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二语文六校联考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学校:长乐华侨中学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一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已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相灭相生、相反相成,都是显而易见的。B.汉初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治,因此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息,强调不扰民,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韩非讲求君道的无为,汉初黄老之学讲求臣道的无为,二者追求相同,都含有积极意义,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D.材料一最后一段引用《论语》《荀子》之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完全排斥无为这一观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B.在我国古代的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完全是出于功利性,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内在原因在于,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D.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在学完先秦诸子单元后,小明对材料给出的“‘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有所疑惑,请以苏轼为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本句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复活(节选)【俄】列夫·托尔斯泰“我有这样一件事,”西蒙松【注】重又说,“我知道您跟玛丝洛娃的关系,所以我认为有责任向您说明我对她的态度。”“究竟是什么事啊?”聂赫留朵夫问,不由得很欣赏西蒙松跟他说话的那种坦率诚恳的态度。“就是我想跟玛丝洛娃结婚……”“真没想到!”谢基尼娜眼睛盯住西蒙松说。“……我决定要求她做我的妻子。”西蒙松继续说。“我能帮什么忙呢?这事得由她自己做主。”聂赫留朵夫说。“是的,不过这事她不得到您的同意是不能决定的。”“为什么?”“因为在您跟她的关系没有完全明确以前,她是不能做出什么选择的。”“从我这方面说,事情早就明确了。我愿意做我认为应该做的事,同时减轻她的苦难,但我绝不希望使她受到什么约束。”“对,可是她不愿接受您的牺牲。”“根本谈不上牺牲。”“不过我知道她这个主意是绝不动摇的。”“哦,那么有什么必要找我谈这件事呢?”聂赫留朵夫说。“她要您也同意这一点。”“可是,我怎么能同意不做我应该做的事呢?我只能说一句:我是不自由的,可她享有自由。”西蒙松沉思起来,不作声。“好的,我就这样对她说。您别以为我迷上她了。”西蒙松继续说,“我爱她,因为她是个少见的好人,却受尽了折磨。我对她一无所求,但我真想帮助她,减轻她的苦难……”聂赫留朵夫听见西蒙松声音发抖,不由得感到惊讶。“……减轻她的苦难,”西蒙松继续说,“要是她不愿接受您的帮助,那就让她接受我的帮助吧。只要她同意,我就要求把我调到她监禁的地方去。四年又不是一辈子。我愿意待在她身边,这样也许可以减轻些她的苦难……”他又激动得说不下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聂赫留朵夫说,“她能找到像您这样的保护人,我很高兴……”“喏,这就是我所要知道的。”西蒙松继续说,“我想知道,既然您爱她,愿她幸福,您认为她跟我结婚会幸福吗?”“一定会的。”聂赫留朵夫斩钉截铁地说。“这事全得由她做主,我只希望这个受尽苦难的心灵能得到喘息。”西蒙松说,带着孩子般天真的神情瞧着聂赫留朵夫。这样的神情出现在这个平时脸色阴沉的人的脸上,那是很意外的。西蒙松站起来,抓住聂赫留朵夫的一只手,把脸凑到他跟前,羞怯地微笑着,吻了吻他。“那我就这样去告诉她。”西蒙松说着走了。西蒙松对他说了那番话,解除了他自愿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在他意志脆弱的时刻是沉重而别扭的,但此刻他的心情不仅并不轻松,甚至感到痛苦。他的内心还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西蒙松的求婚使他独特的高尚行为无法实现,使他的自我牺牲在他自己眼里和别人眼里降低了价值:既然这样一个跟她毫无关系的人都愿意跟她同甘共苦,那么他的牺牲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也许这里还有一种普通的妒意,因为他已经惯于领受她对他的爱,无法容忍她再爱别人。再说,这样一来也就破坏了他的计划:在她服刑期间同她生活在一起。她要是嫁给西蒙松,他待在这里就没有必要,他就得重新考虑生活计划。他还没来得及琢磨自己的心情,房门突然开了,传来刑事犯更嘈杂的喧哗,紧接着玛丝洛娃走了进来。她快步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是谢基尼娜叫我来的。”玛丝洛娃在他身边站住,说。“是的,我有话要跟您说。您请坐。西蒙松跟我谈过话了。”玛丝洛娃双手放在膝盖上,坐下来,样子很镇定,但聂赫留朵夫一提到西蒙松的名字,她的脸就涨得通红。“他跟您说了些什么?”她问。“他告诉我,他想跟您结婚。”玛丝洛娃的脸顿时皱起来,现出痛苦的神色。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垂下了眼睛。“他要征得我的同意,或者听听我的想法。我说这事全得由您做主,由您决定。”“哦,这是怎么一回事?何必这样呢?”她说,用那种一向使聂赫留朵夫特别动心的斜睨瞧了瞧他的眼睛。他们默默地对视了几秒钟,这种目光对双方都含义深长。“这事应当由您决定。”聂赫留朵夫又说了一遍。“我有什么可决定的?”玛丝洛娃说,“一切都早已决定了。”“不,您应当决定接受不接受西蒙松的求婚。”聂赫留朵夫说。“像我这样一个苦役犯怎么能做人家的老婆?我何必把西蒙松也给毁了呢?”她皱起眉头说。“嗯,要是能获得特赦呢?”聂赫留朵夫说。“哎,您别管我。我没有什么话要说了。”她说着站起来,走了出去。(草婴译,有删改)[注]西蒙松:政治犯,背叛贵族家庭,与父亲决裂,离家出走,投身革命。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向玛丝洛娃求婚前,西蒙松先征求聂赫留朵夫的意见,以示对聂赫留朵夫的尊重。B.西蒙松想与玛丝洛娃结婚,觉得她是少见的好人,却受尽了折磨,而他有责任去解救她。C.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始终以“您”称呼对方,表明两人刻意保持距离,有所保留。D.西蒙松的决定转变了聂赫留朵夫的选择,使他重新审视自我,促成“复活”路上的变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的对话当中,多次使用了省略号,语言的中断体现了西蒙松激动、忐忑的心理。B.在与玛丝洛娃对话之前,插入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体现出他的忏悔和愧疚,使人物形象立体而真实。C.西蒙松一反平时“脸色阴沉”的常态,“孩子般天真的神情”“羞怯地微笑着”等神态反映出他内心的激荡。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深入人物内心世界,配合人物对话、作者分析等手法,展示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心理。8.选文结尾,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之间有一段由谁决定是否接受西蒙松求婚的对话,请结合选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4分)9.《复活》结局的初稿是玛丝洛娃接受了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并与之结婚;在修改稿中,作者将结局改为玛丝洛娃和西蒙松结为夫妻。作者为什么这样改写?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叶公子高①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贡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夫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诸侯四邻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社稷不血食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为路寝,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故曰‘政在节财’。”