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教学初探_第1页
新课程下的教学初探_第2页
新课程下的教学初探_第3页
新课程下的教学初探_第4页
新课程下的教学初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下的教学初探在新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这里谈谈我学习“新课标”后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主体参与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引

2、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优化学习环境就是关键。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特别是创设真正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从教学交往的整体上看,一方面要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教学关系的优化;另一方面要缩短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两者互为基础,协同发展,而一般的课堂仅有其一,更谈不上整合,因此课堂“乱”了,三维目标的达成自然也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整体优化学习环境呢?例如:在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S版)谁住顶楼中,可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新楼房盖好了,老牛、小马、小兔、小猴和小狗可高兴了,大家都准备搬新家,可是谁住顶楼呢?大家以此展开了讨论。这时就可以顺着情境让学生

3、分角色进入到课文中去,这样既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二、强化体验情感体验是三维目标达成的有效抓手,原来以情优教的研究已经深刻地揭示了情感体验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再加上新课程实施以来,情感又成为了目标本身之一,情感体验在语文课程的课堂中得到了有效的强化。例如:在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S版)寄给青

4、蛙的信中,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表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青蛙没收到信前的伤心、难过和收到信后的高兴心情,这两种心理变化过程就需要学生去感受、体悟。三、教学内容的问题化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探究自问题开始,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能“跳几下就够得着”的问题。这就要求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思维的实际,最好能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由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我们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第一

5、位。(一)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虽然该阶段学习的都是已成定论的最基础的知识,从知识的角度看不存在什么创新,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踊跃提出问题,这不仅能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中学会创新性学习,而且能使学生装在这种“问题教学”中从小养成问题意识和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二)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提“发现型问题”在实施“问题教学”中,我们很少用“呈现型问题”。所谓“呈现性问题”,就是一些给定的问题,一般是由教科书中呈现出的问题或是那些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和方法也

6、是现成的,学生只要“按图索骥”、按题作答,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不需要也无机会去发挥想像或创造,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通常采用的就是这种“呈现性问题”。而“发现型问题”,则是由教师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而提出的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问题以及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问题意识”,就是鼓励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当然,这种质疑和探索并非每一次都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与创新精神。四、教学过程的实践化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

7、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正在进行一场最重要的变革,其基本特征表现在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由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由重单一

8、的认知性教学转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由机械的决定性教学转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学。在进行“问题探究式目标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努力想在这三个转向上作进一步探索,进行体验与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尝试,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新知。课堂是最应该具有生命活力的地方,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对事件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对问题的兴趣、好奇,来自情不自禁的猜想、假设、直觉,来自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来自探究过程对困惑的思考和理解。课堂上的体验与探究包括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勇于挑战大胆怀疑勇于挑战是求异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培养学生大胆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1)教会学生刨

9、根问底。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固然不错,但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问不倒”的人,却没有想到要培养能把教师“问倒”的学生;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到不再“有问题”,而不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到善于发现问题。其实启发的目的不是为了能“问而有答”,而是为了“质疑”,因为提问也是一种学问,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追求新颖独到,力求深刻。我们常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刨根问底与学生一道探究事理,探究一种现象的成因。我们认为教师所问的问题,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动脑筋,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学会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句话,要让学生学会刨根问底。不但要引导学生质疑,而且要教会他们大胆

10、假设,拓宽求证的思路,在分析中展现自己独到的推理。(2)让“我认为”成为学生的口头禅我们的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方面往往重合作、顺从、忍耐、与他人保持一致等个性品质,这些品质是重要的,但对于发挥人的创造性来讲又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教育致使我们的学生缺乏怀疑精神和批判能力。试想,没有怀疑精神,没有批判能力,创新从何而来呢?(3)鼓励学生敢于向自己挑战,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权威挑战。在教学中,我们要常常抓住机会鼓励学生会怀疑,敢挑战,能创新。例如在教学大熊猫一课时,生字“黑”课文给出了偏旁是“四点底”,但在字典中如果用“四点底”是无法查到“黑”字的。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我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1、这课生字中有一个偏旁错误,谁能找出来?”这一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立即仔细查找,纷纷发言,从而明白了“黑”字只能是直接查“黑”字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有错的时候,课本有错的时候,权威也有错的时候。我们要会怀疑,敢挑战,能创新!“怀疑”必须思考。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多思”,养成对一切问题进行思考的习惯,把他们教得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权威,敢干怀疑自己,进而敢于“怀疑一切”,具有极强的辨伪能力和批判能力,那么,那些披着真理外衣的邪说、伪科学,都统统逃不过他们的锐利目光。2、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启发学生求异和创新(1)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口语训练。采取课前5分钟,让每个学生轮流上讲

