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041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32013年年4 4月月2424日日22:042 教学设计是理性与创造、科教学设计是理性与创造、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体。学与艺术的融合体。一、什么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一、什么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三、化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三、化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四、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四、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22:043 一、什么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一、什么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就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开发某个产品而进行的系统而缜密的计划与构思的过程。 “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是运用系

2、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22:044广义教学设计的诸要素目标、内容、结构、课时、方法、 媒体、场所、人员(教师、学员 及管理者)、测验22:045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目标,依据化学学科内容内容的主题和条件,用教与学的原理原理来策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活动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实质就是教与学的问题解决。22:046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充分了解学生。、充分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已有经验、个性特征、掌握学生的已有经验、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等。学

3、习习惯等。22:047 2、注重学科特点。、注重学科特点。 初中化学的特性:初中化学的特性: 启蒙性、探究性、实践性。启蒙性、探究性、实践性。22:0483、优选教学媒体。、优选教学媒体。教学媒体传统的教学媒体(机械的)现代的教学媒体(电子的)印刷媒体:书刊、图书、资料、插图、图表等非印刷媒体:实物、模型、标本等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等听觉媒体:广播、录音、CD等视听觉媒体:电视、电影、录像、多媒体、VCD、DVD等交互媒体:计算机、网络、学习机等22:049 4、营造良好氛围。、营造良好氛围。 以活动激发兴趣,以问题设置以活动激发兴趣,以问题设置“困困惑惑”,以实验展开探究,以对话建构意,以实

4、验展开探究,以对话建构意义。义。22:0410 5、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 “效率效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听、读、议、做、练作量。听、读、议、做、练参参考赞可夫提出的考赞可夫提出的“发展性教学发展性教学”模模式:高难度、高速度、理论主导、式:高难度、高速度、理论主导、理解过程、面向全体学生。理解过程、面向全体学生。22:0411 6、学会批判反思。、学会批判反思。 反思反思教师素质提升的教师素质提升的“催化剂催化剂”。22:0412 三、化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三、化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在一定的教

5、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建立起成规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的策略体系。22:0413 1 1、讲授模式、讲授模式 特点: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系特点: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系统讲授统讲授 程序:导入新课程序: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复复习小结习小结练习反馈练习反馈22:0414 2 2、问题讨论模式、问题讨论模式 特点:以问题为中心,重视发挥学生特点:以问题为中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的主体作用,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导 程序:明确问题程序:明确问题学生讨

6、论学生讨论教教师小结师小结应用结论应用结论22:0415 3 3、自学指导模式、自学指导模式 特点: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自学为先导,以学生为中心,自学为先导,辅以教师指导辅以教师指导 程序:学前指导程序:学前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课课堂讨论堂讨论教师精讲教师精讲练习巩固练习巩固教师小结(教师启发、指导贯穿始终)教师小结(教师启发、指导贯穿始终)22:0416 4 4、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模式 特点:以实验为中心,通过观察、特点:以实验为中心,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获得或验证结论。思考、讨论获得或验证结论。22:0417 程序程序1 1:演示讲授模式:演示讲授模式 明确问题明确问题演示实验演示实

7、验启发讲授启发讲授获得结论获得结论 程序程序2 2:边讲边实验模式:边讲边实验模式 明确问题明确问题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启发讲授启发讲授获得结论获得结论 程序程序3 3:学生实验模式:学生实验模式 预习实验预习实验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总结实验总结实验获得结论获得结论 程序程序4 4:实验探究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实验求证得出结论得出结论22:0418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四、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1 1、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一般特性、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一般特性、起点能力、学习风格等起点能力、学习风格等 如: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8、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第1 1课时)课时)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于化学知识的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于化学知识的了解不多。在化学基础薄弱,没有经历规范的了解不多。在化学基础薄弱,没有经历规范的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纪录和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作、观察、纪录和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22:0419 2 2、吃透教材。学习课标、教、吃透教材。学习课标、教科书、教参等,掌握教学内容和科书、教参等,掌握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 如: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知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

