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生物化学-肝功能_第1页
第十二章生物化学-肝功能_第2页
第十二章生物化学-肝功能_第3页
第十二章生物化学-肝功能_第4页
第十二章生物化学-肝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主讲:钱静第第第第第第十二十二十二十二十二十二章章章章章章 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第二节第二节 某些肝疾病某些肝疾病 的临床生化的临床生化第三节第三节 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第四节第四节 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 选择原则选择原则掌握掌握 肝功能试验的意义及评价,肝功能试验的意义及评价,赖氏法、速率赖氏法、速率法测定法测定ALTALT,改良改良J-GJ-G法和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胆红法和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胆红素素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主要临床意义。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主要临床意义。熟悉熟悉 金氏法、速率法测定

2、金氏法、速率法测定ALPALP,GGTGGT测定方法、测定方法、酶比色法测定血清胆汁酸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主要酶比色法测定血清胆汁酸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主要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了解了解 肝脏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化学功能,某些肝肝脏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化学功能,某些肝病的生物化学。病的生物化学。n本章教学要求:本章教学要求: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病变会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病变会引起多种功能的障碍,临床上常通过一些试验来引起多种功能的障碍,临床上常通过一些试验来了解肝功能,帮助对肝胆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了解肝功能,帮助对肝胆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这些试验统称为肝功能试验。及疗

3、效观察,这些试验统称为肝功能试验。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成人肝脏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成人肝脏占体重的体重的2%,约,约1.21.5kg。它几乎参与了体内各它几乎参与了体内各种化学反应,如分泌、排泄、解毒以及各种物质种化学反应,如分泌、排泄、解毒以及各种物质代谢过程,故肝脏有代谢过程,故肝脏有 “物质代谢中枢物质代谢中枢”之称。之称。一、肝结构的特点一、肝结构的特点 (一)肝具有双重的血流输入系统(一)肝具有双重的血流输入系统 即门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是肝的功能即门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是肝的功能性血管,它汇集了胃肠、脾及胰腺的静脉血性血管,它汇集了胃肠、

4、脾及胰腺的静脉血流入肝,给肝带来肠道吸收的大量营养物质流入肝,给肝带来肠道吸收的大量营养物质和腐败物。门静脉血占肝总血量的和腐败物。门静脉血占肝总血量的75%。肝。肝动脉是肝的营养性血管,给肝带来大量的氧动脉是肝的营养性血管,给肝带来大量的氧气,同时也带来肝外组织代谢产生的大量废气,同时也带来肝外组织代谢产生的大量废物,其血流量占肝总血流量的物,其血流量占肝总血流量的25%。 (二)肝具有双重输出系统(二)肝具有双重输出系统 即血液输出系统和胆道输出系统。即血液输出系统和胆道输出系统。 血液输出系统是指肝静脉,出肝后经下血液输出系统是指肝静脉,出肝后经下腔静脉与体循环相通,使经肝处理后的代谢腔

5、静脉与体循环相通,使经肝处理后的代谢物通过肾脏随尿排出。物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胆道输出系统是指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通胆道输出系统是指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通过胆道排入肠道,随胆汁排出的有胆汁酸盐过胆道排入肠道,随胆汁排出的有胆汁酸盐和一些代谢产物。和一些代谢产物。(一)肝脏具有双重的血流输入系统(一)肝脏具有双重的血流输入系统门静脉门静脉 (功能性血管功能性血管)肝动脉肝动脉 (营养性血管营养性血管)(二)肝脏具有双重的输出系统(二)肝脏具有双重的输出系统营养物质和腐败物营养物质和腐败物 氧气和肝外组织代谢废物氧气和肝外组织代谢废物肝静脉肝静脉胆道胆道 肝肝 脏脏下腔静脉下腔静脉 体循环体循环 肠道肠道

6、 肝处理后的代谢物肝处理后的代谢物 肾脏肾脏( (尿尿) )胆汁胆汁酸盐酸盐和代谢产物和代谢产物 (三)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特点(三)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特点 肝细胞中亚细胞结构丰富。肝细胞中亚细胞结构丰富。 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使肝脏能量供应充分,并大量合成蛋白质和使肝脏能量供应充分,并大量合成蛋白质和脂类。脂类。 含有大量的溶酶体和高尔基复合体。促含有大量的溶酶体和高尔基复合体。促进对吞噬产物的分解和一些蛋白质的加工与进对吞噬产物的分解和一些蛋白质的加工与成熟。成熟。 还有过氧化物酶体,能分解代谢中产生还有过氧化物酶体,能分解代谢中产生的过氧化氢

7、,减轻活性氧的损伤。的过氧化氢,减轻活性氧的损伤。 (四)肝细胞的再生(四)肝细胞的再生 肝细胞是体内唯一具有再生能力的实质肝细胞是体内唯一具有再生能力的实质细胞,而且再生能力很强。新生肝细胞的来细胞,而且再生能力很强。新生肝细胞的来源有两种:源有两种: 1.由已分化的肝细胞增殖而来。由已分化的肝细胞增殖而来。 2.由未分化的小叶内胆管上皮细胞分裂由未分化的小叶内胆管上皮细胞分裂而来。而来。 由于肝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所以轻由于肝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所以轻度的损伤,难以通过肝功能试验检测出来。度的损伤,难以通过肝功能试验检测出来。(三)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特点(三)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特点 (

