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析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摘要流行歌曲开始摆脱传统的固有习俗,追求歌词灵性的回归,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从北京奥运会里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到国际舞台上的水墨画旗袍,中国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时尚潮流,表现在流行乐坛就是中国风歌曲的日渐兴盛。中国风歌曲借助古典诗词的手法获得全新的艺术感受,采用现代人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选取传统文化元素塑造了歌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是中国风歌曲的总特点。歌词是歌曲更高层次的追求,探讨它也许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流行歌曲的发展轨迹,为歌词研究带来新的提示和方向。雁、燕、柳、桥、楼 、窗、琴、月等意象广泛出
2、现在中国风歌曲中,因此研究具体意象对中国风歌曲歌词意境的塑造至关重要。关键词 中国风 歌词 传统文化 意象目录引言11中国风歌曲的兴盛原因11.1流行中的“中国风”现象11.2中国风歌曲歌词的特点21.2.1中国风的定义及表现形式21.2.2中国风歌词的特点22 解析中国风歌词中的意象32.1歌词与意象32.2具体意象研究42.2.1“燕”意象42.2.2“雁”意象42.2.3“柳”意象52.2.4“桥”意象62.2.5“楼”意象72.2.6“窗”意象72.2.7“琴”意象82.2.8“月”意象93小结10谢辞11参考文献12引言流行音乐自诞生以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成为人们日常生
3、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发展以及VCD、MP3、MP4、手机等硬件设施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传播更为迅速、信息反馈更为及时,流行歌曲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随着时尚的流行趋势,大众传媒的迅速更新换代,作者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消费市场的巨大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流行歌曲也开始摆脱传统的固有习俗,追求歌词灵性的回归,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流行歌曲从曲到词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多题材、多样式、多风格,其中“中国风”歌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发展兴盛起来的。本文从歌词入手,研究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之所以只选择歌词而放弃曲调,是因为“能不能一听入耳,让
4、观众喜欢的功能主要由旋律担当,因为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听众很少能是先读过了歌词再来欣赏歌声的。而让观众能反复回味,深入人心的功能往往取决于歌词。” 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歌词是歌曲更高层次的追求,探讨它、研究它,希望能给将来的流行歌曲创作提供有益的帮助,为中国风歌曲歌词的发展带来新的提示和方向。1中国风歌曲的兴盛原因1.1流行中的“中国风”现象“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之后,中国风开始流行于文化、艺术领域,从北京奥
5、运会里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和太极拳到国际舞台上的水墨画旗袍,中国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时尚潮流,表现在流行乐坛就是中国风歌曲的日渐兴盛。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起来是在七十年代,当时已有涉及“中国风”元素的歌曲,如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就是成功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满文军的望乡与李白的静夜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琼瑶女士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就是将汉乐府民歌上邪中的部分诗句拆散拼接,再运用现代汉语优美地表达出来。此时的中国风歌曲还处于尝试阶段,只是在歌词中掺杂着具有诗词特色的词语,直到周杰伦青花瓷的出现才为流行音乐注入新鲜的血液,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致力于创作“中国风”歌曲。从周杰伦的东风破菊
6、花台千里之外到林俊杰的江南曹操醉赤壁再到后弦的西厢昆明湖、胡彦斌的红颜月光、许嵩的庐州月清明雨上等等,一时间中国风歌曲的创作可谓蔚为大观。1.2中国风歌曲歌词的特点1.2.1中国风的定义及表现形式流行音乐领域中提到的“中国风”即流行乐风,是新时代的中国音乐。目前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是黄晓亮对其的定义: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和现代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是中国风歌曲的总特点,此外它还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文化氛围
7、,从自然语境到东方意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意蕴。中国风歌曲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旧词换新曲,将就有的诗词戏曲拿来谱上新曲,增加新的音乐元素,使现代与古典融合协调,既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又不失现代生活气息,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曹颖的虞美人等;另一种是“中国风”的主流音乐形式,仿造古诗词的写法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糅合现代元素,词的意义明显大于曲的意义,如周杰伦的东风破、王力宏的牡丹亭、羽泉的辛弃疾等。1.2.2中国风歌词的特点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文学性 倪永东:浅谈流行歌曲的文学之美J,文艺生活,2009年第5期,第5页。音乐性使歌词成为乐化
