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模块一(一)教育学基础P41.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2.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P43.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4.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提出);心里起源说;劳动起源说。P55.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性地位);受教育者(主体性);教育媒介。P56. 教育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形功能。7.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具有原始性。授受
2、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P68. 学校教育的形态出现在夏代。P79. 六艺:(礼)乐射艺书数。P710. 宋代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11.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P712.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想脱离;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P713.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14. 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教育民主化,教育主体性。p915.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保罗朗格朗);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教
3、育具有科学性。P916.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孔子提出“庶”,“富”。P1117.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讽刺,定义,产婆术(体现启发诱导原则);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昆良体:雄辩术原理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育法论著。18.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卢梭:爱弥儿教育学上的哥白尼;康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伦理学+心理学)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杜威:强调(儿童的地位)。P1219. 多样化阶段: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P1420. 蔡元培:“五育并
4、举”的教育方针,毛泽东赞誉:“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21.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p1722. 教育与生产力:p17(1)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 人力资本理论23. 教育与科学技术:p1824. 教育与文化:p18(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教育具有筛选、整
5、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3)学校文化: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4)学生文化。P1925.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调控作用。P2026.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学目标。P2027.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P20(1)人的全面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28. 教育目的的理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杜威)。P2129. 我国的教
6、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30.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P2131. 素质教育内涵: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P2132. 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P2233. 学校教育制度: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关系。34. 建立学制的依据:p2335.
7、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壬寅学制”未实行;“葵牟学制”是实施新学制的开端。36. 校风,学风,教风属于隐性课程。语文数学属于学科课程。37. 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学生。具体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理论。38. 课程的具体化:课程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39.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40.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41. 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变化:国家加强
8、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依法执教。42. 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是教育民主化与教育主体性。43.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教育观念现代化;内容;条件;管理;素质。(二)心理学基础P351.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P352.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3. 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界的独立宣言实验生理学;构造注意心理学。P374. 华生实验法行为主义是心理雪上第一势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上第二势力;皮亚杰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上第三势力。P375. 感觉
9、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个别器官)。P386.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阀限引起差别感觉得最小差异量。都成反比例。P387.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感觉后效);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8. 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是感知觉。P389. 皮亚杰: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0.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多种器官)。P3911. 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P4012.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P4013.
10、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P4114.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初级);有意注意(高级);有意后注意。P4215.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重要指标;分散与起伏间歇性的);分配;转移。16. 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P45(1) 瞬时记忆:0.25-1S;图像记忆为主要编码+声象记忆;(2) 短时记忆:15-30s;7+-2个组块(米勒英);听觉编码为主+视觉编码。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3) 长时记忆:1min以上;意义编码为主(语义+表象);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17.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P4618. 识记的种类:有意识记;无意识记
11、;意义识记;机械识记。P4619. 影响识记的因素:目的;方法;学习态度;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20. 艾宾浩斯(德)遗忘曲线。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成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便不再遗忘。P472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态度。22. 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后摄抑制);压抑说(弗洛伊德);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同化说(奥苏贝尔;高级观念替代低级。积极的遗忘)。P4823. 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有效的复习:P49(1)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12、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24. 想象的种类: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P4925. 想象的形式:黏合(美人鱼);夸张(千里眼);拟人化(雷公);典型化(装饰画)。P4926.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P5027. 思维的分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求异与创新);直觉思维(迅速),分析思维;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散是其核心)。28. 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P5129.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P5130.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的
13、形式。内涵反应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反应对象范围。反比。31. 儿童获得概念: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最基本)。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途径。32. 推理:归纳推理(特殊到一般);演绎推理(一般到特殊)。P5233. 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34.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头脑风暴法、分合法、联想技术(定向联想;自由联想)。P5235. 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P5336. 情绪的状态分类:心境(弥漫性+长期性);激情;应激。37.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P5438. 动机斗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P5439. 意志品
