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复习(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_第1页
普通动物学复习(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_第2页
普通动物学复习(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_第3页
普通动物学复习(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_第4页
普通动物学复习(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课程时间安排理论课:1-14周,共20次课,40学时,2.5学分。实验课:4-14周,共9次课,30学时,1学分。实验地点和要求地点:水产楼504实验室。需携带:1)动物学实验指导2)实验报告册3)实验服(白大褂)4)铅笔、直尺、橡皮和小刀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概念: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每年至少有1种鸟和哺乳动物或植物绝灭,向着“树上没鸟

2、,地上没草”的趋势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大自然的改变对生物资源掠夺式的过度利用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外来种的引入自然条件的变化1.人口的增长2.人类对大自然的改变血吸虫病的流行和防控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中国血吸虫病感染的危险,血吸虫病可能向北迁移扩散。2007年发表在中文期刊气候变化研究进展(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三月份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变暖的趋势可能导致血吸虫和其中间宿主钉螺密度的增加。 血吸虫过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但是如果北方地区的日平均温度满足血吸虫在钉螺体内发育的起点温度值15.2

3、,它可能会向北扩散。3.生物资源掠夺式的过度利用大型动物由于人类的大批捕杀而灭绝:在澳大利亚和北美洲,自人类定居以来,74%86%体重在44千克以上的大型动物由于人类狩猎而灭绝(Martin,1984)。19世纪初有数十亿只旅鸽栖息于北美东部,迁徙鸟群可遮天蔽日达数天之久。后人们大量向西部迁移,每年被杀旅鸽以百万计,还用火车运到城市销售。从1870年起旅鸽数量骤然下降,1914年9月1日旅鸽被正式定为绝灭种类。 地球表面的40%区域被人类开发作为农业、城市、公路和水库,植被面积缩减,人工生态系统取代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大量自然生境丧失,许多生物因此缺乏适合的生存环境。 5.环境污染如现代工业所排

4、出的废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高,导致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气温的升高往往使陆地沙漠化扩大,生态系统失调,自然环境恶化,从而使一些物种失去原有的生存条件而灭绝。 输入过多有机废物能够造成水体环境缺氧的条件。 (图示 溪流中鱼类,由于有机污染造成缺氧引起的全部死亡。) 6.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本地蛇正缩小头部已避免食入锄足蟾早期消灭甘蔗蟾蜍的方法:高尔夫棒或板球球棍;近些年:用二氧化碳冻住或毒死。2010年:猫粮吸引食肉蚂蚁,小蟾蜍上岸被毒死。蟾蜍的毒液能够攻击食肉动物的心脏,但食肉蚂蚁对此免疫。8.自然条件的变化联合国第371号决议(1982.10.28)-世界自然宪章,重申人类必须学会

5、如何维持和增进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同时保护能够保存多种物种的生态系统,以造福今世和后世;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主持制定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指定1994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10年,组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制定多种策略。 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国际法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英文全称为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为CITES (Washington, 1973)等。196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World Cons

6、ervation Union),常简称为IUCN,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首次出版哺乳动物红皮书。2.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保护原则:每种类型的生物都是唯一的,也是人类应予以重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产生重大的地区、国家和全球效益的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费用与利益在国家间以及国内的公民间公平共享;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格局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增加的同时,需要政策和制定的改革为增加的基金得以有效利用创造条件;生物多样性保

7、护的优先重点应根据地区、国家不同而有所不同;公众意识的提高,决策者获得可靠信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的基础;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紧密相连等。目的: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挽救、研究和持续发展,达到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目的。就地保护是对原产地进行规划。主要手段:建立保护区。目的:严格地保护自然及控制资源的收获,拯救生物多样性。1999年,世界共8163个保护区,涉及7.5亿hm2的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1.5%或陆地面积的5.1%。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根据保护区的面积、保护对象、任务和目的,划分为8种类型的保护区(其中前5种是真正的保护区,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保护区野

8、生生物管理区景观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区人类学保护区特有保护地1)自然保护区是为了科学研究、教育、环境监测等建立的保护区。 较小的人为干扰,保护重要自然价值的地区。2)国家公园是范围较大的风景和自然景观区,具有各种各样的显著特征和生态系统的较大地区,在不威胁其价值的情况下,可进行参观、旅游、娱乐、科研等活动。主要特点是可以参观访问,但一般不允许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3)自然遗迹保护区是范围比较小的保护区,但能保护一个有特色的自然特征或古迹的地区。4)野生生物管理区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为目的人为控制区。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相似,但为了维持群落的特征,某些被许可的操作是允许的(如受控的采伐)。5)景观保护区

