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地形_第1页
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地形_第2页
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地形_第3页
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地形_第4页
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地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12:地形一 基本点(一)岩石圈1 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由地表常温层向下随深度增加,温度、密度、金属元素含量都呈上升趋势。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全部由岩石构成,厚度约60250千米,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并为人类提供各种矿产资源。3 大地构造地貌:岩石圈由一些构造带划分为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共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板块的相对运动构成了全球的基本面貌。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能量集中,多断裂构造,火山、地震及地热资源集中分布于此)。4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大陆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2、)、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新生海洋)、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5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火山、地热亦很集中,也是海啸多发之地。6 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1)岩浆岩

3、: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7地质

4、作用:地球表面的主要动力有三:太阳辐射(大气、水的运动和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能(主要是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潮汐现象)。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8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分类运动方向表现形式相互关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球表面挤压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断裂张开,

5、形成裂谷和海洋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垂直运动)垂直于地球表面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二)构造地貌1 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的变形或变位)形式形态岩层新老关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的原因褶皱背斜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向斜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老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断块山地,如庐山、泰山、华山、峨眉山等地堑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2 褶皱:背斜与向斜构成褶皱山地,一般情况下背

6、斜成岭,向斜成谷,但有时也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背斜顶部。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取水选择向斜槽部。3 断层:由于张裂或挤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断层上升的一侧岩块,形成高地或断块山地,下降的一侧,形成低地或谷地;断层面一般形成陡崖;在断层线附近,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以及湖泊;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可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处岩层不稳定,大型工程建设如交通线路、水库选址时,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

7、漏等不良后果。(三)外力作用1 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戈壁、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

8、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2 河流地貌:1)山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V形河谷,一般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2)在河流

9、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洪积扇。一般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边缘一般多为沙、粉砂及亚粘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干旱地区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面积的冲洪积扇。3)平原地区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底沉积物颗粒较细小,曲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凸岸堆积(河漫滩)。冲积平原一般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渐

10、发育成为三角洲。二 实际应用1 与表面性质较均一的海洋表面相比,陆地一般起伏不平,由此扰乱了水热因子的水平分布,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陆地环境也因此更为复杂多样。地形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对自身的影响,如山区的垂直带谱对其它地区的影响,如高大地形对气流的阻碍作用。因此,山脉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2 地势低平之处,如冲积平原和山区的盆地、谷地,适宜发展种植业,节省建筑及交通建设投资,是居民点及城市发育的首选地形。热带地区低处往往湿热,城市宜建在凉爽的高原。3 山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大于25度的坡地一般不宜耕作,缓坡可以安排果园或建设梯田;不同的高度和坡向对农业生产方式有较

11、大影响;山区往往交通不便,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种地质灾害。4一般的公路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爬坡时选择“之”字形线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高速公路与铁路则应尽量平直,在山区要多建隧道和架设桥梁;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引水渠道宜大致沿着等高线延伸,由高处向低处顺流。气象观测站应选在地势适中、地面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疗养地应选在地势坡度较缓、光照充足的阳坡、空气清新、景观优美的地方;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5 地质地貌景观是自然景观的主体,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三 典型

12、例题1、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A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2)图中B谷地名称是 谷地;该地最主要粮食作物是 3)图中C地降水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是 ;D地主要经济作物是 4)图中95经线及其附近B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_;_。5)你是否赞同在这一河段修建水电站,请提出你的理由。 2、下图为某城市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该城市所在地区经历过两次较为明显的地壳运动,读图后回答:1)该地区地壳先是发生过较强烈的_,经过外力 作用后形成了 和 地形。2)此后又发生了地壳的_,理由是_。3)市政府打算在城市下面建一条东西向的地铁,若甲、乙两处为地铁隧道的顶部设计高度,那么,隧道应挖在甲处

13、还是乙处?为什么?_。3、读右上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c B.-b,-a,-c C.-c,-b,-a D.-c,-a,-b2)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4、下面四幅图反映了沙丘构造情况1)请指出哪一幅是正确的流动沙丘构造图(箭头为盛行风向)2)植树种草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地应选在: A BCD 沙丘陡坡一侧 沙丘缓坡一侧 沙丘移动的前方 沙丘移动的后方5、读板块构造图,回答。1)图中板块有A1个 B2个 C3个 D

14、4个2)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 B非洲东部 C太平洋西岸 D大平洋东岸6、右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按形成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7、右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回答。1)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排列应为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丁丙乙2)同上题选项,若乙为花岗岩,丙丁为沉积岩,则三种岩层年龄按老到新排列可能是8、图甲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为1:15000,等高距为20米),图乙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该图比例尺为1:150000,等高距为10米)。读图回答:1)甲、乙两幅图中,表示地区范围较大的是 ;图中A、B两处坡度

15、较陡的是 。2)图甲中间空白区域的地形为 ;图乙空白区域的地形为 。3)图甲所示地区容易出现 “石漠化”现象(“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面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试分析其原因。4)图甲所示地区虽然处在湿润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使得该地区缺水严重。试分析其成因。938.05)在图乙西南部,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9、(2008全国卷1)(

1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M500等高线/m020E10E河流NG500图6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参考答案:1、1)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2)雅鲁藏布江(藏南) 青稞 3)水稻 茶叶 4)受印度洋(或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和地形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很大 5)赞同。该河段水力资源丰富;当地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水能开发程度低;该河段离藏南人口较集中、经济较发达地区较近;可有效扶贫,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反对。在该河

17、段修建水电站,会破坏峡谷生态环境(不利于保护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生态环境);可利用当地丰富地热能和太阳能替代水能;距离我国经济中心遥远,群山阻隔,输电投资大;当地经济落后,产业分布、经济密度低,耗电量不大;修建水电站的环境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2、1)褶皱(地壳水平运动)侵蚀 山岭 山谷 2)沉降运动(升降运动)褶皱上部覆盖有5米多厚的冲积层,说明地壳发生过沉降 (3)甲处因为甲处为背斜,穹窿状的岩层起到一个自然支撑的作用,使隧道比较坚固。且因背斜处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渗流,隧道内不易发生渗漏现象。3、1)D 2)A 4、1)B 2)A 5、1)C 2)D 6、D 7、1)A 2)D8、1)图乙 A

18、 2)地势较低的丘(山)间小盆地(小谷地) 地势较高的平坦广阔的高原面 3)喀斯特地貌具有成土速度缓慢、土层瘠薄不易留存,植被差、有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特征,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山高坡陡,雨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自然条件差。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森林、陡坡垦荒导致的大面积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使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4)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水通过溶洞流入地下水暗河;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地表水容易流失。5)重点是防止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有:在河流的干支流和沟道上建库蓄水、筑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蓄水保土,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有:在陡坡种草种树搞绿化,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用地的结构,或退耕还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