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复习总结_第1页
中国法制史复习总结_第2页
中国法制史复习总结_第3页
中国法制史复习总结_第4页
中国法制史复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法制史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 “六礼” P29“六礼”是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依次包括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求婚、问名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卜于宗庙,请示吉凶、纳吉卜得吉兆后即定婚期、纳征又称纳币,男方使人送聘礼到女方、请期商请女方择定婚期、亲迎男子奉父命亲去女家迎接,男先归,候于门外。2、 “七出” P29在西周时期,婚姻解除的过程中,公婆和丈夫有种种理由迫使妇女陷于被遗弃的悲惨境地是为“七出”,所谓“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3、 “五听” P30西周时期法官审讯的一种方法,通过察言观色,以注意当事人表

2、情,分为“辞听”理屈则言语错乱、“色听”理屈则面红、“气听”无理则喘息、“耳听”理亏则法官话听不清、“目听”无理则双目失神五种,故称之为“五听”。4、 法经 P51法经共有六篇,分别为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是当时最完备的封建成文法典,也是秦、汉律的蓝本。5、 “廷行事” P71“廷行事”即法庭成例,实际上为判例法,既可补法律文件之不足,又可修改法律规定,是秦朝的一种独立的法律形式。6、 乞鞫 P88乞鞫即要求重新审判,当事人不服判决的,可在法定时间内请求复审,起源于秦,继承与汉的案件复审制度,汉代以三月为限。7、 “亲亲得相首匿” P116“亲亲的相首匿”是指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

3、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相互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可以减免刑罚。8、 张杜律 P124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称之为张杜律。9、 “准五服以制罪” P128即对于亲属之间的相互犯罪,根据五种丧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来量刑定罪。即服制愈近,对以尊犯卑者处罚愈轻,对以卑犯尊者处罚愈重;服制愈远,则与此相反。10、 “翻异别勘” P194是指罪犯翻供时,该案即不得再由原审法官审理,而必须更换法官。不仅如此,回避的范围不仅限于法官,原审官署亦必须回避,甚至原羁押场所也要回避。11、 大诰 P220大诰是一部以惩治官吏犯罪和豪强犯罪为主要内

4、容的刑事特别法,是朱元璋“重典治世”的产物。朱元璋在位期间,坚持律、诰并行的方针,后又将大诰重要条目载入律中,使大明律的处刑明显加重。直到明中叶,才将律后附诰废而不用。12、 “秋审制度” P251秋审是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一种会审制度,因在每年的秋季举行而得名。有秋审条例为标准,是一种表达统治阶级重视人命,恤刑执法的审判制度,是封建统治经验成熟的一种表达。13、 “朝审制度” P251除秋审外,对刑部判决的案件或京城附近的斩监候或绞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叫朝审。朝审由中央各部院长官负责进行,时间略迟于秋审,于每年霜降后十日进行,冬至前复审完毕。14、 “贿选宪法” P312“猪仔国会”为掩盖接受贿

5、赂的劣迹,炮制出了中华民国宪法于1923年10月10日公布,共13章141条,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被讥为“贿选宪法”。是以民主的词藻掩盖军阀专政的实质,并以中央与地方分权为借口,平衡军阀之间的关系。15、 平政院 P314大总统之下设平政院,为北洋政府设置的行政法院,审理行政官吏之违法或不正当行为,就行政诉讼法及纠弹事件行使审判权,设院长1人,评事15人,不设地方相应机构。16、 六法体系 P321六法体系是国民党政府的法律体系,由它在各个时期颁布的各种基本法律、单行法和判例、解释例构成,“六法”包括宪法、民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及相关判例、解释例等。17、 “马锡五

