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灞河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初探_第1页
西安灞河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初探_第2页
西安灞河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初探_第3页
西安灞河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初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论研究设计西安灞河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初探吕向芳1李琰君2张静3 (1.2.3西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陕西西安7100007272摘要:本文就如何进行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进行了全 面深入的研究,并将西安灞河滨水区综合整治的景观改造成果作为研 究对象,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思考,希望能给后 期的建设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人类起源于水,在生命系统的发育过程中,都离不开水, 近水、亲水是人的天性,水域滋养、培育了人类的文明。自古以 来,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都是人类城市的首选地址。近 几年来,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树立城市形象和满足人

2、们休 闲游憩的需求,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城市滨水区的设计与改造。符 合城市发展需要,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并且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 的特色和景观,是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的主要问题。一、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及其研究意义1.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内涵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河流、湖泊、 海洋毗邻的地域,是城市临近水体的部分。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居 民最基本的生活空间,也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章节1。一般来说,滨水区的空间范围包括100300m勺水域空间以及与它相邻的 城市陆地空间,对人有较大吸引力的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min的距离范围2。本文所讨论的滨水区休闲空间是指滨水地段,以

3、休闲为主要 目的的区域空间。从其功能上来看,休闲空间体现了对人的活动 的支持和引导;从其空间上来看,休闲空间是城市空间和水域空 间中的过渡空间,是起到链接作用的公共空间,反映出水陆空间的融合渗透。2.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的意义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生存环 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始治理由于工业、经济发展而污染 严重的河流及滨水区,整治河流两岸的绿化。把两岸的护岸建设成 仿园林式的景观护岸、休闲广场等,在城市内或近城市的河道上截 流或建人工湖等现象大量出现。但在开发治理中出现了简单化、雷 同化、工程化等不利于生态的倾向。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 对破坏河流自

4、然环境的行为进行反思,并逐渐将河流进行回归自 然的改造。因此,研究城市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相当必要。二、西安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概况 灞河是陕西省境内的一条河流,属渭河南岸一级支流,发源 于蓝田县灞源乡,干流长109公里,流域面积2581平方公里。据 史载,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改名为灞 河。唐在此地设驿站,亲友出行多在这里折柳送行。因沿河岸遍 植柳树,春天柳絮纷飞如雪,“灞柳风雪”成为长安八景之一。 秦汉时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它是关中交通要 塞,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灞河是所谓的“八水绕 长安"八水之一。当长安自然美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车

5、轮渐行渐远,唐诗 宋词中的如烟灞柳蜕变成了记忆,取而代之的是灞河河流污染, 河水水质发黑发臭。两岸垃堆积成山,过度的挖沙造成了严重的 地质灾害。挖沙造成了灞河河床严重下切(达 6米之深),地质 灾害隐患严重。建国以来,浐灞河西安城市段洪灾损失已超过 12 亿。挖沙还造成了灞河桥垮塌、陇海线中断。这些情况严重影响7272中,观众是被动地接受视觉信息,此时摄影的直观性就显得很重 要,因为它可以迅速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而不被拒绝,从而留下深 刻印象。4.代入性。摄影能真实、形象地表现对象,创造特定的代入 感,使观者融入作品之中,所以容易从视觉上激发人们的需求欲 望,使人产生追求向往之情。四、平面设计和摄

6、影技术的关系摄影成为平面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其他设计元素相互 补充的,摄影必须要给设计留下一定的创作空间。也就是说设计 的概念和内容有的是交给摄影去完成,而有的是由其他手段来表 现,它们应该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不应该是相互游离。1. 摄影是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摄影是一种有条理的目的性、技术性很强的活动,而这种技 术又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这其中包括剧烈的思维活动和严谨 的科学技术,它用于谋求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更好的协 调,创造符合人类生理,心理需求的美感,并通过可视化表现达 到具体化的过程。我们庆幸生活在一个“读图时代”,人们可以 通过图片去认知物品,其效果是简洁有效。以广告摄

