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四十五 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docx_第1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四十五 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docx_第2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四十五 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docx_第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四十五 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docx_第4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四十五 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zudye)提升练四十五 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1. (2021-肇庆模拟(ni6ni)(15 分) 材料(cailiao)鸦片战争(Yapian Zhanzheng)后,?大清律例?日渐(rijian)无法适应社会的变革。1911年1月25日,清政府公布了由沈家本主持制定、由日本 法学家冈田朝太郎等人起草的?大清新刑律?。它确立了近代的罪刑法定主义,规 定“凡律例无正条者,不管何种行为不得为罪,辞别了古典刑律法有明文规定 不管罪者才不为罪的泛罪化倾向;大量减少死刑,废除酷刑与肉刑,以自由刑和罚 金取代了古典的体罚与劳役,实行感化教育,将未成年犯羁押惩治场而非监狱;在 很大程度上修改了等

2、级意识,对尊亲属范围予以大幅度限缩,内乱(指家庭内部的 乱伦行为)罪区分首从、情节定罪量刑,不再一律处以死刑。当然,革新之余,也 有妥协,清廷在新刑律后附加?暂行章程?,对古典礼教民俗予以集中加强维护,如 对尊亲属的犯罪处刑要重于对卑亲属犯罪的处刑等。摘编自陈新宇?从大清新刑律 百年看新旧问题?(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刑法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刑法改革的影响。(7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1911年1月25日,清政府公布了由沈家本主持制 定、由日本法学家冈田朝太郎等人起草的?大清新刑律?"得出借鉴西法等;第 (

3、2)题根据材料"它确立了近代的罪刑法定主义,规定凡律例无正条者,不管何 种行为不得为罪,辞别了古典刑律法有明文规定不管罪者才不为罪的泛罪化倾 向"得出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传统的刑法思想和原那么,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 定根底等。对其造成严重的挑战答案:特点:借鉴西法(近代化);罪刑法定化(或:法律对犯罪和刑罚有明文规 定);刑罚轻刑化、人道化;量刑渐趋公平、平等;按情节定罪量刑;既有革新,又 有妥协(或不彻底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8分,答对4点即可)(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传统的刑法思想和原那么,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 定了根底(或: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在一定程

4、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 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权;有利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客观上 有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刑法改革未能挽救清朝统治。(7分)2. (15 分)材料(cailiao)1926年,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市联席会议(lianxi huiyi)作出关于“减轻佃农田租(tian zu)百分之二十五"的决定,史称“二五(er wu) zz减 租。1927年6月17日,浙江省政府首先响应国民政府号召(haozhao)通过了减轻 佃农租额25%的决议,同年11月,又公布了?本年佃农交租实施条例?,规定"正产 物全收50%为最高租额,佃农依最高租额减25%交租

5、"。1928年7月,省党政联席 会议通过?十七年佃农交租章程?及?佃业理事局暂行章程?来催促和落实减租政 策。有研究认为浙江的减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927年为发动时期,因农民对于 减租多未明了,主持减租机关亦未普遍设立,只有一局部县份实行减租;1928年为 极盛时期,减租普遍推行,而佃业纠纷亦多;1929年至1931年为衰退时期,由于政 府作出停止减租的决议,地主乘机活动,多方阻挠,“减租之推行乃日就衰 落";1932年以后为没落时期,“减租已不能切实执行"。由此可见,浙江的减租 实行不久就停止了。摘编自?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5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6、,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二五"减租运动 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浙江"二五”减租运动失败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1927年6月17日,浙江省政府首先响应国民政府号召 通过了减轻佃农租额25%的决议,同年11月,又公布了?本年佃农交租实施条例?, 规定正产物全收50%为最高租额,佃农依最高租额减25%交租"得出运动开 展较早等。第(2)题据材料“1927年为发动时期,因农民对于减租多未明了,主持 减租机关亦未普遍设立,只有一局部县份实行减租"得出政府对农民的宣传发动 不够等。答案:(1)特点:运动开展较早;

7、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设立机构来催促落实;呈现 阶段性;效果有限。(每点2分,任意4点9分)原因(yuanyin):政府对农民(nongmin)的宣传发动不够;地主(dizhu)的多方阻 挠;政府贯彻执行不力(bull)中途停止。(6分)3. (15 分)材料(cailiao)1934年,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中国共产党力量不断开展,蒋介石将其看作"最大而且最近"的一个敌人,除了 武力上"剿共“夕卜,新生活运动也是其手段之一,同时,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也 对其造成严重的挑战。而面对日本的入侵,国民精神松散,社会弊病丛生,加之社 会到处充满着

8、不良风气。蒋介石认为要抵御外侮,首先要唤醒国民意识,改良社 会风气,这就有必要发动一场新生活运动。19341937年的新生活运动在缘 起和开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合理性是不充分的,新生活运动存 在诸多问题,日本的侵略威胁日益严重,历史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允许新生活运动 去宣传“礼义廉耻",而种种角色错位也从上层限制了新生活运动的有效开展。 另外新生活运动的理论脱离当时中国急迫的现实需要,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 生活运动能够取得预期的目标。一据李新冲?合理性与历史错位试论抗战前的新生活运动(19341937) ?整理(1) 根据材料分析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的原因。(6分)(2) 结

