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如何高效_第1页
高效课堂如何高效_第2页
高效课堂如何高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效课堂如何高效关于我校高效历史课堂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改在我校高一、高二课堂教学的开展,面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现状。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以此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结合近几年我校历史组教师在开展“高效课堂课”的实践和在省市听课活动中的感受,谈谈本人高效课堂课的的一些想法和思考。(一)何谓高效课堂,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具体体现在哪里?构建高效课堂的首要问题,就是搞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认为:所谓高效课堂应该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比如一节新课、一节单元复习),在班级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愉悦的参与下,高效率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使

2、全体学生都能获得高效全面发展。所谓高效全面发展就其内容而言,是指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需要弄明白的是在这个理念中有两个条件是必须的:一是学生对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高,换句话说就是高效全面地实现三维目标。二是在实现这个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以及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二)明确了什么是高效课堂,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怎样才能实现高效。首先,制定科学准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因为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三维目标”的实现,尤其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它是一个

3、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更有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所以我们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对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要进行全盘考量。因为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要达成的目标,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三维目标是否科学也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新课改要求 “以学生发展为本”,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应该是立足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那么,怎样从学生实际出发呢?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确定科学准确的学习目标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学习目标是纸上谈兵。

4、怎样了解学情呢?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预习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自己已知的、未知的、能知的、想知的都写在学习卡片上,然后收集上来再加以汇总、分析,据此,我们再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从而实现有的放矢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准确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近发展区,成功搭建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从而准确定位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越充分就越能体现“生本”发展的理念,这是我们成功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其次,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近些年,我在参加省市历史教研活动中发现,在新课改的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1.主讲老师把桌子排成

5、一个一个环形,说是分组讨论,同学们也都叽叽喳喳,情绪高涨、兴奋不已,不知说的是什么,老师则信心满满;2.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齐上阵,搞得看电影不像电影院,上课不像课堂;3.老师安排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是匆匆忙忙,老师也是忙忙匆匆,老师没时间点拨,学生没时间思考,得出的结论也是稀里糊涂。这样的课堂的确“很热闹”、“很好看”,表面上,学生在不断的“参与”,老师也在不断的“引导”,但不难看出学生的参与明显是“被参与”,老师的“引导”也是机械的,程式化的,有的完全是多次预演的展示课。没有做到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虽然不再是传统的 “满堂灌”,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满堂乱”。

6、 高效课堂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从中掌握历史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学到相关知识,学习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学生的 “主动参与”和 “积极思考”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想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除了基于以上所谈到的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外,还要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我们可以借助高科技给学生的感觉器官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手段。同时问题的设计要巧妙、有深度,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拓展学生的

7、视野。避免形式花哨,走过场。学生通过耳闻目睹、口诵心思,始终保持他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这样不仅使学生课堂学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 (三)构建高效历史课堂重“形式”但更要重“内容”三维目标实现的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为推行高效课堂有些学校制定了所谓的高效课堂标准,内容中竟有这样的规定:老师连续讲解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活动不得低于30分钟等内容。这样一来,老师们就千方百计的去寻找别的方式来代替讲课,什么辩论会、音乐、诗歌欣赏、诗歌朗诵、影视欣赏等都搬进了历史课堂。对此,我认为搬进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两

8、点,一是与教学内容的协调;二是要注意适度原则。现在的问题是,老师们不管什么内容,节节都要讨论,节节都要用多媒体,比如,在讲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的特点时,本来书上材料已经非常详实,结论已经非常具体,只要让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总结一下即可得出正确结论,但有的老师在让同学们讨论了5分钟后得出了“结论”,这分明是在浪费时间,哪里是“高效”,分明是“低效”吗!还有一位老师在讲“祖国的统一大业”这一课时采用了乡愁这首诗,且不说这首诗年代久远已严重脱离了今天台湾民众的思想意识,而且这位老师对这首诗的安排更是让人难以接受: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先集体欣赏一遍,然后个别同学朗读一遍,最后在集体诵读一遍,三遍

9、下来再加上这位老师的点评总共用掉了10多分钟,这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让人搞不清是语文课还是历史课。课堂上要不要讲,讲多少应该取决于具体所上课堂的内容而不能硬性统一规定。比如概念性的东西,难以理解的理论性的内容就要讲的多一些,而对于情感体验方面的内容,就应讲的少,而让学生体验的多一些。总之,课堂学习内容决定学习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而不能让形式左右了内容。 (四) 课堂目标、课堂活动与课堂评价应做到协调一致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高效课堂的课堂目标、课堂活动与课堂评价应是协调统一的,但在接触到的课堂案例中笔者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一般三维目标制定的很详细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

10、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目标,而轻视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目标;在教学的评价环节往往又反了过来,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没有或很少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目标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也没有做到多元化,往往是做几个选择题或材料题,进行简单的讲评了事。因为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评价的作用在于它对同学们的激励促进与导向功能,这样目标、过程与评价相脱节的情况,势必会导致学生又重新回到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这也明显与我们倡导的历史高效课堂理念背道而驰,我们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怪圈。此外,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纠正,那就是在初中从学校到学生都认为历史是副科、小科,学生自然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到了高中阶段,更是缺少历史学科应有的涵养。因此我们认为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