8、的诗,具有形式的可谱性、内容的可唱性和语言的可听性等艺术特征;文学性则要求歌词用语言反映生活,抒情写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其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苏联词作家伊萨克夫斯基就曾明确指出:“我知道每一首歌都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由相互融为一体的文字与音乐构成的,可是我始终认为单独来谈谈歌词不但十分可能,而且也十分有益,因为不管歌词怎样依赖音乐,它的素质却也起着独立的作用。” 伊萨柯夫斯基著、孙玮译:谈诗的技巧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第1页。歌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独特的叙述方式、审美角度和结构形态,它与自然语言在表述上有很大的区别,艺术语言常常背离自然语言的语法规范和表述方式,
9、故意打破日常生活中固有的词汇搭配习惯,以特色化的语言带给接受者一种新奇感和陌生感。词作家金波在词刊1990年第一期撰文强调:“歌词作者要有独特的写作方式,这就是从创作一首歌词开始,就习惯于在内心深处默默地歌唱着去构思、去提炼,以至于字斟句酌地去推敲语言。”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题材多取自日常生活,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是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强调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因此流行音乐的歌词必须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哲理性思索,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针对歌词的语言题材内容等方面,乔羽先生指出:“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使
10、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即他不是看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 乔羽:中国词海论丛·序言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周杰伦的御用文人方文山的“中国风”歌曲创作大量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借助古典诗词的手法获得全新的艺术感受,采用现代人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题材,对中国风歌曲歌词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方文山在回答华商晨报的问题时曾说:“中国风的精髓在于文字。它不像嘻哈之类风格的是用曲去表现,它使用文字。歌词就是画面的营造。在遣词用字上面用古典化的技巧,不一定是古声
11、音节,而一定要用中国意境去营造的。” 方文山吴克群陶喆全面解析“中国风”N,华商晨报,2008年9月24日。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广泛来源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滋养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现代文学的诗歌写作中也会大量运用这些意象,像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鱼目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桥”“楼”“明月”“窗子”等意象共同出现在一首诗歌中,形成了有无限韵味且饱含哲思的优美画卷。流行歌曲也是一种诗歌形式,但它比诗歌流行的范围更广,形式更加多样,增加了“谱曲可唱”的音乐性。中国风歌
12、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在现代汉语语法组合的基础上,融入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达到古今交融的完美结合。因此研究中国风歌曲的兴盛原因,就必然要研究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群。2 解析中国风歌词中的意象2.1歌词与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首创的审美范畴,本义是“表意之象”即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大道哲理的艺术形象,是构成诗歌意蕴的核心和基础。李卫中在得体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一些普通的东西带上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它们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组成特定的意象,成了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李卫中:得体性与中国传统文化J,语文学刊,2002年第2期。意象的所指
13、与能指具有相对稳定的约定俗成性,所以传统诗词中意象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无出其右,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中国风歌曲歌词正是打破习惯性语言组合方式,用陌生化的语言营造意境,将意象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交融,构筑现代诗歌中的古典意蕴,让接受者获得如诗如画般的美感享受。中国古代传统诗歌辞赋中经常使用的意象有风、花、雪、月,梅、兰、竹、菊,琴、瑟、琵琶等,在中国风歌曲的歌词中为了体现传统文化意蕴,势必要用到这些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群。如周彦宏醉我一千年:“细雨微风凭栏/思绪如水蔓延/伊人独立窗前/淡妆浓抹容颜/远去的油纸伞/锁住深情的双眼/画中私语的浮萍/芬芳
