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演绎一道亮丽的风景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横路乡清水小学 周文岳 摘要 小学诗歌教学要以兴趣为导向,以直观为手段,以理解为基础,以说话为方式,以写作为目的,以求观察、说话、诵读、想象、写作五位一体。关键词 小学诗歌教学 想象 诵读 情境 在壮丽的山河锦绣图中,溶进颗颗喜悦、自豪的心灵;把充满哲理的教导写进生活的画卷里;请枯燥的知识变成歌,牵着你的手走;让平平淡淡的生活释放光彩,犹如和着歌,迈着步,跳着舞,追着风,这就是
2、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它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和启迪,深受学生们喜爱。 可它虽美,却是一枝带刺的“玫瑰”:其一,古诗由于语言高度凝练,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至于体会意境,感受它的魅力也就更难了。其二,现代诗歌的内容与诗句都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要把握诗歌的内涵有一定难度。再者,诗歌教学不像其它阅读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可挖掘的语言训练因素相对减少。每次上诗歌,我都觉得若有所失。 于是,我作了多次尝试,确立了“125”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即一个中心:训练;两个基本点:由说到写,由读到想;五个要素:以兴趣为导向,以直观为手段,以理解为基础,以说话
3、为方式,以写作为目的,以求观察、说话、诵读、想象、写作五位一体。 一、身临其境,心领其意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求知的导向,情之所钟,金石为开。根据小学生思维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加强诗歌内容的直观性、可视性。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理解诗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趣从中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课件等媒体,配以与诗歌内容相符的音乐渲染气氛,把诗歌内容的美展现给学生。(叙事性强的诗歌可编排成小品)运用这种手段,使学生快速“入境”,创造学习的契机。 镜头一:快乐的足球赛 我首先出示插图,看图说话,从图中学生很容易发现,这图中画的是踢足球的场面,由此
4、引出真正足球赛的种种规则的认识。再又与图中的足球赛进行对比,此时,学生马上观察到这场足球赛与一般足球赛的不同:场中有只小花狗,人物中竟还有两个围着肚兜的小娃娃,但从人物的表情来看他们是相当快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学生的疑问产生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浓厚了。 镜头二:古诗:春居 这首诗用孩子们散学后放风筝的情景渲染了明媚的、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光。对于放风筝,学生们是很喜欢的,而且也是很熟悉的。因此,我就请学生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故事,此来激发他们相应的情趣。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结合诗句和自己的经历,画一幅纸鸢迎春图。学生们兴致颇为浓厚,纷纷动笔想象创作。接下来,我请了几位学生把作品投影在屏幕上,
5、并简要说说自己的想法。听了孩子们的叙述,我不禁被他们的天真、活泼所感动了。有位学生画了几个放在草地上的书包,他说是因为孩子们急着放风筝,所以连家也顾不得回了。这个想法简直妙不可言。还有几位学生指出了读本上插图有不对的地方,例如柳条画得不该那么斜,因为春风是如此的轻柔等。在想想、画画、说说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歌渲染的情境中。 2、意从彼出 在有形的世界里,学生们用他们的心灵之窗去洞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挖掘美。在诗歌优美(有趣)的意象前,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运用了观察,启动了大脑。教师不妨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事物,然后进一步描绘所见事物的情态,同时出示相应的诗句(诗节),这样图
6、文对应,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很快心领神会。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理解诗歌的意思。同时这也是对诗歌意境的提示。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古诗教学。 镜头一:古诗教学:山行 我首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景物。这比较容易,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树林、人家、车、白云、石阶、人接着,择其要,把与诗中相关的事物按顺序板书: 石径 白云 人家 车 枫林 叶 然后,指图进一步描绘:石径是怎样的?(弯弯曲曲,伸得很远,好像一直通向山顶。)把板书补一补,出现第一句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人家出现在什么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出示第
7、二句诗:白云生处有人家。车是停着的,从车上走下一个人,观察他的动作,想一想他在干什么?(观赏枫树林。)他为什么要来观赏枫林呢?(因为他喜爱枫林。)出示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你看,枫林里的枫叶怎么样?(火红火红的,像一片彩霞,飘落的枫叶又像蝴蝶在飞舞。)那你知道枫叶是在什么季节变成红色的?(秋天)出现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红。按照这样的步骤,当整首诗出现时,学生就能从刚才的观察说话练习中大致明白其意义了。同时,这种方式又锻炼了学生观察、说话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教师在上述基础上,作补充介绍:这首古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帮助学生了解杜牧。之后,听录音朗读,就诗中几个特别的字词再作强调:
8、斜,弯弯曲曲;坐爱,因为喜爱;于,比。这样,这首古诗学习的基本任务就完成了。 从实践效果来看,运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理解速度更快,理解也更透彻。全班90%以上的学生能快速掌握古诗的意思,也为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作了铺垫。 二、诗中漫步,文中求索 叶圣陶先生曾告诫我们,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可见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读是多么重要。诗歌比较抽象,更需多读多诵。读是把抽象化为具体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还可以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意境,创造出比意境更美的意象。 1、情留读中 诵读之重要性已为现代心理学实验所佐证:视觉形象
