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摘摘 要要本次设计是开采寸草塔二矿,说明书共十章。根据采矿工程的需要和特点,重点设计为第四、六、九章,其他如井底车场、井下运输及提升设备仅做一般的选型计算。寸草塔二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东南、东胜煤田寸草塔矿区二井田之东北部,距伊金霍洛旗约 30km,行政区划隶属伊金霍洛旗布尔台乡。矿区南与寸草塔一井田相接,东邻乌兰木伦河,矿区东西长约5.150km,东西宽约 4.550km,面积约 16.5021km2本井田的煤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为河流、三角洲及沼泽相的含煤沉积体系,岩性由砾岩、各粒级的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据岩石组合及含煤性,由下而上分为一、二、三
2、3 个岩段。本井田内有多层煤,煤层均有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为自燃。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0.45m3/min,相对涌出量为 1.65m3/t。本井田采用双斜井开拓方式,回采工艺采用后退式、综采放顶煤机械化采煤法,采用“四六制”作业制度。工作面的设备有双滚筒采煤机、放顶煤液压支架、可弯曲刮板运输机、破碎机、转载机等。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顶板。本矿井设计年产量为 270 万吨,采用一套综采来满足产量的要求。矿井运输大巷采用皮带运输作为主运输,采用连续牵引车作为辅助运输,矿井通风采用轴流式扇风机分区、抽出式通风方式。关键词:瓦斯;顶板管理; 综采放顶煤。2目录目录摘摘 要要.
3、1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1一 矿区概述.1二 井田地质特征.4三 煤 质.14第二章第二章 井田境界与储量井田境界与储量.25一 井田境界.25二 地质储量的计算.26三 可采储量的计算.28第三章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30一 矿井工作制度.30二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0第四章第四章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31一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31第五章第五章 矿井基本巷道与建井计划矿井基本巷道与建井计划.32一 井筒、石门与大巷.32二 井底车场.33第六章第六章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34一一 采煤方法的选择采煤方法的选择.34二
4、确定盘曲巷道布置和要素.38三 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38四 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40第七章第七章 井下运输井下运输.41一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41二 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41第八章第八章 矿井提升矿井提升.42一 主提升.42二 副井提升方式及设备.45第九章第九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通风与安全.50一 风量的计算.50二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52三 计算负压及等积孔.53四 选取扇风机.56五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583第十章第十章 经济部分经济部分.61一 矿井设计概算 .61二二 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62参考文献参考文献.65致谢致谢.661第
5、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一一 矿区概述矿区概述1 1、井田位置、范围、井田位置、范围寸草塔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东南、东胜煤田寸草塔矿区二井田之东北部,距伊金霍洛旗约 30km,行政区划隶属伊金霍洛旗布尔台乡。矿区南与寸草塔一井田相接,东邻乌兰木伦河,矿区东西长约5.150km,东西宽约 4.550km,面积约 16.5021km2。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9481100352北纬: 392743 393028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00 年 12 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500000040815。矿区范围由 11 个拐点圈定
6、,标高在 11911176m 之间,矿区拐点坐标见表 1-1。 寸草塔煤矿界限坐标一览表 表 1-122 2、交通条件、交通条件包神铁路从寸草塔煤矿东侧通过,与该矿仅隔一条乌兰木伦河,并在煤矿东约 1km 处设有石圪台站,伊金霍洛旗大柳塔一级公路从矿区西部通过。矿区北距内蒙鄂尔多斯市 39km,距包头市 143km,南距陕西榆林市 215km,距神木县 110km,皆可直抵,交通堪称方便(图 1-1) 。点号XY14371710.0037419505.0024370330.0037417280.0034373610.0037413700.0044375420.0037415690.005437