9、以人文、自然、民族、宗教、土地利用为特色的供旅游用的场所。容许当地居民对环境的非破坏性传统利用,特别是当地在环境的利用方面已经形成了当地的文化、民族和生态特色。在旅游和休闲度假方面,这些地区拥有特殊的待遇。6)自然资源保护区:当地特色资源集中地。7)人类学保护区容许当地传统社会维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禁止外界干扰。 通常,当地居民可以狩猎、在自然界采集自己需要的东西,进行传统的农耕。8)特有保护地允许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包括水源、野生动物、放牧、木材、旅游、捕捞等。 通常,生物群落的保护和上述活动是相容并举的。移地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形式。移地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凭借多种技术和设备,保护

10、生物多样性组分,包括遗传资源以及野生和驯化的物种,使之逐渐适应本地生长。主要设施1)基因库:种子库,精子、卵子库,种质保存苗圃等。2)试管植物组织和微生物培养的收集库。3)动物与植物的人工繁殖种群。4)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上述均是国际、国家水平的科研、教育基地,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共教育的中心。目前以保存种子的方式来储存保护材料是一种应用最广、最有价值的移地保护措施易于储存、占地少、所需劳力少、成本低。 小 结重点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生物入侵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作 业1、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生物入侵。2、简答题1)生物多样性的

11、三个层次及其面临的主要威胁。2)简述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预 习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 动物学发展简史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 动物分类的基础知识第二讲 绪论2国家环保总局,1994年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种类丰富。已记录主要类群的生物物种83,000余种。海洋生物超过13,000种,占世界1/4强。家畜、家禽共590多个品种(1989)。野生种质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是所有家养动植物的祖先,是重要的遗传资源和潜在的家养资源。生态系统丰富多彩。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第四纪冰期没有直接受到大面积的冰雪

12、覆盖,我国动物成为世界上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古老区系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特有性高。脊椎动物中,特有种有667个,占我国总数的10.5%。特有兽类72种,鸟类112种,爬行动物26种,两栖动物30种,鱼类427种。此外,还拥有有活化石之称的多种动物。具有各种用途的经济物种的资源也极其丰富。珍稀濒危:指生物种群的数量少,地理分布十分有限,不能适应环境变化,自身繁殖后代能力低下。野外绝迹:指野生种群已经消失,但人工放养或饲养的尚有残存,如麋鹿。绝迹:指国内野生种群已经消失,但国外尚有野生的种群,如高鼻羚羊。濒危:指野生种群已经降低到濒临灭绝或绝迹的临界程度,且致危因素仍在继续,如朱鹮、华南虎、东

13、北虎、白鳍豚等。渐危:指野生种群已明显下降,如不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势必成为“濒危”者,或因近似某“濒危” 物种,必须予以保护以确保该“濒危” 物种的生存,如金猫、云豹。稀有:指从分类定名以来,迄今总共只有为数有限的发现记录,其数量稀少的原因主要不是人为的因素,如沟牙鼯鼠、海南绒鼠等。不定:指情况不甚明了,但有迹象表明可能已经属于或疑为“濒危”或“渐危”者,如普氏原羚、假吸血蝠等。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1956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至2012年1月,中国共有36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移地保护主要利用植物园、动物园或繁殖中心来实现,但费用大、数量少、规模小、管理不善、经费不足等,限制发展。

14、成都卧龙大熊猫繁育中心、宣城扬子鳄,铜陵白鳍豚(或江豚)。管理人员精心护理大熊猫4.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就地保护是该行动计划的核心,移地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的补充。 具体目标:强化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完善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保护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就地保护,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二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生物: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事物都是生物。生物的分界,揭示了生物从原核到真核,从简单到复杂,

15、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方向。3.四界系统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学家有可能揭示细菌、蓝藻细胞的细微结构,并发现与其他生物有显著的不同,于是提出原核生物(Prokaryote)和真核生物(Eukaryote)的概念。美国人考柏兰(1938)将原核生物另立为一界,提出了四界系统,即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界和后生动物界。4.五界系统1969年,美国人惠特克(R.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即 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 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 植物界(Kingdom P1antae) 真菌界(Kingdom Fungi)

