命”对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口语传播时代n4万到9万年前,人类获得说话的身体能力n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 n局限性:只能近距离传递和交流;记录行差,只能依靠记忆力积累传播。受时间和空间制约大。文字传播时代:n结绳记事与原始图画n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文字n文字传播让异时、异地传播成为了可能,大大提高了传播的广度和范围。既能“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

2、年” 。也能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重组和丢失。n文字的出现,人类文明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促使了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更进。n局限性:容易让人产生疲劳;通过篆刻,或抄写文字,传播范围小、效率低;没有听觉和视觉效果;传播速度慢。印刷传播时代n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唐代雕版印刷,11世纪,我国宋朝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完成了人类信息传播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人类第一次具有了大批量、高速度复制信息的能力。 n印刷术给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利用印刷术可以大量地复制、高效率地得到信息,文化得以广泛地传播,文

3、化垄断被打破,加快了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并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前行。 电子传播时代n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n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国际通讯社“环形联盟”n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n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1929年彩色电影出现。n1899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n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办了第一家电台,n1930s,美国建立全国商业广播网,欧洲公共服务广播(BBC)n1929年机械电子电视n1930年

4、电子电视n1939年黑白电视n1940年彩色电视n1965年彩色电视的普及二次大战后电视的普及开辟了大众传播新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的特点n突破传统媒体介质,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传播形式为一体 n电子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电影、电视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二是影视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和,三是与语言文字、印刷术的发明不同,电影、电视从它们诞生的那天起,就属于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 新媒体传播n1946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出现n1950s末,调制解调器的出现,解决计算机与电话的兼容n1960s末,美国军方阿帕网(ARPANET)实验n1971

5、年第一台芯片电脑:集成电子新时代n1970s末,通讯卫星n80年代初互联网民间化,个人计算机和在线网络日益流行n数字光纤网络:宽带和压缩技术n1989-94, 网络浏览器、万维网、搜索引擎 n有500个频道的光缆电视,移动电话,无线上网 n新的媒介环境:新的媒介环境: 内部:计算机性能的迅速发展,数字化 外部,连接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互动:在“虚拟现实”和“电脑空间”中,人机之间的仿生互动 新媒体传播特点n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n 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传播成本费用低;权利平等性;多元性。 n人类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新媒体的传播时代。每个传播时代都有它的优劣。包括新媒体传播时代的传播也有很多缺陷,信息也有好坏,在这种容易传播,容易复制的环境下容易造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现象。如果是虚假信息,低俗信息这样影响会更坏。n总体来说传播媒介的发展是进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