9、位及作用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22:0420 “本单元课题本单元课题1 1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这一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这一课题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课题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在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

10、,因此在此之前帮助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此之前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22:0421 3 3、叙写目标。、叙写目标。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标体系: 一级目标一级目标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二级目标二级目标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三级目标三级目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四级目标四级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年度、学期、单元、课时年度、学期、单元、课时) )22:0422 教育目标的三个维度教育目标的三个维度认知领域:认知领域: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识记、理解、应

11、用、分析、综合、评价技能领域:技能领域: 知觉、尝试、熟练、应用、适应、创新知觉、尝试、熟练、应用、适应、创新情感领域:情感领域: 注意、参与、兴趣、热爱、观念注意、参与、兴趣、热爱、观念22:0423 几点要求:目标要科学化、具体化、层几点要求:目标要科学化、具体化、层次化,具有整体性和可检测性。次化,具有整体性和可检测性。 两种格式:两种格式: 格式格式1 1 表述性目标表述性目标 动宾结构动宾结构 “了解空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气的主要成分”、“熟练掌握熟练掌握” 格式格式2 2 行为性目标行为性目标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 +行为主体(学生)行为主体(学生)+ +程度标准

12、程度标准+ +行为结果行为结果 例:例:“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2:0424 案例(供研究):案例(供研究): 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1、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液的基本特、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征,均一性、稳定性。 2 2、知道溶液,溶质及溶剂的概念及溶、知道溶液,溶质及溶剂的概念及溶质、溶剂的确定方法。质、溶剂的确定方法。 3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方法,练、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

13、象。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2:0425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过程与方法,进、认识科学探究的基过程与方法,进行初步探究活动,并能在实验情境中发行初步探究活动,并能在实验情境中发现问题。现问题。 2 2、初步认识到设计对比实验是化学学、初步认识到设计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习的一种方法。 3 3、能动手与同学讨论、交流、清楚的、能动手与同学讨论、交流、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 4 4、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作初步评价、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作初步评价22:042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1、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体验成、能体会

14、到探究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喜乐。功喜乐。 2 2、体会到生活中有化学,增强学习化、体会到生活中有化学,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的兴趣。 3 3、学习用辨证的观点认识事物。、学习用辨证的观点认识事物。22:0427叙写目标的三种叙写目标的三种“版本版本”:1 1、完整版、完整版2 2、简洁版、简洁版3 3、压缩版、压缩版一、知识与技能1.2.二、过程与方法1.2.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知识目标1.2.二、技能目标1.2.三、情感目标1.1.2.3.4.22:0428 4 4、选择教法(程序)、选择教法(程序)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

15、法:讲授法、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记诵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观法、记诵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22:0429 如: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第1 1课时)课时)教法分析教法分析 本课题在教法上主要采取通过师生对话,本课题在教法上主要采取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探索和学习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探索和学习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建议按科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建议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探

16、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提出提出假设假设设计实验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实验求证得出结得出结论论”来引导学生,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来引导学生,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论得出结论。22:0430设计探究方案如下:设计探究方案如下: 第一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生第一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有关蜡烛燃烧等现象进行活经验对有关蜡烛燃烧等现象进行回忆,并设疑回忆,并设疑 第二步: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第二步: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步:交流讨论问题第三步:交流讨论问题 第四步:填写学案、小结第四步:填写学案、小结22:0431 5 5、过程设计、过程设

17、计 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以下四个因素:境应包含以下四个因素:“情境情境互动互动会话会话意义建构意义建构”。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设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设计。计。22:0432例: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第1 1课时)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展示图片,并解说图片展示图片,并解说图片讨论这些化学成果都是怎么讨论这些化学成果都是怎么得来的?得来的?学生观看图片,发表自学生观看图片,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化学己的见解:提出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

