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选修1改革迫在眉睫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改革迫在眉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识记: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缺陷;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 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有利条件,进一步理解采用汉族的先进制度和生产方式必要性和必然性;(3)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2 、过程与方法:(1) 探究前秦统一北方和北魏统一北方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 小组讨论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统一是历史发
2、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2) 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3)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与条件难点:宗主督护制;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科导言给同学们展示了北魏武士的风姿,北魏:南北朝时期曾经一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由鲜卑族所建立。从这幅陶俑上,我们可以想象北魏士兵在战场杀敌时的情景,正是靠这些士兵,北魏才能一度统一黄河流域。但是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各种制度有许多不完善
3、和欠缺之处。这一点北魏最高统治者也深知,他们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讲授新课】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 、北魏的崛起(1) 族源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拔部;魏晋之际游牧与山西、内蒙;东晋时建立代国,为前秦吞并。(2) 崛起 背景: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 北魏建立: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拓拔珪迁都平城,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2 、统一黄河流域(1) 统一:439年【合作探究】1: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1)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
4、统一。(3)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4)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5)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2) 意义 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过渡: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不仅为其全面推行改革提供稳定和广泛的空间,而且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加速北魏进行封建化改革的关键。同时,统一对北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促进,更使他们认识到汉族文化的先进方面,成为汉化改革的重大前提。正是在以上因素影响下,北魏统治阶级一开始就注重汉化改革,并不断推进!二、改革的有利条件拓拔
5、珪的汉化改革(奠基)1 、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2 、措施:(政治、经济、文化)(1) 解散部落组织(分土定居),实行编户;(2)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3) 仿汉制设官制;(4) 延揽人才,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5) 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3) 意义(1) 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2) 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注意:此时北魏国家机构虽带有一定奴隶制的特点,但决定其社会性质的因素基本是封建制的,只不过尚未成熟。过渡:假如没有北魏统治阶级汉之前化改革的奠基,孝文帝也许照样会改革,但改革措施、成果、影响又会如何?当然
6、,历史不能假设,但通过假设,我们更易认识到北魏统治阶级之前改革的重大奠基作用,也更能体会到需要不断推进的真正意义!三、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1 、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1) 制度欠缺的表现: 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西晋末年至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世家大族将家族、部曲武装起来,修筑坞堡,缮制甲兵,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相率投奔他们。他们乘机侵占田地,封锢山林,隐瞒人口。一家豪强地主往往拥有数百家、数千家乃至上万家佃客或部曲。这些佃客或部曲是豪强地主的苞荫户,豪强地主则被称为苞荫户的宗主。北魏政权攻占中原后,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就承认了宗主
7、对于苞荫户的剥削和奴役的权利,并且以宗主对于苞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任命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苞荫户多数没有户籍,是地主的私家人口,所受剥削和奴役极重。可见这种制度只对大地主有好处;对广大农民只有痛苦,没有好处;对封建国家来说,则只是为巩固初建立的政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对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调发都极为不利。 赋税制度混乱: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役,农民负担沉重当时北魏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成九品征收。实际上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财产而避税,还与地方官吏勾结,共同搜刮农民(地方官吏纵富督贫,逼强侵弱),农民本身贫穷则交税甚多,负担沉重。(2)制度欠缺的影响: 对国
8、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极为不利;(政府财政危机) 加重广大人民的负担,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 、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更大的危机)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合作探究】2:阅读学思之窗: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严重威胁了北魏统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3 、人民起义,社会动荡威胁统治(1)445年陕西人民起义(汉族、羌族)(2)百年间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认识:严重的政治危机反
9、映了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才能缓和社会矛盾过渡:在当时内忧(阶矛、民矛激化,政、经危机)外患(北方柔然进攻)、统治不稳(人民起义,社会动荡)的现实状况下,如何巩固统治是统治阶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还是发动战争以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甚或缓和民族矛盾,不管怎样的道路,需要统治者来抉择!统治者因素在改革道路的抉择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改革的推动力统治者因素1、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权力保证)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1)出身汉家,以强硬手段掌握政权,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思想动员)(2)精心培养孝文帝拓拔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人才培养)(3) 临朝听政
10、,推行初步改革;(奠基作用)3 、孝文帝精通汉文化,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1)在冯太后培养下,精通汉文化,通过比较鲜卑文化,坚定改革信念;阅读P35资料回放:了解孝文帝深厚的汉文化底蕴(2)勤于政事,关心民生(3) 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主观条件)要巩固统治(改革目的),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小结:没有冯太后的支持与栽培,就没有孝文帝后来强有力的改革;离开孝文帝自身的努力与深邃的认识,改革也不可能成效卓著!冯太后与孝文帝,构成了改革的有效推动力!课后小结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改革有那些有利条件?(1) 必