6、审判方式” P370“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一种革命根据地的诉讼方式,表达了实事求是、严格依法办案的精神,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办案的精神,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二、简答:1、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 P271设立婚姻管理机关2限定最迟结婚年龄3实行形式上的一夫一妻制4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5经过“六礼”6贯彻“同姓不婚”原则7规定休妻和限制休妻的条件2、法经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P51-54内容:共六篇,分别为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是当时最完备的封建成文法典,也是秦、汉律的蓝本。其规定了侵犯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各种主要罪名及其刑罚,内容涉及杀人、赌博、越制等广泛的领域,刑罚

7、多种多样,并且有了使用刑罚的一些原则。特点:一、法经以保护封建私有财产为首要任务。二、法经是维护和稳固封建政权的工具。三、法经表达了重刑主义的精神。四、法经维护了新的封建等级。五、法经在编纂体系上开创了编纂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新体系,改变了过去单项诏令、法规重叠不齐、标准不一的局面。总而言之,法经具有实行重刑、维护封建等级,以维护封建政权和保护私有财产为基本任务等特点。3、文景刑罚改革的意义 P104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是封建法律制度发展进步的产物,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正式废除了肉刑。肉刑作为奴隶制时期主要刑罚制度,是一种极其野蛮的酷刑,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不仅使刑罚制度由极端野蛮

8、向相对人道转变,消除了奴隶制法律制度的残余影响,推动了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恢复。其次,明确规定了劳役期刑与笞刑刑制。汉朝的法定刑罚主要为财产刑、劳役刑、笞刑及死刑,缩短了劳役期刑,减轻了笞刑强度。这不仅使刑罚制度进一步向宽缓方向发展,也为后世封建五刑制度确实立奠定了基础。总之,西汉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是我国社会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之后在法律制度上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我国社会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之后在法律制度上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封建刑罚由残酷向文明转化的重要标志,是刑罚制度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尽管改革有争议和反复,但改革逐步实现了其目标,总的趋势还是前进了一大步。

9、4、“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内容及特点: P116“亲亲得相首匿”,是指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相互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可以减免刑罚。“亲亲得相首匿”是贯彻儒家法律思想的直接结果,对其后的封建刑事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后历代封建法典所继承。5、“准五服以制罪”的含义及原则 P128“准五服以治罪”即对于亲属之间的相互犯罪,根据五种丧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来量刑定罪。即服制愈近,对以尊犯卑者处罚愈轻,对以卑犯尊者处罚愈重;服制愈远,则与此相反。在这里,实际表达了儒家所提倡的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反映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父权、夫权思想,强调了上下尊卑、贵贱、亲疏的封

10、建等级秩序。因此,它是刑罚确立的标准。以及整个法律制度进一步儒家化的重要表现,并对后世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封建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6、唐律中“类推”与明朝相比有何异同 P155唐律中“类推”,就是对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可以按照最类似条款比照定罪的规定。名例律云“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意思为在免除刑事责任时,可以举重罪以比照轻罚,对轻罪之处理方法自然明确;在决定应负刑事责任时,可以举出轻罪已比较重罪,对重罪之处自然明确。而明律中大明律规定:“假设断罪无正文,引律比附。应加,应减,定拟罪名,转达刑部议定奏闻”,明确确立了“比附”类推

11、的原则,这是对唐律的一个发展。7、“同居相隐不为罪”的内容及意义 P156唐名例律规定:“诸同居者,假设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假设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泄露其事及语消息,亦不坐。”即相互之间可以隐瞒其罪行而不予追究,就是为罪犯通风报信,令其隐蔽逃亡时,亦不负刑事责任。同居相为隐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并进而稳固以专制家长为首的封建家庭。8、唐涉外案件的处理与明有何异同 P156唐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依法律论。”疏议曰“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表达了唐朝在处理涉

12、外案件时使用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而明朝大明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表达了明朝在处理涉外案件时采取的仅是属地主义原则。9、钦定宪法大纲内容及评价: P262内容:钦定宪法大纲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为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君上大权”主要包括:一、 皇帝行使对帝国的最高统治权;皇帝的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二、 皇帝作为行政、立法、司法的各项权利之上的权利,分别行使最高行政权、召集和解散议会之权,总揽司法权等。三、 皇帝拥有统帅海陆军的权利和外交权等“臣民权利义务”概括性的规定了民众享有的权利以及应承担的义务。其权利包括:任命文武官吏和议会议员的权利;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

