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英语论文写作浅探_第1页
国内外英语论文写作浅探_第2页
国内外英语论文写作浅探_第3页
国内外英语论文写作浅探_第4页
国内外英语论文写作浅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内外英语论文写作浅探摘要:本文从霍夫斯特德文化心理模式的四个维度出发,通过将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用英语写的论文与国内学生用英语写的论文,以及国内学者用母语(中文)写的论文进行对比,指出其中的一些差异不仅仅涉及语言的精通问题,各自母语背后的文化心理模式也深深影响着文章的布局、行文和用词。这种文化心理模式对第二语言的写作形成了一定的负迁移,对文化心理因素的了解将有助于我国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矫正,加快英语论文与国际的接轨。关键词: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度-女性度一、Hofstede的文化心理模式与写作荷兰跨文化合作研究所的霍夫斯特德(Hofstede,1980)做过一项著名的跨文化

2、比较研究,他曾对IBM公司在40个国家、地区中的10余万雇员,用20种语言进行了一项长达7年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即“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男性化与女性化”。这4个方面也就是民族文化差异的4个维度,每一种文化的特点都可以用它在这4个维度上的强弱来表示。1.“权力距离”(powerdistance),指一种文化对社会地位差别和等级重要性的看重程度。也可视为上级对下级,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大小。在权力距离大的文化中,整个社会是一个等级较鲜明的组织系统;而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则会使人们有较为平等的观念。2“不确定性规避”(

3、uncertaintyavoidence),指社会大众面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情境所产生恐惧感的强弱,及是否采取措施消除这种恐惧感。不确定因素规避指数高的文化信赖权威,避免分歧和不确定;而不确定因素规避指数低的文化乐于冒险和接受新奇、陌生的事物。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指一种文化依赖和忠于个人自我的程度。个人主义倾向的社会,注重自我需要的满足,追求多样化的生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集体主义倾向的社会则重视集体的利益及个人对集体的责任。4“男性度-女性度”(masculinity-femininity),指一种文化是看重自信、成就和财富拥有,还是

4、更看重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等其他方面。男性度指数高的社会崇尚成就和野心及其他阳刚行为;男性度指数低的文化中,工作和成就则是次要的,提倡的是人与人的相互依赖与和谐相处,同情弱者,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属于社会结构的概念,是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因此,文化模式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结构、形态、运行等总的社会意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负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模式。美国应用语言学家罗伯特.凯普兰(RobertKaplan,1966)便发现,语言和写作是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修辞习惯,篇章的组织方式反映了人

5、的思维模式。他总结了五种文化不同的段落组成类型,其中英语的段落模式与汉语的段落模式便有很大的不同,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linear),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汉语学生典型作文方式呈螺旋型(circular/spiral),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进入主题。卡普兰有关思维模式和写作的研究导致了对比修辞研究的发展。文化和心理模式的研究成为探讨第二外语写作的重要角度。本文便想从霍夫斯特德的四种文化思维模式来透视中国学生英语论文与英语母语论文的差异。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模式1中国文化中较大的权力距离中国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儒家礼教的熏陶,整个社会都笼罩在

6、“三纲五常”的等级观念中。上下级甚至父子、兄弟之间都有不同的权力等级。虽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封建观念已然过时,但“长兄如父、官大一级压死人、师道尊严”这些上下观念依然深入人心。较大的权力距离使得中国文化中的人们比较尊重上级、长者或已有的权威,习惯顺从和接受。与之相比,英语国家封建社会的历史都较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代希腊文明的民主议会制度,说英语人数最多的美国和澳洲又都是年轻的大陆,英语文化的权力距离相对较小,人们崇尚平等,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2中国文化中较高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不确定性和标新立异往往与社会等级化的程度成反比。在即成的、稳定的社会组织系统中,不

7、确定性自然不受青睐。因此,中国文化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也相应较高,人们对尚未被社会*或权威确定的事物往往采取规避态度,不太喜欢竞争和冲突,追求有秩序的社会生活,力求将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另外,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处肥沃之地,以居住地为根,衍出“家本位”,更导致人们对不确定和模糊情境的较强恐惧;而多数英语国家探险和迁移的传统使得英语文化中的人们较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敢于冒险和面对挑战。3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在英语文化中,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包含着自我认知、自我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突破等优秀品质(Waterman,1984)。但在中国文化中,个人主义常有自私、不考虑

8、集体利益、特立独行等负面内涵。中国的文化更重视互相依赖和共享的集体利益。自我的价值实现、成就的追求会受到有意识的压抑和贬低,以求得同集体中其他成员的和谐。4中国文化的女性主义倾向根据霍夫斯特德的界定,男性主义的文化崇尚成就和野心;而女性主义文化提倡的,人与人的相互依赖、重视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虽然中国有男尊女卑思想,且对物质和金钱非常崇拜,表面上看是一个男性度高的社会;但本质上,对追求成功、重视成就、崇尚力量、速度、高大等男子气概并不认同。相反,中国的儒家精神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林语堂先生在其成