7、5080.0037417020.0064374480.0037417820.0074373830.0037418650.0084373350.0037419080.0094373000.0037419170.00104372350.0037419280.00114371900.0037419450.003图 1-1 交通位置示意图43. 矿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矿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矿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及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中部,地形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位于井田西南部边缘松定霍洛敖包,海拔高程1378m,最低处位于矿区东南部乌兰木伦河西崖,海拔高程 1174m,矿区内最大高差
8、204m,平均高差 100m 左右。区内基本呈流水冲蚀地貌,沿乌兰木伦河两岸,支沟发育,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表大部分为风积沙所覆盖。矿区内虽然沟谷较多,但常年流水较少。雨季地表迳流增多,但历时较短,偶有山洪爆发,水流汇入矿区东部边界外 1-2km 的乌兰木伦河。乌兰木伦河自西北向东南从井田东侧流过,在陕西境内汇入窟野河,最后注入黄河,该河流为常年性河流,其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雨季较大,冬春季较小。据石圪台煤矿段 1988 年 7 月观测记录的流量为 15m3/s。本区属沙漠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春多风,秋多雨,冬季最低气温为27.9C,夏季最高气温达 36.6C,年降水量 194.753
9、1.6mm,平均357.3mm,且多集中在 7、8、9 三个月,年蒸发量 2297.42833.7mm,平均2457.4mm,为降水量的 511 倍。结冰期一般为当年十月初至翌年四月底,风力常为 4 级以上,风向多为西北。据中科院地震局编制的地震资料,东胜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相当于地震烈度小于度,属弱震预测区,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本区民风淳朴,历史上以农、牧、林业为主,生产条件简单,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随着神华集团的大规模开发和包神铁路的修通,本区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极大的改观,煤炭生产与农、牧、林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兴起,工业化城镇规模已基本
10、形成。二二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地质特征1 1、区域地质、区域地质(1) 、区域地层矿区区域地层属鄂尔多斯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T) 、侏罗系(J) 、白垩系(K) ,新生界新近系(N)和第四系(Q) ,其中中生界中侏罗统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5详见东胜煤田区域地层表(表 21)。(2) 、区域构造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是大型的克拉通盆地,该盆地北起阴山,南至秦岭,东起吕梁山,西达贺兰山、六盘山。盆地总的构造轮廓表现为一极其平缓、开阔的台向斜。台向斜轴部偏西侧,中部地层倾角平缓,在台向斜边缘形成一些穹窿及短轴背斜。东胜煤
11、田即位于台向斜北部隆起的东部,全煤田基本表现为一单斜构造,北部地层走向近东 EW,倾向北,倾角 12,局部地段 35,至西部塔拉沟一带,倾角逐渐加大,一般 58,局部地段 10以上。向南部走向逐渐改变,至敖包梁一带走向渐转向 SE,而在暖水镇以南,地层走向近于 SN,倾角仍为 12。该向斜地层连续,未发现大型褶皱,仅发现一些宽缓的波状起伏;断裂构造不发育,只有一些小型断层,性质均为正断层,断距小于 80m,断层面倾角6080。2 2、区域含煤特征、区域含煤特征本区的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为河流、三角洲及沼泽相的含煤沉积体系,岩性由砾岩、各粒级的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据岩石
12、组合及含煤性,由下而上分为一、二、三 3 个岩段。现详述如下:一岩段(J2y1):位于延安组底部,从延安组底部粗粒砂岩至 5-1 煤顶板砂岩。岩性以灰灰黑色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间夹泥岩、砂岩透镜体,含钙质结核。底部常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石英含量较高,由下而上粒度变细。含 56 两个煤层组,含煤 57 层。全段厚度 52m103m,平均厚度 69m。二岩段(J2y2):位于延安组中部,从 5-1 煤层顶板砂岩至 3-1 煤顶板砂岩。岩性以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夹灰绿、黄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砂岩为粘土胶结,局部为钙质胶结。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
13、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含 34 两个煤组,含煤 35 层,全段厚度 4882m,平均厚度 58m。三岩段(J2y3):位于延安组的上部,从 3-1 煤顶部砂岩至直罗组底部砂岩。上部为灰白色粘土胶结的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局部相变为兰灰色高岭土质泥岩;下部为灰黄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白云母6及暗色矿物,铁质结核。含 2 号煤层组,1-5 层煤。全段厚度 47m110m,平均厚度 65m。含煤地层延安组划分的依据是:顶界以直罗组砂岩为界,底界以延安组底部粗粒石英砂岩为界,界线明显,易于区别。四、井田构造矿区基本构造形态为走向 NW,倾向 SW 的单斜,地层倾角一般 13,局部
