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二、主要复习内容(一)概述题:概述教材某章节的部分内容,并选取其中一个要点谈谈自己的认识。1 、第一章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发展是前进的, 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 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 日趋灭亡的东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

2、的斗争性与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与其相互关系: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与其相互转化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与其相互转化2、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不但来源于实践,而且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从实践到

3、认识: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 )从认识到实践: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3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3、第二章第二节“真理和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与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与其发现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相互依存,相互包容。3、真理与

4、谬论( 1 )真理和谬论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2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论,谬论也是如此真理的检验标准1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确定性即决定性,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不确定性即相对性, 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1 、价值与其特性客观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多维性2、价值评价与其特点:( 1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2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联系( 3 )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3、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

5、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4、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4 、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与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与其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与特殊形式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政治法律思想,艺术,XX,哲学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生

6、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与其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与其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与其规律1 、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让意识形态以与

7、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必然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与特殊形式1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就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2、社会形态更替的同一性和多样性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4、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5、第七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与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与方法在展望

8、未来社会的问题上, 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一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二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二)文本题:阐述文本的思想内涵。文本集中在教材下述相关内容。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辩证唯物主义与

9、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哲学基本问题1.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主X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

10、二性,时间本源是精神的,属于唯心主义派;2.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 也就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绝大多数哲学家, 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X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称为可知论者; 少数唯心主义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知性, 称为不可知论者。3、实践与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科学的实践观2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

11、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 )从认识到实践: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 3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两个必然或两个决不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 ”。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谓 “两个必然” ,指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12、、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指的是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与 “两个决不会 ”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5、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 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一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二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

13、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6、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7、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与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一元性。8、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与特殊形式1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就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2、社会

14、形态更替的统一同一性和多样性: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 替的客观性。4、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基本趋势, 其历史过程是一个 “扬弃” 的过程9、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自由是对必然和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一个历史过程。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贯穿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始终,并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因

15、此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动力。 人类实在不断追求自由中完善自己的, 也是在不断解决自由和必然的矛盾过程中实现发展的(三)辩论题:要求: 1 、请在两个辩题中选择其一作答。 2 、请在选定辩题的正反两方观点中选择自已认同、 支持的观点, 对论题关键词作必要界定, 在正反观点的比较分析中梳理论辩逻辑,确立论证框架,并分层次论述基本理据与事实根据,做到论点明晰,论据充分,引证恰当,辩驳准确,事理结合,以理服人。 3 、不少于 400 字。1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2 、人类社会最终不可能毁于高科技/ 人类社会最终可能毁于高科技3 、网络语言有存在的合理性/ 网络

16、语言没有存在的合理性4、见义勇为要奋不顾身/ 见义勇为要量力而为5、诚信主要靠自律 / 诚信主要靠他律6、动机是判断道德行为的根本标准/ 效果是判断道德行为的根本标准(四)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2、社会形态更替与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社会历史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

17、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某一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历程,社会形态变化往往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国家也会显现出不同特点。这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仅不排斥个人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的表现出的特殊性, 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这就是社会形态更替与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3、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4、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是互相对立的,这是认识确定的对象和 X 围来说的。 真理和谬

18、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表明,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5、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真理即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与其发现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依存的与相互包含的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五)课堂反馈题 结合任课教师课堂授课内容, 阐述本学期你对课堂教学中最感兴趣、 最具启发的一段教学内容的理解。 (要求: 1 、 回答内容应包括: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答题内容必须是任课老师课堂教学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