18、都是通过实验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得到的通过图片激发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的兴趣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板书本节课题)(板书本节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提问)(提问)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化学的身影。比如说蜡烛,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在生日场合、许多特定情况下,我们都会用到蜡烛。请每个同学想想看,你对蜡烛或蜡烛燃烧了解有多少? 学生回顾家庭小实验并讨学生回顾家庭小实验并讨论蜡烛的颜色、气味、论蜡烛的颜色、气味、状态、手触摸的感觉,状态、手触摸的感觉,交流看法,填写表格交流看法,填写表格(见学案表格1)通过身边的化通过身边的化学创设师生学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

19、平等对话的平台来引出平台来引出主题,充分主题,充分利用学生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实验发学生实验的兴趣的兴趣22:0433除了上面的现象外,还有哪些现象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呢?思考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学生思维,积极参与思积极参与思考问题考问题提出探究课题(一)提出探究课题(一)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进一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进一步探究步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指导实验观察的方法和角度学生根据学案上提示的三个阶段进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在学案中作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充分发挥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手能力、观察描述实验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20、的能力(引导探究)(引导探究)第一阶段:点燃前第一阶段:点燃前我们已经观察到了蜡烛的颜色、气味、状态、除了这些以外,还应该注意观察蜡烛的哪些特性呢? (学生发言)还应该观察(学生发言)还应该观察蜡烛的硬度和密度以蜡烛的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及是否溶于水。(学生实验)(学生实验)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并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归纳)石蜡质(学生讨论归纳)石蜡质软、不溶于水,并且软、不溶于水,并且密度小于水密度小于水通过学生间的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探究交流,探究出蜡烛的物出蜡烛的物理性质。培理性质。培养学生从不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事物的习惯22:0434第二阶段:点燃时第二

21、阶段:点燃时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想想看,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深浅不一,温度会不会也高低不同呢? 蜡烛越烧越短,那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将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归纳)(学生讨论归纳)火柴梗两端迅速变黑说明外外焰温度高焰温度高。(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取一干燥的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现象;立即倒转烧杯,向里面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归纳)干而冷(学生讨论归纳)干而冷的小烧杯内出现水雾的小烧杯内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后生,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澄清石灰水变成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

22、烛燃烧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后生成二氧化碳充分发挥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性,通过对问题的分析问题的分析讨论,有利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本质的推理能力能力 22:0435第三阶段:熄灭后第三阶段:熄灭后(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吹灭蜡烛的时候,观察现象:有白烟生成培养学生完整培养学生完整观察实验的观察实验的习惯习惯布置思考题布置思考题 讨论问题(一)讨论问题(一)为什么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用热烧杯行不行?烧杯罩在距火焰太近或太远行不行?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提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提出猜测猜测通过干而冷的烧杯

23、使水蒸气冷凝成水雾,便于观察蜡烛燃烧生成水太近或太远都不行。太近,烧杯温度过高,水蒸气无法冷凝;太远,水蒸气逸散到杯外,效果不明显。通过讨论明确通过讨论明确每步操作的每步操作的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探究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烧后的生成物物讨论问题(二)讨论问题(二)为什么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高?(预计学生答案)因为外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剧烈,放热多、温度高讨论蜡烛蒸气讨论蜡烛蒸气燃烧的剧烈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接触面积有关有关22:0436讨论问题(三)讨论问题(三)吹灭蜡烛的时候,观察到有白烟生成。猜测一下,观察到的白烟可能是什么物质?提出探究任务提出探究任

24、务怎么用实验来求证白烟是什么物质呢?请你设计实验(预计学生答案)白烟可能为3种物质:水蒸气二氧化碳石蜡蒸气学生设计实验:学生设计实验: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完整培养学生完整细致观察实细致观察实验的习惯,验的习惯,并透过现象并透过现象来认识化学来认识化学实验本质实验本质 (播放多媒体动画)(播放多媒体动画)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观看动画观看动画推导结论:推导结论:说明该白烟是由石蜡蒸气冷凝形成的形象、生动再形象、生动再现实验现象,现实验现象,同时调动学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兴趣22:0437(总结归纳)(总结归纳)通过这个探