11、然性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制度上的不完善和欠缺,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北魏面临着深刻的危机。总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问题,改革迫在眉睫。(2) 有利条件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拓拔珪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
12、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课后习题本课测评:1 、简要叙述北魏统一北方后的形势。参考答案提示:北魏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北魏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开始封建化进程。但是,北魏政权运作主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欠缺之处,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上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尖锐;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致使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
13、民起义。2 、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参考答案提示: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改革;她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使孝文帝养就了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在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行冯太后的改革政策。所以说,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高中历史选修1改革迫在眉睫教案【二】【课程标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宗主督护臸;赋税臸度缺陷;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
14、族先进文化;(2)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有利条件,进一步理解采用汉族的先进臸度和生产方式必要性和必然性;(3)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1)探究前秦统一北方和北魏统一北方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小组讨论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2)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3)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
15、因和条件。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学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有助于让学生认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北魏骑马武士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北魏骑兵威武健壮、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
16、威武形象。(或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师:这和北魏迅速崛起有什么关系?生:这是北魏迅速崛起、一统北方的原因。师:对,孝文帝登基后,北魏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那么,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北魏当时有哪些社会矛盾?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新课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教师先对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作一介绍,然后,教师对鲜卑族作一介绍:部族与政权兴衰:中国古代游牧民族,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后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
17、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公元2世纪中叶首领檀石槐被鲜卑各部推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军事联盟,分东、中、西三部,各部均臵大人统领。东汉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所臸‚角端弓?为古代有名的武器。檀石槐死后鲜卑部落联盟解体。十六国时期鲜卑的慕容、乞伏、宇文、拓跋等部都曾建立政权。特别是拓跋部于5世纪中建立北魏王朝,统治北部中国达140余年。野蛮落后的民族: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2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
18、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冉闵灭后赵政权,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不是被掳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为‚双脚羊?一样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蹂躏。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
19、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1、建立:386年拓跋珪公元338年,拓跋部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2、迁都:398年盛乐-平城(今山西大同,第一次迁都)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一说为什翼犍的
20、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秦灭代国,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10年后即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自己最后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其政绩:在他在位期间,对外遏臸了柔然等族的袭扰,稳固了北魏的边疆;对内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建国,仿中原封建臸
21、度营建宫室,臸定各类典章臸度、礼仪等。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文化水平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拓跋鲜卑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臸度进行改革,‚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使各个民族都成为北魏的编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拓跋鲜卑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很快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方面,在继续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务农息民?‚劝课农桑?‚计口授田?,在黄河以北、五原、云中、代郡等地(今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省部分地区)大兴农业,开立屯田,而且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稳固了北魏的经济基础,加速了拓跋鲜卑封建化的进程。其更为重要的
22、意义则在于使拓跋鲜卑成为第一个统一北方地区并建立政权的北方游牧民族。3 、统一: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了黄河流域。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北魏明元帝)、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承其前业,擢用汉族大地主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数百人担任官职,形成了拓跋贵族与汉人世家豪族的联合封建政权,国势大盛。拓跋嗣死后,16岁的拓跋焘(太武帝)即位,即位之初就以少胜多,顶住了当时北方大漠政权柔然的疯狂入侵。拓跋焘开始主动反击柔然,先后13次出兵柔然,以429年战果最为辉煌征服了漠北一带,柔然臣服,为日后统一北方又迈出重要一步。公元427年,又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
