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QC怎样做好QC——新手上路,老手进阶,想做QC或已做QC的不可不看!_第1页
怎样做好QC怎样做好QC——新手上路,老手进阶,想做QC或已做QC的不可不看!_第2页
怎样做好QC怎样做好QC——新手上路,老手进阶,想做QC或已做QC的不可不看!_第3页
怎样做好QC怎样做好QC——新手上路,老手进阶,想做QC或已做QC的不可不看!_第4页
怎样做好QC怎样做好QC——新手上路,老手进阶,想做QC或已做QC的不可不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做好QC 一、 什么是QC?什么是检验?公司的QC通过质量检验活动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你作为QC这种作用在你身上有没有体现出来?)QC,即Quality Control的英文缩写,翻译成中文即质量控制的意思。检验(Inspection):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ISO9000:2005)注1:观察的方式包括了各种感官的活动内容。“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是指技术标准、图样、合同等相关文件规定;如果有质量特性要求时,要选择适当的检测仪器或工具,对其进行测量、试验活动。“符合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和评价(有质量特性要求时,结合

2、测量或试验的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对比)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注2:对检验产品的质量有符合性判断和适用性判断。符合性判断,就是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被检验的产品的合格或不合格,符合性判断是检验部门(即品质部)的职能。适用性判断,就是经符合性判断被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或原材料进一步确认能否适用的判断,适用性判断不是检验部门的职能,需要多部门作MRB(即Material Review Board物料鉴审或评审)。如对原材料的适用性判断是企业技术部门的职能,在进行适用性判断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试验,只有在确认该项不合格的质量特性不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时,才能做出适用性判断。必要时采用筛选和预处理(加工)的

3、方法,创造适用性条件。对产品的适用性判断一般只能由顾客判断。经顾客做出适用性判断的产品必须加以标识。所以,作为公司的QC就是依据检验标准做出符合性判断,与检验标准不符合的则提出书面的“品质异常通知单”由相关部门进一步评审(即MRB)后作出处置的结论,或合格,或不合格或MRB后特采等。一个公司的QC部门通过质量检验活动要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质量检验的目的概括地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顾客(包括下道工序)实行质量保证,这是属于验收性质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判断工序或生产过程是否正常,这是属于监控性质的检验(IPQC的主要职责就是利用SPC技术识别和控制过程波动,使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或受控状态)。具体

4、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做出符合性判断,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IPQC),或区分合格批或不合格批(IQC&FQC)。区分合格与不合格通常可以采用全检或抽样检验两种方式(注:QC主要是抽样检验)。2. 实行质量控制。就是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抽检,判断工序是否正常,发出警告,以便采取措施。这类检验通常用于工序控制点,结合常规控制图(即休哈特图)进行。其特点是这类检验的直接目的不是判断产品或产品批是否合格,而是用来作为评价工序生产状态是否正常的反馈信息。3. 提供重要的信息,以便企业更好地加强质量管理,更有效地做好经营决策工作。质量检验的结果是企业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源,它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

5、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既全面地反映了产品质量,也综合反映了各部门的工作质量,更是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根本。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切实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只有通过检验,才能使全体员工了解企业产品的质量状况并发现问题,进而通过同其他企业优质产品的对比,激发员工对质量好坏的荣辱感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紧迫感。国外一些先进的企业认为,如果检验不能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就失去了质量检验的意义。二、 现代质量的定义?作为QC首先要对现代质量的定义及真正内涵是什么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质量: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0:2005)。港台人习惯将质量叫做品质。注1:质量可以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

6、来修饰。如宝峰公司所生产的置物架质量好。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是指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在质量概念图中解释为“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具有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这个定义已经从最初用于产品,逐渐延伸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任意项的组合。这就是广义质量的概念。对于ISO9000:2005标准中给出的广义质量内涵的理解,要着重通过“要求”、“特性”两个术语和“程度”一词加以理解:1. 要求: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这里的要求有顾客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社会环境的要求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这些要求还要受到使用的时间、地点

7、、对象、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影响。1) “明示的”要求是指规定的要求。如在合同(合同contract:有约束力的协议)中规定的要求。2) “通常隐含的”要求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习惯上不明说也应知道的。如银行对顾客存款的保密性要求,置物架的平衡性要求是不言而喻的要求。3) “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其他强制性标准要求。如我国对与人身、财产的安全和健康有关的产品,发布了强制性的行政文件和代号为GB(国标)的强制性标准,又如NSF要求。4) 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如顾客对我们的置物架要求是美