7、影为例,是 将照片作为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在实现商业营销目的同时,其 构思可以巧妙的融入大众对生活的感受,使广告做的生动感人。2. 平面设计中的可视图形主要靠摄影技术来实现平面设计中可视图像(包括逼真的影像和图形,以及画面中 用设计来搭建的虚构情节图片),大部分都是摄影技术的直接产 物。他们的任务就是让消费者从传达的信息里感觉到一种虚幻般 的魅力:既真实地再现商品物体的自然形态,又以超现实般的精 美影像呈现出耀眼的光芒,让我们看了之后过目不忘,从而产生 购买欲望。若有创意的广告要立意新颖而奇特,但不得离谱。否 则即使创意再好,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也可以说是徒劳无获。3. 摄影与设计的共通之处是

8、同属平面两维空间的造型艺术 摄影本体语言中的构成与布局,也是平面设计的灵魂。摄 影师总是需要面对一个现实三维空间去进行创作,他需要将他的 “厚积”在一种感悟或者触动中“薄发”,最终将这个三维空间 压缩成为一幅两维空间的作品。这种压缩或可称之为转换、抽 象、提炼。如果我们拍摄的景物与我们用肉眼所看到时一模一 样,那我们就很难得到对人有视觉感染力的作品,因为这其中缺 乏提炼,如果视觉效果变换了,其创作成份无疑加大了,虚幻的 影像施展了无形的魔力,弓I导消费者步入商品的海洋这是摄 影的魅力,也是设计的目的。平面设计使用广泛及内涵博大,摄 影技术与平面设计是相辅相成的,摄影技法是组成平面设计的一 部分

9、,同时平面设计对摄影素材的要求不断变化并越来越高。五、总结纵观影像在平面设计中如此丰富多彩的视觉表现,可以发现 任何一种特性都是受众需求的折射;任何方法与法则都是成功的 设计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总结与梳理。在平面设计中影像的运用 及运用方式都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根据所要传达的信息内涵, 经过周密设计和选择的结果。只有当这些影像的表现符合平面设 计的信息传达内容时,影像的艺术价值才能转换为平面设计的信 息价值。另外艺术设计中的许多方法与影像的表达方法都具有一 定的连通性,甚至许多表达思路或方法都是相同一致的,只是在 技术操作上存在区别,这也为平面设计者更好地掌握影像表达提 供了便捷的前提。参考文献

10、:1王天平.广告摄影教程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约翰?伯格,让?摩尔.另一种讲述的方式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吕凤显.摄影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272理论研究设计7373参考文献1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 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J.华中建筑,1998.16 (3): 75-77.3 王保国,张雅琴.再水一方浐灞N.西安日报,2008.3 (001).作者简介:吕向芳(1982-),女,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硕 士,河南南阳人,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设计。李琰君(1963-),男

11、,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导 师,教授,陕西户县人,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设计。张静,女,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雕塑专业,讲师,主 要从事雕塑研究。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滨水空间成了市民难以接近的场 所同。为了降低内城密度,疏解城市人口,同时改善生态能力, 增强城市景观水面和绿地面积,提过城市品味,美化人居环境, 西安市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决定对灞河城市段生态环境景 观进行综合治理,由此西安灞河滨水区规划建设应运而生,2004年9月,西安市人民政府设立了浐灞河流域综合治理区治理的管 理机构,开始筹划建设,一期工程于从2005年起大约用10年左右 的时间完成。三、景观

12、设计建设存在的问题西安灞河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 人居环境。现在的滨水区已成了市民们经常休闲游憩的地方,并 且激发了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同时对城市形象的改变也起了 功不可没的作用,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 植被结构单一,景观结构单调笔者在灞河滨水区处调研发现:灞河滨水区植物群落主要分 为垂柳-杂草群、芦苇-杂草群、香蒲-杂草类、杂草类和水生植 物等五种群落。灞河滨水区植物类型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人为 的过度干预和生境类型较少导致了该区的植被结构相对简单化, 且群落长势较差,生物量很低。如:柳林-杂草群也只在灞河的 灞桥两侧、绕城高速灞河特大桥两侧有小面积零星分

13、布;香蒲 群、芦苇群虽有存在,但分布面积明显较少,相对面积较大的芦 苇群在灞河绕城高速至西康铁路桥之间有集中成片的分布,其它 区域多为零星分布。2. 亲水驳岸设计景观单一,活动类型过于单调在灞河河道的建设中,不得 不考虑防洪的问题,所以采用的是 兼亲水、生态与蓄水防洪功能为一 体的复式驳岸,设有亲水平台和 滩面平台,供游人游览。然而在实 际为防洪修建的混凝土护岸,并没 有到生态驳岸的效果,这种设计, 能使人很容易接触水,但是容易给 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的感觉(图1)。这种做法虽然能使整个河岸 景观看上去简洁、美观,但是却忽 略了人在河边的感觉,亲水岸边几 乎没有种植植物,不能获得良好的 亲水感

