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一、选择题1 .建设美丽泉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A.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 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C.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D.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2 .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3.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C.用燃着
2、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4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的气味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 .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蜡烛白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C22H25NQ,下列说法6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中正确的是()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 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 25: 1: 6学无止境! D.秋水仙碱中氢
3、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如图是某反应的微7.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需代表氧臣子O代表碳原子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 00和瞩化学性质相似 W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8.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前反应后A. 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8 .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为3: 17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D.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 109 .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
4、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体液唾液胆汁胰液pH6.6-7.17.1 - 7.37.5- 8.0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酗: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10 .金属Ni、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 X、Y、Z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盐溶液Y盐溶液Z盐溶液Ni无无有Mn无有有A. X Mn Y Ni ZB. Z Ni Y Mn X C. Z Mn Y Ni X D. X Mn Ni Y Z11 .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属同
5、种元素B.属于稀有气体元素C.和的化学性质相似D.属于金属元素12 .以下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检验氢气的纯度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证明CQ密度比空气大13 .下列过程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高温A.赤铁矿冶炼生铁:FeO3+3CO=皿2Fe+3CO置换反应14 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 (OH) 2+COCaCO+H2O 复分解反应C.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2H20- 2H2T+O2T 分解反应占燃D. 一氧化碳作燃料: 2CO+Q .2CO 化合反应14.如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氯
6、化钙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B硫酸钾溶液氢氧化钾适量的稀盐酸C二氧化碳氯化氢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二氧化镒氯化钾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A. AB. B C. C 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5小题,共27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5 .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3个俊根离子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2”的意义:2Cu; O2 .(3)某含氟牙膏中含有一种化学式为N&FPQ的物质,已知F元素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16 .近年来,“白色污染”、“水污染”、“雾霾”等问
7、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回答下列 问题:(1)写出雾霾产生的一条原因 ;(2)水污染有很多危害,写出其中的一条: .(3)怎样减少白色污染(答出一点即可) .17 .如图是氯化钾和硝酸钾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图.(1) 15C时,KNQ的溶解度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Cl的溶解度.(2) 40c时,KCl的溶解度是 g,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 为.(3)比较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任写一条).(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
8、质量分数一定不变C.30c时,分别将10g KCl和10g KNO3配制成饱和溶液,前者需要水的质量较多D.分另I将40c时的KCl和KNQ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c时,后者析出的晶体较多.010 20 3040 30 50 温度七18. (7分)如图如示,若将稀 HSQ比作初三学生在“应急演练”中,要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层中至少打开一道门(即能与 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才能到达出口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填化学式)进口一 一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原则疏散
9、,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填化学式),所有楼层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共有 种.(2)写出疏散路线上经过第三层时的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层.第五层第四层不一H第二层1=11用一层19. ( 7分)如图所示装置的 U形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1)若右侧管内挂的是滴有酚酗:试液的滤纸条,向小试管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 变化是;若先在小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固体,再进行上述实验操作,则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滤纸条有相同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2)若右侧管内挂的是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晾干的.向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
10、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要让气球明显变瘪,可用针筒向U形管内注入足量的溶液.三、(本大题包括 2小题,共14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20. (8分)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C为相对分支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k E均为无色气体.请(3)回答:(填化学式).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A+E- B+C: G与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 过氧化钙(CaQ)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潮
11、湿空气及水中缓慢放出氧气,广泛应用于渔业等领域,如图是以大理石(含 AI2O3及其他不溶于水页不溶于酸的杂质)等为原料制取CaQ的流程图:氨水(1)操作a、b、c的名称都是;(2)操作a的目的是;(3)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四、(本大题包括 2小题,共18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22. (10分)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汨加 墟而小J*VsTff 扎的丁 |卜亨|某调就展务工力外至鬲L 一 乙丙图1(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下
12、同);搅拌时用筷子代替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小明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 (填一种厨房调味品)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序号).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选用甲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A.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B.加热高镒酸钾固体制氧气C.粉末状的锌与稀硫酸制氢气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填编号,卜同);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下列哪些方法可检验二