13、结社权;诉讼权;财产不受无故侵犯权;非按照法律规定不受逮捕、监禁及处罚。其义务包括依法纳税、服兵役、遵守国家法律等。评价:钦定宪法党纲所确立的君主立宪政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失民主政治的成分,对当时人们思想起了不小的冲击。但其未给人民带来民主权利,只是使君权宪法化,因而激起朝野的不满,立宪派也大失所望。它虽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与旧有的传统法典不同,打破了中华法系的传统结构,使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独立于刑法、民法等普通法之外,规定了国家与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10、中华民国民法的特点: P328中华民国民法为实体法,采用大陆法系的立法方式,共分为总则编、债编、物权编、亲属编及继承编五编,直接标准人民私

14、权利之各种法律要件及法律效果,而非程序性的法律,采用“民商合一”编订体系,在提倡“国家本位”维护私有财产的同时,又竭力维护礼教纲常。三、论述:1、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地位主要特点:一“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所谓“一准乎礼”,即完全以儒家礼教纲常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唐律实现了“礼”与“法”的合流,为封建纲常法典化的典型代表。其具体表现有三,其一,以礼为立法依据;其二,以礼为量刑标准;其三,以礼注释经典。由于唐律使礼与律密切结合在一起,所以使西汉以来经久不衰的引经决狱之风因失去存在的必要而基本终结。二以形为主,诸法合体。中国法典自法经始,经秦汉发展一直到隋唐一直是以刑法为主

15、要内容,同时包括民事、婚姻、继承以及行政诉讼等方面法律法规。唐六典制定后,虽然将行政法规作为独立法典,但由于刑法典和行政法典相互重复和渗透,再加上民事、婚姻、诉讼仍作为刑法典的部分内容,所以唐律仍然是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结构特点。三科条简要,繁简适中,立法技术完善。唐律充分吸取前代王朝的立法经验和法学研究的成果,以名例篇为纲,卫禁、职制等十一篇为目,体系合理,结构有序,条条相扣,彼此照顾,虽仅五百零二条,但已将各种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行为基本纳入。鉴于罪行无边而律条有限,其杂律篇又特作出“不应得为”等规定,以便司法官在法无明文的情况下,引此为据。总之,唐律文字简要,概念标准,逻辑严谨,疏议明确,立

16、法技术空前完善。历史地位:唐律不仅是唐朝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对以后各封建王朝的立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沿用唐律,宋朝的宋刑统是唐律的翻版,明朝的大明律以唐律为蓝本,清朝的大清律基本上也与唐律相同。唐律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国内,而且还扩大到亚洲的许多国家。朝鲜高丽律的篇目、内容与唐律相似。日本在公元761年编纂的大宝律令以唐律为蓝本。越南在公元1024年颁布的刑书和公元1401年制定的法典,也都大量吸收唐律的内容。此外,硫球和西域的古代立法也都受到唐律的影响。由于唐律的内容科学、完善及其在中外法制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2、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主要内容:1关

17、于国体的规定。临时约法确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两条规定确定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权地位,否认了几千年一贯的封建专制制度。约法第三条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明确了中华民国的主权范围,这条规定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分裂活动,维护中国的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2关于政体的规定。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机构,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由各地方所选派之参议员组成,行使决议全国法律、预算、决算、税法、

18、币制、公债等立法权并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之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行使总揽全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统帅军队等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和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审理民、刑诉讼等司法权。3关于人民民主自由的规定。规定人民民主自由权利,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家宅、财产、营业、言论、著作、刊行、集会、结社、通讯、居住、迁徙、新教等自由;人民享有请愿、陈诉、诉讼、考试、选举、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依法纳税和服兵役之义务。4关于保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定。确认保护私有财产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针,临时约法规定:“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