8、四)肝细胞的再生(四)肝细胞的再生新生肝细胞的来源新生肝细胞的来源由已分化的肝细胞增殖而来由已分化的肝细胞增殖而来由未分化的小叶内胆管上皮细胞分裂而来由未分化的小叶内胆管上皮细胞分裂而来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细胞膜具有较高的通透性细胞膜具有较高的通透性肝细胞中亚细胞结构丰富肝细胞中亚细胞结构丰富肝细胞含有丰富的酶系肝细胞含有丰富的酶系二、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二、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一)排泄功能(一)排泄功能 肝脏能分泌胆汁,很多代肝脏能分泌胆汁,很多代谢物可随胆汁通过胆道排入肠道而排泄。如胆谢物可随胆汁通过胆道排入肠道而排泄。如胆汁酸、胆红素、氨等物质。汁酸、胆红素、氨等

9、物质。 1.胆汁酸代谢胆汁酸代谢 (1)胆汁:)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的液体,正常人由肝细胞分泌的液体,正常人每天分泌量每天分泌量5001000ml,称为肝胆汁。进入胆称为肝胆汁。进入胆囊后水分被重吸收而浓缩,称为胆囊胆汁。胆囊后水分被重吸收而浓缩,称为胆囊胆汁。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汁中含有胆汁酸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粘蛋白、酶、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其中胆汁粘蛋白、酶、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其中胆汁酸盐占固体成分酸盐占固体成分50%以上。以上。 胆汁既是一种消化液,也是排泄液。胆汁既是一种消化液,也是排泄液。胆固醇胆固醇 7-羟胆固醇羟胆固醇胆酸胆酸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

10、甘氨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肠道肠道复杂反应复杂反应甘氨酸甘氨酸牛磺酸牛磺酸胆汁胆汁胆道胆道初级游离胆汁酸初级游离胆汁酸初级结合胆汁酸初级结合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的生成初级胆汁酸的生成 HO OH COOH HO OHCONHCH2COOH HOHO OHCONHCH2CH2SO2H胆胆 酸酸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甘氨胆酸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 HOHO OHCOOH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石胆酸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大部分通过主动重大部分通过主动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肠肝循环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胆汁

11、酸的肠肝循环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甘氨胆酸甘氨胆酸 肠肠牛磺胆酸牛磺胆酸 道道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胆酸胆酸 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肠菌肠菌水解水解肠菌肠菌还原还原一部分通过被动重一部分通过被动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吸收经门静脉入肝随粪便排出随粪便排出 HOHO OHCOOH HO HO COOH脱氧胆酸脱氧胆酸 HO OH COOH HOCOOH石胆酸石胆酸胆胆 酸酸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7脱氧脱氧7脱氧脱氧胆胆固固醇醇结结合合胆胆汁汁酸酸(合合成成0.40.6g/d代代谢谢池池35g)(肝肝)(大大肠肠)(小小肠肠)(门门静静脉脉)

12、(胆胆道道)排排泄泄(0.40.6g/d)水水解解、脱脱羟羟(肠肠菌菌)主主动动重重吸吸收收被被动动重重吸吸收收胆胆汁汁酸酸重重吸吸收收95%胆胆汁汁酸酸的的肠肠肝肝循循环环 2. 胆红素代谢胆红素代谢 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分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分解代谢的产物,主要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解代谢的产物,主要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主要随胆汁排泄。素原和胆素,主要随胆汁排泄。 (1)胆红素()胆红素(bilirubin)的生成的生成衰老衰老RBC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肝、脾、骨髓)(肝、脾、骨髓)珠蛋白珠蛋白血红素加氧酶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还原酶胆绿素还原酶脂溶性,可进入细胞

13、脂溶性,可进入细胞产生毒害产生毒害血红素血红素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胆红素胆红素CO Fe胆绿素胆绿素 (2 2)胆红素在血中的运输)胆红素在血中的运输胆红素胆红素血液血液水溶性,不能进入水溶性,不能进入细胞内,也不透过细胞内,也不透过肾小球肾小球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胆红素- -清蛋白复合物清蛋白复合物清蛋白清蛋白 限制了胆红素自由通过细胞膜,免除限制了胆红素自由通过细胞膜,免除了对细胞的毒害作用。了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增加了水溶性,有利于在血液中的运增加了水溶性,有利于在血液中的运输。输。(3)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的作用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

14、红素 Y-蛋白蛋白-胆红素胆红素Z-蛋白蛋白-胆红素胆红素Y-蛋白蛋白Z-蛋白蛋白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 -胆红素胆红素UDPGA水溶性,不通过水溶性,不通过 细细胞膜,可通过肾小球胞膜,可通过肾小球肝细胞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随胆汁排入肠道摄取摄取转化转化排泄排泄(4)胆红素在肠道的变化及肠肝循环)胆红素在肠道的变化及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素原胆素原肠道肠道细菌细菌 还原还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大部分随粪便排出80%90%少部分被重吸收少部分被重吸收10%20%大部分又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肠肝循环大部分又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肠肝循环少部分进入体循环通过肾