8、观、组装方便、载重量大、使用时无伤害;但社会对置物架的要求是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可再回收利用。组织在确定产品要求时,应兼顾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5) 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当需要特定要求时,可以使用限定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瑞典D22.2T1.2550冲孔管的耐腐蚀要求等。2. 特性:可区分的特征1) 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置物架的置物特性。2) 赋予的特性不是固有的,即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宝图BFNC066B置物架在卓越网上的零售价88元,这价格就是赋予的

9、特性。3) 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4) 不同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不相同的。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如供货时间及运输方式对硬件产品而言,属于赋予特性;但对运输服务而言,就属于固有特性。5) 特性有各种类别,如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附:质量的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 例如:汽车的速度、牵引力、耗油量、废气排放量;手表的

10、防水、防震、防磁等就是技术性的质量特性。技术性的质量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如汽车的牵引力大小。2)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产品的使用不仅可靠、及时,更重要的是不能给顾客造成伤害和引发事故,因此,产品必须有保证条款,有各种安全措施。重视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对于企业避免和防止产品责任问题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置物架产品不得有伤害人身的毛刺、使用时不得有倒塌、夹片下滑等现象发生。 3)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 例如耐用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精确保持性、电力供应的及时性等。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是同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及其费用相联系的。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及时性、可靠性、可维修性以及使用费用等都极大地影响着顾客

11、的质量评价。如当客人买到置物架时表面就已经氧化生锈是不能接受的。 4)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在考虑质量特性的内容时,仅仅考虑对应顾客要求是不充分的,还必须考虑法律、法规、环保以及社会伦理等有关社会整体利益方面的要求。置物架的表面处理的环保性及使用时、使用后可回收利用等都是社会方面的质量要求。 5)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 例如服装的式样、面料,食品的味道,汽车象征的地位和气派等。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反映了顾客的心理感觉和审美价值,人们的心理感觉和审美价值千差万别,很难用准确的技术指标来加以衡量。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对构成产品的“独家特色”,构成产品对每一具体用户的“适应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消费品领域。3

12、. 程度,要完全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因此标准提出了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质量是对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描述,也就是说,满足程度越高,质量就越好。满足要求的程度才反映为质量的好坏。質量本身並不表達產品滿足要求的程度,即優良程度,也不是個定量的概念,而是一個集合名詞。因此,在談到質量時,應在“質量”一詞前面加修飾詞,如产品质量、服務質量、生活質量與空氣質量等。对品质的真正内涵,哈佛大学教授戴维列艾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认为一项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附1:质量特性内涵序号质量内涵说明1性能产品或服务的主要特性,如一辆汽车的部件的运行情况,乘坐、操作及使用材料的等级2安全性产品

13、或服务的危险、伤害或有害性,品质合格的产品应把危险性降到最低3可靠性产品或服务所具备性能的稳定性,如汽车故障率的高低等4寿命产品或服务正常发挥功能的持续时间,如汽车有效行驶公里数5美学性产品或服务的外观、感觉、嗅觉和味觉等6特殊性能产品或服务的额外特性,如用户使用产品时是否便利,汽车的校准和控制装置通常就提供了这种便利性 7一致性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8会意质量/使用效果对产品服务品质的间接评价,如声誉9售后服务解决顾客抱怨并核实顾客是否已经满意上述9个方面较全面地概括了品质的真正内涵,不仅从企业的角度,而且更多地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认识品质的内涵,传统的品质观念通常仅关注前4项而忽

14、视了品质的后几个重要的方面。前4个方面是相同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均应满足的共同品质特性(即同质性),而正是后几个方面显示出产品或服务的与众不同,给用户带来更多附加价值,从而吸引和留住顾客。面临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重视品质内涵的后几个方面,尤其是售后服务,它是产品品质最重要内涵之一,是联接企业和用户的纽带。附2:产品质量的八维度(美国David Garvin 戴维加文,1984年发表了什么是产品质量的真正含义?,文中提出了产品质量的八维度)。1) 性能(Performance):性能是指产品达到预期目标的效率。它代表了某个产品的主要运行(使用)特性。以SB1848GR的吊衣架为例,性能代表吊