14、,没有特色可言。有些节点 空间功能单一、目的性过强,能满 足游人的聚众、休息,却没有考虑 到在周边或利用自身空间适当设置 相对私密性的空间以满足特殊人群 的使用。例如,某些休憩广场(图2),除了简单地放置座凳外,没有 任何空间的划分和引导亲水观水的空间暗示,做法单调。灞河滨 水休闲空间里,活动相对来说是比较单调,人们的主要活动是垂 钓、散步、摄影。灞河能真正提供丰富的空间还是比较匮乏的, 不足以吸引市民参与其中。所以如何让丰富的活动注入,进而来 提高灞河滨水区休闲空间的整体品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3. 休闲空间景观层次不够丰富灞河两岸被定义为生态自然区。在景观的设计和序列组织 中,生态自然

15、区没有根据其所处的不同地段的主题特征和功能来 丰富景观环境,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各斑块间的功能连接,也就是 沿湖的亲水地带作为衔接整个滨水区的纽带,并没有很贴切的衔 接起各个景区,使整个滨水区形成完整的景观,只是一条直直的 水泥路连通整个滨水区,一排柳树作为行道树,路边的绿化也没 有太大的变化,让在亲水平台沿河散步的市民和游人感觉不到景 观的变化,缺乏序列空间的转折点和高潮,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 整体效果。灞河两岸的绿化主要是灞河路两侧的行道树绿化,以 新栽的垂柳为主。整个滨水区中,大片的草坪、低矮的灌木占的 比例比较大,让人的视线没有任何转折,可以直接看到很远的地 方,从而降低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多度

16、性。滨水区中常绿树种不 多,从冬季开始,直到第二年的3、4月份,许多光秃秃的树枝, 毫无景色可观。靠近河岸的乔木栽植太稀疏,即使若干年以后, 植物长成达到其观赏效果以后,也很难有绿树遮荫的效果。4. 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灞河作为西安城市开发阶段并具备城市内河和河流湿地的 滨水区,具备水、绿、亮、润、异,不同于西安市文物遗产的一 种新的生态体验,资源更是体现了文化生态和自然资源并重的一 个特点:既有浓郁的关中民俗风情,也有鲜明的自然环境。该区 域内及相邻区域拥有历史跨度大、不同时期、较高等级的历史遗 存、遗迹和遗物,以及丰富的人文活动和事件。由于历史原因, 灞河规划区的大多数旅游资源还处

17、于未完全开发或原始状态。区 域内许多旅游资源,由于环境变化,历史上人为破坏,自然景观 已受到极大影响或不复存在,如"灞柳风雪”、白鹿原上的"白 鹿传说”、灞亭的“折柳送别”等。区域内许多文物古迹资源, 由于地面赋存实物较少,加之对人文历史内涵挖掘不够,所以规 划区域内除少量资源已加以开发利用外,大多还处于未完全开发 或原始状态。5. 交通不方便由于灞河目前还是城市近郊河,城市交通较少到达 ,来这里 游玩的人主要是自己骑车或驾私家车,所以如何解决它的可达性 成了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灞河滨水休闲空间普遍存在交通 不便、可达性差的问题。这就使得作为城市滨水休闲空间为市民 提供

18、大量自然休憩空间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大部分市民 由于交通问题不愿或无法来到河边。该区公共交通主要存在以下 几个问题:现有的普通公交体系结构单一、线网布局不合理; 公交线路分布不均匀;站点的服务率低、系统服务水平低; 不能满足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另外,无障碍绿色步行系统 极不健全,限制了老年人、残障人 员等弱势人群的滨水行为。6. 游行路线设计不合理灞河东岸行道路线设计不合 理,除一条主路外,其余的小路, 都是由游人随意踩踏出来的(图3)。灞河西岸休闲步道与护岸之 间也存在问题,使人不能很好的接 触到水面,并且上下通道的距离较 远,人们大多都选择直接从斜坡上 爬上来。铺装设计大多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了艺术性,影响了 整体景观效果。此外施工工艺的粗糙、对施工细节的大意处理、 养护管理的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