14、可达 58。具宽缓的波状起伏。较大的褶曲、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均不发育。据西部盘区的三维地震成果:在 1.5km2的范围内,仅 3-1 煤层就发现落差5m13m 的正断层 18 条,最大落差为 13m(F4断层),延伸长度达 576m,断层走向以近 SN、NNW 向为主,少量 NW 向。断层落差以 5m10m 居多。另外,在矿井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发现有小的落差在 510m 的小断层。由此可见,矿区内小断层较发育,规律是以 SN 及 NNW 走向为主。五、井田水文地质自 1968 年以来,煤炭系统的 147 队、117 队、185 队、151 队和地矿系统的 104 队、105 队、117 队先后
15、在东胜煤田作了一些工作。其中 185 队在前石圪台区 33 号钻孔对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组、104 队在 216 号钻孔对下白垩统志丹群孔隙潜水含水组(含水带)进行过抽水试验。特别是 117 队通过1003、603、602、112 等钻孔的抽水试验,对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作出了较详细的分析,本次补勘基本沿用其结论。矿区内主要含水层可见以下:a) 第四系(Q4)松散潜水含水层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上部为砂砾层及中细砂,下部为粗砂与砂砾层,厚度028.13m,平均 10 m,含水部分主要为下部粗砂及砂砾层。本次施工的 BK4号水文孔,松散潜水含水层厚 11.05m,钻孔单位涌水量 0.0095L/sm,渗
16、透系数 0.0987m/d。民井调查井深一般为 0.50-10m,水位深 38m,民井简易抽水资料:涌水量 0.077L/s,为 HCO3Ca 型水,矿化度低,含水性较弱。b) 第三系(N2)松散沉积孔隙潜水含水层7主要为桔黄或微红色泥岩、含钙质结核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粒砂岩及底部含砾粗粒砂岩组成,在区内零星分布,厚度 028.13m,据 104 队 ZK32号孔抽水试验资料:q=0.171L/sm,矿化度 0.319,PH=8.0,为 HCO3SO4Ca+Mg 型水。含水性较弱。c)白垩系志丹群(K1z)砂岩裂隙潜水含水层该层厚 0104.05m,一般厚度为 2050m,中下部砂岩及含砾
17、粗砂岩、砾岩中裂隙发育并含水;涌水量为 0.06561.875L/s 左右,渗透系数 0.026 m/d,含水性较弱。为 HCO3Ca 型水,矿化度低。d) 侏罗系直罗组(J2z)裂隙承压含水层该层主要岩性为中、细砂岩,厚 10.6822.91m,平均 21.96m。据 1003 号钻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 0.000437L/sm,渗透系数 0.00255m/d,承压水位标高 1190.01m,矿化度 0.714g/L,PH 值 9.4,为 HCO3ClK+Na 型水。含水性微弱。e) 侏罗系延安组(J2y)裂隙承压含水层岩性主要由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组成,厚度一般 190m 左右,钻
18、孔单位涌水量 0.0003080.0128L/sm,渗透系数 0.0007830.0579m/d,含水性弱。为 HCO3ClK+Na 型、ClCO3K+NaCa 型水,低矿化度。含水部位为中粒砂岩层段,其在各煤组间皆有发育,层厚一般小于 15m。本区除第四系(Q4)孔隙潜水含水层与基岩裂隙含水层间有第三系(N2)粘土隔水层外,各基岩地层层段皆有多层粉砂岩、砂质泥岩隔水层阻隔,且隔水层厚度大于含水层厚度,含水层与隔水层厚度比多在 1:3 左右,隔水性能良好,各含水层间垂向上基本无水力联系。井田内断裂构造不发育,生产中揭露的断层落差不大,所以断裂构造不是影响矿井涌水量的主要水文地质因素。区内地下水
19、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外加北、北东部地区地下水(补给源为潜部区)补给;区内在接受补给的同时,又以迳流的形式向区外排泄,排泄区在远离井田的南部区域。8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孔隙裂隙含水;充水条件主要受地形地质条件和大气降水控制;无老窑积水区;构成矿井涌水的充水通道主要为煤层采动后形成的冒裂导水裂隙带;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3. 抽水试验工作抽水试验工作根据工程设计,本次补勘对 BK4 号钻孔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4-1 煤层顶板至基岩顶界面之混合含水层各进行抽水试验一次,以对矿井西翼盘区首采工作面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作进一步的了解研究。第一目的层(即第四系松散层段)的抽水试验自 200
20、6 年 10 月 25 日 12 时始,2006 年 10 月 28 日 20 时终,历时 80h,采用提桶,试抽水 21h,恢复水位38h,正式连续抽水 36h,恢复水位 23h,稳定水位标高为 1270.79 m,抽水降深 9.70 m。抽水试验取得的各项水文地质参数见表 6-1。在完成第一目的层的抽水试验任务后,钻孔改为 146mm 孔径完成探煤任务,再采用水泥砂浆封孔至 4-1 煤层顶板,下套管封止第四系松散层的潜水后,开始第二目的层(即基岩面至 4-1 煤层顶板)基岩段的抽水试验工作。本段抽水试验自 2006 年 11 月 20 日 16 时始,2006 年 11 月 24 日 9