14、质的特征:自觉性(受暗示性与独断性);果断性(优柔寡断+草率决定);自制性(任性+怯懦);坚韧性(虎头蛇尾+见异思迁)。P5540. 意志品质的培养:p5541. 自我防御机制:压抑(选择遗忘)、否认(掩耳盗铃)、置换(迁怒)、文饰(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投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代偿(口吃成为演说家)、升华(化悲痛为力量)、退行(嚎啕大哭咬手指)。P5542. 动机p5643. 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创造力是其表现形式。P5744.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与营养;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能动性。P5845. 人格的特点: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15、社会性。P5946. 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气质具有稳定性。P5947. 气质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48.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方面,主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49. 性格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P6050. 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检;自我控制。P6151. 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权威性教养方式;放纵型;民主型);儿童早期经验;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P6152. 问题组成成分: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
16、障碍。P6253.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54.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反推法+爬山法)。P6355.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时与功能附着、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原型启发。P6356. 创造性: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P6457.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58. 印象形成的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以偏概全;爱屋及乌);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投射效应。P6559. 人际关系的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p6560. 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包容需
17、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P6561. 人际吸引的因素:相似性与互补性;个人品质;接近性与熟悉性。P6562. 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P65(三)小学教育P681. 小学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也称初等教育。2.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校痒序都是当时的小学。3. 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首次制定近代学制。壬寅学制未实行,葵牟学制施行标志施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7岁儿童修业年限为5年。壬午学制(民国成立以后)。4. 小学教育的特点:P69(1)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生理特点+心里);发展可能性;能动性和主动性)(2)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
18、性;个体发展层面;课程内容层面)(3)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5. 学校管理: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P706. 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计划(起始);实施(中心);检查(中继);总结(终结环节)。7. 学校管理的基本性原则:方向性;有效性;民主性;科学规范性;系统整体性;责任性。8. 学校管理的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经济管理;思想教育;数理统计。P729. 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校务委员会;行政会议;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P7310. 学校内部机制:学校管理机制(校长负责制校长+党支部+教职工);学校规章制度。11.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
19、校管理规划,教科书制度,学校成绩考核,升留级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制度。P7512. 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学工作管理。13. 要使规章制度发挥作用,在制定时注意:P75(四)教师专业发展P771. 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 1994年实施教师法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享有基本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P773. 教师的作用:p774.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年。5.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是清末。1987盛宣怀在上海办南洋公学。P786. 教师职业
20、角色: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家长代理人。P787. 教师劳动的特点:p78(1) 复杂性和创造性1. 复杂性:目的全面性;任务多样性;对象差异性。2. 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培养)p78(2) 连续性和广延性(3) 长期性和间接性1.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4) 主体性和示范性1. 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5) 个体性与集体性8. 教师威信:权利威信;信服威信。P809.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p8010. 教师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P8
21、0(1) 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p81;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2) 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神的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3) 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P82(4) 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11. 教师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P8312.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P8313.
2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p8414.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p84(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881. 新课改1999年。2001年颁布课程改革刚要(试行)。P882. 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p88(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3. 新课改改革的教育理念p89(1)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2)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2. 学生是发
23、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p90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4)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p90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2. 在对待教学上;3. 在对待自我上(教学反思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4.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5)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p901. 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2.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3. 转变学
24、生学习方式的途径p91(6) 新课程结构的调整p911.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以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积极实行学分制管理。3. 必修课程:小学-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社区等。4. 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7) 新课程评价p911. 发展性评价;质性评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主体);过程性评价。2. 当前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p924. 2001年第八次课程改革是影响力最大的。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困难与问题p93(1)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程改革进程存在一定难度;课程资源缺乏,
25、经费投入不足;校本教研不够深入,教师缺少专业支持;部分课堂教学存在单纯追求形式的现象。6.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p94(1) 以学生发展为本;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综合化;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课程逐渐法制化。7.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P95(六)小学教育研究及其方法P971. 教育研究的特点:p972. 教育研究的意义:p973. 教育研究过程:选题;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的发表于推广。P97(1) 网络检索是查阅资料最快捷的方法。文献检索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2
26、) 教育文献的分类:正式文献,非正式文献;统计资料,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事实性文献(文物,教育史学专著),工具性文献(工具书),理论性文献(论文,著作),政策性文献(规章制度,文件资料),经验性文献(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教科书)。P98(3) 研究设计中选择样本的基本方法:简单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群体随机取样。P99(4) 研究工作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研究的构思阶段的基本结束。4. 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创新性原则;伦理性原则。5. 小学教育研究的方法:p100(1) 观察法1. 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2. 自然清静中的观察,实验室中的观察;
