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现代史)》教学大纲(精)_第1页
《世界通史(现代史)》教学大纲(精)_第2页
《世界通史(现代史)》教学大纲(精)_第3页
《世界通史(现代史)》教学大纲(精)_第4页
《世界通史(现代史)》教学大纲(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通史现代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根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世界通史现代史?2、 课程类别:必修3、 适用专业:历史学4、 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5、 总学时:546、 总学分:37、 先修课程:?世界通史古代史?,?世界通史近代史?。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整体世界观的视角分析人类历史在这一时期的根本走向以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从宏观上把握20世纪人类历史的根本进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能适应和胜任中学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为准备报考世界历史专业的学生提供必要而准确的知识信息。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6学时教学目的和

2、要求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开展的不平衡、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列强的军备竞赛以及巴尔干问题等方面,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了解这次大战的主要历程和重要战役;分析这次大战造成的损失及其带来的后果。第一节 大战的起源一、 资本主义列强经济政治开展的不平衡二、 欧洲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一) 三国同盟(二) 三国协约三、 军备竞赛四、 巴尔干问题(一) 波斯尼亚危机(二)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三)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二节 大战的爆发和战争性质一、 战争的爆发二、 大战的性质第三节 大战的性质一、 战争的阶段:1914年(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

3、要战线(二) 德国速决战的破产二、 战争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一) 德军在东线的胜利(二) 保加利亚的参战(三) 意大利的参战(四)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五) 勃鲁西洛夫的攻势(六) 日德兰海战三、 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一) 战争的僵持(二) 无限制潜艇战和美国的参战四、 大战的结束(一) 战争给欧洲交战国造成的政治危机(二) 美国的参战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三) 大战的结束第四节 大战的结果和影响一、 大战造成的损失和破坏二、 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三、 战争引起了一系列革命四、 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五、 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第二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目的与要求本

4、章要求掌握的内容有:认识1917年前夕俄国的社会状况和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与主观条件,分析俄国在这一年连续爆发两次革命的原因;沙皇政府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连续倒台的原因;苏维埃政府为稳固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着重理解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原因和背景;分析内战胜利的原因与后果。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 俄国的经济状况和阶级构成(一) 经济开展的两重性(二) 人口和阶级构成二、 沙皇的专制专制和政治上的腐朽三、 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焦点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俄国革命的催化剂五、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第二节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武装起义一、 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一) 二月革

5、命与沙皇统治的崩溃(二)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二、 列宁的?四月提纲?三、 临时政府继续参战和政治危机的不断加深(一) 临时政府的第一次危机(二) 临时政府的第二次危机(三) 临时政府的第三次危机和七月事件四、 布尔什维克武装起义方针确实立五、 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被粉碎和革命形势的形成六、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一)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通过武装起义的决议(二)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七、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胜利(一)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二)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胜利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稳固一、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国内政治经济措施一挫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否认新

6、政权的企图二加强同左派社会革命党合作,争取农民对新政权的支持三同社会革命党展开政治较量,解散立宪会议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创立新的政权机关五政府的经济措施二、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一) 签约的背景和原因(二) 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意见分歧三和约的签订四和约的内容、意义和后果 三、 国内战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国内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二内战的爆发和1918年的内战形势三战时紧急措施和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四、 粉碎白卫军和外国武装干预的胜利五、苏维埃俄国赢得内战胜利的原因以及内战的后果一苏俄赢得内战胜利的原因二内战的后果第三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7、巴黎和会召开前夕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与称霸方案;?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霸形势的变化和美英日三国海军军备竞赛情况;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国际联盟的成立以及对盟约的评价。第一节 巴黎和会一、 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一) 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安排的共识(二) 美国争霸世界的方案(三) 企图维护世界霸权并主宰欧洲的英国四争夺欧洲霸权的法国五意大利和日本的目标二、巴黎和会的召开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一巴黎和会的召开二列强争论的主要问题 三?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和内容 三、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一?圣日尔曼条约?二?纳伊条约?三?特

8、里亚农条约?四?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五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一列强在亚太地区争霸的新格局二英、美、日之间相互关系的开展变化 三美日英三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 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二?四国条约?三?五国海军条约? 四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与?九国公约?五华盛顿体系及其实质和影响 第三节 国际联盟一、国际联盟的成立二、 国联盟约的主要内容和评价第四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试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内政和外交概况。内容有:英国经济