15、衣架吊挂额定重量的衣服后的各部件的表现情况。性能和质量之间的联系与环境有关。一般而言,好的性能是好的质量的同义语。2)特征(Features):特征是指用来增加产品基本性能的产品属性,包括蕰涵在产品之中的许多附加功能。3)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产品在设计的使用寿命期内一致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反映了一个产品在规定的时限内发生故障率。4)符合性(Conformance):符合性是产品的设计质量和运行特性满足预期确定的标准的程度。5)耐用性(Durability):耐用性是一种对产品寿命的测量。6)服务性(Serviceability):服务性是指产品推出市场的速度、产品的易于修复

16、程度、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7)审美性(Aesthetics):审美性是指一种主观性的感觉特征,包括产品的味觉、触觉、听觉、视觉及嗅觉等。8)感知质量(Perceived Quality):许多情况下,顾客无法完全掌握关于产品或服务属性的全部信息,这时他们只能依靠感觉对某个质量的好坏做出判定。三、 作为QC要清楚质量是如何形成的?当你清楚了质量的形成过程,你就知道该在哪些方面控制!质量形成于产品生产全过程,这里的“生产”是指社会化大生产,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设计、工艺准备、采购供应、生产制造、检验、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这一理论观点彻底消除了理论界曾提出的“产品质量

17、是设计出来的”。“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是管理出来的”等片面说法,提示了质量形成的真谛。产品寿命周期中任一单独过程都不可能制造出需要的质量,产品质量与寿命周期的全过程有关,质量散布在“生产系统”的所有层面。质量形成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确定需求的结果所形成的质量要求需求分析。在识别和确定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之后,为了生产,首先要把需要转化为质量要求。质量要求是一组定性或定量产品质量特性的规定要求,一般用产品应具有的功能参数表示,如产品的性能、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和美学等,关键是要使质量要求恰到好处地、全面地反映需求。第二阶段:由产品设计的结果所形成的质量。设

18、计阶段要把质量要求转化为生产者可以生产的产品,即要转化为生产者可以测定的代用特性,也就是产品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第三阶段:由与产品设计符合性的结果所形成的质量。由制造所形成的产品质量,是产品对设计的技术规范符合程度的特性综合,这样经过制造又进行了一次特性转化。第三阶段:由产品保障的结果所形成的质量可维修性。如有的产品其性能达到了顾客需求,但当出现故障时,其维修和备件供应困难,则说明产品的全部特性中反应满足需求的能力还相当不足。附1:朱兰的“质量螺旋”适用性质量大师朱兰将产品的寿命周期分为10个阶段:市场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市场研究工艺准备、采购供应、资用户服务源配置、生产制造、检验、销售、服务

19、等。这10个环销售节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完产品开发设计整的循环,每完成一个质市场研究量循环就应使产品质量有检验工艺准备进一步的提高,产品质量采购供应生产制造是按螺旋方式上升的规律资源配置逐步完善和提高的,他将这种规律称为“质量螺旋”。附2:质量的决定因素1设计质量 设计阶段是达到最终质量水平的起点。2产品与设计质量的符合程度 质量对设计的符合程度是指产品或服务符合(即实现)设计人员意图的程度。3安全与方便使用 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以后,仍然继续关注质量问题。让用户使用起来感到方便,并提供作废指南都是重要的。4售后服务 有许多原因可导致产品不能如希望的那样发挥它们的功能,或者顾客不能得到优良的服务

20、,但无论什么原因,从质量观念来看,重要的是要予以补救,即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使产品或服务达到规定标准。四、 QC(质量控制)的十二大基本原则,就是QC的工作原则,是作为QC必须遵循的。否则你将会“寸步难行”。1. 保证实现质量的目标(公司品质目标:进料检验批合格率不低于:98%,制程检验合格率不低于:98%,成品检验批合格率不低于99%);2. 控制要针对未来(作QC的最佳境界就是能做到预防品管,能防微杜渐,及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在首件检验时将问题发生而得到解决);3. 控制的职责要明确(每个QC所负责的检验站点或级别必须职责要明确,以防责任不明而推委扯皮);4. 质量控制要讲求经济效益(花