21、时终,历时 89h,采用潜水泵试抽水 10h,正式连续抽水 38h,恢复水位 41h,稳定水位标高为1282.24 m,抽水降深 63.6 m。抽水试验取得的各项水文地质参数见表 6-2。 BK4 号水文钻孔松散层段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表 6-1抽水工具孔径抽水时间含水层抽水前稳定水位起止起止厚度深度标高提桶35010.2510.2816.00m27.05m11.05m16.00m1270.79m稳定段抽水延续时间抽水稳定时间平均降深平均涌水量单位涌水量36h28h9.7 m7.92 m3/d0.0095 L/sm抽水后恢复水位渗透系数计算公式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恢复水位时间深度标高9ssHrRQ
22、K)2()lg(lg73. 00.0987 d/m21.1m23h15.95m1270.84m BK4 水文钻孔基岩顶界面4-1 煤层顶板段抽水时间综合成果表 表 6-2抽水工具孔径抽水时间含水层抽水前稳定水位起止起止厚度深度标高潜水泵14611.2011.2427.05m288m172.17m4.55m1282.24m稳定段抽水延续时间抽水稳定时间平均降深平均涌水量单位涌水量38h21h63.6 m36.65 m3/d0.00667 L/sm抽水后恢复水位渗透系数计算公式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恢复水位时间深度标高MsrRQK)lg(lg73. 00.0070 d/m53.2m41h4.74m128
23、2.05m4 矿井涌水量计算矿井涌水量计算根据本次补充勘查抽水试验成果,结合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确定寸草塔煤矿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在勘探报告中通过大井法,计算出开采 62 中煤层时矿井最大涌水量为 5847m3/d(其中大气降水 330 m3/d) 。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充水水源主要为第四系(Q)松散潜水含水层静储量水。在煤层上覆基岩厚度较小的区域,煤层采动后,若冒裂带导水裂隙与该含水层导通,潜水含水层水便可能沿裂隙涌入井下,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基岩裂隙含水层含水量微弱,静储量小,补给条件差,根据金烽公司各矿井历年开采情况,采动冒落后,仅有冒裂范围含水层静储量水迅速进入井下,但水量小
24、,持续时间短,不会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寸草塔煤矿自 1992 年生产以来,实际正常涌水为 80m3/h 左右,未突破原报告预计的最大涌水量。10结合本次补勘成果,现就 3107 工作面回采时的涌水量进行预算,以作为矿井工作面防排水系统布置的依据。首先,对 3107 工作面回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如下: 导水裂隙带高度(m):6 . 56 . 36 . 1100MMHl式中:M累计采厚(m)依以上公式,在采高假定为 2.5m 时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为 38.5m。而工作面上覆基岩厚度最薄处大于 150m,采空垮落后导通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可能性很小。因此,预算 3107 工作面最大涌水量可以只考
25、虑基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对矿井造成的涌水影响。根据“积水廊道法” ,计算公式为:241)(LCHwHkMQ式中:Q裂隙承压含水层涌水量(m3/h)K渗透系数(m/d)M含水层厚度(m)H从含水层底板算起的水位高度(m)Hw疏放后承压水位值(m) C工作面日采动范围周长(m) L采动区水位影响宽度(m)(L=R KSR10 S=H-M)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同表 6-311 矿井涌水量计算成果表 表 6-3参数选择涌水量工作面名称KMHHwCLQ(m3/d)31070.007033.8283.450560237.15158.363107 工作面回采时,工作面正常涌水量预计为 158.36m3/d。5 .
26、供水水源供水水源矿井目前生活用水取自第四系松散层潜水,通过水井抽取;工业用水取自乌兰木伦河,通过管道与矿区连结。现生活和工业用水皆可满足。三三 煤层的埋藏特征煤层的埋藏特征1、含煤性延安组在本矿区共赋存 2、3、4、5、6 五个煤层组,含煤层 13-24 层,据本次补勘施工的 17 个钻孔揭露,煤层总厚度在 12.65-22.35m,平均 17.24m,含煤系数 8.97%。本次补勘煤层编号延用内蒙煤田地质 117 队 1988 年提交的勘探报告的煤层编号,并对该报告未进行评述的 3-1 下煤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发现在 6-2中煤层下部发育一层煤层,原报告中 105 号钻孔钻遇该煤层,厚度
27、为 2.84m,本次施工的钻孔有 BK13、BK15、BK16、BK18、BK19 钻遇该煤层,除 ZK19钻孔不可采外,其它钻孔均达可采厚度,但由于该煤层发育面积不大,分布较孤立,本次勘查对其没有命名,该煤层距 6-2 中煤层较近,望矿方在开采 6-2中煤层时对该煤层的可采点加以注意与研究。2、可采煤层本区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2-1 中、2-2 上、2-2 中、3-1、3-1 下、4-1、4-1 下、5-1、5-2、6-1 中和 6-2 中煤层。其中 3-1、4-1、5-1、6-2 中号煤层全区可采;其它煤层均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主要煤层特征见表 4-1。其具体特征分述如下 可采煤层情况一
28、览表 表 4-1煤层号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煤层结构夹矸层数煤层间距(m)(最小-最大/平对比可靠程度稳定性可采性评价12均)2-1 中0.152.25/0.90简单0基本可靠不稳定局部可采6.531.0/18.52-2 上0.002.90/0.77较简单02基本可靠不稳定局部可采2.320.4/9.02-2 中0.003.09/1.07简单01基本可靠不稳定局部可采18.061.6/34.53-10.923.64/2.52较简单02可靠较稳定全区可采0.09.3/4.33-1 下0.001.91/0.66简单01可靠不稳定局部可采18.0-64.1/39.14-11.254.25