15、随尿排出少部分进入体循环通过肾随尿排出经门静脉入肝经门静脉入肝0.64mg胆素原胆素原 胆素胆素O2胆素原胆素原 胆素胆素O240280mg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珠蛋白珠蛋白 血红素血红素 CO OFe NADPH 胆绿素胆绿素 NADPH 胆红素胆红素 胆红素胆红素 胞液胞液Y蛋白蛋白 胆红素胆红素-Y蛋白蛋白 Z蛋白蛋白 胆红素胆红素-Z蛋白蛋白 UDPGA内质网内质网 UDP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肾肾小部分小部分 大部分大部分 胆素原胆素原胆红素清蛋白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复合物胆素原胆素原 胆素胆素 尿尿 少量少量 肠道肠道胆素胆素 胆素原胆素原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16、粪便粪便 胆红素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肝细胞肝细胞血血 液液清蛋白清蛋白 3.血氨代谢血氨代谢 (1)血氨的来源:)血氨的来源: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及含氮化合物的分解,称为内源性氨。肠及含氮化合物的分解,称为内源性氨。肠道吸收,由未消化的蛋白质和未吸收的氨基道吸收,由未消化的蛋白质和未吸收的氨基酸腐败产生。酸腐败产生。 (2)血氨的去路:)血氨的去路:合成尿素;合成谷合成尿素;合成谷氨酰胺;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氨酰胺;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 (3)尿素的合成与排泄:)尿素的合成与排泄:血氨进入肝脏经血氨进入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脏随尿排去。鸟

17、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脏随尿排去。 (1 1)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是机体合是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除合成肝脏本身所需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除合成肝脏本身所需蛋白质外,还合成近蛋白质外,还合成近100100种血浆蛋白。种血浆蛋白。 (2 2)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是体内氨是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如脱氨基作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如脱氨基作用,调节血液中氨基酸的比例,合成尿素和一些调节血液中氨基酸的比例,合成尿素和一些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二)物质代谢功能(二)物质代谢功能 1. 1.营养物质代谢营养物质代谢维持血糖维持血糖浓度

18、恒定浓度恒定合成肝糖原合成肝糖原肝糖异生肝糖异生血糖血糖高高 (3 3)在糖代谢中的作用:)在糖代谢中的作用:维持血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糖浓度的恒定。血糖血糖低低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 分泌胆汁酸盐,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分泌胆汁酸盐,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 合成各种脂类,如合成各种脂类,如TG,Ch,PL等。等。 进行脂肪酸的进行脂肪酸的-氧化,产生酮体氧化,产生酮体 。 参与脂蛋白代谢,合成参与脂蛋白代谢,合成HDL、VLDL; (4 4)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对对脂类的脂类的消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化、吸收、分解、合成及及运输运输等过程均起等过程均起有重要作用有重要作用肝功

19、能受损肝功能受损脂肪肝脂肪肝 2.2.激素及维生素代谢激素及维生素代谢 (1 1)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对对多种激素进多种激素进行行灭活灭活和和排泄排泄,如类固醇激素、胰岛素、肾上,如类固醇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灭活后的产物大部分随腺素、甲状腺激素等。灭活后的产物大部分随尿排出。尿排出。肝功能严重损害肝功能严重损害激素调节功能紊乱激素调节功能紊乱 (2 2)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胆汁酸盐有助于脂溶性胆汁酸盐有助于脂溶性Vit的的吸收。吸收。 储存储存维生素维生素(A,K,D,B12) 。 参与维生素的参与维生素的转化。转化。二、二、肝脏

20、的生物转化肝脏的生物转化定义:定义: 生物转化生物转化: : 机体对许多外源性或内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机体对许多外源性或内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增加其水溶性( (或极性或极性) ),使其易随胆汁、尿排出,这种体内变化过程称,使其易随胆汁、尿排出,这种体内变化过程称生物转化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biotransformation)。 转化对象:转化对象:转化特点:转化特点:生理意义:保护机体生理意义:保护机体 通过灭活对活性物质的作用时间和强度进行调节通过灭活对活性物质的作用时间和强度进行调节 利于机体对代谢废物利于机体对代谢废物和和进入体内的

21、异物的排泄进入体内的异物的排泄内源性非营养物内源性非营养物: :氨、胺、胆色素、激素氨、胺、胆色素、激素 外源性非营养物外源性非营养物: :药物、毒物、食品防腐剂、色素药物、毒物、食品防腐剂、色素 连续性,连续性,多样性,多样性, 失活与活化双重性失活与活化双重性 1. 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由于各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以致未结合胆红种原因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以致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超过肝脏的转化能力,但结合素明显增加,超过肝脏的转化能力,但结合胆红素正常。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游胆红素正常。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游离胆红素易进入脑组织,与脑部基底核的脂

22、离胆红素易进入脑组织,与脑部基底核的脂类结合,将神经核染成黄色,称为核黄疸类结合,将神经核染成黄色,称为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 2. 阻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 由于胆由于胆道阻塞,胆汁不能排出而淤积在胆管内,道阻塞,胆汁不能排出而淤积在胆管内,使上端胆管内压力不断升高,最后使小胆使上端胆管内压力不断升高,最后使小胆管和毛细胆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甚至破管和毛细胆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甚至破裂,使胆汁返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增裂,使胆汁返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加。 3. 肝细胞性黄疸(肝源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源性黄疸) 由于由于肝细胞病变,肝功能减退

23、,使肝脏对胆红肝细胞病变,肝功能减退,使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作用发生障碍。一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作用发生障碍。一方面肝脏不能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成结合方面肝脏不能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成结合胆红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另一胆红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另一方面,病变区压迫毛细胆管,使结合胆红方面,病变区压迫毛细胆管,使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也增加素返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也增加。2. 2. 黄疸的生化黄疸的生化检查检查(1 1)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2 2)尿三胆的测定)尿三胆的测定: :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胆素尿胆红素、尿胆素

