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3-7节_第1页
循环系统3-7节_第2页
循环系统3-7节_第3页
循环系统3-7节_第4页
循环系统3-7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血管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是: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是:1身体左右对称部分的血管分布通常也具有对称性。2血管分布与机能相适应。如新陈代谢旺盛的甲状腺,血管特别丰富。肾脏具有泌尿功能,其血管口径较一般脏器粗大。3血管走行多与长轴并行,常与神经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成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束一般位于关节屈侧。4在容易受到牵引或挤压的地方(如关节周围)以及经常变换形状的器官(胃、肠)处;血管大多吻合成网或弓。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动脉动脉可分为大、中、小、微动脉4种。动脉管壁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内膜的内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其表面光滑。中膜由弹

2、性纤维和平滑肌组成。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营养管壁的血管。大动脉的中层厚,弹性纤维多,弹性大。中、小动脉管壁弹性纤维较少,平滑肌相对增多,富有收缩性。中、小动脉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能改变口径大小,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动脉血管的结构动脉血管的结构外膜中膜内膜大动脉特染中 膜内 膜外膜弹性膜特染弹性膜特染中中 动动 脉脉中中 膜膜外弹性膜外弹性膜内弹性膜内弹性膜动脉组织切片动脉组织切片小动脉汗腺(二)毛细血管(二)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是体内分布最广,口径最小的血管,许多毛细血管分支在组织间吻合成网。毛细血管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管壁外侧有一薄层基膜,具有极大通透性,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

3、物质交换的场所。毛毛 细细 血血 管管三种毛细血管模式图三种毛细血管模式图(三)静脉(三)静脉u 将血液运回心脏的管道,管壁较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也管壁较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也较少,结缔组织较多,易变形扩张,血容量最大较少,结缔组织较多,易变形扩张,血容量最大。u 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系统容量,收集血液返回心房。u 分为微、小、中、大四级静脉。 u 体循环静脉可分为3大系统,即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心静脉系。 1.1.微静脉微静脉:管腔不规则,内皮外有或无平滑肌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结构似毛细血管,较毛细血管略粗,有些部位内皮细胞

4、间隙较大,有物质交换功能。 2.2.小静脉小静脉:内皮外渐有一层完整的平滑肌纤维完整的平滑肌纤维;较大的小静脉中膜有一至数层平滑肌纤维,外膜渐厚外膜渐厚。 3.3.中静脉中静脉:内膜薄,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薄,环行平滑平滑肌纤维稀疏肌纤维稀疏;外膜较中膜厚外膜较中膜厚。 4.4.大静脉大静脉 :内膜薄;中膜很不发达,有几层稀疏的环行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有些没有平滑肌有些没有平滑肌;外膜厚外膜厚,结缔组织内有较多纵行平滑肌束 静脉瓣静脉瓣:内膜凸入管腔形成;内部为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阻止血液逆流。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模式图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模式图图图31 31

5、小动脉小动脉( ( ) )和小静脉和小静脉( () )光镜图光镜图静脉瓣模式图静脉瓣模式图体循环静脉体循环静脉3大系统大系统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是收集头部、上肢和胸背部等处静脉血返回心脏的管道;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是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静脉血回心的一系列管道。心静脉系:心静脉系: 心静脉系是收集心脏静脉血的管道。门静脉:门静脉:属下腔静脉系中的血管,主要是收集腹腔内消化管道、胰和脾的静脉血进入肝的静脉管道。体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门静脉系)、心静下腔静脉系(门静脉系)、心静脉系。脉系。心静脉系:心静脉

6、系:收集心脏的静脉血,经收集心脏的静脉血,经冠状窦注入右心房。冠状窦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收集头颈、上肢、胸收集头颈、上肢、胸壁及部分胸腔脏器回流膈以上上壁及部分胸腔脏器回流膈以上上半身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回流半身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入右心房。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收集膈以下下半身躯收集膈以下下半身躯体及脏器的静脉血,经下腔静脉体及脏器的静脉血,经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注入右心房。肺循环的静脉肺循环的静脉 肺静脉左、右各一对,分别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肺静脉左、右各一对,分别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这些静脉均起自肺门,向内行注入左心房后部。下肺静