21、最小的检验成本达到最大的检验效果);5. 应尽可能采取直接控制方式;6. 控制必须反映指标的要求;7. 控制必须有适当的组织来保证(成立QC部门,明确权责关系);8. 控制必须采用适合具体人员的技术和信息;9. 控制必须有客观的、精确的和适合的标准,用以衡量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10. 控制必须抓住关键点;11. 控制必须主要集中于例外情况(异常情况);12. 控制必须灵活。作為QC以上內容你了解多少?又做到了多少?五、 作为QC如何掌握检验标准?质量是针对于标准而言的,没有标准就不能谈质量。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检验标准是不可或缺的,检验标准除了作为QC作业的依据以外,也是企业共同遵守的准则

22、,可以减少很多在制造过程中的不必要的争议。检验标准主要在于表明检验作业相关文件,用以规定及指明检验作业的执行,以便于在繁杂的检验工作中,不易造成疏漏上的混乱。所以,作为QC的第一要务就是弄懂吃透检验标准。制定检验标准的目的:1. 明确技术要求,掌握判定标准及检验方法,尽可能避免模棱两可的情况。2. 促进企业不断进行质量改善(随着客户的要求变化而变化)。检验标准的分类:1. 厂内生产用标准。如制程检验规范。2. 供应商和外加工来料检验所用标准。如各种进料检验规范。六、 作为QC你清楚质量检验的流程(工作程序)?流程就是QC的工作思路!质量检验是组织的重要过程之一,包括以下六个工作步骤:1明确并掌

23、握验收准则(检验标准)(质量标准)编制产品的验收准则是设计和开发的职能之一,也是其输出之一,可以是一种专门的技术文件,也可以是相关技术文件的一部分。基本内容包括:1) 检验项目(产品特性);2) 产品特性的质量要求(标准);3) 抽样方法或抽样方案。为了使验收准则详细、易懂,便于指导检验操作,还可以编制检验指导书(检验规范),检验指导书(检验规范)上应明确规定检验的产品特性及其质量要求(标准),检验手段,抽样方法、样本容量等等。通过对规定要求的明确和具体化,使有关检验人员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合格品,而什么样的产品是不合格品。企业执行的质量标准有验收标准和内控标准。验收标准用于供需双方交接(验收)

24、产品时使用。内控标准用于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时使用。2测量或試驗按规定的要求,根据所选择和确定的检验方法,所采用的计量器具、测量设备或理化分析仪,对准备检验的产品的一项或多项质量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以得到正确的产品特性值和结果。测量首先应保证所用的测量装置或理化分析仪处于受控状态。这一点ISO9001:2008明确规定为:测量和监控装置的使用和控制应确保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测量的方法包括:1) 感官测试,即依靠人的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对产品特性进行测量,常用于产品外观、噪音、颜色、包装等检验项目。2) 物理或化学测试,即主要依靠量具、仪器等测量

25、装置,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产品特性进行测量,以获得测量的结果。3比较比较就是把观察或测量的结果与规定要求(图样或标准)相比较,然后观察每一个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4判定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合格的还是不合格的。5处理(置)对判定合格的产品放行并及时转入下道工序(过程),对判定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存放,并以“质量异常通知单”的形式提请有关人员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进行“适用性判断”或分别判定返工、返修、降级、偏离许可、放行或报废。6记录把所测量的有关数据和判定的结果按规定的记录格式认真做好记录。质量检验记录是最重要的质量记录,必须保持完整性、准确性、正确性、正规性。附:有关I

26、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标准定义 返工(rework):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返修(repair):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的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降级(regrade):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变更。 偏离许可(deviation permit):产品实现前,对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放行(release):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个阶段的许可。 报废(scrap):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让步(concession):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许可。 合格(conformity):满足要求,合格又可

27、称为“符合”。 不合格(noconformity):未满足要求,不合格又可称为“不符合”。七、 工厂为什么每天都会有不合格发生?作为QC你清楚影响质量的因素都有哪些?只有弄清楚了不合格发生的原因,作为QC你才会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分类:主要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和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一)、影响产品质量的9M因素1市场(Market):市场的范围日益扩大,而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则更为专业化、细分化。2资金(Money):新设备和新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大量资金的投入,质量成本的增加。3管理(Management):质量螺旋或质量环说明质量职责涉及公司所有职能部门。4人(Man):企业经营体