16、 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生物阶段的三个分支。原核生物-细胞的初级阶段,原生生物-真核生物的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植物、真菌和动物代表了进化的三个方向,即自养、腐生和异养。5.六界系统五界系统没有反映出非细胞生物阶段。我国著名昆虫学家陈世骧(1979)提出3个总界六界系统。生物的分界系统总结 (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群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担当消费者的角色。三 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 1 概念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它是研究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7、2 动物学的分支学科1)研究对象划分:原生动物学、贝类学、昆虫学、鱼类学。2)研究内容划分:形态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生理学、生态学、胚胎学等。3)边缘学科:动物生化、动物物理、仿生学等。4)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从生态系统到分子2006年10月首届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整合动物学:本质是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采用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来开展动物学的研究。主要整合两方面内容:尺度上:把宏观和微观的研究相互融合、补充;研究领域上:打破学科的界限,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畜禽饲养、鱼类养捕、食品加工均直接与动物打交

18、道。医药卫生方面:流行病(SARS、H5N1)、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管圆线虫病)。工业(工业原料和仿生学等)。1)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我国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动物种类及数量居世界前列,其中许多是我国的特有动物和珍贵动物,有些是珍稀濒危动物。为了开发利用动物资源,需要首先调查研究摸清动物资源的情况,这在我国尚是一项需要进一步完成的基础工作。2)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农业经济动物饲养和有害生物治理:为了发展有益的动物,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它们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满足其所需生活条件;防治有害生物。畜牧业遗传育种:为了不断改良品质培育新品种,也需要动物学知识,目前有关转基因鱼、兔、猪、羊

19、等工作不断有所报道,使人类改造动物的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多利”,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3)在医药卫生方面动物学及其许多分支学科,诸如动物解剖、组织、细胞、胚胎、生理、寄生虫学等是医药卫生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有些寄生虫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造成严重的疾病,如疟原虫、黑热病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所致的我国有名的五大寄生虫病,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如果没有动物学研究的配合是难以完成的。挂牛头卖马肉四 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 (一

20、)动物学的三个发展阶段1.16-18世纪及以前,描述性阶段。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在其著作动物史中描述了450种动物,并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被誉为“动物学之父”。林奈:瑞典人。1)自然系统将动物分为纲、目、属和种。分为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六个纲。 2)双名法,提出生物具有种的概念。但认为物种不变,物种由神创造。周礼和本草纲目。2.19世纪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单纯的描述阶段过渡到比较、探讨和总结规律的阶段,以进化论贯穿其中。细胞学说:1839年,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提出,认为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物种起源: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中心学

21、说是“自然选择”。拉马克:法国人,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主要观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1900。3.分子生物学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科的交叉渗透和新技术的应用,使研究工作更为深入细致、结果更为可靠,分子生物学时代到来。标志性事件:1)20世纪30年代前后:蛋白质分子结构、酶的性质和功能;2)40年代:验证了遗传因子的物质实体是DNA,核酸的化学构成研究有了突破;3)50年代阐明了DNA的分子结构。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20世纪20年代开始建立动物学的研究机构,同时在大学开设生物学系培养动物学研究人才。 1928年在北京建立北平

22、研究院动物研究所。 1929年在南京建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改为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分别独立为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 私立研究机构有:1922年设立在南京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1928年在北京的静生生物调查所以及1930年在四川的西部科学院。 1934年成立中国动物学会。 孙濡泳,兽类学和鱼类学,华南师范大学 郑光美,鸟类学,北京师范大学 赵尔宓,两栖爬行动物学,中国科学院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大学。 刘建康,水生生物学,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马建章,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东北林业大学 张亚平,动物遗传学,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康乐,生态基因组学,中科院动物所 Integrativ

23、e Zoology ,中科院动物所 动物学报-Current Zoology,中科院动物所 动物学杂志,中科院动物所 昆虫知识-应用昆虫学报,中科院动物所 中国昆虫科学(英文版),中科院动物所 动物学研究,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水生生物学报,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兽类学报,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英文) 四川动物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学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学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 1.研究方法观察描述综合比较实验论证2.学习方法(建议)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掌握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动物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以动物进化为主线

