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设计谈起--邓继民_第1页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设计谈起--邓继民_第2页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设计谈起--邓继民_第3页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设计谈起--邓继民_第4页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设计谈起--邓继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谈起邓继民(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000)关键词教学语言,语言魅力,沟通语、导入语、过渡语、升华语、即兴语等,打造语言风格,教学语言遵循的原则在2014年11月的济宁市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上,55岁的我上了一节“下水课”人教版七上“三国鼎立”。回顾这次“下水课”历程,作为一名“老”历史教师,我为学生呈现了一节“新”历史课,最大的感受是,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一个事情,那就是“教学语言”。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教学设计,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原因就是语言不同。我们教研时

2、的听课活动,听什么?学什么?教学设计可以照搬,教学课件可以迁用,唯一难以一时学到手的是什么?教学语言!这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与功底最直接的展现。执教三国鼎立这节课,五次试讲,四易其稿,其中感悟最深的正是语言的巧妙设计与高效运用。一、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的语言,是人类传递情感信息的工具,以符号、文字、图案、音乐、语音、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等形式为载体,来传递或交流情感信息。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狭义上讲也称课堂语言,是教师针对教学任务与目标,为指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是教学活动贯穿的桥梁,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媒介。从广义上讲,凡是在课堂教学中使

3、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之为教学语言,包括师生双方使用的语言,甚至是课下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也可理解为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工具,是教师精于教育的技艺,是走近名师殿堂的敲门砖,是师生关系融洽的纽带。与其说学生被教师吸引,不如说学生被教师的语言吸引。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教学活动,也不能离开教学语言,精炼的语言会使得课堂浑然天成,而失去了语言魅力的课堂只会是死水一潭。二、分类从小的角度讲,也就是针对一节课而言,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沟通语、导入语、评价语、过渡语、引导语、总结语、升华语、即兴语等等,这些课堂

4、教学中的必备语言,都是教学语言。第一、沟通语第一次与新生见面,必须与学生有个简单的沟通交流,以打破彼此的陌生感。面对六百多名教师前来听课,总得有个相互间的“招呼”。于是,我设置了这样的见面语:“同学们好!请大家往台下看,今天的课堂,有这么多的老师为我们捧场,我们一起用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紧接着,我幽了一默:“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有像我这样老的老师给你们上过课吗?”“那好,今天,就让我这位老历史教师,给同学们上一节新历史课。”借班上课,初次与学生见面,精心设计与学生沟通的简要语言,建立的教学氛围,十分必要。第二、导入语又称导语,是引领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开端,它对整节课的教学有

5、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精彩纷呈的导入语,就像果园外的果香、花园旁的花香,沁人心脾、引人入胜。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听看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视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杨洪基的这首歌曲,大气磅礴,厚重沉思。把我们带入到那个千百年来一直让人津津乐道的三国时代。三国,既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时代。三国的历史,虽然不足百年,但那段历史上那些充满个性、备受瞩目的历史人物和那些百谈不厌、常谈常新的历史故事,成为我们经久不衰的话题”。这样设计导语,既能把视频中歌词内容和本节课的主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激发学生探究

6、的热情,可谓“一石三鸟”。第三、评价语又称点评语,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课堂表现的评价,恰当运用评价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确保课堂氛围的融洽、自然、和谐。在进行课堂点评时,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适度”。点评得过少,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自觉;点评得过多、过度、过于夸张,会让学生感到不自然、做作,也会影响课堂效果。在三国鼎立一课中,当我问到“谁来告诉大家,你所知道的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时,学生们踊跃发言,“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权”“草船借箭”面对学生的发言,如果简单的评价为“好”“不错”, 无异于是对

7、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浇了一盆凉水,将不利于学生保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果设计为“大家说得太好了,你们都可以称得上史学家了”,这样的“戴高帽”式的评价,也会使学生感觉到不自然。我的评价语预设为“同学们知道的挺多,看来历史知识不仅来源于课堂,也来自于生活。是这些人和这些事,构成了三国的历史”。需要强调的是,评价语是可以事先准备的,而且可以进行多种预设,每一个问题设计,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评价语与其相对应,这样在教学点评时就能够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了。第四、过渡语过渡,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对两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承上而启下,一个标准就是力求自然,过渡不漏痕迹、自然流畅最好!在三国鼎立一

8、课中,第一板块“汉室衰微群雄起”与第二板块“官赤逐鹿英雄出”之间的过渡,我是这样设计的:“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字:“乱”!乱世出英雄啊,此时,曹操、袁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等,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十多年的兼并战争中,影响最深远的有两个战役”。用“乱世出英雄”这句人人熟悉的话,由汉末的社会现象过渡至两场重要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过渡不漏痕迹,而且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动机。再如,在学习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需要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曹操在两场战役中一“胜”一“败”的原因时,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但对曹操来说,官渡之战,他胜的光彩;赤壁之战,他败的悲惨!为什么会