28、系的很多方面已经成为现代质量管理部门注意的焦点。5激励(Motivation):产品质量复杂性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每一位员工对质量做出贡献的重要意义对人类动机研究的结果显示,除了金钱报酬以外,当今员工要求强化工作上的成就感,以及承认他们对实现公司目标所作出的贡献,这就突出了质量教育和提高质量意识的必要性。6材料(Material):出于对生产成本和质量要求的考虑,材料的加工更接近于公差界限。材料是产品加工的基础或前提,材料的好坏直接导致产品的好坏。7机械和机械化(Machines and Mechanization):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公司要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就必须采用越来越

29、复杂的制造加工设备,并且也越来越依赖所投入的材料的质量,维护机器设备使之随时得到充分利用已逐渐成为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8现代化信息方式(Modern information method):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有可能按以前无法想象的规模收集、储存、检索和处理信息。这一强有力的新信息技术为在制造加工过程甚至在售后服务过程实行有效控制提供了手段。而新的、不断改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又为管理部门提供更为有用的、准确的和及时的预测性信息,为制订指导企业质量战略决策和未来发展提供了依据。9产品规格要求(Mounting product requirement):工程设计复杂性的提高,相应地要求制造

30、加工过程实施更为严格的控制,从前被忽视的小问题,现在却有很大的潜在的重要意义。产品复杂性的提高,以及对产品性能的更高规格要求,都突出了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要意义。二)、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5M1E1人(Man):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但人的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和技术不熟练等都会造成操作误差。2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是保证工序生产出符合规格要求的产品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自动化程度、有定位装置的设备,它们对于确保工序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一般通用机器设备来说,机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保持性、稳定性和性能的可靠性,配合件、传动件的间隙、定位装置、定量装

31、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都直接影响工序质量特性的波动幅度。3材料(Material): 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与外协件的质量及其适用性。4工艺方法(Method):工艺方法是指工艺流程的安排、工序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和工序加工指导文件的编制。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制订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以及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5测量(Measurement):测量方法及测量精度的适应性(波浪高度的检验)。6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八、 QC凭什么

32、做检验动作(作业)?QC部门有哪些职能?你作为QC是称职的吗?(换句话说,质量检验的依据、质量检验的职能、质量检验员资格要求是什么?)一)质量检验的依据:1) 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 技术标准 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如置物架行业的推荐性标准GB/T33252008等 方法标准: 安全和环境保护标准:如符合NSF标准在选用标准时应首先选择国家标准、其次是行业标准、最后才是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3) 产品图样:是能夠準確表達產品形狀、尺寸及其他技術要求的圖形。圖樣是標準的反映。4) 工艺文件:工藝技術資料的統稱(如BOM、黑坯工序途程表、QC檔、包裝工序途程表等)。5) 质量

33、承诺:6) 訂貨合同:當沒有技術標準或標準的規定滿足不了要求或有特殊要求訂立合同時,合同規定的相關要求就成為檢驗依據。7) 技术协议:彌補訂貨合同在技術和檢驗要求方面的不足,訂立的技術協議作為生產驗收和索賠的依據。8) 標準樣件:當檢驗方法有破壞性或現有檢測方法的鑑別準確度低或無法使用檢測工具和設備來檢驗時,通過標準樣件作為檢驗依據。 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外购件往往占很大的比重。为了保证外购件的质量,应签订合同和技术协议书。技术协议书中必须明确质量指针、交货方式和地点、包装方式、数量、验收标准等。二)质量检验的职能 質量管理是在質量檢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質量檢驗又隨著質量管理的發展而發展。

34、質量管理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不管哪一階段都離不開質量檢驗,全面貫徹ISO9000標準,並不是要削弱檢驗工作,相反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檢驗工作。1) 鉴别职能(检验活动实质上是进行质量鉴别的过程通過測量、比較、判斷質量特性值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這是質量檢驗的鑑別職能,是質量检验所固有的第一職能,是保證(把關)職能的前提)。2) 把关职能(“三不准:不合格原材不准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3) 预防职能(現代質量管理不單純是事後“把關”,還通过检验可获得质量数据和信息,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消除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5M1E),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4) 报告职能(把检验过程中

35、获得的数据和异常情况认真记录下来,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并向有关部门和最高管理者报告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和质量管理水平,提供质量改进的信息)。5) 监督职能(参与企业对产品质量实施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为考核提供数据和建议,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包装实施跟踪监督,对产品包装的标志及出入库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不合格品返工处理及产品降级后更改产品包装等级标志进行监督,配合工程技术部门对生产过程中违反工艺纪律现象的监督。附:职能:事物、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三)QC的资格要求:QC对保证产品质量肩负着特殊使命,又是组织内质量信息的重要提供者。QC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1) 质量检验

