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_第1页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_第2页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_第3页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_第4页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书写本课生字词,能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运用。2、能准确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3、能用方位词或“有字句” ,用几句话介绍一个地方。教学过程:课前热身:科代表(班长)带读词卡。板块一、导入,检查预习1、假期,你们去过哪些城市旅游呀?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可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照片。师配乐补充出示五个城市照片。(真羡慕你们去过那么多美丽的地方! 老师也去过很多的地方旅游, 想看看吗?这是我们的“花城”广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四季如春的昆明,充满热带风光的三亚,有“东方巴黎”美称的上海)2、板题,齐读课题。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旅游,好吗?去哪儿呢?齐读课

2、题。谁去过或听过北京的,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相机出示中国地图,认识词语“首都” “城市” 。“首都”(指地图)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很多的国家领导人都在这处理国家大事。我们国家的首都就在北京。过渡:北京有很多的美景,所以说它是出示词卡 “美丽的城市” ,生齐读。(师贴词卡到黑板)( 2)师生合作读: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过渡:美丽的北京城里有什么呢,想去看看吗?那可先要过字词关。2、检查生字预习。(1)昨天晚上大家预习了生字,现在请拿出评价表,同桌互相检查。(课件出示识字评价表)(师巡视,记录不掌握的孩子和生字)生字都会认读的同学请举手。哇,有这么多同学认真完成预习作业,

3、 我们用 热烈的掌声表扬自己!老师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个别字错的比较多,我们一起来借助拼音认识 他们吧!(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指导读错得比较多的字)(2)生字都跑到词语里了,还能读准吗?我们来开火车读词卡。火车开一一(3)生字读准确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孩子们,翻开课本 46页,自己先来练 习一段一段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好吗?板块二、朗读训练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全文。2、练习朗读课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请用你的小手指示意给大家看。我们再一起把第一自然段读正确、流利。1)北京有个著名的天安门,天安门在哪里呢?谁给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我们 注意听这个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没有。生

4、读完,找其他孩子评价。2)北京还有许多柏油马路,马路上有什么?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读好长句: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这个孩子把句子读正确了,如果能把当中的长句也读流利就更棒了! 老师教给 你们一个好办法,只要我们在中间稍加停顿就能读流利,听老师读一遍。师示范 读。谁愿意试试这样读?)第四自然段也有一个长句子,你们自己来试一试把它读好,好吗?指导读好长句: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3)现在能把第四自然段读得更好吗?4)北京真美啊,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赞美它,好吗?2、生再读课文。我们试着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看谁读的声音最好听

5、,词句读得最准确、流利,记得别忘了保持坐姿哦!读书要做到一一过渡: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下面我们就出发吧!你们看,这就是天安门。板块三、学习用上方位词来介绍地方1、学习任务:观察和语言表达训练。(出示图片)谁能看着图从上往下说一说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相机出示“黄瓦”“纪念碑”)除了天安门,你还看到什么?生练说。(天安门的屋顶是城墙是天安门的前面有个)2、学习任务:学习第二自然段词语。过渡: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自己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天安 门的哪些景点,把他们圈起来。(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1)生汇报并圈出景点名称。过渡: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前了。(出示图片)天安门在北京

6、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1)理解“黄瓦”天安门可是在北京城的中央位置,黄色的琉璃瓦屋顶,红色的墙。在古代,黄色代表尊贵,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显得天安门又庄严又美丽。女孩子齐读该句,感受天安门的美丽。2)理解“庄严”师:天安门是祖国的象征。1949年,我国的第一任主席毛主席就是在天安 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男孩子齐读该句,感受天安门的庄严和美丽。过渡: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了宽阔的广场。(出示图片及句子) 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1)理解“宽阔”“阔”字你们是怎样记住它的?门里可以活动,说明地方很大很宽。看,广场上很多很多人在看升旗仪式呢!(示图)这真是一个出示词卡“宽阔