9、和美感之间只是构成间接的情感呼应关系,中间穿插着联想和理解,而听觉形象和美感之间,却构成了直接的情感对应关系,可以迅速地拨动阅读主体感应的心弦。而为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美读,则是在有声朗诵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者的所有情感积累,如曾国藩所说的那样“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最终达到读者与作者两种角色之间的完全融合 此正所谓忘我而入境也。美读的过程就是热情洋溢、由内而外的过程,目光、表情、体姿都应予以恰当调配,从而使整个身心沉醉其中、和谐外化。 古诗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而现代诗歌,在格律上虽不及古诗讲究,但它仍具琅琅上口的韵味,加
10、之内容生动丰富,同样受到学生青睐。 古诗与现代诗歌的朗读指导略有不同。古诗朗读可任由学生配上各种身体姿势,完全由他们的兴趣出发,抒发内心的感受:或摇头晃脑;或像古人作诗那样拈须沉思;或摆出一副大诗人的模样“引吭高歌”在相应的音乐氛围中,边读边再现之前出现的诗歌所描绘的图景。 现代诗歌的朗读,则可由教师范读在先。通过教师的语气、停顿、重音、动作、表情,自然地感染学生,把要说的话转化成音符输入学生的大脑。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乐于模仿。“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在模仿中,学生们也体会到了,教师所表达的情感,加上年龄特征的因素,他们体会到的更多,更生动。通过读,诗歌在他们脑中
11、已不再模糊,以逐渐地变为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跃然纸上。 2、意在言外 在诗歌教学中,要感受形象的画面,最好的方法是借助想象。想象的方法有“再造想象”和“扩展想象”。“再造想象” 是再现作品中的生活图景和艺术形象的一种想象。 镜头一:李白的望天门山 我们就可以通过想象再现天门山一带宏伟壮丽的画面:奇峰插天,绿树成荫,怒涛激荡,浪花飞溅;雄伟的江面上,一片白帆乘风破浪,疾驶而来;而一轮鲜红的太阳,悬挂在青山绿水之上,万道霞光,使山山水水涂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色, 天门山越发显得壮美多姿。这样的再造想象,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能更具体地感受各种物象所构成的统一的、和谐的艺术整体形象。 “扩展想象”
12、,即是把作者创造的艺术画面加以扩展、补充的一种想象。这是因为在意境的创设中作者有时会故意留有空白,而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积累去填补这些空白,以调动阅读者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扩展想象,可以对作品的境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镜头二: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诗句。 诗中没有具体描绘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象,但我们可以抓住诗句中的一个“绿” 字,进行扩展想象。我们仿佛看到:在那阳光明媚的春天, “春风”翩翩而至,她用一双奇妙的手,装点着江南大地,给大地披上了绿色新衣,使江南到处充满了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这样去想象,去扩展、补充,我们便能获得许多奇异的美好感受。 镜头三:
13、快乐的足球赛 在体会“这场足球赛的快乐”过程中,我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去想象:傍晚,阳光( ),暖风( ),垂柳姐姐( ),小花妹妹( ),小河边野草( ),小河发出了( )的歌声。我们在草地上( ),玩够了,比赛就开始了。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踢球,美哉,乐哉!赛前,还要高歌一曲足球赛之歌呢!(快乐的节日稍作修改,旧歌新唱: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
14、们,我们向小鸟一样,来到里野里,来到小河边。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许多花儿开放。跑啊跑啊跑啊,踢啊踢啊踢啊,快乐的足球队员们,让我们一起痛痛快快赛一场)这样,学生的情趣被激发了,诗歌的意象也逐渐丰富了。 三、方兴未艾,言尽其衷 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心理学家啊·尼·列昂捷夫又提出了“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活动心理学理论,指出作文是动机支配的活动。只有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真正进入角色,才能写出真正的作文。在诗歌教学中,看图说话,引导想象,已为作文创下了基础,只需将说话、想象活动的内容转化成书面形式。可以说,从诗歌内容的学习过渡到作文训
15、练已“水到渠成”。他们对诗歌内容的兴趣就是他们引发写作欲望最初、最好的动机。 在山行学完之后,引导学生作文的思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只要他喜欢,就能“言之有物”。在这里,便可以诞生许多关于秋天的“杰作”或“四季的赞歌”。有的学生写道:“大诗人杜牧喜爱秋天的枫林,可我们这边见不着,白的棉花,金黄的稻谷,碧绿的甘蔗,大片的桔林缀满了小灯笼,吃起来个个都甜津津的,河滩上牛羊成群农民伯伯匆忙的身影,豆大的汗珠和他们腮边的笑容,秋天多可爱呀!”“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不冷也不热,空气又清新。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日子,老师还会带我们去踏春,放风筝,多有趣啊!”不管文笔如何,单凭
16、着他们的兴致,比任何一次作文训练的积极性都高,这种真实的情感是很可贵。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眼中的世界总是新奇的,他们的想象更绚丽多姿,如果能够及时抓住想象的翅膀,他们的生活就成了诗。在他们接触诗歌之后,让他们尝试写诗,把看到的、想到的编织成文字,用上夸张的想象,有趣的比拟,他们也能写诗:风筝,你是一位邮差/送来春的消息/风筝,你是一朵鲜花/带在大地母亲的发间/风筝,你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总想爬得高些,再高些/风筝,带我一起去飞吧!虽然他们还显的很稚嫩,但想象是可贵的,多练之后,诗的感觉就会产生,这也同样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有常新的生命力,总能不断挖掘出新的东西。在诗歌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的各种因素加以整合,创造出更能体现教材特点,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兴趣的教学体系,这是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诗歌的大舞台中,不断展现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