36、是一项学科性很强的工作,作为QC要具备高中或职高以上学历的文化程度,能够掌握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生产实际经验和较强的质量分析判断能力,并且有基础能够钻研技术业务,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检验技术水准,否则心有余而力不足。2) 质量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检验人员应当具有与其所承担的检验工作相适应的生产技术技能,熟悉所承担检验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能够熟练地掌握有关的检验、测试技术,会正确使用检验测试设备、仪器仪表和量治具,接受过专门的检测技术培训、质量管理培训及ISO9000培训,并取得有关资格证书等。3) 质量检验是一项法制性很强的工作。

37、它要求质量检验人员必须具备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办事公正、不徇私情的职业道德。三鹿婴儿奶粉事件,双汇泠鲜肉就是教训。4) 会正确使用与检验有关量具、仪器及检验装置(设备),能熟练地掌握有关的测试技术。5) 接受过专门培训并取得有关资格证书(初级质量员证、中级质量员证、内审员证等)。6) 身体健康、无色盲,无高度近视,无与准确检验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疾病。九、 质量检验都有哪些方法?質量檢驗的方法的分类!質量檢驗一般分為感觀檢驗和物理與化學檢驗(簡稱理化檢驗)兩種。一、感觀檢驗1)感觀檢驗的分類由於人的感受刺激程度不同,感觀檢驗分為嗜好型和分析型兩種。(1)嗜好型感觀檢驗。以美不美,香不香這類人的感

38、覺本身作為判斷對象的檢驗,叫嗜好型感觀檢驗。(2)分析型感觀檢驗。通過人的感覺器官來分析判斷出被檢驗對象的質量特性,叫分析型感觀檢驗。如某設備運轉後是否發熱可用手觸摸加以判斷。2)感觀檢驗的方法感觀檢驗中往往采用分類法來判定每個產品合格與不合格。常用分類法有評分法、排隊法、比較法。(1)評分法。對被檢驗的產品,評定出每一個產品的分數,以區別其質量的好壞,叫做評分法。評分時可采用直接評定或記分的方法。(2)排隊法。將被檢驗的產品按其質量特性的好壞排列出順序的方法,叫做排隊法。(3)比較法。將被檢驗的產品的質量特性與標準樣品作比較,用觀察比較的方法確定出被檢驗產品的優劣,合格與不合格,叫做比較法。

39、這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二、物理與化學檢驗凡是主要依靠量具、儀器或檢測設備,應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對產品進行檢驗,獲得檢驗結果的方法叫做物理與化學檢驗,簡稱理化檢驗。三、感觀檢驗與理化檢驗的比較感觀檢驗理化檢驗檢驗費用依靠人的器官或借助簡單工具,不需大的投資與常規檢驗費用理化檢驗需投資並需日常維護費用檢驗靈活性可在生產現場進行,比理化檢驗靈活受很多限制檢驗結果準確性感觀檢驗與人的性格、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對業務熟悉情況和責任心等有關,影響其準確性的因素很多理化檢驗的影響因素則很少附:质量检验方式的分类不同分类方法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檢驗方式常用有五種:一是按生產過程順序劃分,二是按檢驗地點劃分,三

40、是按檢驗對象劃分,四是按檢驗方法劃分,五是按其他方式劃分。1 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按检验实施阶段分类): 进货检验(对关键的物品一般采用全数检验、次重要物品或无法全检的重要物品进行抽检) 过程检验(亦稱工序检验)包括:首件检验(重点)、巡回检验、末件檢驗、完工检验四種形式。末件檢驗適用於產品質量主要依靠模具、工裝保證的場合,通過末件檢驗以確認下批生產時品質。完工檢驗如黑坯檢驗,特別注意的是有無漏掉工序的現象,之前在做ILC產品時就曾有過。 最终检验(亦稱成品檢驗)2 按检验地点(场所)分类:固定检验 集中检验 现场检验 巡回检验(流动检验):巡迴檢驗重點是關鍵工序、關鍵部件、薄弱環節等3 按