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叶民有倍心,而说之“悦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惠。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而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是舍吾势之所能禁而使与不行惠以争民,非能持势者也。夫尧之贤,六王之冠也,舜一徙而成邑,而尧无天下矣。有人无术以禁下,恃为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明君见小奸于微,故民无大谋;行小诛于细,故民无大乱。此谓“图难于其所易也,为大者于其所细也”。今有功者必赏,赏者不得君,力之所致也;有罪者必诛,诛者不怨上,罪之所生也。民知诛赏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太上,下智有之。”此言太上之下民无说也,安取怀惠之民?上君之民无利害,说以“悦近来远”,亦可舍已。(节选自《韩非子·难三》)材料二: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也,而旧者新是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节选自《墨子·耕柱》)[注]①叶公子高:楚国大夫,姓沈,名诸果,字子高,封地在叶,所以称叶公。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惠之为A政B无功者C受赏D而有罪者E免F此G法之H所以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来,是“使……到来”,“烛之武退秦师”的“退”是“使……退”,二者用法相同。B.倍,指背弃,背叛,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词义相同。C.而,“就”或不译,表承接,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而”的意义用法不同。D.恃,依靠,依仗,与现在所说的“有恃无恐”“恃才傲物”两词中的“恃”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叶公子高、鲁哀公及齐景公均向孔子请教治国的方略。同一问题孔子给出不同答案。子贡对此不解,后经孔子解释,才知三国国内形势不同。B.圣明的君主善于在细微处发现小的坏事,在小事上实行轻罚,所以民众没有大的阴谋与动乱,这值得那些只知依赖效仿舜的君主们学习。C.墨子认为叶公子高不懂的是如何达到“近远者,新旧者”这一目的,但其提问时并未让孔子明白自身的疑惑,故其没有恰当提问。D.面对孔子对叶公子高有关政事的回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韩非子认为孔子的回答属于亡国之言,而墨子则认为孔子属于无效作答。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有功者必赏,赏者不得君,力之所致也。(2)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14.材料二中,墨子为什么认为叶公子高没有得到他想问的东西,孔子也未能正确地回答?请概括回答。(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始闻秋风①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②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③动,雕眄④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飕飗:风声。③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④眄:斜视。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运用拟人手法,“我”即秋风,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并由此生发的感慨。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C.尾联中的“君”指诗人,而“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局,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D.这首诗表现出的独特风格和美学趣味,正是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16.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两句,表达了胸怀抱负的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具有刚强的意志和毅力。(2)《春江花月夜》一诗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其中描绘花之美景的诗句为“,”。(3)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将进酒》中的“,”两句,也表达了这种潇洒自信的胸怀。(四)课内文言小题(本题共3小题,9分)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复众人之所过
一日克己复礼 B.恶施不孝
交相恶则乱C.自贼者也
故贼人以利其身 D.请事斯语矣
不足以事父母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小人喻于利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B.遂取楚之汉中地
泉之始达C.其后秦欲伐齐
故贼人以利其身 D.死而不亡者寿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下列与“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仁以为己任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C.请买其方百金 D.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①单就地理学意义考察,安第斯山区并不是什么丰饶之地。当大航海时代的冒险家们踏足这片新大陆时,横看竖看,这里都不像是有着高产粮食作物的沃土。但是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有一位从此地走出的“原住民”,将震动半个欧洲,乃至重塑整个世界。②这位安第斯山“原住民”四海为家,在汉语中拥有70多种名字。③有些人说,这是土豆、洋芋;还有些人说,这叫山药蛋、马铃薯……远在明代,徐光启便在《农政全书》里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④不过,徐阁老好像对土豆有些误解。据他描述,土豆“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事实上,如果他有机会踏足南美大陆,便会发现土豆A的不只是名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户外听评课记录内容
- 《旅游景区服务管理》课件
-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含答案)
- DB54T 0423-2024 公共数据 数据分类分级规范
- 《财政支出途径》课件
- 《全身解剖对应》课件
- 历史的教育价值模板
- 24年国开4238药物化学
- 《光的干涉作业》课件
- 论文写作讲座模板
- 2024安全员知识考试题(全优)
- 2024年3D打印加工合作合同
- 执着与变通二元思辨作文-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考前素材与押题范文
- 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题
-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英语 含答案
- 2024广州市劳动合同样本(标准版)
- 关于水浒传的题目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应急预案综合演练培训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 承诺诚信投标郑重声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