24、,掌握各类群新出现特征的进化意义五 动物分类的知识 (一)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意义:正确判断物种,以保证科研的客观性、对比性、重复性和科研价值。方法:过去以经济用途或表面上明显的少数特征为标准,进化论确立后,自然分类法。(二)分类等级7个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标准:动物之间的异同程度、亲缘关系的远近。客观性和主观性:种具有客观性。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如线虫。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1 概念物种:简称为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

25、相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2 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在自然情况下,不杂交或杂交不育的现象。主要形式:亲体相遇但不能交配:可能亲体交配时要求的生态条件不同;动物发情期不同;雌雄性器官不相配合;动物性行为不同。亲体即使能够交配,但雌雄性细胞不能完成受精或受精后杂种胚胎不能正常发育。杂种能生长和发育,但不能繁殖后代,即杂种不育。例如:骡:公驴与母马,染色体差异。 3 亚种是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了一定差别的群体。例子:东北虎和华南虎。无地理障碍可交配。4

26、品种品种是人工干预自然的产物,是种内由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性状的个体。例子:牛(役用、乳用、肉用);家鸡:肉用、卵用、卵肉兼用。 “在我国的养殖业规模化生产中,肉鸡进口品种占比达100%、奶牛为95%、种猪为92%、肉鸭为90%本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平均不到10%。于2014年2月21日在京举行的“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成果汇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表示,当前我国对国际动物品种的依赖非常严重,地方品种保护和利用力度亟待加强。 摘自中国科学报 (2014-02-25 第1版 要闻)(四)动物的命名1 双名法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首创双名法。它规定每一个动物都有一个学名,

27、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面的种本名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学名之后,通常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以便于校对原始资料和标本。野猪:Sus scrofa Linne。华南野猪:Sus scrofa chirodonta Heude。2 优先律国际动物命名法还规定,任何动物分类单元的正确科学名称,都应该是最早正确出现的名称。这一规定称为优先律,其目的是保证一物一名。如池鹭:原名为Buphus bacchus Bonaparte,现名为Ardeota bacchus (Bonaparte)3

28、种名不确定时有时当一个物种只知其属名,而种名不能确定时,或者只涉及某一个属,而不具体指出是哪一个种时,可在属名之后加sp.。如Canis sp.犬属。 划分依据:细胞数量、胚层、体形、体腔、体节、附肢、脊索以及内部器官的系统发生发展。门数:34门(11个)。小 结1、掌握物种、品种、双名法、生殖隔离和整合动物学的概念。2、掌握三界和五界分类系统的提出人、划分依据和主要内容。3、了解动物学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和利用网络查询动物学信息的方法。作 业一、名词解释 动物学、物种、品种、双名法、生殖隔离和整合动物学。二、简答题1、简述濒危物种的等级划分标准。2、三界和五界系统的

29、提出人、划分依据和具体内容。3、举例说明动物命名的双名法。预 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小测验1 就地保护是迁地保护的一种补偿性措施。2 对资源的过度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3 四川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4 达尔文被称为“动物学之父”。5 五界系统是由惠特克提出的,他把生物界分为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一、细 胞(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 细胞的发现过程(显微镜)1590年,荷兰詹森兄弟,第一架复式显微镜。)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首次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壁(软木的薄片)。3)1671年,英国人格鲁,意大利人马尔比基几乎同时

30、发现细胞里充满黏质。4)1831年,英国人布朗在兰科植物中发现细胞核。5)1861年,许尔兹等人确定动植物细胞都由原生质组成,并把核周围的原生质称为细胞质,核内的原生质称为核质。6)稍后,有人用渗透现象证明了细胞膜的存在。2 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1)内容:提出人:德国学者施莱登与施旺。时间:1839年。主要内容:认为整个生物界的各种生物虽然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千差万别,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的单位。2) 意义19世纪最伟大的三个自然界发现之一(物种起源、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生物科学从博物学中独立出来。促进了生物学各科及细胞学本身的发展,生物的构造与