41、检验方法分类: 理化检验(利用量检具、仪器、仪表、测量装置或化学方法) 感官检验(官能检验外观性检验) 试验性使用鉴别(对产品进行实际使用效果的检验)4 按样品数量分类(按检验方法分类): 全数检验(100%检验) 抽样检验 免检(无试验检验)5 按质量特性分类: 计量值检验 计数值检验6 按检验后样品的状况分类(按检验性质分类): 破坏性检验(如炮弹的爆破能力、纸箱的跌落试验、盐雾测试。破坏性检验采用抽样检验) 非破坏性测试7 按检验专案(目的)分类: 生产检验 验收检验 监督检验 验证检验 仲裁检验8 按供需关系分类: 第一方检验(生产检验) 第二方检验 第三方检验(监督检验、验证检验、仲

42、裁检验)9 按检验人员分类: 自检 互检 专检10 按检验系统组成部分分类: 逐批检验 周期检验11 按检验效果分类: 判定性检验 信息性检验 寻因性检验 十、 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掌握质量管理最新、最前沿的理念(观念)、理论及方法论(QC的观念与方法必须与世俱进)。 20世纪60年代现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TQM20世纪4060年代20世纪2040年代1987年现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SPC质量检验阶段 QI标准化质量管理阶段 ISO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及标准化质量管理的比较比较项目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发展阶段19201940194019601960

43、1987管理对象产品和零部件质量过程质量寿命循环全过程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范围产品和零部件工艺系统全过程和全体人员各种过程管理重点制造结果制造过程一切过程要素过程运行质量评价标准产品技术标准设计标准用户满意程度市场满意程度涉及技术检验技术数理统计技术及控制图PDCA循环,QC小组过程控制技术管理方式事后把关事中控制寿命循环全过程控制事前预防管理职能剔除不合格品消除产生不合格品的工艺原因全面控制缺陷的产生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涉及人员检验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全体员工全体员工质量的发展可从质量的历史、观念和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年代质量的历史方面质量的观念方面质量的制度方面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作业员的质

44、量管理领班的质量管理领班的质量管理质量是“检查”出来的品检(QI)20世纪40年代统计的质量管理质量是“制造”出来的品管(QC)质量保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品保(QA)20世纪6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是“管理”出来的全面品管(TQC)20世纪80年代全面质量保证质量是“习惯”出来的全面品管(TQA)品质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互相排斥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承和发展。质量管理的最佳途径:质量是“习惯”出来的。ISO9000系列标准与TQM是不同化背景下产生的管理方式。它们的管理思想和指导原则是一样的,都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预防为主”等,ISO90

45、00是TQM的延伸,是文件化的TQM,ISO9000通过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将TQM中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等思想和原则进行具体的描述,两者实施时可相互兼容,形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关系。即:1. ISO9000是文件化的TQM。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实施TQM的管理思想。2. ISO9000是具体化的TQM。ISO9000将TQM中全员参与、预防为主等内容进行具体的描述。3. ISO9000是标准化的TQM。ISO9000是可在国际之间相互承认或双边交流的TQM。作为一个现代QC,以下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是必须要涉足的:1. 精读一本最新版本的高等或高职教育的质量管理学教材;2. ISO90

46、01:2008(质量管理要求标准);3. ISO9000:2005(质量管理基础和术语标准);4. ISO9004:2009(持续成功的管理标准);5. ISO/TS16949:2009提及的五大核心工具;6. 6西格玛管理知识;7. 新老QC七大手法;8. 统计抽样知识;9. 机械制图及识图知识;10. 五金制造知识、塑胶材料及成型知识;11. 电镀(镀铬、镀锌)知识、涂装知识(粉末涂装、水性涂装即电泳);12. 纸箱知识;13. 量规仪器性能与操作(使用)。以上所提及的知识的掌握将会使你在宝峰作QC会更有底气,更有能力,更有话语权。十一、 作为现代QC,要有广义的质量观,什么是广义质量,广

47、义质量概念的四大特性是什么?1) 质量的经济性要求内含了对物品价值的需求或期望,价廉物美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2) 质量的广义性顾客或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质量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质量和体系质量。3) 质量的时效性顾客或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产品、过程或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质量。4) 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不同功能或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

48、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如銷往歐洲的彩電要符合歐洲的電視制式、電壓及電壓波動范圍等質量要求,而與銷往內地的彩電不同。十二、 工厂讲到质量,一般都是指实体的质量,即产品的质量,什么是产品?产品的类别都有哪些?产品是质量管理主要关注的对象,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产品:过程的结果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1) 服务 如运输、售前的产品介绍、售后的用户回访和维修等。2) 软件 如计算机程序、字典等。3) 硬件 如发动机机械零件、自行车、置物架等。4) 流程性材料 如润滑油等。许多产品是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的,例如:“汽