7、脉。这些静脉均起自肺门,向内行注入左心房后部。肺静脉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输送到心。肺静脉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输送到心。1.小循环(肺循环)小循环(肺循环)起止:起止: 右心室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干左右肺左右肺 动脉动脉肺肺肺泡壁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 肺静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房特点:特点: 路程短,阻力小,压力低,路程短,阻力小,压力低, 由右心博出。由右心博出。作用:作用: 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及正常值()动脉血压及正常值u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血压。u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u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在收

8、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收缩压;u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舒张压。u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脉搏压,简称脉压脉压。u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u 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 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 mmHg,脉压为3040 mmHg。u动脉血压存在个体、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二)动脉血压的形成(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心脏收缩产生的动力、动脉血管管壁的阻力、动脉血管弹性纤维的回缩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动脉血压。(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

9、素1心搏出量心搏出量 心脏每收缩一次所压出的血液量每博输出量。心搏出量如果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管壁的侧压力也会增大,收缩期动脉血压会升高。动脉血压升高对舒张压升高影响不大,因此,收缩压可反映心脏的收缩能力。2心率心率 心率加快,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流向外周的血液就减少,心舒期末存留于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期血压就升高。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血管对血液循环构成的阻力。由于小动脉平滑肌能在改变口径以改变外周阻力,所以对舒张压影响较为显著。如果心输出量不变,外周阻力加大,则心舒期内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的血量增多,故舒张压升高。4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 大动

10、脉(主动脉)弹性既有缓冲心室射血时对血管壁突然增大的压力,使收缩压不致太高;又使心脏舒张期能继续推动血液前进,造成一定的舒张压,从而使心室的间断性射血变为动脉血管的连续血流。5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足够的血量充盈血管系统,是形成血压的基础。循环血量的减少,会使动脉血压降低。(四)脉搏(四)脉搏u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会发生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管壁发生搏动,搏动可沿着动脉管壁依次向全身各动脉传播。这种有节奏的搏动,称为脉搏脉搏。u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心搏出量与外周阻力,心搏出量大,外周阻力小,则脉压大,脉搏洪大;心搏出量小,外周阻力大,则脉压小,脉搏细。u动脉脉搏沿动

11、脉管壁传导的速度远较血流速度为快。大动脉血流速度为1822 cms,而脉搏传导速度为35 ms,到小动脉可加快到1535 ms。 三、静脉血压与血流三、静脉血压与血流()静脉血压()静脉血压 血液经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时,需消耗能量以克服阻力,因此到达静脉时血压降落较大。经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血压降至15-20 mmHg。右心房作为体循环的终点,血压接近于零。促进静脉回流促进静脉回流的动力是静脉起点(小静脉)与止点(腔静脉)之的动力是静脉起点(小静脉)与止点(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间的压力差。 (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1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 心肌收缩力强,心室排空完全

12、,舒张期室内压较低,形成的抽吸力有利于大静脉血进入心房而至心室。2重力与体位重力与体位 平卧时,全身各静脉大致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对血流影响不大。直立时,由于全身血管中血液的重力关系,大量血液滞留在心脏以下静脉血管中,回心血量减少。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人在站立情况下,人体下垂肢体静脉血液的回流,很大程度依赖于骨骼肌运动。上下肢大静脉中有瓣膜,骨骼肌运动像卿筒似的向上挤压血液回流人心。4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也能影响静脉回流。吸气时,胸腔扩大,胞内负压增加,使大静脉和心房扩张,容积增大,压力下降,有利于静脉回流入心脏。四、微循环和组织液生成四、微循环和组织液生成 指微动脉到微

13、静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血液与组织在此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组成微循环的血管有以下几种: 1.1.微动脉:微动脉:通过管壁平滑肌的收缩,起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的作用; 2.2.毛细血管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后微动脉(中间微动脉);(中间微动脉); 3. 3. 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是后微动脉分支形成的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即通称的毛细血管; 4. 4. 直捷通路:直捷通路:中间微动脉与微静脉直接相通、距离最短的毛细血管; 5. 5. 动静脉吻合:动静脉吻合:微动脉发出的、直接与微静脉相通的血管; 6. 6. 微静脉微静脉 微循环通路微循环通路: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微动脉 直