29、/3.00简单01可靠较稳定全区可采0.012.3/3.64-1 下0.501.88/1.35简单0基本可靠不稳定局部可采0.024.8/14.35-11.672.90/2.33简单01可靠较稳定全区可采1.519.9/13.65-20.001.42/0.73简单01基本可靠不稳定局部可采7.924.9/14.26-1 中0.002.03/1.34简单01可靠较稳定局部可采6-2 中0.363.51/2.08较简单028.03.0/14.1可靠较稳定全区可采3、煤层对比煤层对比就是确定煤层的层号及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煤层对比可靠程度直接影响到资源/储量估算、影响到对地层及地质构造的分析研究,
30、从而影响到地质报告的质量。 (1)标志层法井田三叠系上统延长组顶部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底部均有较厚的中粗粒砂岩,且延安组底部砂岩为灰白色,延长组顶部砂岩为灰绿色,依此可将延长组与煤系地层延安组划分开,并可根据延安组底部灰白色砂岩为标志层向上确13定 6 煤组位置;直罗组底部大部分钻孔中均有一层较厚的灰白色中粗粒砂岩(或细砂岩) ,视电阻率曲线呈高阻反映。上述各岩层均可作为辅助标志层。(2)煤质特征、煤层结构对比法51 煤层全区发育且较稳定,属中厚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有一定规律可循,因而可作为相对标志层,岩煤层对比图上将 51 煤层底板作为对比基准线。31 煤层、62 中煤层全区较稳定,属中厚
31、煤层,亦可作为对比标志。利用各煤层及煤层之间岩石物理性质的不同,其反映在测井曲线上的形态、幅值及组合方式的差异,寻找特点进行对比,以提高煤层对比的可靠程度,亦是井田煤层对比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将各煤层及其煤层之间的曲线特征及对比规律叙述如下:1、2 煤组各分煤层电性曲线呈单峰或双峰形态,其中 22 上煤层有多峰形态反映。22 中煤层顶部电性曲线呈正枞树形态,底部多呈块状形态或锯齿状中低幅值组合形态。2、31、32 煤层电性曲线多呈单峰或双峰,其中 31 煤层局部为多峰。31 煤层与 32 煤层之间,沉积规律在电性及岩煤层对比图上看大部呈倒枞树形或块状中幅值形态。3、41 煤层电性曲线一般均为单峰
32、,局部为双峰。41 与 41 下煤层之间,从岩煤层对比图上看曲线大部呈正枞树形态;当此形态消失时,有高阻钙质砂岩层沉积。4、41 下煤层与 51 煤层之间,曲线大部分呈中幅值块状形态,中夹有指状峰形态的钙质砂岩层;部分钻孔呈低幅值小锯齿状形态。5、51 煤层电性曲线呈矩形,并以单峰为主;52、61 中、62 下煤层大部分为单峰,双峰次之;62 中煤层一般为双峰到多峰。52 煤层至 6142 中煤层之间,曲线呈低幅值的锯齿状互层组合形态(局部有块状粗砂体) ,其中部最低幅值位置为 61 中煤层层位。6、62 中煤层与 62 下煤层之间,从岩煤层对比图上看多有高阻钙质砂岩层沉积。4、煤层对比可靠程
33、度评价通过上述各种方法和手段,井田内主要煤层和部分次要煤层已经对比清楚,各煤层的对比可靠程度和采用手段见表421。表421 可采煤层对比可靠程度及对比手段一览表可采煤层对比可靠程度及对比手段一览表煤层号2-1 中2-2 上2-2 中3-1上3-14-14-1下5-15-26-1中6-1下6-2中可靠程度基本可靠基本可靠基本可靠可靠 可靠 可靠基本可靠可靠基本可靠可靠基本可靠可靠对比使用方法岩性组合法、煤层物性特征对比法、煤、岩层物性征综合对比法、层间距法标志层法、岩性组合法、煤层物性特征对比法、煤、岩层物性征综合对比法、层间距法四四 煤煤 质质1 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1
34、)物理性质和宏观特征矿区内各煤层颜色为黑色,粉色呈褐、褐黑色,一般为弱强沥青光泽,沿层面丝炭富集部位可见丝绢光泽,参差状、阶梯状断口,镜煤中可见贝壳状、眼球状断口,性脆,细条带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沿裂隙面有方解石薄膜,煤层中偶见黄铁矿结核,各煤层的主要物理性质见表 5-1。 煤层主要物理性质一览表 表5-1煤层颜色光泽结构构造视电阻率视密度真密度散射伽玛2-1 中黑弱沥青条带状块状195.991.361.4759.09CP15mS2-2 上黑弱沥青条带状块状212.60m1.341.5072.13 CPS2-2 中黑弱沥青条带状块状397.66m1.341.5036.09 CPS3
35、-1黑沥青均一、条带块状518.67m1.311.4513.34 CPS3-1 下黑弱沥青条带状块状373.35m52.30 CPS4-1黑沥青均一、条带块状775.80m1.271.4312.48 CPS5-1黑沥青均一、条带块状540.32m1.281.4412.00 CPS5-2黑弱沥青条带状块状419.91m1.291.4537.34 CPS6-1 中黑弱沥青条带状块状531.48m1.301.4521.62 CPS6-2 中黑沥青条带状块状581.34m1.291.4613.13.CPS(2) 、显微煤岩特征本区煤的宏观煤岩特征如下:2 煤组以暗淡型煤为主,半暗型煤次之;3、4、5
36、煤组主要宏观煤岩组分为暗煤、亮煤,及少量丝炭及镜煤,以暗煤半亮型煤为主;6 煤组宏观煤岩组份为暗煤丝炭,夹亮煤、镜煤。 6 煤组以半暗型煤为主,暗淡型煤次之;2 煤组的丝炭含量、4 煤组的亮煤含量相对较其它煤组偏高。 煤的显微煤16岩组分及反射率平均值 表 5-2煤岩组分含量(去矿物基)%煤岩组分含量(含矿物基)%煤层名称镜质组半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镜质组半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矿物反射率Ro,max%2-1 中38.97.352.81.137.57.051.11.13.40.4362-2 上40.83.755.20.536.03.550.40.49.80.4012-2 中48.94.046.40.