24、原、尿胆素 (3 3)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诱导试验)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诱导试验黄疸类型的鉴别黄疸类型的鉴别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 (二)黄疸的生化诊断(二)黄疸的生化诊断 1.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用于黄疸类型的鉴别,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用于黄疸类型的鉴别,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后判断。 2. 尿三胆的测定尿三胆的测定 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胆素合称为尿三胆。由于尿胆素是由尿胆尿胆素合称为尿三胆。由于尿胆素是由尿胆素原遇空气氧化而来,故临床上一般只测定素原遇空气氧化而来,故临床上一般只测定尿胆红

25、素和尿胆素原。尿胆红素和尿胆素原。 3.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诱导试验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诱导试验 (1)糖皮质激素的诱导试验:)糖皮质激素的诱导试验:糖皮质激糖皮质激素能诱导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素能诱导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合成,促进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与排移酶的合成,促进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与排泄,使血清胆红素迅速下降。泄,使血清胆红素迅速下降。 (2)苯巴比妥试验:)苯巴比妥试验:苯巴比妥类药物能苯巴比妥类药物能诱导肝细胞内诱导肝细胞内Y蛋白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蛋白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合成,苯巴比妥类药物可用于核酸转移酶的合成,苯巴比妥类药物可用于核

26、黄疸的治疗。黄疸的治疗。二、肝硬化的生化二、肝硬化的生化 是由于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是由于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使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以及于肝,使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以及肝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导致肝广泛的纤肝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导致肝广泛的纤维化和结节的形成称为肝硬化。维化和结节的形成称为肝硬化。 (一)肝硬化病因的分类(一)肝硬化病因的分类 1. 确定的病因:确定的病因:乙型、丙型病毒性肝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乙醇中毒;代谢性疾病:血色病、炎;乙醇中毒;代谢性疾病:血色病、Wilson病、半乳糖血症等;肝内、外长期病、半乳糖血症等;肝内、外长期胆汁淤积;门静脉回流受阻

27、;免疫功能胆汁淤积;门静脉回流受阻;免疫功能紊乱:狼疮性肝炎;毒素及治疗性药物:氨紊乱:狼疮性肝炎;毒素及治疗性药物:氨甲蝶呤、异烟肼等。甲蝶呤、异烟肼等。 乙醇的饮用量与肝硬化的发病率有密乙醇的饮用量与肝硬化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切关系,饮酒量越高的国家其肝硬化死亡饮酒量越高的国家其肝硬化死亡率也越高率也越高。如饮酒量年人均量在。如饮酒量年人均量在10升以下升以下的瑞典、英国、丹麦等国家,肝硬化死亡的瑞典、英国、丹麦等国家,肝硬化死亡率在率在10/10万以下;而饮酒量年人均在万以下;而饮酒量年人均在27升升左右的法国,肝硬化死亡率为左右的法国,肝硬化死亡率为30/10万以上。万以上。由于由于长

28、期饮酒易形成乙醇性脂肪肝、乙醇长期饮酒易形成乙醇性脂肪肝、乙醇性肝炎、乙醇性肝硬化。性肝炎、乙醇性肝硬化。 乙醇在胃和小肠上部迅速被吸收(胃乙醇在胃和小肠上部迅速被吸收(胃30%、小肠上部、小肠上部70%),被吸收的乙醇),被吸收的乙醇90%98%在肝内被代谢,其余的随尿和呼在肝内被代谢,其余的随尿和呼出气排出。出气排出。 乙醇的代谢途径有乙醇脱氢酶(乙醇的代谢途径有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乙醇氧化体系、微乙醇氧化体系、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粒体乙醇氧化体系(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MEOS)、)、NADPH

29、氧化氧化酶酶-过氧化氢酶体系、黄嘌呤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黄嘌呤氧化酶-过氧化过氧化氢酶体系。前二者最重要。氢酶体系。前二者最重要。 ADH乙醇氧化体系乙醇氧化体系:CH3CH2OH NAD+ CH3CHO NADH H+CH3CHO CH3COOH 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MEOS):):CH3CH2OH NADPH H+ O2 CH3CHO NADP+ 2H2O NADPH氧化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过氧化氢酶体系:NADPH H+ O2 NADP+ H2O2H2O2CH3CH2OH 2H2O CH3CHOADH乙醛脱氢酶乙醛脱氢

30、酶MEOSNADPH氧化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 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过氧化氢酶体系: 次黄嘌呤次黄嘌呤 H2O O2 黄嘌呤黄嘌呤 H2O2 H2O2 CH3CH2OH 2H2O CH3CHO 2.可能的原因:可能的原因:营养不良;感营养不良;感染:新生儿梅毒、血吸虫病虫卵所致门染:新生儿梅毒、血吸虫病虫卵所致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隐原性肝硬化;管区纤维组织增生;隐原性肝硬化;肉芽肿性肝硬化。肉芽肿性肝硬化。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 (二)肝硬化的生物化学检查(二)肝硬化的生物化学检查 肝硬化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的早期诊断非常