14、谁的诗篇/别再轻叹夕阳/又送走远山/断桥虽断/忠贞的爱依然在人间/鸿雁飞来升起心帆/吻皱西湖的思念/醉我一千年”歌词中用到了“细雨”“微风”“水”“浮萍”“夕阳”“远山”“鸿雁”“西湖”等自然景观意象,“栏”“窗”“断桥”等建筑景观意象,“帆”“油纸伞”等文化景观意象,众多意象共同构筑了这幅漫游于西湖断桥独自思念沉醉的深情画面。2.2具体意象研究本文从自然景观意象、建筑景观意象、文化景观意象三方面分析中国风歌曲歌词的意象,自然景观中的花草树木云雨风雪、建筑景观中的亭台楼阁桥梁画舫、文化景观中的琴棋书画笔墨纸砚。中国风歌曲正是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用意象本身的特点以及它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文
15、化内涵,共同营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2.2.1“燕”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燕子因结伴飞行引起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愿望,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作为文学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邶风·燕燕中“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燕”意象在诗词最为兴盛的唐宋时期更是频繁出现,晏几道临江仙中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讲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想思之苦油然而生。“古往今来又一春 /百花怒放燕争鸣/ 独杯空照月无影 /留得残烛待天明”吴品醇忆长安“满西楼未免有明月光/或许南燕纷飞泪别了少年痴狂” 墨明棋妙如梦令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
16、,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的浣溪沙),“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在现代流行乐坛,方文山以“写诗填词”的方式来创作中国风歌曲,将中国传统诗歌中常用意象与现代汉语言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歌词。“屋檐如悬崖 /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 /时间被安排/ 演一场意外/你悄然走开”(周杰伦千里之外),将屋檐比作悬崖,风铃的声响犹如沧海,在开头奠定了一种沧桑幽怨的情感基调,用每年燕子归巢暗含我在孤独中等待着离人的归期。许嵩的半城
17、烟沙“半城烟沙/ 血泪落下/残骑裂甲/ 铺红天下/ 转世燕还故榻/为你衔来二月的花”,随烟沙而落下的还有铮铮铁汉的柔情血泪,残骑已退裂甲已换,但骨子里的热血豪情犹在,只愿做那转世之燕再报故榻情。2.2.2“雁”意象华夏民族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因此百姓多安土重迁,可现实生活却迫使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劳苦凄凉的异乡生活在看到南来北往的大雁时,便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于是以雁自喻寄雁寓情。雁,寄予着劳苦大众的怀乡情思,代表着希望与牵挂,成为古代劳苦大众的信使。鸿雁作为信使,最早出现在汉书中苏武牧羊鸿雁传书,唐宋诗词中经常用到“雁”这一意象: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刘禹锡秋风引“乡
18、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范仲淹渔家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许嵩作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音乐才子,以其刚柔并济的曲风、率性洒脱的作词、别具一格的演唱方式征服了无数歌迷。冷色调的感情逻辑贯穿始终,复古与流行强烈的碰撞旋律,许嵩将音乐作品打上了一种国画那样的朦胧效果,营造出一种如真似幻的梦境氛围,创作出独具中国气息的中国风歌曲。他的花满楼是一首将中国风原汁原味进行到底的堪称佳作的歌词,尤其是间奏部分的诗词唱段,更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诗情画意之中,经历了一段古代刻骨铭心的爱情。“雁南飞/前方的路惹得人憔悴/落叶坠/心底何时才能浪里推/百花美/没有你的红颜也是罪/吻露水/那冰凉的感觉是回味/
19、江山如画心纷飞/只等伊人生死陪/强说愁容春不回/单膝跪地月已碎/我已等过花开满楼/你怎么还不归/等过秋凉星转百斗已物事人非/我已等过残烛流泪/你怎么还不归/等过白雪覆盖黑色的眉”大雁南飞秋去春来,特定的时间固定的路线,一句“雁南飞”就奠定了整首歌凄凉的情感基调,“落叶”“露水”“秋凉”“星转”“残烛”“白雪”等特定的意象更是写出了春去秋来天气转凉,“我”还在孤独凄苦中独自等待那迟来的相思。“雁”意象不仅寄托着人们的思乡之情,还寓意着忠于情感的相思。大雁雌雄相依为伴生死相随,是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以雁声比喻男女婚恋之情,晏几道采桑子·征人去日殷
20、勤嘱讲述了妇人热切盼望征夫的归期 “欲寄相思,日日高楼看雁飞”。金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高度赞扬了大雁殉情之可贵,谱写了一曲坚贞爱情的颂歌,“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雁”作为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诗词意象,在中国风歌曲中广泛使用: “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对/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 周杰伦兰亭序“初春的暗雨潇潇敲打窗楹/ 独坐孤庭,信手弄香凝/ 南憩的飞雁遥遥悠悠北去/日落石街曲寂/她放了发髻/驻步那里” 陈艺鹏西关“鸿雁飞来升起心帆/吻州西湖的思念/醉我一千年” 周彦宏醉我一千年2.2.3“柳”意象古代送别诗中常常会出
21、现青青柳色,用柳来表现离愁别绪,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折柳送别的习俗始于汉盛于唐,唐诗宋词中最常用的送别意象就是柳。“柳”与“留”、丝”与“思”、“絮”与“绪”谐音,离别时赠柳寓意挽留,吴涤清的烟花三月化用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词和意境,“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都是表达离别不舍之情。“若是无缘再见/ 白堤柳帘垂泪好几遍” 许嵩断桥残雪“碧水映长天泛远舟/ 饮不尽离愁/ 岸边柳絮沾衣袖” 李玉刚花满楼“柳絮滋扰着思绪通晓爱情秩序/ 姑娘二十岁杨柳岸边青
