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学设计_第4页
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 苏联的崛起 成武县实验中学 张玉颖一:课程标准:了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认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成就了解很多,但是对于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了解很少,甚至不了解。因此在课堂通过数据资料向学生介绍,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分析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的利与弊,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三、教材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但是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

2、在严重的问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带来的缺点与弊端,以及个人崇拜风气,成为苏联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与生产力提高的严重障碍。4、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2、过程与方法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

3、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五、重难点 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六、设计思路或意图:1、由斯大林的图片导入新课的学习。 2、让学生了解苏联建设的理想与取得的成就。 3、让学生能正确、全面的认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利弊。 4、以史为鉴,指导学生结合本国的国情谈谈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七、教学过程学生看图片,导入新课:1922年苏联成立。1922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成为苏联崛起中的

4、重要人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一)、理想与成就让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措施与成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这一目的知识点。工业化1、展示斯大林有关材料,了解苏联的理想是什么?(社会主义工业化) 提出问题,为实现这一理想,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制定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2 、西方媒体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是红色梦想家的空想。” 但一五计划(1928-1932)激起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巨大热情的劳动积极性,成为推动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展示一五计划成就的代表图片,知

5、道一五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3、二五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展示制作的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的历史课件 苏联人民高度的共产主义精神使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令世界刮目相看。在基础很差、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有过的。所以,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也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沿用。问题讨论:苏联短时期取得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农业集体化为了适应工业化需要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方法-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展示图片集体化的结果: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

6、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严重的问题就是斯大林模式,引出第二个标题(2)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观看视频苏联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存在的问题学生总结 教师提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联在经济建设中有什么特点?引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 。1、思考 1 斯大林模式形成于何时?形成的标志? 2 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3 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教师点评2、斯大林模式形成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标志斯大林

7、模式形成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答: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同时,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分析归纳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政治上: 权利高度集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图表反映斯大林时期民主法治匮乏,很多干部在大清洗中惨遭杀害。中考题目趣味表演反映斯大林时期的个人崇拜 特点(高度集权)4、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小组交流,思想碰撞)“利”: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

8、”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5、以史为鉴,结合国情谈谈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 、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使农、轻、重应按 比例协调发展; 、政治上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等。 8、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此外,我们还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及其模式。九板书设计 第2课 苏联的崛起1、 社会主义工业化1、 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 措施与成就:一五计划-农业国变工业国 二五计划-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9、3、 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2、 斯大林模式1、 形成时间与标志2、 特点3、 利弊十、课堂检测(2016·四川雅安)12“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2016·湖南邵阳)18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B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C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2016·辽宁沈阳)14工业化时期,苏联充满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豪情。1935年8月,顿巴斯煤矿年轻推煤手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6小时内,用风镐挖煤102吨,超过原定13位。在他的带动下,苏联掀起了突破旧定额,创造新纪录,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此人这种无穷的热情和创造力迸发于A 列宁时期 B斯大林时期 C叶利钦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2016·广西梧州)132016年是我国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局年。我国政府以“五年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