31、困难。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项生化检查为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几项生化检查为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重要信息。 1.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MAO)测定测定 血清血清MAO与肝纤维化程度成正比。与肝纤维化程度成正比。 肝纤维化仅限于门脉区或中央静脉周肝纤维化仅限于门脉区或中央静脉周围时,血清围时,血清MAO几乎全部正常。几乎全部正常。 门静脉纤维增生侵入肝小叶实质内时,门静脉纤维增生侵入肝小叶实质内时,半数患者血清半数患者血清MAO活性增高。活性增高。 门静脉区间或门静脉区间与中央静脉门静脉区间或门静脉区间与中央静脉之间结缔组织相连时,之间结缔组织相连时,80%患者血清患者血清MAO活性增

32、高。活性增高。 当有假小叶形成时,则当有假小叶形成时,则100%患者血清患者血清MAO活性增高。活性增高。 2.-脯氨酸羟化酶(脯氨酸羟化酶(-PH)测定测定 -PH在胶原合成中起关键作用。当肝纤维化时其在胶原合成中起关键作用。当肝纤维化时其含 量 和 活 性 明 显 增 高 。 正 常 人 为含 量 和 活 性 明 显 增 高 。 正 常 人 为2 9 . 2 5 . 9 n g / m l , 肝 硬 化 患 者 为肝 硬 化 患 者 为654.990.2ng/ml。 3.血清透明质酸(血清透明质酸(HA)测定测定 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时,门时,门-腔静脉分流增大,进入肝内清除的腔静脉分流增大

33、,进入肝内清除的HA减少,使血清减少,使血清HA明显增高。明显增高。 4.血清血清型前胶原肽(型前胶原肽(PP) 是由是由型前胶原经内切酶作用而产生型前胶原经内切酶作用而产生的多肽。正常人为的多肽。正常人为7.910.86g/L,肝硬化患者明显增高,诊断肝硬化的肝硬化患者明显增高,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特异性为93%。三、肝性脑病的生化机制三、肝性脑病的生化机制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由严重的肝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肝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是严重肝病的重危合并症。目前认为是严重肝病的重危合并症。目前认为氨基酸的代谢障碍可能是

34、肝性脑病发氨基酸的代谢障碍可能是肝性脑病发生的生化基础。生的生化基础。 (一)氨中毒学说(一)氨中毒学说 由于肝功能不全,由于肝功能不全,肝脏合成尿素的功能障碍,血氨升高,血肝脏合成尿素的功能障碍,血氨升高,血氨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氨对脑氨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氨对脑组织有严重的毒害作用。如抑制丙氨酸脱组织有严重的毒害作用。如抑制丙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影响乙酰辅酶氢酶的活性,影响乙酰辅酶A的生成;与的生成;与三羧酸循环中三羧酸循环中-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耗竭三羧酸循环中耗竭三羧酸循环中-酮戊二酸,减少酮戊二酸,减少ATP的生成;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

35、增的生成;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增加加ATP的消耗。影响脑组织的能量代谢。的消耗。影响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二)假神经递质学说(二)假神经递质学说 在肠道,芳香族在肠道,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经肠菌的氨基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经肠菌的氨基酸脱羧酶作用,生成苯乙胺和酪胺,在正常酸脱羧酶作用,生成苯乙胺和酪胺,在正常情况下可被肝内单胺氧化酶分解而清除,肝情况下可被肝内单胺氧化酶分解而清除,肝功能不全时,单胺氧化酶活性低下,苯乙胺功能不全时,单胺氧化酶活性低下,苯乙胺和酪胺进入脑组织,经脑组织的非特异性羟和酪胺进入脑组织,经脑组织的非特异性羟化酶作用,生成化酶作用,生成苯乙醇胺和苯

36、乙醇胺和-羟酪胺羟酪胺,它们,它们与儿茶酚胺递质结构相似,但不能传递神经与儿茶酚胺递质结构相似,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故称为假神经递质。冲动,故称为假神经递质。 假神经递质释放后引起神经系统某些假神经递质释放后引起神经系统某些部位(如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功部位(如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功能发生障碍,使大脑发生深度抑制而昏迷能发生障碍,使大脑发生深度抑制而昏迷。 (三)氨基酸不平衡学说(三)氨基酸不平衡学说 严重肝功能严重肝功能损伤和门腔静脉短路时,血浆支损伤和门腔静脉短路时,血浆支/芳比明显芳比明显降低(正常健康人为降低(正常健康人为4.0,慢性肝功能不全,慢性肝功能不全为为0.9,急

37、性肝功能不全,急性肝功能不全0.8)。)。 由于由于芳香族氨基酸主要在肝内分解芳香族氨基酸主要在肝内分解,肝功能不全,芳香族氨基酸在肝内代谢发肝功能不全,芳香族氨基酸在肝内代谢发生障碍,在血中浓度增高;生障碍,在血中浓度增高;支链氨基酸主支链氨基酸主要在肌肉组织中代谢要在肌肉组织中代谢,肝功能不全时对胰,肝功能不全时对胰岛素的灭活障碍,高水平的胰岛素促进支岛素的灭活障碍,高水平的胰岛素促进支链氨基酸大量进入肌肉组织被分解,血中链氨基酸大量进入肌肉组织被分解,血中浓度降低。浓度降低。 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组织,引起假神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组织,引起假神经递质生成增多,经递质生成增多,5-羟色胺(抑制