9、有截然不同的结局?同一个人、同样是火,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我就纳闷了,请同学们帮助我解开这个疑团”。这样的过渡语设计,语言精练,发人深思,同时不失诙谐幽默,易于营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一处设计是,在本课中所有基础内容处理完后,需要在下一个环节对人物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我的过渡语是这样设计的:“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社会由危转安,政权由多减少,经济由衰变兴,人口由少增多,中国由乱到治,毫无疑问,这是历史的进步。是谁、是哪些人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呢?是当时的人民大众,是众多的英雄。三国时期的英雄,灿若繁星,最耀眼的无疑是曹操和诸葛亮”。这样设计,既是对已学基础知识的整体感知、总结,又是对下

10、一板块学习内容的自然过渡。过渡语形式多样灵活、不拘一格,只要能将各个教学环节衔接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就是好的过渡语。第五、指导语也称引导语,即指引、引领和导向语,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用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活动的语言。这是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最直接的展现,面对学生的困惑,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直至由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赋予和尊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在三国鼎立一课中,学生在探讨“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及原因”这一

11、问题时,学生回答的角度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从经济的角度还有什么原因?”,切忌直接把答案说出,应该由学生进行补充,起到“生生互助”的效果,等到学生们的答案全面后,由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最终的汇总结果:“政治上独得优势,经济上垦荒屯田,用人上招贤纳士,治军上纪律严明”。这样的学习,真正受益的才是学生。再如,在讲解三国建立情况时,为强调三国的分布位置,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用直线将三个国家连在一起,看看这三个国家政治形势和地理位置类似什么形状?”最终,我与学生们一同得出结论:“这一时期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形势和地理位置类似三角形,宛如鼎的三足,相对稳定,因此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三国鼎立”。第

12、六、总结语可以是每一教学板块的总结,也可以是整节课的总结,还可以是学习方法、学习表现的总结。一个必然要求就是语言精练,凸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教学,从而得出更深的见解。在三国鼎立一课中,第一板块的学习内容是“汉室衰微群雄起”, 也就是指导学生认识到东汉后期的社会状况。在学习完本版块后,我的总结语是这样设计的:“最高统治阶层的朝廷,政治腐败,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王权逐渐衰微;社会底层,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处于中间的统治阶层,军阀割据一方。从而导致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字:乱!”。这样进行总结,相信这个“乱”字会给学生留下极深的印象,这样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13、,更易于初中学生接受。很多时候,总结语会和升华语合二为一,但两者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侧重点不同,升华语主要侧重在情感上。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升华语。第七、升华语针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整体提升,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也可以针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行升华,更多的是针对情感教育的升华,目的是使学生对整节课有更深的认识与感悟。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我的升华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国早已成为过去,英雄也早已作古。黯淡的是刀光剑影,远去的是鼓角铮鸣。回望历史,那一段段曾经的辉煌,早已载入史册;那一幕幕启合的精彩,也已演绎成艺术;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更凝固成我们心中的明星。说三国,论英雄,成为

14、千百年来永不枯竭的话题。历史,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才能看得更清楚。如果你对那时的人和事有特别的兴趣,那你就去挖掘、去研究,也许用你新的视角,能够得出的新成果。”我的语音刚落,全场师生的掌声持续了几十秒。这样的升华语,既有对三国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三国历史的评价,更有对学生的期许。第八、即兴语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即兴发挥的语言。再好的预设也无法确保课堂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当出现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情况时,就需要教师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语言。当然,因为是即兴而发,就容易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既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预设,尽量减少即兴式的语言,又需要教师在面对预料之外的情况时,

15、沉着冷静,锻炼自己的语言。在三国鼎立一课中,当讲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有学生提出来“为什么曹丕和刘备称帝,而孙权称王?两者有何区别?”,针对学生的问题,我是这样应对的“一般来讲,帝,指的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指的是地方的最高统治者。孙权为了避免成为矛盾的焦点,先称王,后来才称帝。”从大的角度讲,也就是从教育工作的角度讲,教学语言还会以其他形式呈现。第一、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般会选择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科学、合理符合学情的问题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这也是教师语言功底的展现。在每年的听课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情况,

16、有时老师在上课时,会出现学生不配合、相应不热烈、课堂气氛尴尬的局面,课堂教学上成了“一言堂”,原因是什么?可能跟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关,也可能跟教学任务的制定有关,但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教学语言的使用!同样的问题,就会有不同的问法,也就会产生出不同的效果,这除了取决于教师对学情的认识与把握,还取决于教学语言的功底。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教学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教学语言的呈现方式。以三国鼎立一课中的教学问题为例:1.在导入新课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认同感,调动学生进行学习的期望心理。谁来告诉大家,你所知道的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这个问题,可以保障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

17、,立刻引爆了课堂气氛,面对新老师的拘谨、不安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热情。这就启示我们,从学生喜欢的、易于学生完成的任务着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水到渠成。2.在学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一重点内容时,我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谁告诉我,学习战役,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要点?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渗透着学法指导的,教会学生学习远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有了对战役学习的方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安排也就游刃有余了。3.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但对曹操来说,官渡之战他胜的光彩;赤壁之战