27、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2) 调查法1. 常用调查方法:问卷法(最广泛),访谈法,调查表法。2. 依据调查对象: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可反映对象),抽样调查,个案调查。(3) 实验法p1011. 探索性试验,炎症性试验,改造型实验;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等组实验,单组实验,轮组实验;单因素试验,多因素。(4) 行动研究法(5) 叙事研究法p1011. 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模块二(七)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教育p1061. 个体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心里发展。小学阶段处于童年期(6、
28、711、12)。2.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遗传作用),外铄论(环境决定),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P107(1)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因素)(2)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身心发展;个体发展)p107(3)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专项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P1074.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恒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1) 顺序性:循序渐进;(2)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年龄特征。(3)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方面。发展关键
29、期(身体机能和能力最适宜时期)。(4) 互补性: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大器晚成”。P1095.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并不意味着教育要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或降低教育标准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他们能接受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P1086.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109(1) 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2) 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人事结构,叫做图式。(3) 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分为:同化和顺应。(4) 同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5) 顺应:改变已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
30、6) 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同化和顺应。P110(7) 感知运动阶段:0-2;获得客体永恒性;延迟模仿。P110(8) 前运算阶段:2-7;早期符号功能;泛灵论;还未形成守恒。(9) 具体运算阶段:7-11;逻辑思维和运算;守恒的概念;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撑。(10) 形式运算阶段。:11-16;命题;抽象逻辑思维;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7.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p111(1) 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心理机能:低级+高级;(2) 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3) 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8. 感知觉的发展: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笼统性向
31、精确性发展。P1119. 观察力的发展:缺乏精确性;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缺乏深刻性。P11110. 观察力的培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是首要条件。p11211. 注意的特点: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P11212.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无意注意;运用有意注意;两种注意相互转换。P11213. 记忆的特点:有意识记(主导地位);意义识记(发展);抽象记忆在形象记忆基础发展。14. 记忆力的培养:p11315. 想象力的培养:p11316. 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四年级);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从不自觉到自觉;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初步
32、经验理论)。17. 思维能力的培养: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思维品质训练。18. 小学生言语特点:口头言语(对话+独白);书面言语(识字阅读写作);内部言语。P11419. 言语能力的培养:口吃(消除紧张和胆怯的情绪)+口头语p11520. 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差异;能力差异;性格差异。P115(1) 认知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问题思考速度);辐合(唯一解答)型与发散型(多种);同时性(右脑+男性)与继时性(左脑+女性)。P116(2) 能力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结构;发展水平;表现早晚);能力的群体差异。(3) 性格差异:特征差异(态度,离职,情绪
33、,意志);类型差异(外向型,内向型;独立型,顺从型;);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P11821. 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P11522. 根据认知差异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因材施教,要求我们做到:p117(八) 小学生的学习指导P1211. 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疲劳,成熟,药物,机体损伤等行为变化和动物本能反应不属于学习。P1212. 学习分类:动物学习(消极适应),人类学习(接受间接经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知识学习,技能,行为规范;内
34、隐学习,外显学习。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连接。1.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相似同)与分化。2. 华生(行为主义)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P1233.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学习律: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P1234.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人和动物的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条件。1强化:正强化(按时完成给予奖励)和负强化(按时完成不让做不喜欢的)2普雷马克原则
35、(做完作业可以看动画片)p1243逃避作用(看见垃圾绕道)与回避条件作用(打雷就避雨)4消退:无强化作用。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消除某种行为。5惩罚5. 班杜拉的社会学系理论(观察学习理论)p1251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任务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交互决定观。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强化和动机。3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2) 认知学习理论p1251.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顿悟,完形(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2.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发现说)。P1251主张学习的目的以发现学习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认知结构。2认知学习观:学习本质是主
36、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换评价)。3结构教学观:将学科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程序,强化。4发现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3.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说)p126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材料);主观条件(自身)。先行组织者。3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如思维导图。4.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1261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将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2学习过程: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p1271. 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把自我实现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目标。2. 自然人性论与自我实现人格论(马斯洛):1人的成长来源于个体实现自我的需要。2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3.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4.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p1271好奇心的学习。(罗杰斯)学习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脑炎的问题》课件
- 《ip路由原理》课件
- 2024年销售文员实习工作总结
- 《电力线路选择》课件
- 《高分子与食品安全》课件
- 鞋业工厂 新员工岗前培训资料
- 金融投资规划理财
- 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建议
-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质量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
- 初中济南版生物实验报告单
- 北京邮电大学《自然语言处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艾滋病、乙肝、梅毒健康宣教
- 二零二四年度商务考察及交流合同
- 【初中地理】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7课《分支结构》说课稿及反思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解读课件
- 中国竹编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 国开电大-工程数学(本)-工程数学第4次作业-形考答案
- 考研准考证模板word
- NPort5130配置说明及布线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