9、名作中国人上,把中国人的性格概括为,“老实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滑,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虽然有些偏颇,但也真实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女性主义倾向。从以上四种文化维度的内涵和数据上都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对第二外语写作也会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Connor(1997)在对比修辞第二语言写作中的跨文化层面一书中提到,霍夫斯特德的四种文化维度可以用来进一步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跨文化写作的差异。Nelson&Carson(1995)和SU-YUEHWU也都分别对中国和北美学生英文写作中的各自的“集体主义”或“个

10、人主义”倾向进行过研究。本文想通过将中国学生用英语写的学术论文与英语母语学者用英语写的学术论文进行对比,从霍夫斯特德的四个文化维度角度来找寻差异的原因,以改进我国学生的英语论文水平。三、中国学生的ESL学术论文和英语母语学者学术论文的对比1引用时附带的尊称英文母语论文中每逢引用名家或其他作者的原文时,往往只加上“Accordingto(根据xxx的话)”、“Asxxxsays(如xxx所说)”,或直接在引号后注上所引的出处。英语母语的论文很重视将别人的话加上引号,标明出处。但标明本身即意味着尊重,很少再附加其他的尊称。但中文的论文在引用名家之言时,仅仅说明出处似乎远不能表达对作者的尊重,“xx

11、先生”、“xx教授”、“xxx翁”、“著名xxx家”等标签常常可见。中国学生的英语论文中在引用时也相应地有“thewell-known(famous/great/experienced(知名的/著名的/伟大的/资深的)”等恭维性修饰词,或“其观点对xx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奠定了xx的基础)”等推崇性句子,以表明其所引话语的权威性。这种对权威的恭维明显是受中文传统的影响。而这种传统可能是源于中国较大的权力距离造成的习惯思维。在权力距离大的社会中,直接提到长者的名讳是十分无礼的,甚至有砍头之罪。这种传统流传下来,便造成了习惯性的附加尊称,在用第二语言写作时,也难以避免。2引用成语或俗语的频率这里所说

12、的成语或俗语是指已在语言中固定下来的表达法,这些引用在英语论文中并不得到欣赏,被称为“clich”(陈词滥调),英语的论文中喜欢使用某些自创的隐喻,或灵活使用一些惯用语,却很少照搬已有的成语或俗语(在统计的5篇文章中,这种“clich”的数量为零)。而中文论文却把这些固定成语、谚语或格言看作是全篇必备的“华彩乐章”,一种文采的体现。因此中文中的引用不仅仅包括英语中常用的“观点回顾”(literaturereview),更重要的是用名家之言、古诗、古谚使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这种应用成语俗语的习惯也常常被沿用到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动辄“astheoldsaying”(古语云)等。然而,这种引用在

13、英语中却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对成语、名家的引用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权威的态度以及对不确定性的规避程度。中国文化不确定性的规避指数较高,权威之言意味着被社会广泛认可,因此,引经据典可以尽量避免分歧,减少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相反,英语文化喜欢竞争与冲突,因此,自己的观点尽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避免步人后尘。英语文章不仅不喜欢使用“陈词滥调”,对自己的观点还常常从不同角度反证其可能性。而中国学生的论文则追求自圆其说,尽量减少不确定性。3结论中第一人称复数和第一人称单数的使用频率从数据上看,中文的5篇论文与英语的五篇论文使用第一人称复数(we/us/our)的频率似乎相当,但实际上,5篇英语文章

14、的结论都在700-1000词左右,而汉语的结论则都在200-300字左右,中国学生的英语论文的结论也很短,都在200词左右。在这样的字词总数比例下,第一人称复数在汉语文章中的使用频率就远远高于在英语文章中的使用频率。英语文章结论中使用较多的是第一人称单数(firstsingularpronouns)和个人的观点(personalanecdotes)。在有的文章中达到12次之多,如Bywayofconcluding,Iwouldliketomakefourcomments.IhavenowstatedthatIhavesuggestedthatIconsideritimportanttoIwanttomakeitclearthatMysecond/thirdcommentrelatestoIhavedividedIhaveoutlinedIbelievethatMyconcernhereis第一人称单数和个人观点的使用体现了文章作者对自我的展示和肯定,体现了英语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男性主义倾向。他们认为个人的经历最有说服力,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说服读者。而中文论文却相比之下,对自己的观点比较谦虚,常常出现“以上各点信手写来,全是一孔之见,还望行家不吝指正”(李观仪,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