9、的衰落、政党政治的变化和自治领地位的提高。法国经济的恢复、多党制下的政局变化和谋求国家平安的措施。德国十一月革命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特点、经济的复兴和大国地位的恢复。法西斯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及其隐患、政治保守局面的产生。日本经济的萧条、政党政治的出现、企图侵略中国的外交方针。第一节 战胜国英、法的困境一、盛极而衰的英国一持续萧条的经济二第一届工党政府三1926年大罢工四爱尔兰自治和英国自治领地位的提高二、政府频繁更替与竭力谋求平安的法国一经济的恢复二多党制下的政局变化三寻求平安第二节 从十一月革命到魏玛共和国的德国一、十一月革命和德意志帝国的崩溃一革命前夕德

10、国的经济政治状况二十一月革命的爆发和帝国的崩溃二、魏玛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政局变化和经济恢复一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二魏玛共和国政局的动乱三经济的复兴 四重新恢复国际大国地位 第三节 首先建立法西斯政权的意大利 一、法西斯运动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落后与国力的虚弱 二一战导致经济政治危机的加剧 三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致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四政府与人民以及社会之间的对立 二、法西斯党的建立及其夺权斗争一墨索里尼的早期生平 二法西斯运动的第一阶段:寻求中下层群众的支持 三法西斯运动的第二阶段:争取统治阶级的支持四法西斯运动的第三阶段:夺取全国政权 三、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四节 美国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保守一、经

11、济繁荣及其隐患一柯立芝繁荣二经济繁荣背后的隐患 二、“无为而治的企业家政府一哈定政府二柯立芝政府三胡佛政府第五节 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一、经济危机与持续萧条一从战争时期的繁荣到战后的持续萧条二日本经济衰退和萧条的原因 二、政党内阁时期及其外交政策 一第一个政党内阁原敬内阁 二政党内阁时期 三、协调外交四、田中内阁与东方会议第五章 首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试验的苏联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20世纪20至30年代苏联为建设社会主义所进行的艰苦探索。主要内容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国民经济的恢复,苏联的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制订和实施,党内斗争,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开展及其评价五

12、年方案的制订、实施、特点 、成就与弊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与评价,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与大清洗运动。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内战结束后的形势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四、列宁晚年对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关注和设想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制订和确立 一党内的第一次斗争: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等人的斗争 二“新反对派与斯大林之争: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纲领的阐述 四党内的第三次斗争:托季联盟的形成及其失败 五五年方案的制订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一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摇摆与粮食收购危机的发生 二粮食

13、收购危机与非常措施的实行 三党内的第四次斗争:布哈林与斯大林的争论 四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展开三、五年方案的实施一五年方案的实施及其特征 二五年方案的成就三五年方案的严重缺陷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一、1936年宪法的制定和高度集中体制确实立一1936年宪法 二斯大林模式及其特点 二、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和大清洗运动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二大清洗运动的全面开展第六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三洲的民族民主运动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根本概况的根底上,着重认识和分析亚洲和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

14、史实。重点把握的内容有: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和特点;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及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甘地主义;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与世俗化改革以及革命与改革的指导思想凯末尔主义;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概况一、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二、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社会背景 二甘地和甘地主义 三非暴力抵抗运动的预演 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二、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一世界经济危机与印度社会矛盾 二群众性文明不服从运动第三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一、凯末尔革命 一凯末尔和凯末尔主义 二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

15、二、世俗化改革 一政治改革二法制改革三教育改革四文化改革五社会生活与习俗改革六经济改革第四节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一、1919年3月爱国运动一英国在埃及的殖民保护制度二柴鲁尔和华夫脱党三埃及1913年三月起义二、埃及的初步独立和1929年宪法 一英国被迫成认埃及独立二1923年宪法三华夫脱运动的结局和历史意义第七章 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及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这次危机所做出的不同反响。重点掌握的内容有: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后果;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与影响;这次经济