38、性神经羟色胺(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使中枢进入抑制状态。递质)增多,使中枢进入抑制状态。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 一、血清(浆)蛋白测定 清蛋白(Alb)是血浆中主要的蛋白质,合成清蛋白是肝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测定血清中的总蛋白(TP)和清蛋白含量,计算球蛋白(G)量和A/G比值是判定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染料结合法、电泳法等临床上常用的是双缩脲法。清蛋白测定常用方法为染料结合法,常用的染料有溴甲酚绿和溴甲酚紫。血中蛋白质主要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组成而其他组分的蛋白含量低所以对同份血清测定的

39、总蛋白、清蛋白结果可以求出可以求出球蛋白的含量,通过计算求出A/G。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一、氨基转移酶测定方法简介一、氨基转移酶测定方法简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minotransferase,ALT)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minotransferase,AST)AST)酶联酶联- -紫外连续监测法紫外连续监测法二硝基苯肼比色法二硝基苯肼比色法u方法方法:u酶:酶:(一)酶联(一)酶联- -紫外连续监测法

40、紫外连续监测法ALTALT和和ASTAST测定的参考方法测定的参考方法 NADHNADH在在340nm340nm处有特征吸收峰,连续监测处有特征吸收峰,连续监测NADHNADH消耗引起的消耗引起的340nm340nm吸光吸光度变化度变化, ,根据根据340nm340nm处吸光度下降速率(处吸光度下降速率(A/minA/min)计算)计算ALTALT活性活性 原理:原理:1929min/A1 . 02 . 1622010min/AL/UALT6计算:计算: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 .该该ALTALT测定法中存在两个消耗测定法中存在两个消耗NADHNADH的副反应的副反应2 2 .辅酶辅酶P-5

41、-PP-5-P能使血清中的能使血清中的ALTALT显示最大活性显示最大活性3 3 .试剂空白测定值的处理试剂空白测定值的处理4 4 .样本选择和处理样本选择和处理方法评价方法评价 1. 1. 特异性高特异性高2. 2. 准确性高准确性高3. 3. 精密度高精密度高参考范围:参考范围:5 540U/L40U/L或参考试剂盒提供的参考范围或参考试剂盒提供的参考范围 (二)二硝基苯肼比色法(二)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原理:原理:操作与计算操作与计算 1. ALT1. ALT校准曲线的绘制校准曲线的绘制2. 2. 样本的测定样本的测定 测定管吸光度减去对照管吸光度的差值为样本测定管吸光度减去对照管吸光度的差

42、值为样本的吸光度,用该值在校准曲线上查得的卡门单位的吸光度,用该值在校准曲线上查得的卡门单位 3 .3 .计算计算 4 .4 .参考范围:参考范围: 5 52525卡门单位卡门单位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 赖氏法单位定义:赖氏法单位定义: 卡门单位定义:血清卡门单位定义:血清1ml1ml,反应液总体积,反应液总体积3ml3ml, 25 25,波,波长长340nm340nm,比色杯光径,比色杯光径1.0cm1.0cm,每分钟吸光度下降,每分钟吸光度下降0.001A0.001A为一为一个单位(相当于每升反应体系中个单位(相当于每升反应体系中0.16080.1608mol NADHmol

43、NADH被氧化)。被氧化)。 2.2.底物底物-酮戊二酸和酮戊二酸和2 2,4-4-二硝基苯肼浓度不足,以及产物丙二硝基苯肼浓度不足,以及产物丙酮酸的抑制作用:酮酸的抑制作用: 赖氏法的校准曲线不能延长到赖氏法的校准曲线不能延长到200200卡门单位。当酶活性卡门单位。当酶活性超过超过150150卡门单位时,应用生理盐水作卡门单位时,应用生理盐水作5 51010倍稀释样本,倍稀释样本,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uucccuVVttmVCAAU0003. 3. 样本存放时间样本存放时间 在室温(在室温(2525)可维持)可维持2d2d,在,在44冰箱可维持冰箱可维持1 1周。周。

44、在在2525可维持可维持1 1个月个月 试剂空白试剂空白自身血清的对照管自身血清的对照管样本对照管样本对照管 4. 4. 血清对照血清对照 5. 5. 丙酮酸钠的纯度对曲线的影响丙酮酸钠的纯度对曲线的影响6. 6. 加入加入2 2,4-4-二硝基苯肼溶液后,应充分混匀,使反应完全。二硝基苯肼溶液后,应充分混匀,使反应完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速度要一致,减少吸光度管间的差异。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速度要一致,减少吸光度管间的差异。7.7.称量必须准确称量必须准确 方法评价方法评价 1.1. 重复性差重复性差底物底物-酮戊二酸用量不足酮戊二酸用量不足2 2,4-4-二硝基苯肼在碱性条件下也能显色二硝基

45、苯肼在碱性条件下也能显色产物旁路效应产物旁路效应2. 2. 准确性差准确性差3. 3. 试剂稳定性差试剂稳定性差4. 4. 操作简便操作简便二、氨基转移酶测定的意义二、氨基转移酶测定的意义 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其次是肾脏和心脏,通常只有极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其次是肾脏和心脏,通常只有极少量释放入血液,所以血清中此酶的活力很低,当这些组少量释放入血液,所以血清中此酶的活力很低,当这些组织病变时,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酶大量释放入织病变时,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酶大量释放入血,使血清中该酶活力显著增高血,使血清中该酶活力显著增高 1. 1. 血清血清ALTALT活性增高活性增高 肝胆疾病肝