25、究活动,我们学会了观察实验从哪几个方面观察?学生讨论,小结:学生讨论,小结: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现象小结学生观小结学生观察实验的察实验的方法,探方法,探索科学实索科学实验的一般验的一般规律规律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记录、练习记录、练习课堂及时反课堂及时反馈馈22:0438 6 6、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过程的纪录、提炼板书是对教学过程的纪录、提炼和统摄、是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概括。和统摄、是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概括。 要求:简洁、精炼,突出重点。要求:简洁、精炼,突出重点。 例(供研究):例(供研究):22:0

26、439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课题课题2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得到的 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第一阶段:点燃前观察石蜡颜色、状态、气味、第一阶段:点燃前观察石蜡颜色、状态、气味、 硬度、密硬度、密 度、是否溶于水(溶解性)度、是否溶于水(溶解性)第二阶段:燃烧时观察石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第二阶段:燃烧时观察石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以及探究燃烧后的产物以及探究燃烧后的产物第三阶段:熄灭后第三阶段:

27、熄灭后 化学实验观察的方法:化学实验观察的方法: 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性质 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22:0440修订:修订: 课题课题2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1 1、点燃前、点燃前观察石蜡颜色、状态、气味、硬观察石蜡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溶解性)度、密度、是否溶于水(溶解性) 2 2、燃烧时、燃烧时观察石蜡燃烧的现象以及探究燃观察石蜡燃烧的现象以及探究燃烧的产物及火焰的组成烧的产物及火焰的组成 3 3、熄灭后

28、、熄灭后“白烟白烟”现象、硬化现象现象、硬化现象 二、实验观察的三个方面:二、实验观察的三个方面: 1 1、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性质 2 2、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 3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22:0441 7、学案设计、学案设计 即学习方案的设计,通常分课内或课外两种,即学习方案的设计,通常分课内或课外两种, 例例1: (课内)(课内) CO2与与NaOH的再探究的再探究 学学 案案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 探究活动一:观察与思考探究活动一:观察与思考1、写出、写出CO2分别与分别与NaOH、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反应的化学方

29、程式,并指出反应现象:并指出反应现象:2、利用上述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利用上述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3、对上述实验,我有一个不解问题:、对上述实验,我有一个不解问题: 22:0442 探究活动二:我的设计探究活动二:我的设计请设计实验,能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现象,说明请设计实验,能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现象,说明NaOH溶液溶液与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要求:(发生了化学反应。要求:(1)设计时可联想系物)设计时可联想系物理及生物知识;(理及生物知识;(2)选用你所能用到的仪器和药品,画)选用你所能用到的仪器和药品,画出实验设计装置图。出实验设计装置图。 探究探究活动三、参与

30、交流活动三、参与交流 1、思路与方法:、思路与方法: 2、收获与体会:、收获与体会: 探究探究活动四:反思活动四:反思 你对上述设计还有疑问吗?你对上述设计还有疑问吗?22:0443 例例2: (课外)(课外)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课题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设计学案设计 名师导学名师导学 质量守恒定律是本单元的基础。它既是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也是进行“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从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实出发,经过探究、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出科学结论。22:0444 要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微观)来理解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体会物质既不能无中生有,也

31、不能消失,只能转变的道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问题时,一定要综合分析各种实验现象,找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及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不能有所疏漏,尤其要注意反应物是气态或产物是易挥发的物质等情况。22:0445梯度导练1、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D、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2、在MgO+O2点燃-MgO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镁质量关系是()A、氧气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 B、氧气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C、氧

32、气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 D、无法判断22:04463、在化学方程式C+O2 点燃= CO2中“+”表示 ,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反应条件是 。4、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能源问题。有人曾经宣布可以直接把水变成油,一时间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你认为水可能变为油吗? 能力提升5、4.6克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8.8克水5.4克由此判断酒精中( )A、只有C、H元素 B、含有C、H、O元素 C、含有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D、无法判断6、有化学反应3AB+C2B3=2C+3X,则X的化学式为( )A、A3B2 B、A2B3 C、AB3 D、AB222:04477、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