49、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组成。服务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需要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并且通常是无形的。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的并可以方法、记录或程序的形式存在。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并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并具有计量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称之为货物。产品类型定义产品种类实例硬件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硬件通常由制造的,建造的或装配的零件、部件组成置物架、连接器、夹片等软件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组成的一种知识产物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以方法、概念、论文或程序等形式存在

50、,计算机软件是一种特例字典、发动机控制软件、说明书流程性材料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流程性材料的状态可以是液体、气体、粒状、块状、线状或板状材料燃料、润滑油、热熔胶粒服务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服务产品可以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与供方和服务接触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如在为顾客提供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无形产品的交付,为顾客创造氛围汽车维修、宾馆服务、学校服务等产品是使用价值的载体,顾客通过使用产品而获得需要的满足,组织通过产品向顾客提供使用价值,产品对于顾客和组织而言,只是一种手

51、段,而不是目的。手段决定于服务目的,但只有通过一定的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附:硬件产品的特性:1) 性能:它是产品为满足使用目的而需要具备的技术特性。如置物架的置物性。钟表的走时准确。2) 可信性:它反映了产品可用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时间内和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如电视机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置物架在规定的载重量的范围内放置物品后保障物品的完好性。产品的维修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可靠性和维修性决定了产品的可用性。维修保障性是指维修保障资源

52、能满足产品维修过程需求的能力。)3) 安全性:它反映了产品在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由于质量不佳而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能力。4) 适应性:它反映了产品适应外界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5) 经济性:它反映了产品合理的寿命周期费用,具体表现在设计费用、制造费用、使用费用、报废后的回收处理费用上。6) 时间性:它反映了产品供货商满足顾客对产品交货期和交货数量的能力,以及满足顾客需要随时间变化的能力(产品寿命也属于时间性的范畴)。服务类的产品特性: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文明性。软件类的产品特性: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专用性、经济性。广义的产品

53、质量=性能+寿命+外观+安全性+可靠性+价格+交货期+服务等。十三、 要做好QC,QC部门要做好哪些基础性的工作(或者说QC有哪些需求)?如何来保证?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管理、质量教育工作、现场质量管理、全面生产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质量管理小组(QCC)等。1. 标准化工作:标准是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尺度,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中进行标准化工作就是围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根据实施情况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标准及时修订的过程。一个合格或优秀的QC应该

54、是对标准掌握最多、理解最深、拿捏最准的人。2. 计量工作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准确无误的计量工作,就无法测 定产品质量的实际水平和生产过程的状态,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一个合格或优秀的QC应该是能够熟练操作多种计量(仪器)工具的人。3. 质量信息管理:质量信息是指反映产品质量形成及质量经营活动中的产品全寿命周期各阶段质量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数据、报告和资料的总称。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的耳目,是开展管理活动的重要资源。一个合格或优秀的QC应该是信息最大、信息最新、最有话语权的人。4. 质量责任制:所谓责任制,就是为企业各个部门、各类人员明确其在质量工作上的任务、责任和权力,以

55、便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准则(标准)、工作有考核(检查)”。建立质量责任制就是要明确规定每个QC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有什么责任以及有什么权力等。建立质量责任制,还有利于处理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消除遇到质量问题互相推诿和不负责任的现象,也有利于增强质量责任,实现质量的可追溯性。一个合格或优秀的QC应该是敢于负责、勇于问责的人。5. 质量教育工作:“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宝洁前董事长Mr.Dupree所说的一句商界名言。说明在企业人、财、物等各种

56、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作为QC部门负责人,质量意识灌输、质量管理知识教育、专业技术培训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一个合格或优秀的QC应该是不断学习、与世俱进的人。6. 质量管理小组(QCC):质量管理小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群众基础,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的要求,它是以保证和提高质量为目的,围绕现场存在的问题,由班组员工或科室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所组成的开展质量活动的小组,质量管理小组是日本受到我国鞍钢宪法三结合小组的启发于1962年提出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要做到组织、研究课题、措施与效果“四落实”。一个合格或优秀的QC应该是QCC小组中最活跃、最权威的人。十四、 作为一线QC要怎样处理好与制造部门的关系?即IPQ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