7、的广场” ,生齐读。(师贴词卡到黑板)2)谁想来读读这句子,感受广场的宽阔。3)除了说宽阔的广场,还可以说宽阔的什么?师出示相关图片。宽阔的操场我们可以在宽阔的操场做什么?宽阔的草坪男孩子最喜欢在宽阔的草坪上踢足球了 !宽阔的马路看,许多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奔驰。我们把这些词语读一读,积累下来吧!4)齐读句子,再次感受广场的宽阔。过渡:广场中间还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出示图片)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1)师简单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来历、意义。这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为国家牺牲的人民英雄,它差不多有13 层楼那么高。2)课件出示由三个直拼成的“矗”字。它不仅高, 而且笔直笔直的立在广场中间。

8、 你们看, (课件逐一出示: 一个直、两个直、三个直,拼成“矗”字。 )课文用了这个词形容纪念碑。谁能读好这个句子,读出纪念碑很高很直?(指名读23 个)3)联系生活,认识广州的纪念碑。广州也有许多纪念碑。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解放纪念碑、抗日纪念碑。 )你们都认识他们吗?我们来读一读。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子,表达我们对这些英雄的纪念和敬佩吧。过渡: 课文是怎样把这几个景点连起来给我们介绍清楚的呢?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3、学习任务:积累、运用方位词(1)课文先给我们介绍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 (“中央”变色)再介绍天安门 前面是广场。(“前面”变色)最后介绍了广场中间是纪

9、念碑。 (“中间”变色)。 中央、前面、中间,(师板书)我们把这些表示位置的词语叫做方位词。(2)理解“中央”我们也可以说,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间。“中央”和“中间”是一对近义词。 你们看,(出示图片)毛主席画像挂在哪里?(毛主席的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的 中央。)老师现在站在什么位置?(老师站在了同学们的中央)。中央、中间还有什么近义词朋友?(中心中部等)(3)借助方位词,尝试背诵你们看,这段话用上了方位词,把天安门以及广场的特点介绍清楚。 请同学们自 己再把这段话读一读。能够背诵的小朋友可以把它背下来。出示填空练习,帮助背诵。(4)回顾学过的方位词除了这几个方位词,我们还学过哪些方位词?(引导回

10、顾影子 )Ppt出示:前后左 右(5)联系生活,看图用方位词说话。练习一:用上方位词介绍课室。师小结过渡:现在,能不能用上这些方位词来说一说我们的教室。(出示课室图片)我们的课室在三楼。课室的前面是(),中间是(),后血还后(),左右两边都有()。自己先练习练习,然后说给同桌听,好吗?(你们看,用上方位词,我们就能把课室介绍得清清楚楚)练习二:今晚回家后,请用上方位词介绍自己的家或者房间。(ppt出示)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游览了天安门,感受到了北京真是个美丽的城市。为了大 家更好地继续游览,我们先来学写四个生字。板块四、指导书写1、复习( 1)下面我们来学写四个生字。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字

11、卡)( 2)谁可以给他们组组词。 (师据生回答板词)2、读帖写好这四个字,我们要注意什么?生自由说。 (你观察得真仔细! )3、示范( 1)重点指导书写“旁”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旁”字,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很多,小眼睛真会观察。老师还要补充的是,写好“旁”字注意找准三个笔画的落点(用电子鼠标点亮)当头点、 方字第一点还有方字横折钩的钩都要落到竖中线上, 这个字就写得很稳当了。来, 小眼睛看老师写, 小小手当头点写在竖中线上, 横折钩的横要往下斜,三点落在竖中线。师:拿出写字本,写一个最稳当的“旁”字。写字要做到生练写,师巡视找最漂亮的展示。实物投影展示、 评价: 这个 “旁” 字三点都落在了竖中线上, 字稳稳当当的,XXX 真是我们班的小书法家。( 2)指导书写 “央” “交” “市”字剩下这三个字,我们一样要把他们的主要笔画写好,字写稳当。小眼睛继续看老师写,小小手。师边写边讲解:“央”:中间横稍长,竖撇居中。“交”:当头点居中、下部撇捺交叉点落在竖中线上。“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