13、氧化碳已收集满(填序号).A.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部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至集气瓶口C.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23. ( 8分)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和SO4、NaNQ (亚硝酸钠)、NaCl (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 要成分.(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查阅资料:化学式NaNO2酸碱性与稀盐酸作用碱性放出棕红色气体NaC1中性不反应毒性有无(3)提出猜想:猜想I:只含有 NaCk NKO4猜想n:只含有 NaCl NaNO2猜想出:只含有 猜想IV
14、:含有 NaCk Na2SO4、NaNQ(4)进行探究步实验操作骤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储水溶解,向试管1滴入无色酚酗:溶液,向试管2滴入过量的氯化钢溶液.二 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储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实验现象结论试管1:溶一定有液变红色一定没试管2:无 有.明显现象有白色沉 一定有淀产生(5)通过实验,猜想 成立.(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蒸发.五、(本大题包括 2小题,共13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24 .某快递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快递有海化学品,因化学品泄露,导致多人伤亡,被
15、称为“夺命快递“夺命快递”中的化学品是氟乙酸甲酯(化学式为C3H5FQ),是有毒液体,在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1)氟乙酸甲酯(C3H5FQ)相对分子质量是 ;(2)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的质量比是 ;(3)有人说这“都是化学惹得祸",你如何评价? .25 . (10分)“氯碱工业”是我国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主要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通电水,其化学方程式为:x NaCl+2HOx NaOH+H4 +C2 T .在20c时,取100g饱和NaCl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产生氯气(CU的质量为7.1g.(已知:20c时,NaC1的溶解度为36g)请分析
16、并计算回答:(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上述反应中x=.(2)通过计算,上述过程中同时产生H2的质量为 g.(3)计算电解后剩余溶液中 NaC1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建设美丽泉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A.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C.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D.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A、根据工业污水会污染环境分析;B、根据电池会污染环境分析;C、根据建筑工地扬尘会污染空气分析;D、根据吸烟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分析.【解答】解:A、工业污
17、水超标排放会污染环境,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利于改善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污染环境,不利于改善环境,故B符合题意;C、建筑工地扬尘会污染空气,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利于改善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D、吸烟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利于改善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D.干冰升华
18、、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蜡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B、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氮气用于食品包装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铁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铜用于制电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电性;D、干冰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小苏打用于焙
19、制糕点是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3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防范
20、爆炸的措施【分析】A、根据铁生锈的探究不用采用什么特殊材料,只要利用水与空气即可分析;B、根据选择不同的溶质即可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析;C、根据天然气是易燃性物质分析;D、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即可.【解答】解:A、铁生锈的探究不用采用什么特殊材料,只要利用水与空气即可,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B、 选择不同的溶质即可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C、天然气是易燃性物质,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易发生爆炸,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实验;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是温度、表面积的大小等,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故选:
21、C.【点评】此题是一道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对生活中的化学要有较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难度不大.4.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组成的测定.【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
22、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蜡烛白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消除
23、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T是固定不变的,故 A错误;B、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 B错误;C、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 C错误;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6.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Q,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 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C.秋水仙碱分子中
24、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 25: 1: 6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 C22H25NO6,可见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B.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 022H25NQ,可见一个秋水仙碱分子中有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错误;0.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 022H25NO6,可见其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 25: 1: :
25、 6,故正确;D.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 022H25NO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X22=264;氢元素的质量为1X25=25;氮元素的质量为14;氧元素的质量为16>6=9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图是某反应的微7 .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需代表氧癌子O代表碳原子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0 0®和蒯绳| 化学性质相似d 鼬 是保持氧气
26、化学性质的微粒【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有 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二氧化碳,反应的方占燃程式是:2CO+G2CQ,由此可知:A、反应前是三个分子,反应后是两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该变,故错;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错;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D、氧气的化学性质是由氧分子保持的,故对.答案:D.【点评】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
27、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由方程式再解答简单 了.8 .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为3: 17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D.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 10【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
28、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 - 6%=34% ,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 34%=3: 17,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 28%: 34%=14: 17,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