37、744.63.742.40.68.70.4903-162.93.832.60.859.73.630.90.85.20.4614-174.22.621.61.765.02.319.51.411.90.4454-1 下61.97.330.00.860.77.229.50.81.80.4795-162.95.131.01.161.04.930.01.13.20.4715-246.54.148.60.844.04.045.70.85.70.5086-1 中51.39.337.91.649.68.936.61.53.40.5056-2 中57.46.435.11.255.26.133.11.24.50.
38、532煤的显微煤岩特征:各煤层有机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两者之和一般在90%以上,半镜质组在 10%以下,壳质组分含量甚少,一般在 1%左右。2-1 中、2-2 上、5-2 煤层惰质组含量高于镜质组含量;3-1、4-1、5-1、6-1 中、6-2 中煤层镜质组含量高于惰质组含量。由北向南,各煤层镜质组含量增高,丝质组含量降低。煤中无机显微组分含量很低,含量一般在 212%(见表 5-2) ,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硫化物组、碳酸盐组、氧化物组较少。2 2、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1)(1)、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水分(水分(Mad):本区各煤层的原煤水分一般由上而下有所降低
39、,2-2 上煤层最高,在 9%左右;6-2 煤层最低,在 6%左右,其它煤层在此数值之间的波动(表 5-4) 。本区主要煤层的全水分在 8.90-15.40%之间。灰分(灰分(Ad):本区原煤灰分特点是,2 煤组层最高,均大于 10%,其它煤层均小于 10%。其它由此可以看出,本区煤以低灰分煤为主,含少量低中灰分煤及特低灰分煤(表 5-4) 。下面就全区主要可采煤层灰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3-1 煤层。煤层灰分最高值为 19.05%(BK10 孔),最低值为 3.65%(205孔) ,平均为 7.69%,以低灰煤为主,含特低灰煤及低中灰煤,其变化规律是: 南部为特低灰区,中部发育一个近园形的区域
40、为低中灰煤区,其它大部分地区17为低灰煤区(图 5-1) 。140001450015000155001600016500170001750018000185001900019500705007100071500720007250073000735007400074500750007550010110310520120220320530130230340140240340550150250360260360770170270380180280380590190290310033910391147104711BK1BK2BK4BK5BK6BK7BK8BK10BK11BK12BK13BK15BK16
41、BK17BK18BK19BK2012345678910113.551015 图 5-1. 3-1 煤原煤灰分分布示意图4-1 煤层。灰分的最高值为 26.36%(BK16 孔) ,最低值为 3.86%(BK8 孔),平均为 7.52%,以低灰煤为主,含特低灰煤及低中灰煤,其分布特点为:全矿区以低灰煤为主,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及西北部,低中灰煤分布于南部、西部及东北部一角,极少量的中灰分煤(图中黄色区域)分布于低中灰煤之中(表 5-2) 。140001450015000155001600016500170001750018000185001900019500705007100071500720007
42、250073000735007400074500750007550010110310520120220320530130230340140240340550150250360260360770170270380180280380590190290310033910391147104711BK1BK2BK4BK5BK6BK7BK8BK10BK11BK12BK13BK15BK16BK17BK18BK19BK201234567891011451015202618 图 5-2. 4-1 煤原煤灰分分布示意图5-1 煤层。区内最大值为 17.32%(BK10 孔) ,最小值为 3.20%(201 孔)
43、,平均 6.45%。其分布特点见图 5-3:总体来看是以低灰煤为主,特低灰煤次之,只有少量的低中灰分煤。特点是南北各有两块特低灰分区,中部与东西部以低灰煤为主,且面积较大。1400014500150001550016000165001700017500180001850019000195007050071000715007200072500730007350074000745007500075500101103105201202203205301302303401402403405501502503602603607701702703801802803805901902903100339103
44、91147104711BK1BK2BK4BK5BK6BK7BK8BK10BK11BK12BK13BK15BK16BK17BK18BK19BK2012345678910113510 图 5-3. 5-1 煤原煤灰分分布示意图140001450015000155001600016500170001750018000185001900019500705007100071500720007250073000735007400074500750007550010110310520120220320530130230340140240340550150250360260360770170270380180
45、280380590190290310033910391147104711BK1BK2BK4BK5BK6BK7BK8BK10BK11BK12BK13BK15BK16BK17BK18BK19BK201234567891011351020 图 5-4. 6-2 中煤原煤灰分分布示意图196-2 中煤层。矿区最高值为 26.76%(BK4 孔) ,最低值为 3.01%(BK16 孔),其分布特征为:全矿区以低灰煤为主,少量的特低灰、低中灰及中灰煤零星分布(图 5-4) 。煤灰的成分分析煤灰的成分分析。本区煤的煤灰成分以 SiO2为主,Al2O3次之,表明本区煤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表 5-3)
