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分享_第1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分享_第2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分享_第3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分享_第4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案背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前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教学方法;一是结合文章语言优美的特点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深入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二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目标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好父亲临终前的话语和描写司马迁的遇

2、难后的心理活动的语句。2、理解品悟: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体会小司马迁倾听英雄故事时的激动,承诺父亲嘱托时的决心,遭遇飞来横祸时的忍辱负重,进而理解“发愤”的含义。感受司马迁在遭遇飞来横祸后的悲愤交加的心情,理解他不顾个人耻辱和痛苦,发愤写史记的执着。 教学重点 ;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发愤”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这句名言。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3、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一读?3、你认为司马迁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为什么?(因为他耗尽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4、这节课我们就去体会司马迁的“发愤”。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了哪些事情?(板书:小小少年时、父亲临终前、飞来横祸时、耗尽生命后)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1、学习第一自然段(小小少年时的梦想)(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时的司马迁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板书:梦想(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师生交流: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阅读交流讨论:英雄故事的影响(一二句)司马迁出

4、生在黄河的龙门。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乡亲们讲述的英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如痴如醉,激动不已。(想象:想一想乡亲们会讲什么故事呢?小司马迁会怎么想呢?)。引导说话:听到大禹治水故事,司马迁想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司马迁想听到仓颉造字的故事,司马迁想父亲的熏陶影响父亲立志编写一部历时3000 多年的史书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自己做了什么呢?(读书、游历、交友)有什么收获呢?(3)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深刻,让我们感受到司马迁从小就对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为之付出了努力。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父亲临终时的嘱托)(1)过渡:司马迁自小就对历史感兴趣,积

5、累了一定的史学知识。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你能体会到什么呢?(2)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的心情读出父亲的一份悔恨;读出父亲的一份遗憾;他泪流满面的带着悔恨,带着遗憾。一遍一遍地读出感情?(3)体会司马迁的心情。思考:司马迁想到了什么呢?他有没有答应?是怎样的表情或者语言?表演一下。(4)体会司马迁的“发愤”牢记、每天忙着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飞来横祸时的执着)过渡: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就在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1)提问: 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2)师简介酷刑:酷刑叫“

6、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3)出示司马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朗读这句话,引说体会:所以他悲愤交加;所以他想血溅墙头;所以他要了此残生(4)痛苦、耻辱的煎熬,是生是死?他该怎么办呢?这是司马迁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换位思考: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鸿毛指什么?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

7、值的事而死。泰山指什么?(4)朗读司马迁的话,抓住两个“一定”体会司马迁的坚定和执着。(5)看图画,读课文,创设情境,想象描述。老师朗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引导想象说话: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别人正围在火炉旁,他却在油灯下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别人还在梦乡,他已经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人家正在树下乘凉,而他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分明看到了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发愤、发愤、发愤。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耗尽生命后的成功)(1)齐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整整

8、13年时间, 52万字)(2)什么叫前无古人?老师质问: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书?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书记录了2600年的历史?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像司马迁一样,写出52万字的史书?是啊!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3)齐读最后一段三、全课小结,拓展“发愤”1、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 “发愤”是什么?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2、还有那些发愤的人和事呢?(谈迁写国榷、诺贝尔、阿炳)3、用两三句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学生写好后大声朗读)【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

9、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完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 名言导入 引出“发愤”     从一开始出示课题,就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发愤是什么意思?”学生查字典后,理解“发愤”就是振作起来,努力地去做。司马迁究竟遭受了什么而要振作起来呢?这一问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第二个问题。   二、品读发愤    要解决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这个问题,就要让学

10、生知道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品读了课文,一下子就找到了因为“父亲的遗愿”。仅仅是因为父亲的遗愿吗?学生很快又找到了第一自然段中“受父亲的影响”是呀,因为父亲,司马迁也喜欢历史,他努力学习,积累历史资料,早就和父亲一起准备编写史记呀!更有一位聪慧的同学给了我一个惊喜:“我发现司马迁从小就喜欢历史,因为他小时候听父老乡亲讲英雄故事的时候,心里特激动,说明他在那时候就对历史很感兴趣。”是呀,司马迁在小的时候就受到过乡亲父老的影响,古代英雄的故事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我很高兴,学生的语言表达虽然比较简单,但他是真正理解文章语句所蕴藏的内涵

11、的。    我又这样引导学生:“是呀,司马迁小时候就对历史故事特感兴趣。长大后,受父亲的影响,他努力读书,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也许那时候,他就帮助父亲一起编写史书吧。父亲临终时的遗愿更坚定了他编写史书的决心,他放下失去亲人的痛苦,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资料,发愤写史记。可他又遭遇了什么?而后又发愤写史记呢?”学生都找到了“飞来横祸”“入狱受刑”。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悟司马迁所受的耻辱、痛苦,我让学生当堂阅读了补充习题上的短文“司马迁为什么会入狱”,了解了司马迁的为人,更清楚地了解了司马迁受辱之事,了解了宫刑的残酷、可怕,深入地感受到了司马迁的悲愤、耻辱、痛苦,再结合对司马迁的想法的理解品读,学生对“发愤”的理解就更深入了。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重点让学生品读了两段话。在丧父之痛之后发愤地写“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在遭受飞来横祸之后发愤地写“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