29、恒定律9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体液唾液胆汁胰液pH6.6- 7.17.1 - 7.37.5- 8.0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酗: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分析】A、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大于 7 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胰液的酸碱性以及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判断.D、根据酚配试液只能测溶
30、液的酸碱性分析判断.【解答】解:A、唾?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错误.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C、胰?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D、酚酬:试液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金属Ni、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 X、Y、Z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盐溶液Y盐溶液Z盐溶液Ni无无有Mn无有有A. X Mn Y Ni ZB. Z
31、 Ni Y Mn X C. Z Mn Y Ni X D. X Mn Ni Y Z【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 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根据反应的能否发生来判断 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金属 Ni只能和Z盐溶液反应,说明 Ni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但比X、Y都弱;金属 Mn不能和X盐溶液反应,能够和 Y盐溶3和Z盐溶液反应,说明镒的金属活动性 比X弱,但是比Y、Z都强,即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Mn>Y>Ni>Z.由以
32、上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反应的能否发生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 培养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灵活应用能力.11.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属同种元素B.属于稀有气体元素C.和的化学性质相似 D.属于金属元素【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时,元素种类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 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相似.【解答】解:和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和是同种元素.和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稀有气体是指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33、所以不属于稀有气体.11号是钠兀素,属于金属兀素.故选B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点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但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 镁原子和氨原子.12 .以下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证明CQ密度比空气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分析】A、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B、根据氢气验纯的方法进行解答;水中的白磷不C、根据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从而验证出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从而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进行解答;D、根
34、据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证明CQ密度比空气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碳可以和氧气反应,但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使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会达到最大,测不出氧气的含量,故A符合题意;B、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轻微的爆鸣声,则证明氢气比较纯净,故B不符合题意;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从而验证出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从而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所以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
35、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D、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证明CQ密度比空气大,故能达到验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 法和技巧.13 .下列过程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A.赤铁矿冶炼生铁:FeO3+3CO向皿2Fe+3CO置换反应14 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 (OH) 2+COCaCO+H2O 复分解反应C.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2H2- 2H2T+O2T 分解反应占燃D. 一氧化碳作燃料:2CO+Q_ 2CO 化合反应【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首先判断反应的实验
36、现象是否正确,若正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T和J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判断反应类型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中 CaCQ后面没有标注J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O2+Ca( OH) 2 CaCQ J +H2O,故选项错误.I诵申|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L2H2T +QJ ,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
37、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14.如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氯化钙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B硫酸钾溶液氢氧化钾适量的稀盐酸C二氧化碳氯化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二氧化镒氯化钾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A. AB. B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
38、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不 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Q和HCl气体均能与NaQ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 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镒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
39、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 杂得到二氧化镒,选项中的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的是氯化钾固体,故选项所采取的 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5小题,共27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5.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4P2。5 ; 3个镂根离子 3NH;(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2”的意义:2Cu铜原子的个数为2 ; O2一个氧离子带有 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
40、(3)某含氟牙膏中含有一种化学式为N&FPQ的物质,已知F元素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 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 字.(2)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
41、(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4P2。5.由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 字;3个俊根离子可表示为: 3NH4+.(2)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Cu中的“ 2”表示铜原子的个数为 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O2一中的“ 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3)钠元素显+1价,F元素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
42、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 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X2+ (-1) +x+ (-2) X3=0,则x=+5价.故答案为:(1) 4P2O5; 3NH4+; (2)铜原子的个数为2; 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3)+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近年来,“白色污染”、“水污染”、“雾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雾霾产生的一条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2)水污染有很多危害,写出其中的一条:大量水生物死亡 .(3)怎