22、青草畔期许”许嵩烟花笑古典诗词中“杨柳”均指“柳”,柳枝轻柔细长随风摇摆的身形仿佛亲友的挥手道别,纷飞不定的柳絮就像在外漂泊的游子,“柳絮”“柳叶”“柳丝”也都因此沾染了离愁,“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渡头烟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柳生命力很强,古人多在家宅植柳,柳成为故国乡土的代名词,表达了诗人思乡怀远之情,柳在诗人笔下被创造性的发挥并深化了意蕴。“去年藏的柳絮己珍贵/趁思念不备把冰融成泪” 后弦昆明湖“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 许嵩庐州月2.2.4“桥”意象中国是桥的故乡“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因其沟通两地突破地域限制,而成为
23、传递情感的媒介,它打破了身份、地位、阶级的局限,成为人们追求自由浪漫的美好爱情的象征。桥是中国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桥相关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桥因此成为了一种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意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就有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于鹊桥,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于西湖断桥。桥作为文学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大明中,武王之母来归,文王亲迎于渭水“造舟为梁,不显其光”以通亲好。庄子·杂篇·盗跖中“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之死”表现了男子至死不渝的爱情,而桥则是他们忠贞的见证物。西湖断桥因为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而被广泛传诵,
24、“断桥虽断 /忠贞的爱依然在人间”(周彦宏醉我一千年),桥可断但情意仍相连,“就让英雄唱空悲切/就让君子叹断桥前/何似一瞬间”(栗锦娘子写),许嵩的断桥残雪就以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为题,通过江南的小桥流水与塞北的荒野对比,写出了“我”的孤独寂寞和对恋人的相思。“寻不到花的折翼枯叶蝶/永远也看不到凋谢/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梅开时节因寂寞而缠绵/春归后又很快湮没/独留我赏烟花飞满天/摇曳后就随风飘远/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湖面/水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融解/断桥是否下过雪/又想起你的脸/若是无缘再见/白堤柳帘垂泪好几遍”许嵩的歌曲中常会用到“桥”意象,“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想
25、你当年荷花微摆的衣角”(清明雨上),“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庐州月)。“桥”的连接沟通功能成为传递情感的载体,词作者在创作中多将桥与爱情结合在一起,比如:“针线再问问过桥女/绣花愿落谁家绿” 后弦昆明湖“二十四桥终别明月浅/藏头的诗不忍吐再见/抖下枕边灰/尾音还留回荡耳边” 后弦唐宋元明清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吴涤清烟花三月2.2.5“楼”意象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发展,亭台楼阁等建筑景观林立,楼高可远眺,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于高楼之上怀古今之忧思,文人墨客多喜在高楼上饮酒听歌赋词吟唱。“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26、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著名的亭台楼阁建筑中“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醉翁亭”等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具有了某种特定文化内涵,现代词人也将其运用在流行歌曲中,如吴涤清烟花三月“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古代女子生活范围狭小,楼是她们最为熟悉之物,狭小的楼是一种桎梏,将无数闺阁女子局限在有限的空间里,像笼子一般约束着她们的行动窒息着她们的生命,楼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建筑,而是她们情感的寄托,生活在楼中,等待在楼上,相思在楼外。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女子的细腻笔触来抒发闺阁之闲愁,“楼上几日春寒
27、,垂帘四面,玉栏干慵倚”(念奴娇·春情),独自等待着离人的归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周杰伦的歌曲菊花台中有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道出了闺阁女子在楼中无尽的等待,消耗着自己的青春,从欣喜到逐渐绝望无助。还有用“西楼”“画楼”等来指代闺中女子,描述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 “我已等过花开满楼/你怎么还不归” 许嵩花满楼“花满楼楼满花香君知否 /月色多温柔/如你曾经牵着我的手” 李玉刚花满楼“是谁说一生命犯桃花/谁为你算的那一卦/最是无暇风流不假/画楼西畔反弹琵琶”墨明棋妙倾尽天下“谁在葬花楚楚可怜/谁在西楼此恨绵绵/辜负了红颜/到你面前对你说抱歉” 栗锦娘子写2
28、.2.6“窗”意象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通过眼睛我们可以看见世间万物,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而透过窗户这个取景框,我们可以看见窗外广阔的空间,在与窗内的狭小空间比较中形成崇高感。窗户的作用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指出:“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是不相同。”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 64-65页。窗的这种通透功能突破了建筑实体的空间局限,使窗内的有限空间与窗外广阔视野自然相融。古代建筑物多为亭台楼阁,窗户是作为