31、功能、生长与生殖、个体的生理与病理、遗传与变异等都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1 细胞的分类依据:进化地位、结构的复杂程度、遗传装置的类型与主要的生命活动方式。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结构简单,没有以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细胞器,种类少,如支原体、细菌和蓝藻。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结构复杂,有定形核和完备的细胞器,种类多。所有的动物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2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光镜下(显微结构)细胞膜:质膜为主的细胞外被;细胞质: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体)、核液。电镜下(超微结构)多种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等。细胞壁质

32、体: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分为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巨大液泡,体积占90%。动物细胞和幼嫩的植物细胞内为分散的小泡。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中,由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分裂有关。(四)细胞的一般特征和共同特征1)一般特征 体积微小,形态与机能具有多样性。2)共同特征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上:a 能够利用和转变能量:线粒体,化学能-热能;b 具有生物合成能力:小分子-大分子;c 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能力:DNA复制;d 具有协调细胞整体生命的能力:内膜系统。(五)细胞周期1 细胞周期(cell cycle):细胞产生细胞的增殖过程具有周期性

33、,称为细胞周期。为细胞由前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为止之间的期限,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长,远远大于分裂期。2 分裂间期:是两次细胞分裂间的期限,主要进行DNA和蛋白质的合成,根据DNA的复制情况,分为三个时期:细胞进入G1期后,因种类、分工不同有三种可能:a 继续进行增殖:指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细胞,如骨髓细胞、消化道粘膜细胞等。b 暂不继续增殖:指处于休眠状态,如肝、肾细胞,只在损伤时,才补充。c 不再继续增殖:不再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细胞,如角质、神经、红细胞等 。 由于增殖细胞始终保持分裂活跃和不断增殖状态,对抗癌药物较为敏感,易被化疗药物杀灭。而非增殖细胞,由于细胞处于

34、"休眠状态",仅在一定条件下才重新进入增殖周期,故此类细胞对化疗不敏感,常为肿瘤复发的根源。细胞周期受各种内外因子的影响,利用这些因素可以调节细胞分裂。a 营养不足,细胞分裂中断;b 氧气供应不足,细胞周期延长;c 酸度、电离辐射、某些药品、无机离子和少量有机物都可以改变细胞周期。1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核仁首先伸长,在中间缢缩分开,随后核伸长,并在中部从一面或两面向内凹进横缢,使核变成肾形或哑铃型,然后断开一分为二, 中部缢缩分成两个子细胞。由于在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由纺锤丝构成的纺锤体,不发生由染色质浓缩成染色体的变化,故名。2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基本形式。核分

35、裂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时间短;核分裂后期,染色体接近两极时,细胞质分裂开始,时间长。特点:通过细胞分裂使每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基本相同的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形状、大小一致,每一染色单体所含的遗传信息与母细胞基本相同,使物种保持比较稳定的染色体组型和遗传的稳定性。3 减数分裂:是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导致生殖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过程。它是有丝分裂的一种变形,由相继的两次核分裂组成,细胞分裂了两次,染色体只分裂一次,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半。二 组 织定义:是一些形态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及其非细胞形态的间质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机能的集体。类型:

36、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1)结构特点: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间质构成的膜性结构。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和基底面2)分布:体表或衬在体内的腔、管、囊、窦的内表面以及内脏器官的表面。3)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和感受某些物理和化学刺激等作用。4)类型:根据分布、形态和功能进行划分。a 被覆上皮:存在机体内外表面。单层上皮:细胞形态多样,扁平、立方、柱状等。复层上皮:保护。b 腺上皮:单细胞腺(杯状细胞等)和腺器官(胃腺、肠腺、子宫腺等)。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外分泌腺(唾液腺、汗腺、肝脏等)。c 感觉上皮:特化上皮,嗅上皮、味蕾、视网膜等。1)结构特点:

37、少量细胞(种类较多)和大量间质构成。细胞分散在间质中,间质由基质和纤维组成。基质为均质的无定形物质,纤维呈细丝状包埋在基质中。 2)分布:分布最广,形态结构最多样化的一类组织,分布于各器官组织的间隙。3)功能:连接、支持、防御、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4)类型:根据功能和形态,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a 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由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构成散漫的网,纤维和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包埋在无色透明胶状的基质中。分布:广泛分布于皮下、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功能:除具有填充、连接、支持、缓冲等机械作