16、危机对德国纳粹运动开展和希特勒上台执政的影响、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经济危机影响下日本政局的变化和军部势力的膨胀、法西斯政权在日本确实立。第一节 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危机的爆发、主要表现和特点二、危机爆发的原因三、危机的后果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一、危机的突发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冲击二、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生平介绍二新政的主要内容三、对新政的简要评价 第三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经济危机与纳粹运动的迅速开展一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 二纳粹运动的迅速开展 二、共和国危机与希特勒上台一共和国危机与希特勒上台二希特勒上台执政的原因 三、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扩军备战一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7、二法西斯专制统治 第四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经济危机下的日本内外矛盾一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 二军费膨胀与“军财抱合三高桥财政与倾销政策四“协调外交的破产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一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二法西斯势力的形成三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活泼与侵华战争的开始四法西斯势力掀起一系列暴乱与政党政治时期的结束五法西斯政权的初步确立第八章法西斯国家走向战争与世界各大国的反响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讲述并要求学生了解、掌握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逐步走向大战的历程以及世界各大国对这一历程所做出的反响。重点掌握的内容有: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国、法国、美国和国际联盟采取的纵容政策

18、;1936年德国、意大利武装干预西班牙内战和英国、法国采取的所谓“不干预政策;1938年德国武装吞并奥地利和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期间,英国、法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以及这种政策的典型表现慕尼黑协定;1939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一节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一、意大利的战前准备和英法的纵容一意大利的扩张方案 二英、法两国的纵容二、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一战争的爆发二国联对意大利的制裁三美国的中立法四霍尔赖伐尔协定五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六英法绥靖意大利的后果第二节 西班牙内战和德意的武装干预以及英法的“不干预政策一、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一西班牙共和国的建立二人民阵线政府的成立三武装叛乱的开始二、德国和意大

19、利的武装干预三、英、法的“不干预政策及其实质和原因四、苏联和国际纵队对共和国的支持五、西班牙共和国的灭亡第三节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协定一、德国吞并奥地利一1934年德国第一次夺取奥地利的失败二1936年的德奥协定三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最后决策四意大利放弃奥地利五英、法的绥靖政策六德国武装吞并奥地利二、慕尼黑协定一苏台德问题与五月危机二伯希特斯加登和哥德斯堡会谈三慕尼黑协定及其严重后果第四节 大战的迫近一、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二、波兰危机与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三、英、法、苏三国谈判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 条约签订的背景 二条约的签订及其内容三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6学

20、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讲述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历程,包括大战的全面开始、战争的扩大、大战的转折以及大战的结束。学生应着重掌握以下内容:德国入侵波兰与波兰的迅速败亡原因,苏联建立“东方战线,法国败亡的原因与教训,不列颠之战,德国发动侵苏战争与苏联在战争初期损失沉重的原因,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性的战役,非洲战场状况,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德国投降,波茨坦会议,美国投掷原子弹,日本的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开始一、德国入侵波兰二、苏联建立“东方战线三、西线战

21、争和法国的崩溃 一“奇怪的战争及其实质二德国入侵丹麦、挪威三从“黄色方案到曼斯坦因方案四英法两国的战略失误五德国发动西线进攻与荷、比、卢亡国六敦刻尔克大撤退 七法国的败降及其原因分析四、不列颠之战一法国败降后英国的处境二不列颠之战 五、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和德国入侵巴尔干和北非一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二德国入侵巴尔干三德意入侵东北非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一、德国发动侵苏战争一德国对侵苏战争的准备二苏联的临战准备及其失误三苏德战争的爆发二、莫斯科保卫战三、日本南进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 日本南进战略确实立与准备二珍珠港事件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第三节 战

22、争的根本转折一、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一斯大林格勒战役二库尔斯克战役二、盟军在北非的胜利和意大利投降一阿拉曼战役二美英盟军在西北非登陆和北非战场的胜利三意大利投降三、太平洋战局的变化一1942年的美日战略二珊瑚海海战三中途岛海战四瓜岛之战四、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第四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一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二美英拖延开辟第二战场及其原因三第二战场的开辟二、苏军解放沦陷国土 三、雅尔塔会议四、攻克柏林和德国投降五、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六、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最后攻势七、美国投掷原子弹、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和日本投降一美国投掷原子弹二苏联对日作战三日本投降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法、课堂讨论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