29、生活居住之所的楼阁必不可少的部分,他们可以临窗远眺将风景尽收眼底,与友人饮酒作诗;可以在窗前品读先贤的经典书籍,静静体味人生;还可以是闺阁女子倚窗而望,盼望着心上人的来临。透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窗外初升的太阳照亮江南水乡,“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想你当年荷花微摆的衣角”(许嵩清明雨上)看到站在窗前的伊人静静地等待着旅人的归期,“伊人独立窗前 /淡妆浓抹容颜”(周彦宏醉我一千年),想象着一窗之隔的“你”会有怎样的哀愁,“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还没走”(周杰伦东风破)看到凿壁借光寒窗苦读的学子,“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若十年寒窗“(许嵩庐州月)。窗户的打开象征着开放、自
30、由,是对广阔空间的体悟和生命永不止息的追求,“初春的暗雨潇潇敲打窗楹/独坐孤庭/信手弄香凝”(陈艺鹏西关)描写了自由闲适的生活图景;封闭的窗户意味着保守、禁锢,是对人性的压抑和拒绝前进,周杰伦千里之外这首歌写到“梦醒来/是谁在窗外/把结局打开”,打开结局让真实显露才能从梦中醒来更好的理解未来。2.2.7“琴”意象古人的文化修养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其中琴为首,作为中国丝竹管弦乐器,琴讲究虚实相生弦外之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它融汇了百家精髓,尽展人心深处恬静安详潇洒之声,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留下了大量动人的故事。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觅得知音,司马相如借琴曲凤求凰表爱
31、慕,嵇康在刑场从容弹奏广陵散,诸葛亮凭借悠闲琴声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琴作为高雅乐器常被用来为高级宾客演奏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诗经中也有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形容夫妻感情和睦也用“琴瑟”来表现,如“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诗经·小雅·常棣);形容知音难觅的悲苦“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南宋·岳飞小重山)。作为古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琴”“瑟”“琵琶”“弦”“丝竹”等在中国风歌曲中势必会频繁出现,传统戏曲的演唱方式也被加入其中,词作者将这些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意象融入现代诗歌语词中,使歌曲带给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深刻的人生体
32、验,像黄阅的折子戏中唱到的:“你演的不是自己/我却投入情绪/弦索胡琴不能免俗的是死别生离”。为纪念张国荣而创作的歌曲折子戏在惋惜追忆的同时,也唱出了张国荣如梦如戏的凄美一生,以京剧唱腔为引子,把流行音乐与中国国粹京剧结合起来,加入了“凤冠霞衣”“折子戏”“弦索胡琴”“大红的幔布”“油彩”等中国特色元素,通过黄阅的完美演唱形成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动人情怀。戏曲中折子戏只是本戏的一折,是戏曲中最精彩的片段,是全剧的中心和灵魂,正如歌曲中唱到的那样“折子戏只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 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 /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琴”意象作为中国典型文化元素还出现在以下中国风歌曲中:“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周杰伦千里之外“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轻/ 而如今琴声悠悠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周杰伦东风破 “远方有琴悄然空灵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月影重重烟火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 许嵩清明雨上 “风儿吹花落随/今生爱你不悔/琴声萦绕道出我和你永世相随/我今夜的爱倒影在你的美” 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简单的两人合伙协议范本
-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 光的干涉教案
- 项目工程管理策划书
- 学校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
- 北师大版《-长方形的面积》大型赛课教学设计
- 2025临时仓库租用合同模板
- vr设计制作合同标准文本
- KTV清洁合同样本
- 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
- 软件代码审计与测试作业指导书
-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
-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票机
- 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 2024版互联网企业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3篇
- 企业环保知识培训课件
- 110kV立塔架线安全施工方案
- 完形填空-2025年安徽中考英语总复习专项训练(含解析)
- 《岁末年初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提示》专题培训
- 商混站(商品混凝土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