46、。 煤层灰成分分析结果表 表 5-3煤灰成分%(平均值)煤层名称SiO2Al2O3Fe2O3CaOMgOTiO2SO32-1中33.8819.199.4614.332.050.5812.422-2上50.2821.584.608.891.690.875.572-2中53.6718.476.737.981.320.985.263-138.3112.0812.8117.161.360.6810.603-1下45.5017.4716.506.393.080.855.244-152.0015.207.5910.551.200.705.684-1下52.5516.116.7410.291.220.835
47、.595-150.2915.2911.2710.341.070.755.555-260.9219.184.765.140.680.973.156-1中59.8417.154.067.020.940.814.996-2中46.5115.716.8416.841.430.636.20挥发分(挥发分(Vdaf):矿区各煤层的精煤挥发分一般在 37%以下,详见表 5-4。4-1 煤的挥发分最高,为 36.75%,6-2 中煤最低,为 32.47%,其它煤层在 3336 之间,属中高挥发分煤。煤层的挥发分基本规律是由浅向深有减小的趋势,同时也与煤的镜质组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
48、煤中的主要元素包括碳、氢、氮和氧,本区各煤层的碳(Cdaf)含量在 80%左右,氢(Hdaf)低于 5%,氮(Ndaf)在 1%左右,氧20(Odaf)在 16%以下(表 5-5) 。 各煤层工业分析结果统计表 表 5-4原煤水分(Mad)%原煤灰分(Ad)%精煤挥发分(Vdaf)%煤层名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2-1 中11.288.644.1925.8811.716.4348.9736.0030.892-2 上12.489.004.4522.5710.465.7939.4732.8930.172-2 中11.018.893.7014.8510.156.063
49、8.5634.3329.463-111.676.832.1819.057.373.6538.8534.8231.563-1 下6.396.396.3818.9011.814.7140.3737.7335.094-111.317.782.8526.379.148.9740.0836.6729.004-1 下10.337.854.2510.726.873.8438.4735.4532.815-111.326.362.5617.326.293.2038.6334.7231.735-211.267.003.7016.308.463.8538.2133.3231.796-1 中10.497.203.30
50、16.287.553.2239.8834.3730.856-2 中11.595.972.7626.768.123.0136.5532.8229.2521 各煤层主要元素含量统计表 表 5-5有害元素有害元素:煤中有害元素包括硫、磷、氯、砷及氟等。本区煤中全硫(St.d)含量 2-1 中煤最高,变化幅度最大,最高达 2.33%,最低为 0.29%,平均 1.06%,从特低硫煤到中高硫煤均有分布,总的来看属低中硫煤, 。2-2 上、4-1 下、5-2、6-1 中和 6-2 中煤层全硫含量最大值均小于 1.00%,全煤层均属低硫煤及特低硫煤。3-1 煤的全硫含量最大值均小于 2%,大于1.5%,最小
51、值均小于 0.5%,属特低、低、低中及中硫分煤,4-1、5-1 煤属于特低、低及低中硫分煤(表 5-6) 。从各煤层磷含量的平均值来看,2-2 上、2-2 中、3-1、4-1、5-1、5-2 煤层属特低磷煤,其它煤层属低磷煤。本区煤中氯含量最大值均小于等于 0.050%,属特低氯煤。碳(Cdaf)%氢(Hdaf)%氮(Ndaf)%氧(Odaf)%煤层名称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最小2-1中80.5479.2577.285.634.964.3714.9414.1211.152-2上81.2480.3179.374.554.434.4215.0214.0211.012-2中80
52、.3579.6679.274.804.634.3414.6414.3413.693-181.6780.3778.865.244.714.2610.970.9215.0213.5012.444-180.9179.9478.955.144.894.741.050.970.8814.8214.7812.824-1下81.2179.7678.364.744.684.5815.4714.2212.965-181.0280.5779.475.254.814.501.121.040.9814.4413.7912.615-281.5780.8580.114.754.514.3013.3313.3612.676
53、-1中81.0980.5779.674.954.644.631.121.060.9914.6713.4512.516-2中82.3781.5180.374.554.594.371.130.990.9013.5612.5511.1422 各煤层有害元素含量统计表 表 5-6本区煤的砷含量平均来看, 2-2 上煤层最大,为 6.2PPM,为二级含砷煤,其它煤层均小于 4PPM,属一级含砷煤。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勘探阶段,对本区煤的微量元素做过测试,锗、镓、钒等均含量较低,未达到工业品位,本次补勘又在部分样品中测试了煤中的微量元素,结果还是含量低,未达到工业品位。(2 2)工艺性能)工艺性能煤的粘结
54、性与结焦性能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能。本区煤的粘结指数 GRI 为 0,胶质层 y 值为 0,表明本区煤不具粘结性与结焦性能。煤的发热量煤的发热量。本区煤的低位干基发热量最高为 30.27MJ/kg(5-1 煤) ,最低全硫(St.d)%磷(Pd)%砷(As.d)PPM氯(Cl.d)%煤层名称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最小2-1中2.331.060.290.0440.0220.0033.31.70.60.0070.0050.0032-2上0.820.320.190.0030.0030.00312.36.20.10.0000.0070.0132-2中1.670.460.240.00
55、80.0040.0021.00.50.00.0200.0130.0093-11.870.600.220.0100.0040.0002.41.10.00.0300.0110.0003-1下1.601.050.504-11.680.470.160.0220.0090.0025.81.90.00.0500.0180.0004-1下0.650.420.240.0340.0220.0151.81.20.20.0340.0170.0035-11.240.450.150.0220.0060.0026.72.30.20.0300.0150.0045-20.850.350.190.0040.0030.0021.