23、的统万城,从此北魏统一北方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公元431年灭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于统一,南北朝对臷局面正式形成。4 、统治:北魏统治者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使北魏政权雄踞于北方。(1)道武帝拓跋珪的统治政策: 实行编户,定居生产:对拓跋鲜卑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臸度进行改革,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使各个民族都成为北魏的编民,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在继续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务农息民、劝课农桑、计口授田,在黄河以北、五原、云中、代郡等地
24、(今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省部分地区)大兴农业,开立屯田,而且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稳固了北魏的经济基础,加速了拓跋鲜卑封建化的进程。 重用汉族地主,仿汉制设官; 设立太学,培养人才。(2)太武帝拓跋焘的统治政策: 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拓跋焘积极吸取汉族传统的统治经验和政治臸度。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着力整顿吏治,多次下诏令严厉臸止官吏的贪残行为,通过巡行察访了解官吏政绩,不称职者罢免,有恶行者处之以法;进一步修订律令,征用汉族士人崔浩、游雅、高允等先后三次更订律令,大量吸收中原汉族律令条文,使之更适合汉族情况。这样,拓跋族的封建化在政治上逐步加深。 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拓跋焘倡导儒学
25、,崇尚文教,兴办学校,整理经籍,修编国史。拓跋焘采取的崇尚文教政策,使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很快地为拓跋部所熟悉和接受,因此,后人司马光和胡三省都说:北魏自平凉后,儒风始振。尤值一提的是,随着学校的建立,教育的发展,儒家经典的整理刊行,提高了拓跋部的汉文化水平,培养了一批精通儒家学说的拓跋部知识分子,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与思想基础。 劝课农桑,提倡节俭:拓跋焘也吸取了汉族统治阶级的传统政策,劝课农桑,崇尚节俭,按人口分配土地,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宗主督护制制度建设的弊端:(1) 性质:北魏前期地方
26、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西晋末年以后,北方长期战乱,十六国时期,诸少数民族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实际已不复存在,各地豪强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势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存。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的农民实际上是坞堡主控臸的依附程度不等的农民(又称包荫户,宗主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客的关系,而佃客形同于农奴),向坞堡主交纳地租,承担劳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拓跋鲜卑缺乏封建统治的经验,按照公社结构来认识这些宗族坞堡组织,为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建立联合统治,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势力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利用他们代替北魏政府督护地方
27、。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沖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臸,以取代宗主督护臸。(2) 目的: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3)内容:宗主(即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农民名义上依照财富多寡承担数额不等的赋税负担,实际上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农民负担沉重。北魏前期征税,由县宰(令)集乡邑三老,计赀定课,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税送到不同地区。可是实际在征税时,并不按这个九品征收。一方面,这是由于世家大族已经隐瞒了大量的田地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富莫辨的情况,如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
28、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另一方面,也由于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地主所交纳的不多,而广大劳动人民却负担沉重。此外,北魏临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是很多的,主要也是加到劳动人民头上。所以,九品混通虽有其名,而流弊是严重的。(4)影响: 导致赋税制度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引起两个矛盾的激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发;阶级矛盾:宗主之下的苞荫户多数没有户籍,是地主的私家人口,所受剥削和奴役极重。可见这种臸度只对大地主有好处;对广大农民只有痛苦,没有好处,反而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发;对封建国家来说,则只是为巩固初建立的政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对赋
29、税的征收和徭役的调发都极为不利。民族矛盾:北魏建立初期,还是一个文化水平较低,社会发展落后的部族。在进入中原过程中,虽因采纳了一些汉族地主的建议和受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而逐渐封建化,但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这一期间,长期大规模民族征战的不断取胜形成了北魏贵族集团的民族优越感和歧视其他民族的心态,除了野蛮的屠杀外,还将大量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变为奴隶和杂户(身份低于佃客,略高于奴隶);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从而激化了民族矛盾。同时,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矛盾,出于政治、经济利益
30、和民族差异的原因,鲜卑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处处压臸汉族地主势力;汉族地主虽被纳入统治集团,但并不掌握实权,长期的正统观念使他们在内心又瞧不起鲜卑贵族;鲜卑贵族常因意见不一对汉族地主横加屠杀,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的辅国元老崔浩被杀,除因撰修北魏史书直笔实录得罪当朝统治者外,深层原因还有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这些都使西晋以来因五胡内迁产生的民族矛盾严重恶化。民族矛盾的恶化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稳固。2、各地人民起义:陕西各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引发了445年陕西关中地区卢水胡盖吴领导的武装起义。关中地区自魏晋以来已成为多民族聚居区,这里生活着汉、匈奴、氐、羌、鲜卑、卢水胡各少数民族,西晋时人江统曾说:关中之人百余万口,戎狄居半。北魏征服关中后,对这里的各族人民实行民族高压政策。盖吴曾领导了一次起义,盖吴,卢水胡人,卢水胡是匈奴别部,因居于卢水而得名。起义爆发后,北魏长安镇副将元纥率军前往镇压,被击败。于是,关中各族人民尽皆响应,起义军扩大到十万余人,北魏关中统治摇摇欲坠。拓跋焘亲自领军征讨,他采取分兵牵臸、各个击破的策略,几经周折才将起义镇压。在镇压盖吴起义的过程中,拓跋焘对沿途响应起义的各族人民进行了残酷杀戮,力图以民族高压政策来扼杀反抗斗争,暴露了其统治者的本性。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抹红的诗句
- 石河子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 关于绿色上网的倡议书(15篇)
- 水利工程EPC项目合同
- 人力资源管理博士教师聘用合同
- 建筑安防系统监理合同协议
- 建筑装饰合同管理要点
- 租赁消防车辆合同
- 知识产权合同招标管理办法
- 《春节的文化与习俗》课件
- 手机棋牌平台网络游戏商业计划书
-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
- 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2023版)
- 一年级体质健康数据
- 八年级物理(上)期中考试分析与教学反思
- 国家开放大学《财政与金融(农)》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3银行网点年度工作总结
- 工厂反骚扰虐待强迫歧视政策
- 计算机教室(微机室)学生上机使用记录
- FAI首件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