18、他败的悲惨!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同一个人、同样是火,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我就纳闷了,请同学们帮助我解开这个疑团。此处,我借用了赵本山小品卖拐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再加上上课时非常投入的模仿,让学生感到,原来,老师离我们没有那么远,要知道,老师的幽默往往是征服学生的利器。古语也曾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的前提是“亲其师”,让学生短时间内爱上一个学科很难,但是让学生短时间内喜欢上老师的授课风格却简单许多,进而由喜爱老师到喜爱学习。第二、精心设计的板块名称。时下我们践行的“板块式教学模式”,每一个精心设计的板块,就是对一定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高度概括,这也

19、是一种精练的教学语言的体现。在课堂教学时,精致的板块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是教师教学语言使用功底的呈现。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我的板块设计是:“汉室衰微群雄起,官赤逐鹿英雄出,三分天下谋统一,英雄远去尽评说”。第三、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语言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课堂中教师使用的无声语言,如肢体语、表情语、眼神语等,也是课堂语言的一种,甚至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面对学生的精彩表现与积极但不精彩的表现,除了语言的点评外,竖向学生的大拇指,投向学生的赞许的眼神,都是对学生求知心灵的精心呵护。从另一个角度讲,在课堂教学

20、过程中发现学生走神,甚至违法纪律时,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轻拍学生肩头的动作,都会化作一份关爱,比任何语言更易于学生接受。第四、史料中的语言。这里主要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借用图片、示意图、视频等史料来辅助教学。例如,胜过千言万语的示意图,就是对教师语言的完美诠释和展现。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三国,我设计了时间坐标图与教学语言相配合“三国,学术界有三国和大三国的说法,所谓三国,指的是从魏国的建立到三国的结束,所谓大三国,指的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结束。”此时,仅靠教学语言是无法叙述得十分清楚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语言与图表相结合,共同为学生呈现清晰、形象、直观的历史知识。再如,视频中的旁白、介绍语,也属

21、于课堂中的语言,只不过是“借他人之口,达教学目的”罢了。第五、课堂中的学生语言新课改提倡“充分放权给学生”“赋予学生课堂发言的权力”,学生的精彩回答要靠教师的指导与培养,说得好的前提是敢说,以及有机会说。这次有效教学研讨会活动,我的感受是,互动、有效的课堂,绝对不是一言堂。缺少了师生互动,再精美的语言也是徒劳,学生要有发言权,也必须有发言权。学生精彩的回答与展示也是课堂精彩的必要条件,“一唱一和”,互动式、有来有往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说出的语言也是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国鼎立一课中,当对历史人物曹操进行评价时,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各种评价众说纷纭,其中一

22、个学生的评价非常独到、全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这节课增色不少。“我认为,曹操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虽然三国演义将曹操写成奸诈小人,可我也读过其他文献,像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书籍对曹操的评价都是正面大于负面。他仅仅是宦官过继之子的后代,在乱世中挺身而出,敢于刺杀董卓,可以说,曹操有胆有谋。他在乱世中,靠自己的能力,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成就了一般人难以成就的大业。”我们在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主动权,“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还你一个精彩”,但事实上我们做到的还不够,如果真能像这节课一样,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肯定会收获更多的精彩!第六、课下师生交流的话语。课下的语言是课堂的

23、延伸,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身教胜于言传式的语言,更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在一次试讲后,一个学生拦住了我,主动和我探讨了很多他感兴趣的三国历史,整个的交流过程因为上课的铃声打断,但看着学生渴望与人交流的眼神,我意识到,历史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更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45分钟,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就是最好的教学,通过与学生交流,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对比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三、风格不同的教师,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语言风格,或精练、或质朴、或华丽、或严谨、或幽默诙谐。语言需要细细推敲,用心揣摩。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自己的语言风格:第

24、一、丰富自己的语言结构,锤炼、打造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这也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写详案,并坚持二次备课、三次备课等多次备课,并仔细推敲教学语言。第二、补充网络语言、流行语言,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一个不懂网络用语、不知流行用语的老师,是不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选取适当的语言,更易于拉近师生距离,服务教学工作。我们可以加入到学生们的QQ群里,与学生聊天,走近学生,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第三、加强学习,勤读、勤写、勤听、勤说、勤反思、勤摘抄。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境,要有不断坚持、不断积累的执着。每个人都想一张嘴就妙语连出,但这离不开我们长年累月的坚持,离不开我们对教案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其教育技巧的提高,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只有从各种书籍中采掘表现社会生活领域的材料,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它生动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第四、精心储备,有备无患巧妙的教学语言,可以调控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我们在上课前,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积累、准备一些教学中灵活使用的语言,以应不时之需。例如,在强调一些历史人物名字的写法时,可以幽默地说,“一定要认真写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