38、用外,还有营养、防御和输送代谢产物等作用。b 致密结缔组织 纤维排列紧密,间质由大量的胶原纤维或弹力纤维组成,基质和细胞较少。肌腱由大量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组成,成纤维细胞成行排列在纤维束间。皮肤真皮层的胶原纤维交织成网。韧带及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膜,是由大量弹性纤维平行排列构成。C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在成群的脂肪细胞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将其分隔成许多脂肪小叶。特点:含大量脂肪细胞,其中储有大量脂肪,分布在许多器官和皮肤之下。功能:具有支持、保护、维持体温等作用,并参与能量代谢。d 软骨组织特化的致密结缔组织,由少量软骨细胞、大量的纤维和基质构成。间质包括凝胶状基质及埋藏于基质中的纤

39、维,软骨细胞位于基质的小室(陷窝)内。特点:间质坚固而有弹性。根据纤维的性质不同,分为:透明软骨:关节、肋软骨、气管环及胸骨等,含纤细的胶原纤维;弹性软骨:耳廓、会厌等处的软骨,含弹性纤维;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盘等处,含大量胶原纤维束。e 硬骨 是一种坚硬的结缔组织。间质:由骨基质(包括有机物和硫酸钙、磷酸钙)和骨纤维组成,构成坚硬的骨板。骨细胞:扁平多突起。骨细胞夹在相邻两层骨板间或分散排列于骨板内。骨细胞体所在的空间称为骨陷窝,其突起所在的空间称为骨小管。f 血液液态的结缔组织,由血细胞(有形成分)和血浆(plasma)组成。血浆:为淡黄色液体,相当于间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在血管中纤维以

40、蛋白原的形式存在)和血清。血细胞:红细胞、多种白细胞及血小板。红细胞: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可吞噬异物、细菌和坏死组织,产生抗体和免疫物质,参与机体防御技能;血小板:也被称为凝血细胞(在哺乳动物为巨核细胞的碎片),血管创伤后,血液马上聚集成团,血小板起一定作用。 3 肌肉组织1)结构特点:由肌细胞构成的组织,无间质。肌细胞一般细长呈纤维状,被称为肌纤维。2)分布:附着于骨骼上及内脏器官中。3)功能:舒缩,如高等动物躯体和四肢的运动、消化和生殖管道的蠕动、血液的流动、心脏搏动、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排出等。4)种类:根据形态结构和分布,分为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4 神经组织 1)结构:神经细胞(胞

41、体和突起)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机体内、外刺激和传导冲动的能力,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或神经节内,突起由胞体伸出,根据其形态和机能可分为:(1)树突:1至多个,神经冲动传入细胞体,树枝状。(2)轴突:只有1个,起始部圆锥状,变细变长,末端树枝状,传出冲动。神经胶质细胞:是一些多突起的细胞,突起不分轴突和树突,主要是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修补等作用。三 器官与系统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如胃、小肠、心、肝、脾、肺、肾等。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称

42、为一个系统。小 结1、掌握细胞周期、组织、器官、系统等概念。2、掌握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提出年代和主要内容。3、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的共同特征和细胞分裂的类型。4、掌握四大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5、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发现过程。作 业一、名词解释 细胞周期、组织、器官、系统。二、简答题1、简述动物细胞的共同特征。2、简述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3、简述细胞分裂的类型。4、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提出时间和主要内容。5、高等动物体内四大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预 习 原生动物门小测验1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2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的单位,动物体都是由真核

43、细胞构成的。3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分裂有关,在植物体中不存在。4 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远大于分裂期。5 品种是人工干预选择的产物,是种内由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性状的个体。6 沃森和克里克是细胞学说的提出者,细胞学说的提出标志着生物科学从博物学中分离出来。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单细胞生物,少数为多细胞组成的群体,但至多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单细胞动物:整个动物体由一个真核细胞构成。类器官(细胞器):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内,分化形成了若干特殊结构,执行着类似高等动物的某些器官的功能,这种结构称为类器官。如运动、消化、排泄等。原生动物是简单和复杂的统一体。 群体原生

44、动物:有些种类的原生动物,如鞭毛虫,通过母体的分裂生殖产生许多子体,这些子体有时并不分开,相互集合在一起,行独特的群体生活,由几个到几千个或上万个个体组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脱离母体后能独立生活。多细胞动物:细胞高独特化,形成组织、器官和系统,其生存极大地依赖于细胞间及机体的完整性。细胞若脱离有机体,一般不能独立生活。2、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大部分个体在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一般在3-300m之间;某些变形虫直径可达5mm,最大的有孔虫壳直径达12.5cm。3、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伪足:为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分为叶状、丝状、网状