12、台发言,可通过讲故事、趣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外阅读和信息搜集,这无疑对学生也是一大帮助。(2)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求异思维。(4)开设特色课,巩固和深化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这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13、的能力。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因此,改变语文学习方式也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做起,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成长的需求,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与实践和能力的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学习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提出示范,或指导阅读资料,或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他们结论的科学性。而这就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如何把握对学生、对教材、

14、对评价的尺度,而教师的观念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其次,教师也要学会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新要求,打破头脑中的一些固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课标中的新理念,并以此指导教学实际。那么如何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自主性学生学习语文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进行联系调整后构建的新知识体系,不是对新信息的单纯接受,而是对新旧知识的整合和优化,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摆在第一位。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个性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发生的不同理解、积累、认识之间的相互补充、交

15、流与合作,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同时教师也是合作伙伴,教师通过这一角色,可以对学生产生更有效的引导作用。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互尊互助,彼此支持,把对方看作是有价值,值得尊重的人。探究性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强调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可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列为探究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活动,探究活动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与发展好坏受多种因素制约,而主要是看其参与学习过程及实践体验,因而全面领会和把握课标中学习方式

16、的新理念,转变学习方式,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势在必行。新课程理念的出现,并不代表对传统教育的一概否定。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些精华,仍然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传统教育是一个思想的宝库。这个宝库,使我国古代产生了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研究和继承它,对现在和将来的语文教育事业仍然极有意义。一些传统教育在当前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它们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依然起着积极的影响。如:1、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我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一部论语,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最多,其核心是“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后代的启蒙教材,如三字经、名贤集等都有相当多的内容是进行思想

17、道德教育的。当然,那时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但是重德的原则古今是一致的,有人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按照这一传统,我们始终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的,而且在这方面还有自己的优势。因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感染渗透外,还按照 “三个课堂”的总体模式,把德育延伸到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去。2、重视情志作用“情志作用”类似于今天所说的非智力因素,传统教育对此是非常重视的。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讲的都是情志作用。三字经中列举了那么多苦读的例子,也是这种思想的反映。继承这一传统,我们千方百计地在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具体做法是:(1)结合阅读教

18、学激发学生树立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奋发学习的远大志向。(2)利用相关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3)借助课文的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三者共鸣。(4)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5)通过鼓励、激励、训练、强制等手段培养良好习惯。(6)用教师的言行影响示范。3、因材施教论语中有一个因材施教的典型例子。为政篇记载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人问孝,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问仁,孔子回答也不相同。孔子还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也是因材施教。古代学塾实

19、行个别教学的方式,比现在的班级授课制更便于因材施教。鉴于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两种基本作法:其一是把西方传入的班级授课制和我国传统的个别辅导的长处结合起来,以前者为主,再辅之以小组或个别指导、补课,以解决优秀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了”的问题。其二是组织多种课外活动小组,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4、启发诱导顾树森先生认为,“孔子的教学原则,第一是启发原则。”“启发”一词,就由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而来。孔子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大师,颜回就说自己被他诱到“欲罢不能”的程度。他在“人不堪其忧”的恶劣情况下仍然“不改其乐”,便是孔子“善诱”的结果。从“侍坐”章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孔子循循善诱的

20、长者之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注重启发诱导。具体做法是:(1)诱之以趣千方百计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诱发学生学语文的浓厚兴趣。(2)诱之以需拉近语文教学同学生生活的距离,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诱之以情让语文学习与学生感情发生共鸣,促使他“情动而辞发”。(4)诱之以疑用课文中的种种疑问造成其愤悱状态,使之“欲罢不能”。(5)诱之以理扩大语文课的信息量,补充各种新鲜材料,特别是富有哲理的言论、诗词、故事等,用以启迪思想。5、多思善疑孔子主张多思,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特别提倡多思善疑。我们每课的教

21、学过程大致是“预习见疑质询研讨巩固深化”三个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我们要求学生提出三个层次的“疑”:(1)表面之疑,(2)常规之疑,(3)无疑之疑。第三个层次最有价值,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重要方法。6、教学相长最早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学记,而最早实行这一原则的是孔子。他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他提倡“不耻下问”,当然也包括着以学生为师,向学生下问。教学相长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韩愈据此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相长”在今天可以理解为三层含义:(1)教学中要两条腿走路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2)实行教学民主,师生互相学习;(3)教师学生双向成才。7、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孔子“学而时习之”的主张,实在是学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论语的编著者把它放在开篇第一句,足见其重要。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颜元曾评曰:“孔子开章第一句,道尽学宗。”(习斋言行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句,道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说明做一个老师,必须掌握在“温故”中“知新”的艺术。后来这两条成为古今通行的原则,有人据此提出:复习是学习之母。我们也特别提倡复习,并且指导学生每课小复习、单元中复习、全册总复习和每日小复习、每周中复习、学期总复习。各种复习再与“主动反馈法”结合,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