43、样减少白色污染(答出一点即可)减少使用塑料品或答回收废旧塑料等.【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分析】(1)空气的污染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2)水污染会使大量水生物死亡,更主要的是危害人体的健康等;(3)要解决白色污染,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品,回收废旧塑料,而焚烧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塑料也不能禁止使用【解答】解:(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建筑粉尘、秸秆烧燃、垃圾都能够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这些是都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2)水污染会使大量水生物死亡,更主要的是危害人体的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等;(3)要解决白色污染,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品,回收废
44、旧塑料,而焚烧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塑料也不能禁止使用.故能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弃塑料.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2)大量水生物死亡;(3)减少使用塑料品或答回收废旧塑料等.【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原则是:既保证不污染环境,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必须切合实际.17.如图是氯化钾和硝酸钾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图.(1) 15c时,KNO3的溶解度是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Cl的溶解度.(2) 40c时,KCl的溶解度是 40 g,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所得溶液中溶
45、质与溶液的质量 比为 2: 7 .(3)比较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钾受温度影响较小(任写一条).(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C.30c时,分别将10g KCl和10g KNO3配制成饱和溶液,前者需要水的质量较多D.分另I将40c时的KCl和KNQ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c时,后者析出的晶体较多.010 20 如 40 50 60温度七【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
46、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15c时,KNO3的溶解度是小于 KCl的溶解度;40c时,KCl的溶解度是40g,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二40g: 140g=2: 7;比较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钾受温度影响较小;在 22 c时,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不正确,因为没有说明一定温度下;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是恒温结晶;30c时,分别将1
47、0gKCl 和10gKN0配制成饱和溶液,前者需要水的质量较多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将40c时的KCl和KNQ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c时,后者析出的晶体较多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5c时,KN0的溶解度是小于 KCl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小于;(2)40C时,KCl的溶解度是40g,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 二40g: 140g=2: 7;故答案为:40, 2: 7;(3)比较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钾受温度影响较
48、小;在22c时,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钾受温度影响较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 KNQ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不正确,因为没有说明一定温度下;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是恒温结晶;30c时,分别将10gKCl和10gKN0配制成饱和溶液,前者需要水的质量较多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将40c时的KCl和KNQ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c时,后者析出的晶体较多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
49、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8 .如图如示,若将稀 H2SQ比作初三学生在“应急演练”中,要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层中至少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才能到达出口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填化学式)进口-Fe±feQ-Ca (OH) 2-BaC2-Na2Ca f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原则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填化学式)Mg ,所有楼层中能
50、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共有8种.(2)写出疏散路线上经过第三层时的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 OH) 2+CO一CaCQ J +H2O .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入口|第五层CuIewSO-CO第西层Cu(OH)2Fe (OH)a第三层BaCliNoiS04KNOi第二层CuCliXaiCOa弟一层出口 J【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稀硫酸能和铁、镁、氧化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氯化钢、碳酸钠反 应;镁比铁活泼,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更快;(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稀盐酸不能和氯化银、硫酸钠、硝酸
51、钾等物质反应.【解答】解:(1)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先和铁反应,再和氧化铁反应,再和氢氧化钙反应,再和氯化钢反应,再和碳酸钠反应;若按“速度最快”的原则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Mg,因为镁与稀硫酸反应比铁与稀硫酸的速率更快;能和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有铁、镁、氧化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氯化银、碳酸钠等8种.故答案为:Fh FeO3- Ca (QHD 2 - BaC2 一 N&CQ; Mg; 8.(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QH) 2+CQ CaCQj +g0;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二层,因为第二层中
52、的氯化银、硫酸钠、硝酸钾都不能和稀 盐酸反应.故答案为:Ca (QHD 2+CQ CaCQj +H2O;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在掌握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19 .如图所示装置的 U形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1)若右侧管内挂的是滴有酚酗:试液的滤纸条,向小试管中滴加浓氨水, 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 滤纸由白色变为红色 ;若先在小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固体,再进行上述实验操作,则可 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滤纸条有相同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氨分子的运动加快 .(2)若右侧管内挂的是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晾
53、干的.向装有碳 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H2SQ+Na2CO=NaFO4+CQ T +H2O ;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湿润的滤纸变红,而晾干的滤纸无明显变化;要让气球明显变瘪, 可用针筒向U形管内注入足量的氢氧化钠 溶液.【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分析】(1)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酬:试液变红;氧化钙 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氨分子的运动加快进行解答;(2)根据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 石蕊试
54、液变红进行解答.【解答】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酬:试液变红,所以可 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滤纸由白色变为红色;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氨分子的运动加 快;(2)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通过湿润滤纸和干燥滤纸的颜色变化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要使气球变瘪,即使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反应掉,因此可用针筒向形管内注入足量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故答案为:(1)滤纸由白色变为红色;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氨分子的运动加快;(2) H2SQ+NsbCQ=NsbSO4+CQT +H2O;湿润的滤纸变红,而晾干的滤纸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钠.【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在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儆试液变红以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三、(本大题包括 2小题,共14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20.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