56、10.90.60.0270.0160.0056-1中0.520.150.260.0190.0110.0042.80.90.20.0320.0160.0056-2中2.060.310.140.0570.0340.0051.50.90.40.0330.0150.00323为 23.34MJ/kg(2-2 上煤) 。从平均值来看,发热量最高的煤层为 4-1 煤层(28.96MJ/kg) ,最低为 2-1 中煤层(27.34MJ/kg) (表 5-7) 。按煤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值(Qnet.ar),本区主要可采煤层总体来看均属高热值煤。 各煤层发热量统计表 表 5-7 煤的化学活性(对煤的化学活性(对
57、 CO2的反应性)的反应性):原勘探阶段,对煤的活性进行了测试,结论是煤的反应性较高,本次补勘对主要可采煤层的活性做了新的测试,结果是在 950C时,煤对 CO2的还原率在 70%以上,说明本区煤的反应性较高。煤的热稳定性煤的热稳定性:本次补勘对 3-1、4-1、5-1 及 6-2 中煤层部分煤样进行了煤的热稳定性测试,各煤层 RW+6 的最小值为 74.91%,均为高热稳定性煤。煤的灰熔融性煤的灰熔融性:按各煤层的煤灰的软化湿度(表 5-8) ,本区煤灰的熔融性为:除 2-2 上、5-2 及 6-1 中煤层为中等软化温度灰分煤以外,其它煤层均为较低软化温度煤。弹筒发热量(Qb.d)MJ/kg
58、干基低位发热量(Qnet.d)MJ/kg应用基发热量(Qnet.ar)MJ/kg煤层名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2-1 中29.7628.1323.2728.6127.3424.252-2 上30.3528.4924.2929.1627.4723.342-2 中30.0228.6327.0528.8627.5125.733-131.1829.8327.5229.9229.3725.3926.6324.7121.063-1 下30.8628.2125.5626.3824.5622.734-131.1029.7926.5430.9228.6023.1127.2123.
59、9520.474-1 下31.0229.9828.2129.8128.9628.065-131.4131.2230.9030.9530.0726.0527.4226.4224.995-231.5229.6826.5130.2728.8827.5526.6725.6424.616-1 中31.4729.9927.0430.1828.8626.0026.6324.9223.216-2 中31.1729.9427.6431.3029.0922.5826.7525.3122.4724 各煤层煤灰软化及流动温度平均值一览表 表 5-8煤的低温干馏煤的低温干馏:本次补勘对煤的低温干馏进行了测试,结合以往的
60、资料,按表 5-9 的数据,可知本区 3-1、4-1、5-1、5-2 及 6-1 中煤层为富油煤,其它为含煤油煤。煤的可磨性煤的可磨性:在勘探阶段未进行可磨性的测试,本次补勘对主要可采煤层进行了测试,结果为:原煤哈氏可磨性指数(HGI)为 60%,属易磨碎煤。煤的抗碎强度、结渣性煤的抗碎强度、结渣性:在勘探阶段进行过测试,结论为:高强度煤、强结渣煤,本次补勘未进行新的测试,采用原结论。 煤的低温干馏试验结果统计表 表 5-9煤 层灰熔融性2-1 中2-2 上2-2 中3-13-1 下4-14-1 下5-15-26-1 中6-2 中ST(C)1198127112301140126011951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动产抵押借款示范协议2024年版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航油供应与物流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2024年规范:铁路货物运输劳务合同2篇
- 2024年高层管理岗位人才聘用协议
- 2024试用期劳动协议书模板:新材料产业专用版3篇
- 2024权买卖合同协议书:医疗设备使用权转让协议3篇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不可撤销风险担保书3篇
- 中国传媒大学《动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实验安全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证券从业知识技能》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至2030年中国柔性电路板(FPC)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小学三年级下一字多义(答案)
- 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分赛场项目技术文件(世赛选拔)木工
- 反分裂课件完整版本
- 氧气站安全责任书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加与减(一)9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 犀角多肽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年(标准版)第6版
- 九三学社申请入社人员简历表
- 植树问题专项讲义(五大类型+方法+练习+答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总复习
- 二年级上册数学竖式计算300道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