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效应与原理_第1页
教育中的效应与原理_第2页
教育中的效应与原理_第3页
教育中的效应与原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罗森塔尔效应"1.来源皮格马利翁: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但是对这一效应做出经典证明并使它广泛运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罗森塔尔:1963年,罗森塔尔和福德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和笨拙鼠。实际上,老鼠来自同一种群。但是,实验结果却得出了聪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

2、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不幸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津。也许这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

3、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2.期望的力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

4、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

5、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我们也可以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我们的期望很有可能就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也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情等着我们,我们会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情。1959年普雷

6、克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孩子们从两种活动中选一种:玩弹球游戏机或吃糖。有的孩子选择了前者,一些孩子选择了后者。有趣的是,对于喜欢吃糖的孩子,如果把糖作为强化物,便可增加他们玩弹球游戏机的频率;相对更喜欢玩弹球游戏机的孩子,如果把玩弹球游戏机作为强化物,则可提高他们吃糖的数量。这种要想B,除非A的普雷马克原理是家长帮助孩子克服某些缺点的一个不错的妙方。但要注意,对一个学生有效的强化物可能对另一个学生不适合;如果过度使用强化物,强化物可能失去原有效力。有几点要注意的:一是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前后关系不容颠倒。如果你想要打篮球,首先要把数学作业做完。“如果你能够保证今天把数学作业作完的话,那么

7、,你现在可以去打篮球。”如果这个孩子的数学很差,而老师又允许他先去打篮球的话,那么,他就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也就没有时间去完成作业了。一边是很难的数学,一边是喜欢的篮球,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打篮球时会心生内疚、会有不安,毕竟他已经答应了要做数学作业的。但答应做某事和内疚并不能帮助孩子完成不喜欢做的事情。而完成工作后,再给予其一定的奖励才能成为孩子完成工作的动力。如果颠倒了这一原则的顺序,那么,要求孩子去完成某件不喜欢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二是必须使孩子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 如果在学生心目中没有把强化与良好的学习行为了解起来,强化对他的学习并不起作用。必须使孩子意识到,

8、允许他打篮球是对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一种奖励,而不是随便怎样他想就可以的。 三是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超限效应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剌激过多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课堂上、或者在听讲座时,如果对某个你还算感兴趣的问题,演讲者宣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有3点要讲”的时候,你会认真地听,甚至会试图记下这三点,然而当宣布“针对这个问题,我有10点要讲”的时候,你可能会失去了听下去的兴趣!再比如一节令人兴奋的作文课即将下课之际,正当你暗暗下定决心好好写这次布置的作文时,教师突然宣布“由于十一长假,时间较为充裕,所以布置写10作文”,此时相信你都快晕掉了!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 2>没有注意方式、方法;3>没能注意“度”的把握;4>没有换位思考。人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