46、胆疾病骨骼肌疾病骨骼肌疾病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ALT活性升高活性升高2 2血清血清ASTAST活性增高活性增高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各种肝病均可引起血清各种肝病均可引起血清ASTAST的升高的升高第三节第三节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一、测定方法简介一、测定方法简介一组非特异性的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磷酸酯的酶类一组非特异性的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磷酸酯的酶类 u底物底物: -甘油磷酸钠甘油磷酸钠磷酸苯二钠磷酸苯二钠对硝基酚磷酸盐对硝基酚磷酸盐酸酚酞酸酚酞-萘酚磷酸盐萘酚磷酸盐4-4-甲基伞形花内酯酰磷酸盐甲基伞形花内酯酰磷酸盐u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u测定方法测定方

47、法: (一)测定水解释放的无机磷(一)测定水解释放的无机磷鲍氏(鲍氏(BodanskyBodansky)法)法 (二)测定底物水解后的羟基化合物(二)测定底物水解后的羟基化合物1. 1. 羟基化合物需与显色剂作用后比色测定羟基化合物需与显色剂作用后比色测定 金氏(金氏(KingKing)法)法 2. 2. 羟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直接显色测定羟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直接显色测定 对硝基酚磷酸盐(对硝基酚磷酸盐(p-nitrophenylp-nitrophenyl phosphate, 4-NPP phosphate, 4-NPP)法)法 金氏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金氏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AL

48、P在碱性条件催化在碱性条件催化磷酸苯二钠磷酸苯二钠水解,释放出酚和磷水解,释放出酚和磷酸,酸,酚酚在碱性溶液中与在碱性溶液中与4-4-氨基安替比林氨基安替比林作用,经铁氰化钾作用,经铁氰化钾氧化形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根据红色的深浅与校准酚比氧化形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根据红色的深浅与校准酚比较,确定较,确定ALPALP的活性。的活性。原理原理:参考范围参考范围:单位定义单位定义: 灵敏度较高,显色稳定,不需去蛋白,操作简单、快速准灵敏度较高,显色稳定,不需去蛋白,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低确度和精密度都较低, ,受胆红素和溶血的干扰受胆红素和溶血的干扰方法评价方法评价:100ml100m

49、l血清在血清在3737与底物作用与底物作用15min15min,产生,产生1mg1mg酚为酚为1 1个金氏单位个金氏单位成人成人 3 31313金氏单位,儿童金氏单位,儿童 5 52828金氏单位金氏单位速率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速率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 原理原理: 以以对对- -硝基苯酚磷酸钠(硝基苯酚磷酸钠(4-NPP4-NPP)为底物,为底物, AMPAMP或二或二乙醇胺(乙醇胺(DEADEA)为磷酸酰基的受体。在碱性条件下,)为磷酸酰基的受体。在碱性条件下,ALPALP催化催化4-NPP4-NPP水解释放出磷酸基团,生成游离水解释放出磷酸基团,生成游离对对- -硝基酚硝基酚(p-nitr

50、ophenolp-nitrophenol, 4-NP, 4-NP),4-NP4-NP在碱性溶液中转变成醌在碱性溶液中转变成醌式结构,呈现较深的黄色。根据式结构,呈现较深的黄色。根据405nm405nm处吸光度增加的速处吸光度增加的速率(率(A/minA/min)推算出清)推算出清ALPALP活性单位。活性单位。计算:计算: 2757min/A02. 002. 11850010min/AL/UALP6参考范围:参考范围: 4040160 U/L 160 U/L (3737) 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500U/L500U/L以上)和精密度高以上)和精密度高 方法评价:方法评价:

51、二、碱性磷酸酶测定的意义二、碱性磷酸酶测定的意义u分布:分布:广泛存在于各器官组织中,尤以肝脏、骨骼、广泛存在于各器官组织中,尤以肝脏、骨骼、小肠和肾脏含量较高,血清中小肠和肾脏含量较高,血清中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 u病理性增高:病理性增高: 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 骨骼疾病: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骨骼疾病: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 u生理性增高:生理性增高:妊娠期与儿童生长发育期妊娠期与儿童生长发育期 第四节第四节 血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测定谷氨酰转肽酶测定一

52、、测定方法简介一、测定方法简介u-谷氨酰基转移酶(谷氨酰基转移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 (一)重氮比色法(一)重氮比色法(二)速率法(二)速率法u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速率法测定血清速率法测定血清-谷氨酰基转移酶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GGT催化催化-谷氨酰基移换反应谷氨酰基移换反应。以。以L-L-谷氨酰谷氨酰-3-3-羧羧基基-4-4-硝基苯胺硝基苯胺为底物,双甘肽为谷氨酰基的受体,在为底物,双甘肽为谷氨酰基的受体,在GGTGGT的催化下,谷氨酰基转移到双甘肽分子上,同时释放出的催化下,谷氨酰基转移到双甘肽分子上,同时释放出黄黄色的色的2-2-硝基硝基-5-5-氨

53、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根据,根据405nm405nm处吸光度增加的速处吸光度增加的速率(率(A/minA/min)推算出)推算出GGTGGT活性单位活性单位 原理:原理: 计算:计算: 1159min/A1 . 01 . 1949010min/A)L/U(GGT6参考范围参考范围:男性男性 111150U/L 50U/L (3737),女性),女性 7 732U/L32U/L(3737) 方法评价方法评价: 本法准确度好;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本法准确度好;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460U/L460U/L);操作);操作简便;但对试剂纯度要求高简便;但对试剂纯度要求高重氮比色法测定血清重氮比色法测定血