14、捷通路 微静脉; 微动脉 动静脉吻合 微静脉 图图36 36 微循环结构模式图微循环结构模式图(二)组织液生成及回流(二)组织液生成及回流u流出毛细血管的血液称。流出毛细血管的血液称。u组织液的功能:将血液中的氧气及营养物质运到组织间隙,供细胞利用,细胞代谢的产物,也进入血流而被带走,少量通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再返回血液。u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取决于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可用下式表示:有效滤过压可用下式表示: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压组织液生成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回组织液回流压流压(组织液静水压十血浆胶体渗透压) 一般情况下,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压平均约3

15、0 mmHg(4 kPa),毛细血管静脉端约 12 mmHg(1.6 kPa),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25 mmHg(3.3 kP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约为 15 mmHg(2 kPa),组织液静压约为 10 mmHg(l. 3kPa)。 动脉端:有效滤过压(30 15)(l25)10 mmHg(滤过压) 静脉端:有效滤过压(l 15) (l 25) 8 mmHg(回流压)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u通过心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作用进行调节。u由脊髓胸段1-5节段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末梢所释放的去去甲肾上腺素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后,

16、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离子内流,提高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心肌的收缩力。u由延髓背核和疑核发出的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后,能抑制腺苷酸 环化酶的活性,减少Ca离子的内流,使心肌的收缩力减弱收缩力减弱。心血管的心血管的神经支配神经支配心脏的神心脏的神经支配经支配血管的神血管的神经支配经支配心交感心交感神经神经心迷走心迷走神经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正性变正性变负性变负性变交感缩血交感缩血管神经管神经交感伸血交感伸血管神经管神经型受体型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型受体型受体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血管收缩血管收缩血管舒张血管舒张副交感副交感神

17、经神经乙酰胆碱乙酰胆碱M型胆碱能受体型胆碱能受体血管舒张血管舒张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二)心血管中枢(二)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中枢 是指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分布分布在从脊髓至大脑皮质的不同水平在从脊髓至大脑皮质的不同水平,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协调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延髓是心血管基本中枢延髓是心血管基本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是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和控制心交感及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延髓心血管中枢按功能划分为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中枢中枢。分区:分区:在延髓头端腹外侧部的缩血管区缩血管区,控制交感缩血管神经;在延髓尾

18、端腹外侧部有可抑制缩血管神经元的活动,导致血管舒张的舒舒血管区血管区 ;在孤束核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接替站;心迷走神经元胞体位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为心抑制区心抑制区。(三)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三)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各种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刺激。通过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经心脏和血管系统来完成各种调节功能。 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是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器,感受血压变化时对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当血压升高时当血压升高时,动脉扩张程度增大,这些感受器受到刺激,冲动到达延髓头端腹

19、外侧部和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下降,心交感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至血管的冲动减少。同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高,心迷走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增多。于是心率减慢心率减慢,心缩力量减小,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从而使动脉血压下降。扩张,外周阻力降低;从而使动脉血压下降。此反射也称为“减压反射”。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减压反射减弱,血压回升。 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在心脏和肺循环的大血管壁内存在着感受压力、容量变化感受压力、容量变化的感受器,以及感受前列腺素、缓激肽等化

20、学物刺激化学感受器。当血容量增大或化学物质刺激时,使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迷走神经紧张加强,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血压下降;肾交感神经活动明显受到抑制,增加了水和钠的排出量;抑制下丘脑升压素分泌,也会导致肾排水增多。 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区域,存在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其具有丰富的血管和传入神经末梢。当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如缺氧、二氧化碳增多或血液pH降低时,这些化学感受器兴奋,由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至孤束核,然后使延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血管活动神经元活动发生变使延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