9、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生活运动的认识。(9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当时中国共产党力量不断开展,蒋介石将其看作最 大而且最近的一个敌人,除了武力上剿共夕卜,新生活运动也是其手段之 一""同时,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也对其造成严重的挑战"“而面对日本的入 侵,国民精神松散,社会弊病丛生,加之社会到处充满着不良风气"“蒋介石认为 要抵御外侮,首先要唤醒国民意识,改良社会风气,这就有必要发动一场新生活运 动",可总结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的原因。第(2)题结合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 动的目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总结对新生活运动的认识。答案:(1)原因:通过

10、发起新生活运动扩大影响力,遏止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开展;日 本大举侵华,国内民生凋敝;国民精神松散,不良风气严重。(6分)(2)认识(r©n shi):蒋介石发起新生活(shenghuo)运动的目的在于用封建的伦理 纲常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论行动,用生活细节的要求来转移人民对政治、社会 问题(wenti)的不满,以反对共产主义(gongchanzhuyi)思想的影响,维护国民党的 统治。该运动在缘起和开展方面(fangmian)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日本侵略 的威胁、背离时代潮流、脱离中国现实而缺乏民众的支持,收效并不理想。(9分,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4. (15 分) 材料 中国

11、进入30年代后,由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与国际帝国主义的经 济侵略压迫,以及天灾战祸的影响,导致农村破产,工商凋敝,国计民生濒于危 殆。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起了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谋国民经济之 健全开展"。12月4日,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方案 大纲案?,指出“此实救亡图存根本大计"“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遂在全国展开。这项运动内容广泛,包括提倡征工、振兴农 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等方 面。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到达258亿元,比193

12、5年增长8. 8%,其中农业产 值增加6. 1%,工商业产值增加21. 3%。到1937年7月,全国铁路由1927年的8 000千米增至13 000千米,中国公路总长度已由1927年的1 000千米增加到 109 500 千米。摘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8分)【解析】第(1)题背景,根据材料“由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得出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根据材料“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迫"得出帝国主 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根据材料“以

13、及天灾战祸的影响"得出天灾及日本军事侵 华、国民党对红军“围剿";根据材料"农村破产,工商凋敝,国计民生濒于危 殆"得出中国经济严重破坏,国计民生濒于危殆。第题根据材料“提倡征 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 金融等方面。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到达258亿元,比1935年增长8. 8% ", 得出推动国民经济的开展,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开展创造了条件等。答案(da an) : (1)背景(beijTng) : 1929-1933年经济(jingji)大危机的冲击,帝国 主义(diguozhuyi)为转嫁危机

14、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ri ben)侵略加剧,民 族危机严重;国民党政府加紧对红军的“围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 计民生濒于危殆。(7分)(2)影响: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开展,改善了交通条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 创造了一定条件;增强了国力,为抗战胜利准备了一定的物质根底;加强了以四大 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8分)5. (2021-福州模拟)(15分)材料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 口登记簿,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 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

15、证明。 1984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 工、经商、办效劳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 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人口。1985年 公安部规定;公民在办理事务时,可以出示居民身份证。1996年7月1日,新的户 口簿正式启用,取消了 “农业"和“非农业"两个户口类型。截至2001年底, 绝大多数小城镇的户籍已根本上对农民开放了。摘编自马桂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O (8分)(2)根据材料并结

16、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户籍制度的意义。(7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从"设立户口登记簿,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到“出示居民身份证。1996年7月1日,新的户口簿正式启用"可知从户口簿到身 份证与户口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等。第题据材料“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办效劳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 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 户口户籍已根本上对农民开放了"可知有利于推动人才和人口的流动,实现 社会公平公正,小城镇对农村开放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建设,效劳于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答案( an) : (1)特点(tedian):

17、放宽直到逐步(zhubu)取消城乡户籍界限;从一 户一证(户口簿)的管理模式开展(kaizhan)为户(户口簿)证(身份证)结合(jiehe) 的管理模式(或:从家庭管理为主过渡到个人管理为主);从静态人口管理向动态 人口管理过渡;从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到放松流动限制;稳步推进,逐渐放开。(8分,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2)有利于保护公民个体的权利和利益;推动人才和人口流动;推动城镇化建设;效劳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7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6. (15 分)材料19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政府主要征收关税、消费税等间接税(转嫁给他 人负担的税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伦敦1%的人口拥有55%的国

18、民财富, 而3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采矿、纺织等行业失业率不断上升。为此,英国政 府实施税制改革,规定对所得税、遗产税等直接税采取累进征收原那么,财产越 多,税率越高。1909年,“人民预算案"提出,向富有者开征土地税等新税种以扶 助贫者,上下两院对此分歧严重,一度引发宪政危机。预算案最终获得通过,政府 得以应用征税和开支的权力,较平均地分配国民收入,这被视为"英国税制现代 化的标志"“上院财政权力丧失的标志"。1911T912年政府财政盈余高达六百 多万英镑,1913年英国直接税所占比重高达57. 6%o摘编自滕淑娜、顾銮斋?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建设性税制"改革?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新税制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税制改革的作用。(7分)【解析】第题,从改革前的“主要征收关税、消费税等间接税"开展到"对所得税、遗产税等直接税财产越多,税率越高"可知新税制追求再分配的公 平公正;从以间接税为主开展到了以直接税为主;从"采取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