45、和有轴伪足等,进行变形运动。鞭毛:一根到数根,较长,可在一个平面或三维空间内波动。波动方向多从基部向顶部推进,少数相反。纤毛:数目较多,较短。运动方式一般分为有效击水和回复击水两种。有效击水时,纤毛仅在底部弯曲,击水方向与虫体运动方向相反;回复击水时,纤毛弯曲蜷缩着收回原来的位置击水方向与虫体运动方向一致。结构:都由类似中心粒的基体发出,基本结构为9(2)+2结构,双联体微管上臂的主要成分是动力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似,具有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双联体微管和中央单体微管由类似肌动蛋白的微管蛋白组成。微管本身并不伸长或缩短,微管之间的滑动造成了鞭毛和纤毛的运动。动力蛋白上的ATP酶促使ATP水解,从而将

46、化学能转化为相邻微管之间滑动的机械能。4、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具有叶绿体和有色体的原生动物与植物一样,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称为植物性营养或光合营养,如绿眼虫;动物性营养:原生动物吞食其他生物或有机碎片,与体内溶酶体合为食物泡,在细胞质内消化和吸收。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通过排异作用排出体外,如草履虫。腐生性营养: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质。如寄生的原生动物。很多原生动物兼有多种营养方式,如眼虫有光时营植物性营养,无光时营腐生性营养。5、生殖方式多样性。1)无性生殖:可分为二分裂、复分裂和出芽等方式。二分裂:原生动物个体经有丝分裂,形成约相等的两个子体,如眼虫的纵

47、二分裂、草履虫的横二分裂、角鞭虫的斜二裂等。复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多次,形成多核体,核周围再由细胞质包围后质裂,最后形成许多单核子体,如疟原虫的裂体生殖。出芽生殖:即由母体的一部分凸出并发育为小的芽体,小芽体离开母体后长成新个体,有时可以同时形成很多芽体,如管足虫。 2)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同配(大小、形状相同的配子结合,如有孔虫)、异配(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配子结合)和卵式生殖(大小、形状不同的配子结合,即精卵结合)。接合生殖:见于纤毛虫,生殖时两个虫体暂时黏合在一起,细胞质相互通连,大核崩解,小核分裂数次,互换小核(相当于受精作用),随后两虫体分开,核物质重组、分裂,最后每个纤毛虫产生4

48、个子虫体。6、协调与应激性具有感觉细胞:如感受光线的眼点,感受触觉的纤毛和鞭毛等。没有感受细胞器的种类: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可能是一般的细胞质反应;各种刺激信号,可能通过与膜受体或质受体结合而诱发一系列生理反应。神经肽的存在与原生动物的协调和应激性有关,对刺激的反应方式:一为运动性,刺激可加快或抑制随意运动;二为向性或避性,表现为对光线和食物的趋向性、对毒物的逃避性等。7、大多数个体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能形成包囊。包囊:在不良环境下,一些原生动物的细胞向外分泌类似于植物纤维素的一些物质,形成一层或两层外膜,包裹身体,形成包囊。遇到适宜的环境,包囊破裂,能再次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意义:是一种度过不良

49、环境条件的适应现象,同时为其传播提供了合适的途径。8、栖息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世界性分布,分为淡水、海水、土壤和寄生原生动物四大生态类群。二 原生动物的分类意见不一,四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纲:(一)鞭毛纲-绿眼虫(二)肉足纲-大变形虫 (三)孢子纲-间日疟原虫 (四)纤毛纲-大草履虫(一)鞭 毛 纲1.主要特征以一根或多根鞭毛为运动胞器。行植物性、动物性和腐生性营养。无性生殖一般为纵二分裂。2. 代表动物-绿眼虫1)生活环境:有机质丰富的地方2)形态结构体形:前端钝圆,后端尖鞭毛、轴丝、基体、根丝体、核。表膜叶绿体:副淀粉粒眼点:趋光性。光感受器:感受光线强弱储蓄泡和伸缩泡:伸缩泡可将细胞质中