21、血管活动神经元活动发生变化化。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心管活动的直接效应是心率减慢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舒张,骨骼肌和内脏血管收缩减少,冠状动脉舒张,骨骼肌和内脏血管收缩。由于增加外周阻力作用超过心输出量减少的作用,故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化学感受性反射的效应主要是呼吸运动加强,可间接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 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主要由肾上腺髓质、神经垂体、肾脏和心房等分泌的激素和局部代谢产物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全身性体液调节(一)全身性体液调节l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脏合成和分

22、泌的蛋白酶肾素肾素作用下水解,形成血管紧张素 。血管血管紧张素有紧张素有3 3种,即血管紧张素种,即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和血管紧张素和血管紧张素,其中最重,其中最重要的是血管紧张素要的是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可使全身小动脉收缩,促进升压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使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加强,血血压升高压升高。 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能使心率加快,心脏活动加强,心输出量增加。但两者最终作用的结果取决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及与受体的亲和力。肾上腺素可使某些器官的血管收肾上腺素可使某些器官的血管收缩,而另一些器官的血管舒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

23、身血管广缩,而另一些器官的血管舒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抑制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的直接加强效应,故心率减慢。 3升压素升压素 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 ,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升压素能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能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大剂量升压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二)局部性体液调节 在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如 CO2、H、腺苷、组胺等,通过调节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从而调节局部调节局部血流量血流

24、量。第五节第五节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由淋巴管、淋巴结、脾等组成。协助静脉导回部分组织液。除中枢神经系统、骨、软骨、骨髓、眼球、牙齿等少数器官外,均有淋巴管分布。(一)淋巴管(一)淋巴管淋巴管根据其结构、大小和功能不同,淋巴管分为以下几种: 1.1.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管径粗细不一,管璧薄。由内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细胞间隙较大,肌膜不连续或无,通透性大。以盲端起始于组织内,互相吻合成网,汇集成淋巴管,通过淋巴结后,汇集成淋巴导管,通入静脉。 2.2.淋巴管:淋巴管:管径大,璧薄,瓣膜多。结构类似于静脉。

25、 3.3.淋巴导管:淋巴导管:包括胸导管和右淋巴管。结构类似于大静脉。(二)淋巴结(二)淋巴结在淋巴从组织回流到血液的过程中,起过滤及消灭在淋巴从组织回流到血液的过程中,起过滤及消灭有害细菌的作用。有害细菌的作用。三、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三、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一)回收蛋白质 (二)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 (三)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四)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他微粒 (五)免疫防御功能二、淋巴液的生成二、淋巴液的生成 与淋巴循环与淋巴循环 (一)淋巴液的生成 (二)淋巴循环第六节第六节 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 一、儿童和青少年心脏功能特点

26、一、儿童和青少年心脏功能特点 ()心率()心率 新生儿心肌纤维较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心瓣膜等发育较差,所以心缩力弱,心率快,收缩压低。又由于新生儿心脏的神经支配以交感神经占优势,迷走神经发育尚未完善,也使心率加快。有些儿童、少年出现功能性心律不齐和杂音,仍可属于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日趋完善及心肌纤维变粗等,心率也随之而递减。第六节第六节 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续)(续) (二)心输出量(二)心输出量 新生儿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都低于成人,而相对值(每千克体重的输出量)却大于成人。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这就保证了在成长过程中因代

27、谢旺盛需要较多氧气的供应,也指出了儿童、少年的心脏足以胜任短时间紧张的肌肉活动。 二、血压二、血压 由于心缩力弱,儿童的收缩压低于成人。儿童的动脉弹性好,对心脏射血有较大的缓冲作用。儿童的微血管特别粗,造成血流的外周阻力变小,舒张压较低。随着年龄增长,血压也逐渐升高。第七节第七节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冠脉循环和脑循环 一、冠脉循环一、冠脉循环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供应左心室的前部供应左心室的前部供应左心室的后部和右心室供应左心室的后部和右心室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静脉静脉冠状窦冠状窦右心房右心房心前静脉心前静脉冠脉循环的特点:冠脉循环的特点:1 1、左、右冠状动脉主干行走于心脏表面,其分支常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左、右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