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提纲_第1页
地理复习提纲_第2页
地理复习提纲_第3页
地理复习提纲_第4页
地理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称为天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半径 140亿 光年,约 1.321023千米 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中心天体( 太阳 ):质量占 99.86% 银河系 八大行星: 水星 、 金星、地球 、 火星 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总星系 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1.八大行星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2.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土,木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普通

2、性: 外观和所处的位置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范围:0.15-4微米之间波长: 分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三部分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对地球的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直接利用),煤、石油(间接利用);(2)光合作用的能源;(3)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2.太阳活动概念: 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黑子(太阳活强弱的标志,周期 11 年)出现

3、于 光球 层 类型 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风出现于 日冕 层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地球的影响 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在高纬地区出现极光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 自 转中 心地轴方 向从北半球看自西向东,从南半球看自东向西速度角速度15/小时(1/4分钟)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相等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赤道最大(1667km/h),60N约为其一半周 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 1.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 地球表面的线速度大小(海拔为0)计算公式V=1670cos(表示当地的地理纬度)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成

4、因: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太阳光的照射昼夜的界限:晨昏圈,太阳高度角为0昼夜更替周期: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昼夜更替的意义:起居作息的基本时间单位昼夜温差小,适宜生命的生存和发展2、地方时:因经度的不同而不同的时刻:15/h,1/4min3、地转偏向力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物体的偏向越向两极越明显。技巧:伸开手掌(北半球用右手示意,南半球用左手示意),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拇指指向物体偏转的方向。(学海导航P16)影响:对气流,水流的流动都有影响补充: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是太阳光照图非常重要的线,解读光照图的突破口(

5、2)特点:是地球的大圆,由晨线半圈和昏线半圈组成,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春秋十分与经线重合,且平分纬线圈,全球昼夜平分冬,夏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最大交角23.26度,与极圈相切其他时间与经线相交,并将纬线分为不等两部分,并有部分纬线圈不被分割(极昼或极夜)(3)判断:1.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2.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的为昏线。3.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2. 地球的公转 公 转中 心太阳方 向自西向东速度角速度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6、)线速度约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周 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自转和公转叠加黄赤交角产生:地球自转赤道平面;地球公转黄道平面度数:约为23.5,等于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春分3 月 21日赤道向 北 夏至6 月22 日北回归线向 南秋分 9 月 23 日赤道向 南 冬至12 月 22 日南回归线向 北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概念: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 的高度角各地太阳高度在地

7、方时 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随纬度的变化: 夏(冬)至日:由北(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变化 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规律 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 随季节的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春、秋分日:自赤道向两极递减2、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 3、四季划分夏季: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

8、最高的季节,5、6、7月份;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8、9、10月份;冬季: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11、12、1月份;春季:冬、夏的过渡季节,2、3、4月份4、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既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有极昼、极夜现象。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关系: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反之。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H=90度-纬度差(算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半球同加异减)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 ,而且

9、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 极昼 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 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四季的更替: 中纬度地区明显。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 白昼较长, 太阳高度 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2、地方时(学海P15-16)各地地方时与其地理位置的关系:(1)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2)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越早计算方法:(1)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2)位置越靠东,地方时越早,故“东加西减”特殊经线的地方时:(1)直射点所在经线,即昼半球中

10、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2)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3)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4)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3、时区、区时、日界线概念: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其中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时区划分: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其中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X15,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中时区为0,东西十二区为180。区时确定: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

11、为本时区的区时。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时区的区时较早,故“东加西减”。日期变更:两种变换,即自然变换和人为变换。自然变换是某地区时间为24点时,其日期事实上已是新的一天;人为变换指日界线,过日界线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东、西十二区在区时上是相同的,但日期上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西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晚的地方。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一、地球外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波):能在 固体、液体 中传播,速度较 快 横波(S波):只能在 固体 中传播,速度较 慢 划分界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 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

1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 下降 ,横波则突然消失 位置:莫霍面以上厚度:平均约 17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 厚 ,约 33 千米,海洋较 薄 ,约 6 千米地壳。 海拔越高,厚度 越大 。 组成: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是O、Si、Al ; 硅酸盐类 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结构: 上层为 硅铝 层,相对密度较 小,分布不连续。三 大 圈 层 下层为 硅镁 层,相对密度较 大 ,分布连续。 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结构: 上地幔 具有 固态 特征,主要由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组成。地幔 下地幔 岩石圈: 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

13、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位置:古登堡面以下地核 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铁 和 镍 结构: 外核 呈 液态 或 熔融 状态 内核 呈 固态 态二、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 减少。一般把 20003000 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水 圈 由 液态 水、 固态 水和 气态 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 海洋 水、 陆地 水、 大气 水和 生物 水,其中 陆地 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地壳的物质组成富集、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结合 有用矿物 矿产 存 化学元素 矿物 在 固态矿物 岩石 于 按规律聚集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 基本存在形式: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天然汞);固态(如石英)矿物 金属矿:黑色金属(赤铁矿、磁铁矿);有色金属(黄铜矿); 分类 非金属矿: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类 型成 因常见岩石主要特征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地下岩浆喷出 地表冷凝而成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