50、过多的水分及部分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3. 重要类群根据营养方式不同,分为:1)植鞭亚纲:具色素体,光合作用,多数自由活动。淡水群体原生动物:盘藻虫、空球藻虫、团藻虫等。小丽腰鞭虫:含神经毒素,对甲壳类无害,对人和其他动物有害。使水污染: 钟罩虫、尾窝虫、合尾滴虫等。  赤潮(red tides) :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的海水变色变质现象的总称。夜光虫、沟腰鞭虫、裸甲腰鞭虫等。利氏曼原虫:寄生于人、犬及多种啮齿类和蜥蜴等的网状内皮组织或皮肤的巨噬细胞内。分布于我国的是杜氏利什曼原虫,又名黑热病原虫。症状:肝脾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死亡率达90%以上

51、。生活史:人体(或狗)和白蛉子,黑热病主要靠白蛉子传染,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锥虫:血液和其他组织中,靠波动膜和鞭毛运动,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冈比亚锥虫和罗得西亚锥虫:侵入脑脊髓,昏睡病,靠采采蝇传播,分布于非洲;伊氏锥虫:寄生于血液和淋巴液中,靠牛虻和螯蝇传播,主要危害马、牛、骆驼等,引起马苏拉病。(二)肉足纲(Sarcodina)1.主要特征伪足形态多样,起运动和摄食作用吞噬营养。多数种类自由生活,体裸露或有外壳或内骨骼。无性繁殖为二分裂,如有有性生殖,则形成有鞭毛的配子或呈阿米巴状。1)生活环境:生活在清水池塘或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通常在浸没的植物或其他物体上面的黏性沉渣中易于

52、找到。2)形态结构透明质膜:内、外质。伪足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变形运动:凝胶质和溶胶质相互转变,虫体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变形运动,可能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关。排遗:变形虫体内不能消化的物质,随着变形虫的前进,留于虫体后端,通过质膜排出体外,这种现象称为排遗。3.重要类群根据伪足形态:1)根足亚纲:叶状、指状、丝状、根状或网状伪足,无轴丝,多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如痢疾内变形虫、大变形虫、表壳虫等。2)辐足亚纲:伪足针状,具轴丝,体呈球形,多漂浮生活。如太阳虫、放射虫。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在人的肠道中,溶解肠壁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比较和缓,大滋养体能造成腹膜炎,以及肝肿,发烧等

53、症状。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生活史的三个阶段大滋养体:个体较大,约为12-40微米,运动较活泼,能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肠壁组织,吞噬红细胞。小滋养体:个体较小,约为7-15微米,伪足短,运动较迟缓,寄生于肠腔,以细菌和霉菌为食物。包囊(4核):原生动物不摄取养料阶段,有囊壁包围,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是寄生原虫的感染阶段。痢疾内变形虫生活史(三)孢 子 纲1. 主要特征全部营寄生生活,缺乏运动胞器,或仅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胞器。很多种类具顶复合器结构(与侵入寄主细胞有关),包括类锥体、极环、棒状体、微线体等结构。

54、生殖方式和生活史复杂。具有3个典型的生活史阶段:裂体生殖(营养体-裂殖体-裂殖子,复分裂)、配子生殖(大小配子结合为合子)、孢子生殖(合子-孢子母细胞-孢子-子孢子)。子孢子是传播阶段。2. 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内的有四种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世界性分布。恶性疟-瘴气,疟疾-打摆子。两个寄主:人(红细胞和肝细胞,中间宿主)和雌按蚊(终末宿主)。1)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开始。2)在雌按蚊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在我国传播疟疾的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巴巴拉按蚊。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人体内(肝细胞和红细胞)1)红细胞外期,复发根源,迟发型2)红细胞前期,速发型3)红细胞内期雌按蚊体内3.重要类群球虫:寄生于脊椎动物消化器官的上皮细胞内,特别是鱼、鸡、兔的幼体阶段。用80度的热水清洗笼具。血孢子虫:疟原虫、巴贝斯焦虫、泰勒焦虫。粘孢子虫:大部分寄生于鱼类,极少数寄生于两栖爬行类。脑粘孢子虫、鲢碘泡虫。微孢子虫:蚕、蜂微粒子虫。小 结1.重点掌握单细胞动物、包囊、变形运动、排遗、滋养体、接合生殖和赤潮等概念。2.掌握原生动物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