54、清-谷氨酰基转移酶谷氨酰基转移酶 以以-谷氨酰谷氨酰-萘胺萘胺作为作为-谷氨酰基的供体,双谷氨酰基的供体,双甘肽作为受体,在甘肽作为受体,在GGTGGT作用下,产生作用下,产生-萘胺萘胺,后者与重,后者与重氮试剂反应,产生氮试剂反应,产生红色红色-萘胺萘胺- -对对- -偶氮苯磺酸偶氮苯磺酸,其色,其色泽的深浅与泽的深浅与GGTGGT活力成正比。活力成正比。原理:原理: 参考范围:参考范围:方法评价:方法评价: 不需去除蛋白质,操作简便,不需去除蛋白质,操作简便, 颜色稳定,线性关系颜色稳定,线性关系好,但底物水溶性较差好,但底物水溶性较差 成年男性成年男性 3 317U/L17U/L, 成年

55、女性成年女性 2 213U/L13U/L二、二、-谷氨酰转肽酶测定的意义谷氨酰转肽酶测定的意义u分布分布:肾最高,其次是前列腺、胰、肝等器官肾最高,其次是前列腺、胰、肝等器官 u尿中尿中GGT活性:活性: 可能有助于诊断肾疾病可能有助于诊断肾疾病 u血清血清GGT用于诊断肝胆疾病用于诊断肝胆疾病1. 1. 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2. 2. 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3. 3.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化4. 4. 乙醇性肝炎乙醇性肝炎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 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56、加速剂常用的有甲醇、乙醇、苯甲酸钠、加速剂常用的有甲醇、乙醇、苯甲酸钠、尿素。最近在血清中还发现了第三种胆红素,尿素。最近在血清中还发现了第三种胆红素,称为称为-胆红素,性质与结合胆红素相似,含量胆红素,性质与结合胆红素相似,含量很低。很低。 (一)重氮法一)重氮法 对氨基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 亚硝酸钠亚硝酸钠 氯化重氮苯磺酸氯化重氮苯磺酸 NaCl 2H2O 胆红素胆红素 氯化重氮苯磺酸氯化重氮苯磺酸 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560nm 加速剂为甲醇。灵敏度较低,溶血标加速剂为甲醇。灵敏度较低,溶血标本干扰大。重氮试剂在室温中不稳定,易本干扰大。重氮试剂在室温中不稳定,易分解,

57、故一般在临用前新鲜配制。分解,故一般在临用前新鲜配制。HClpH 1-2 (二)改良(二)改良J-G法法 1938年由年由Jendrossik和和Grof建立,几经建立,几经改进成为今天广泛应用的改进成为今天广泛应用的J-G法。法。 加速剂为苯甲酸钠加速剂为苯甲酸钠-咖啡因。咖啡因。 紫红色的偶氮胆红素在强碱性酒石酸钠紫红色的偶氮胆红素在强碱性酒石酸钠和咖啡因存在下,生成蓝色的偶氮胆红素。和咖啡因存在下,生成蓝色的偶氮胆红素。pH13,=660nm 灵敏度高,灵敏度高,7.4104;线性范围宽,线性范围宽,02736 mol/L;显色稳定;精确度较好;干显色稳定;精确度较好;干扰少。是我国医学

58、检验学会推荐的方法。扰少。是我国医学检验学会推荐的方法。 (三)胆红素氧化酶法(三)胆红素氧化酶法总胆红素总胆红素 1/2O2 胆绿素胆绿素 H2O胆绿素胆绿素 O2 淡紫色化合物淡紫色化合物 胆红素在胆红素在460nm波长处,吸光度的下降与波长处,吸光度的下降与浓度成正比。在浓度成正比。在pH8.2时,胆红素氧化酶可催化时,胆红素氧化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氧化;在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氧化;在pH4.5时,时,胆红素氧化酶仅催化结合胆红素氧化。因此,胆红素氧化酶仅催化结合胆红素氧化。因此,调节溶液调节溶液pH可分别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可分别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灵敏度

59、高,干扰少,精确度好,线性范灵敏度高,干扰少,精确度好,线性范围宽。围宽。 胆红素氧化酶胆红素氧化酶 【参考范围】【参考范围】 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 5.117.1mol/L 血清结合胆红素血清结合胆红素 06mol/L 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胆红素 20%35%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诊断黄疸和鉴别黄疸类型,血清总胆红素诊断黄疸和鉴别黄疸类型,血清总胆红素17.134.2mol/L为隐性黄疸,为隐性黄疸,34.2mol/L为临为临床黄疸,根据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百分比可鉴床黄疸,根据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百分比可鉴别黄疸类型。别黄疸类型。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

60、占总胆红素的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20%以以下。下。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以上。 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50%以以上。上。 二、血氨测定二、血氨测定 血氨主要来自肠道的吸收及组织中氨基血氨主要来自肠道的吸收及组织中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主要的去路是在肝脏经鸟酸的脱氨基作用。主要的去路是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血液中的游离氨以两种形式存在,血液中的游离氨以两种形式存在,NH4+和和NH3,在生理在生理pH条件下,条件下,NH4+占占98%以上。以上。 血氨测定的方法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